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诫子书教学设计

ID:1187696

大小:42.5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2-07-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诫子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反复诵读,读通读顺课文,积累文言词汇。2.初步理解诸亮家书容,体会其教子智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亮写给他儿子诸瞻的一封家书。诸亮一生为国,他为了效忠先帝备知遇之恩,辅佐后主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他却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朗读投影中的两组文字,体会诸亮写家书时身体状况以及对儿子的情感。【投影展示】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地名〕,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明得意,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嫌其大器早成,难以担当重任。重器,比喻能任大事的人。〕.word.zl. -.其年〔建兴十二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讨论明确】建兴十二年春,诸亮患有疾病,八月就去世。写此信时已重病在身,生命垂危,但对儿子诸瞻牵肠挂肚。以诸亮才学与智慧,他既然“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那么,他给八岁儿子写信,一定会思虑周详。【设计意图】交代背景,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情境,为学生赢得更多品读课文积累词语的时间。同时,也为深入理解诸亮对儿子的情感效劳,简洁洗练,富有语文味。二、读准家书诸瞻当时尽管“聪明得意〞,但还年幼,请同学们帮诸亮准确读家书。要求: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 1.注意正音和并做节奏指导。字音:淫〔yín〕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zào)那么不能治性。节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word.zl. -.2.注意语气。〔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读得顺畅。〔2〕小组互读,揣摩语气,读出韵味。用担忧的语气读,要读出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无奈。用劝诫的语气读,语气语调要表现父亲的冷静与智慧。用期望的语气读,语气要热切,热切中有期盼,期盼中有警示。〔3〕学生个人展示朗读,师生点评。【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朗读指导,符合初一新生刚接触文言文的学情特点。学生个读,教师设计情境指导朗读,容易进入状态。且朗读训练有层次,从读准确读流畅到读出韵味,逐渐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为后面理解文章容打下根底。三、读懂家书在古代,家书是相隔两地的亲人间沟通的主要方式。家书的字里行间既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又凝聚了做人、处事的智慧。诸亮的智慧表达在什么地方?诸亮的智慧表达在:他期待八岁小儿将来成为谦谦君子,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他还告诉儿子,君子的行为操守就是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省来培养自己的品德。.word.zl. -.师明确:这就叫宁静、节省可以修身养性。【投影展示】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家训箴言:“家俭那么兴,人勤那么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学生齐读背诵。【设计意图】关于节省,本文虽略讲,但写在开篇,可见节省对做人的影响之大。因此,拓展了曾国藩家训,突出强调了节省是君子要修炼的美德。诸亮的智慧表达在:他劝诫儿子,要永远保持学习力,才能不断增长才干。而学习的态度是要保持心的宁静,这样才能专心致志。师引导:“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中“夫〞和两个“也〞也可以去掉,句意不变,你们怎么看?活动:比拟读,体会虚词“夫〞和两个“也〞字之妙。【投影展示】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须静,才须学。.word.zl. -.【讨论明确】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引发议论:才与学、静的关系。中间的“也〞,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如果去掉,说教的意味就很浓,甚至还有命令的口气,体会不到慈父的一片苦心。结尾的“也〞还有肯定的意味。以诸亮自身的成就足够证明,才干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可见,语气词也能表现诸亮的智慧。诸亮的智慧还表达在说话句式的变化上。变换句式读:请把句式变成肯定句来读,并体会双重否认句式之妙。【投影展示】双重否认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改成肯定句读。比拟读,体会在句意一样的情况下,诸亮为什么不用肯定句?.word.zl. -.【讨论明确】双重否认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导与无限的期望: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高瞻远瞩。不学习就无从增长才识,不立志就不能成就学问。而肯定句就削弱了语气。诸亮这样劝勉儿子,其实,他也是这样做的:【投影展示】关于淡泊诸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这样说明自己的淡泊名利的高洁志趣:臣本布衣,躬耕于,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关于节省诸亮所处年代厚葬之风盛行,对此他深感不满。在弥留之际,诸亮嘱咐后人:亮遗命葬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补充材料:生不奢侈,死不厚葬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兰溪诸后裔。诸亮不仅节省,还清正廉洁:他曾在?又与严书?中写到:“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word.zl. -.资料:诸亮家里没有余财,清贫可见一斑。“受赐八十万斛〞的俸禄,从历史记载显示:十升为一斗,五斗为一斛,这是一个巨大的数额。这个钱财哪里去了呢?据诸文化研究者介绍,大约有两种可能:一是没承受。二是上交国库或奖励有功军士。诸亮家中“无余帛,外无赢财〞,却将清正廉洁的精神财富留给了后世。课中小结:说话语气很用心,也字停顿言意准。句式运用颇巧妙,双重否认来加强。【设计意图】采用聚焦法,围绕诸亮“智慧〞展开讨论,问题集中,防止了碎问碎答,学生讨论热烈,理解容深刻。其实,智慧的背后还凝聚着父亲这一角色深沉的爱与期待。做适度的拓展,丰富了课堂,饱满了诸亮形象,让短文丰教。诸亮的智慧还表达在:他不仅从正面进展教导,还从反面进展劝诫。【投影展示】活动:1分钟快速背诵词语及解释。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这里用逗号吗?〕险躁:轻薄急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word.zl. -.活动:反复朗读“淫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体会诸亮讲的本意和言外之意。朗读时,要认真体会叮咛中的严肃,严肃中又不失慈祥的味道。【投影展示】我们先来对一组反义词:放纵对〔   〕;懈怠对〔   〕;轻薄对〔   〕;急躁对〔   〕。【讨论明确】诸亮告诉儿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急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其实,诸亮的言外之意是希望儿子要学会抑制,要勤勉,学习要沉稳,要集中精力。课中小结:劝诫艺术更高明,正反比照来帮衬。【设计意图】这两句理解比拟困难。我设计快速背诵重点字词解释和反义词组合法〔反义词不唯一,意近即可〕,既能高效积累,又让学生轻松明白诸亮的意图。.word.zl. -.诸亮的智慧还表达在:劝儿立志,行动还要早,要珍惜时光,方能成就学问,早日成才。他说:时光匆匆,年华随时光而奔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像枯叶一样衰败零落,对社会毫无奉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所,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结合书注重点引导理解“驰〞和“去〞“接世〞在语境中的意思。四、课堂小结我们在朗读与比拟中揣摩了诸亮家书,他对儿子用情至真至深。请大声朗读教师编的七言小诗,好好体会。【课堂小结】诸家训情切切,智慧之语传千古。静以修身是核心,淡泊节省品自高。学习谨记静为先,方可增长大才干。成学更须早立志,志存高远换新骨。时光意志如叶落,吾要珍惜年华过。.word.zl. -.说话语气很用心,也字停顿言意准。句式运用颇巧妙,双重否认来加强。劝诫艺术更高明,正反比照来帮衬。做人治学写文章,孔明自是好典范。【设计意图】诸亮在历史上是智者的化身,我尝试着自编七言,沉着、形式、语言和情感上进展创新提炼,帮助学生形成整体印象,突出诸亮家书中传递出来的智慧和爱子之心,以诗解文,突出文言文学习的灵动性。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体会重点语句涵。2.揣摩“志〞“学〞“才〞三者的联系,深切体会诸亮家书中蕴含的人生理念。教学过程:一、导入:.word.zl. -.?诫子书?全文虽只有短短86字,但流传至今已1800多年,是修身立志的名篇,更是诸亮智慧的结晶。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背诵全文,回忆第一课时探讨的诸亮智慧,两课时衔接自然。同时,节省更多时间留给理解诸亮人生理念。二、“静〞字见活法与教法1.自主找出带有“静〞字或含有追求“宁静〞之意的语句。2.反复提及“静〞字,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投影展示】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险躁那么不能治性讨论小结:静是治学之基,静是修身之本,.word.zl. -.静是明志之根,静躁比照鲜明。静是孔明活法,活法也是——孔明教子之法。过渡:有人研究,诸亮跨越五十四个春秋的一生,共有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前,是他博览群书,修身养性,广交名士,静观天下,立志用世的准备和积累阶段,用宁静来修身就是他的活法;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诸亮身体力行,实现自我,尽忠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阶段,是用行动来诠释志向,这又是他的另一种活法。【投影展示】活法一:写作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主要著作有?出师表??隆中对?〔寿记述〕?上先帝书??答关羽书??与权书??将苑??诫子书?等。一生功绩可用市南郊的武侯祠对联概括:.word.zl. -.【投影展示】活法二:报恩一生惟慎重,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却贯穿了他的一生,最后作为遗训,影响着诸后人和今天的我们。【设计意图】知文识人,知人识文。一个人的气质里,一定藏着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一个人的文章自然是他气质的最正确表达。本环节以“静〞为抓手,结合他的生平及奉献,提炼出“静〞字本质:“静〞就是他的活法。他的活法也成了他的教子之法,以身作那么,劝诫效果更强。三、“志〞字见厚望与情怀辩论:?诫子书?中首次指出“学习〞“立志〞与“成才〞三者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诸亮犯了经历主义错误。其实我们只要认真学习,就可以成才。同意吗?说说你的观点。1.亮观点,并举手表决;.word.zl. -.2.小组合作找论据,辩论。辩论小结:比方:我的观点是一个人要想成才,立志很重要。【投影展示】关于志向名言: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一王守仁生、死、穷、达不易其志。——轼人须立志,志立那么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无志而建功。——朱棣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诸亮?诫外甥书?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举手表决,积极辩论。教师的观点和诸亮的观点一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志向是明灯。孔子就说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word.zl. -.诸亮还说过,志当存高远。他这一思想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更是对前人立志思想的开展与超越。而学习是关键,勤奋地学,保持宁静地心境专注地学,不好高骛远,不浅尝辄止,不急于求成,不急躁不专,就一定能成就学问。诸亮其实将为学与做人又严密联系了起来:学习除了跟志向有关,还跟道德修养相辅相成。因此,一个人要想成才,立志和学习都十分重要,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根底,而学习是成才的关键,缺一不可。齐读——【投影展示】正如曾国藩家训中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那么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向。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丹也。〞课中小结:志向是明灯,志立那么功就,志当存高远,.word.zl. -.生死不易志,志向是金丹,读书换骨相,金丹换骨——殷殷父亲情。【设计意图】理解重点语句涵,以及志与学与成才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如果光凭教师讲解,收效甚微。因此,设计辩论活动,让学生在辩论中找论据,反复揣摩,就会到达理越辩越明,情越辩越深的效果。这一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合作能力、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诸亮的志向是什么呢?【投影展示】隐居隆中: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山以后:.word.zl.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亮?出师表?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就是诸亮的志向,报答先帝效忠后主,忠肝义胆,一片热诚。课堂小结:是的,淡泊不是厌弃世俗,宁静也不是慵懒无为。由淡泊名利到鞠躬尽瘁,我们可见诸亮的拳拳爱国之心。淡泊明志志在修身,进而兼济天下,宁静是为了致远,达于天下之远。诸亮的活法就是他的后代和我们的典范。今天,他的精神理所应当地应该成为我们国家和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四、朗读文字,完毕课堂【投影展示】诸瞻:严词拒绝了邓艾的招降,斩了邓艾的招降使者,和儿子诸尚.word.zl. -.在绵竹之战中双双阵亡。瞻死时年仅三十七岁,子诸尚年仅十七岁。随后禅投降,蜀汉灭亡。诸亮父子均身居高位,成为蜀汉的中流砥柱,又以三代满门忠烈成就了诸的千年美名。 干宝曰:瞻虽智缺乏以扶危,勇缺乏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毛宗岗:“诸瞻父子受命于大事既去之后,而能以一死报社稷。君子曰:武侯于是乎不死。盖战死绵竹之心,亦秋风五丈原之心也。使当日甘心降以图苟全,那么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家训,不其有愧乎?故瞻、尚亡那么武侯存。〞还有无数个“诸瞻们〞——辛弃疾.word.zl.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陆 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设计意图】结尾做了拓展,拓展容既是对“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家书的总结,又是对诸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升华:不是一代忠烈,而是三代忠烈。诸精神,代代相传。以诵读史料和爱国诗词结尾,形象易感。且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余韵。儒家经典?礼记·大学?的精华就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亮其实就是将宏愿暗藏家书之中,是期待儿子和后人能修身养德,治学做人,珍惜时光为蜀汉政权继续效力,让天下太平。作业:1.背默课文,积累重点语句翻译。2.搜集诸亮故事,请你以诸瞻的口吻给父亲写一回信。.word.zl. -.【设计意图】作业1强调积累。积累是根底,不能一日虚度。作业2符合书信来往的礼仪,目的在于将自己置身于角色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诸亮殷殷教导中蕴含的深切期望,感受诸亮的活法与教法,眼光与情怀。同时,也要学会感恩、珍惜。.word.zl.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