16《诫子书》》
加入VIP免费下载

16《诫子书》》

ID:1187733

大小:29.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7-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诫子书教学目示1•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诸葛亮严密的论证。3•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做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教学重难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导入新课教师捉问:三国时期,群雄并起,问鼎逐鹿。请问,你最喜欢哪位英雄?为什么?(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然后出示课件:杜甫《蜀相》中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提问,诗中写的人是谁?——诸葛亮。教师总结: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资料助读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珈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和,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倶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这篇文章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34年+,是诸葛亮晩年写给他八 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为了蜀汉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1.文言文基础知识重点词语解释’夫(6):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君子:品德高尚的人。行:指操疔、品德、品行。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明确志向。宁静:这里指安静,集屮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人目示。广才'增长才干。成:达成,成就。淫慢:放纵懈怠。励精:振奋神。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治性:修养性情。与:随同。驰:疾行,指迅麵去。山岁月。去:消逝,逝去。遂:于是,就。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多不接世: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2.整体感知(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⑵学生听录音,完成下列任务:①标记生字注音,扫除文字障碍。②注意词句停顿。(3)学生自由朗读。有自己解决不了的要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有在自己读的过程屮觉得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也要提出来,引起大家的关注。(4)找学生个别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好朗读节奏。其余学生认真听,作出点评。屏幕出示一些需耍学生特别注意的字的读音和节奏。(5)学生齐读全文。说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是文言文学习的最好的方法之一。通过范读、自由阅读、速读、指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来指导熟读,理解文章内容,理清结构。根据学生初步阅读形成的印象,口主提出疑惑,有效地利用,可以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6)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翻译课文,不必逐字逐句地翻译,能译出大意即可。遇到困难可与同学们交流探讨,然后找同学来说,教师注意指圧错误或强调重点难点句的翻译。(7)本文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方而进行论述的?提出论点一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学、修身)一劝诫惜 时,有所为。二、深入情节梳理脉络1.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找出这几个句子,再次加以品读,思考它们Z间的关系。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受体会。学生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⑴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3)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八一可的。志是成才的如捉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品德。备课笔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徳。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徳”与“静”是否有关系? 明确: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三、语言品析分析人物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论据略。3.文屮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 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四、课堂小结《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鳞明。备课笔记: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