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正数和负数》微课程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1.1正数和负数》微课程教学设计

ID:1184136

大小:50.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7-1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1正数和负数》微课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正数和负数》是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后上的第一堂数学课的内容。本节课开宗明义地指出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通过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例子,把数系扩充到了有理数。学生能从已有的认知出发,在一系列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中,复习和巩固小学数系扩充的历程,建立新数系又一次扩充的新理念,形成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良性的衔接关系,这样既符合学生在现阶段的认知特点,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后一阶段进行数系的继续扩充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引入负数后,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件能够很好地运用数学来进行描述,说明了引入数学符号的必要性,它可以使问题的阐述更简明、更深入。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随着知识储备的增加,对新鲜知识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具有对未知领域探索的能力。同时,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有了当数不够用时,引入新数(正分数)的经历,并且也有用数学符号(字母)表示数(算术数或非负有理数)的基础。但是,对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入负数,并用来表示实际问题还是不太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从具体的事例出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正数和负数表示量的意义,让他们通过思考、探究、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回顾正数和0是怎样产生的,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负数的必要性;了解什么是正数和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感受分类思想,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数产生的历史,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联系,享受学习的乐趣,培养数感与符号感。  教学环境与准备  根据这节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利用微课程教学,借助CS、屏幕录像等技术呈现生活中诸多具有相反意义量的实际情境,让学生通过这些情境学会用正、负数描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感受用正、负数描述相反意义的量所带来的便捷。鲜活的动画效果和图片展示,以及片段式的微视频,能直观地引导学生认识负数及互为相反意义的量,从而起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作用。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前测练习,了解微课程学习的大致流程  学生行为:独立完成前测练习,了解微课程学习流程图,思考并找出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切入点,初步感知负数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之间的联系。对于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四人小组会给予指导。  教师行为:边巡视边搜集学情,引导学生发现负数的引入以及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与负数的关系。  设计意图: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微课程教学是把教授的课程用数字化手段形成一个个微小的几分钟视频录像,让学生不再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其最大好处是可以让学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在任何时点、任何地点进行反复地观看。  2.观看微视频,交流展示,精讲点拨  (1)观看微视频,交流学习心得  学生行为:观看微视频后,各小组成员在中心成员的带领下交流学习心得,并探讨微视频中的每个学习任务和学习体会。重点交流如下几个问题:①小学中自然数和0是怎么产生的?整数和分数又是怎么产生的?②北京冬季里某天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③在有三个队参加的足球比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三个队的净胜球数分别是2、-2、0,如何确定排名顺序?④2006年我国花生产量比上年增长1.8%,油菜籽产量比上年增长-2.7%,这里的增长-2.7%代表什么意思?  组内交流结束后,选几个代表进行全班展示,只展示对重点问题的看法。在任务的交流展示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①学生能否把实际问题准确地转化为数学问题。②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否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③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否经历独立思考、认真倾听、获得信息、梳理归纳的过程,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准确。  教师行为:①边巡视边观察、记录各组学生的表现,对于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学习小组,参与他们的讨论,在其需要的时候给予指导。学生交流结束后召集学科中心组成员,让他们反馈学生们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以便进一步确定精讲点拨的内容与方向。②通过微视频让学生体验负数的起源以及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何利用负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本微课程的设计是基于概念教学为主导的新授课,微视频借助SmoothDraily:微软雅黑,Helvetica;font-size:16.363636016845703px;line-height:28.799999237060547px;"/>  (2)通过微视频,进行例题精讲  学生行为:观看微视频,通过教师示范讲解,逐步感知利用负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与负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师行为:通过微视频,结合数位板进行例题精讲。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归纳结束后投影知识结构图。  设计意图:借助问题串,结合数位板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正数与负数的知识;借助SmoothDraily:微软雅黑,Helvetica;font-size:16.363636016845703px;line-height:28.799999237060547px;" />  3.分层练习,巩固提高,借助多媒体实时解决问题  学生行为:课上,通过设置基础训练和提高训练进行分层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课后,通过扫描学灵网二维码或者输入学灵网(.xling.xn)登录学灵网在线测评系统(评价管理)进行测评,测评结果会即时出现,学生可根据测评结果在课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补充。  教师行为:通过学灵网在线测评系统,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分层练习,并针对练习结果进行实时评价和反馈,而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学灵网的问答管理栏目进行指导,或通过学灵网的话题管理笔记管理等栏目进行在线研讨。学生也可以通过群或者微信群在同伴之间互助解决。  设计意图:微课程教学与传统教学最显著的不同之处是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因此,评价体系也可以充分借助微课程的这一特点进行变革和创新尝试,可以在任何时点、任何地点借助多媒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训练和自动化评价,这是微课程的最大好处。同时,多元评价的做法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大大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设计亮点  本教学设计是在第十三届NOC活动的网络教研团队赛项中要求以微课程为主要模式的教学设计。和以往相比,这次比赛将自主学习任务单调整为微课程设计文稿、教学课件调整为微课视频,同时增加了微课程实施方案。  在完成微课程设计文稿微课视频和微课程实施方案后,我们一方面不断反思、自查,另一方面认真研读其他团队的评价,使我们的设计呈现出这样一些亮点:  1.丰富对话,让文本学习走向深刻  传统教学更多体现的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而我们的微课视频和微课程实施方案则让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进行多元对话,从文本到,再从到教科书编者,学生的自主学习在递进中走向深刻。  2.渗透方法,让自主探究走向明晰  新课标中曾强调,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因此在微课程实施方案中,我们力求实现过程和方法的统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方法,更有利于方法的内化。从整体上看,我们的微课程实施方案渗透了多元对话这一方法;从细节上看,我们的设计强化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一理念。这些方法的积累,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本文由.dYlily:微软雅黑,Helvetica;font-size:16.363636016845703px;line-height:28.799999237060547px;"/>  3.倡导合作,让感悟体验走向丰富  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养成。在微课程实施方案中,我们将学习的重难点放手交给学生自主思考,并鼓励他们与同伴合作交流。同伴的智慧共享,让个体的独特感悟走向丰富。  4.完善评价,让主动学习走向积极  多元评价的做法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大大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经过反复讨论,我们的微课程实施方案在原有的教师评价基础上,增加了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参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我们通过多方面的互动评价,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场。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