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六君子之风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史记》选读六君子之风

ID:1181973

大小:2.67 MB

页数:48页

时间:2022-07-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哲思短章人生如箭人生没有退路,因为呼啸的岁月挟裹着我们一路向前。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像一支离弦的箭,嗖嗖地直向着生命的终点射去。但我们无论怎样地气喘吁吁疾步如飞,也赶不上岁月那轻捷的步履。她无声无息波澜不 惊地带走纷沓的人群,卷走一个又一个朝代,不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停留,也不在心灵的重重羁绊前稍一驻足。无论历经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迁,她永远年轻、纯洁、轻盈、清澈如初。时光不老人易老。穿行在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朝涂曦霞,暮染烟岚,在她的脉络里注进拼搏的汗水,把每一页洁白的日子都涂成一幅斑斓的图画,剪成一贴丰满的记忆?穿行在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删繁就简,除去芜杂的枝蔓,抖落发黄的往事,省略多余的情节,向着既定的目标轻装向前。 不要叹人生苦短,若把人一生的足迹连接起来,也是一条长长的路;若把人一生的光阴装订起来,也是一本厚厚的书。开拓一条怎样的路,装订一本怎样的书,这是一个人生命价值与内涵的体现。有的人的足迹云烟一样消散无痕,有的人却是一本耐读的厚书,被历史的清风轻轻翻动着,给一代又一代的人以深情的启迪与深刻的昭示。阿达尔切夫说过:“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完了。”有选择就会有错误,有错误就会有遗恨,但即使第一步错了,只要及时地发现并纠正,未必步步都错下去。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路断尘埃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双翅膀;厄运突降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个微笑;雨雪连绵的时候,自己 给自己一份责任和梦想。天下路都是相连的,沿着心中的路坚定地走下去,同样能抵达你想去的地方。不要做涧底静止的石子,任时光如水自梦里流泻而过。不要做空中游移的白云,让浮生飘蓬留不下一点碧痕浅波。要做就做那奔腾千里的河,云蒸霞蔚,汇吐聚纳,日夜向着大海进发。要做就做那永不停息的风,一季有一季的着色,一程有一程的领略。要做就做那参天直立的树,根深深地扎进黑暗的泥土,枝高高地伸进光明的苍穹,一树繁花一树硕果,每片叶子都是一首欢歌。从此岸抵达彼岸,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我们是永远的长跑者。不要因了五光十色的诱惑而误入歧途, 不要在思想的山脚下留恋低回,而失去峰巅目尽千里的好景色。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的目标永远是下一个。人生如箭,不管前方是风雪迷漫还是繁花似锦,开弓后只能勇往直前。 修身名句 答案(1)dān(2)hónɡ(3)kuò(4)ɡōnɡ(5)jí预习作业1. 2. 答案(1)据,执守;游,广泛涉猎(2)根本,基础(3)懂得,明白(4)担心,忧虑(5)经得起,忍受(6)喜好(7)弘,心胸开阔;毅,意志坚定(8)修饰。这里指对外在形式如仪容、举止、礼节等的修饰和讲求(9)解说答案(1)“孙”通“逊”,谦逊(2)“知”通“智”,聪明3. 虚词用法答案(1)把,介词/而,来,连词/而,连词/把,介词/用,干,与“何”连用,译为“哪里用”“干什么”,介词(2)做,动词/呢,语气助词(3)和,介词/和,介词;通“欤”,表疑问语气4. 答案(1)意动用法,以……为可耻(2)名词用作动词,吃(3)形容词用作动词,喜好特殊句式(1)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___(2)贤哉,回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介词结构后置(2)主谓倒装(3)“不亦……乎”,反问句;宾语前置(4)“何以……为”,反问句;宾语前置5.6. 成语积累(1)杀身成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恶衣恶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患得患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箪食瓢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富贵浮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发愤忘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乐以忘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任重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死而后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答案(1)牺牲生命,成全仁道。后指为维护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2)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3)未得时,担心不能得到;得到时,又担心失去。形容一味担心得失,斤斤计较个人的利害。(4)指清贫的生活。(5)把富贵看得像浮云一样。后来也指功名利禄变幻无常。(6)为了努力学习和工作,忘了吃饭。形容非常勤奋。(7)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8)负担重,路途远。比喻肩负重大任务又要经历长期艰苦的斗争。(9)死后方才停息。比喻献尽一切力量。 名句积累(1)子曰:“贤哉,回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2)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3)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答案(1)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2)小人喻于利(3)于我如浮云8. 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安贫乐道的思想和乐以忘忧的心境的?你怎样理解“浮云”的比喻义?提示形象地表述孔子心境的,可以7.16章和7.19章为例。7.16章把高尚的情怀寓于朴素的叙述之中,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看似平淡的短短十个字,把清苦的生活说得富有情味,确实是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快乐。“于我如浮云”把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表示得十分坚定。重点突破 “浮云”可使人联想起多种比喻义,如:①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天所说过眼烟云;②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自己无关;③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7.19章“女奚不曰”四个字,把孔子对安贫乐道生活态度的自我欣赏表现得非常传神。忘食、忘忧,说明自己得到的不是物质生活的快乐,而是追求真理过程中产生的快乐,是经过努力获得的高尚的快乐。而第三个忘:忘老(“不知老之将至”),更是把这种快乐推向新高峰、新境界。 “鄙夫可与事君”章,“其未得之也,患得之”一句,一般都解释为“患不得之”。你对这句话有没有新的理解?请联系实际作简要陈述。提示现实生活中患得的情况并不少见。有的是比较了得到之后的付出和收获,认为不合算而患得;还有的是对得到以后的责任有畏难情绪,害怕不能胜任而患得。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但只是主张“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韩非子则认为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彼此是“用计算之心以相待”的,都是为了追求各自的“大利”。而后来的儒家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了讳言利、排斥利的倾向,如董仲舒就主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试对这三种主张作简要评论。提示孔子和后世儒家的价值观,参考本课“相关链接”。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他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 值。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毒害了人们的思想,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这样。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 【命题规律】一般不单独设题,有时放在考查实词的选择题中考,有时放在翻译题中考。【例题解析】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试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链接意动用法 解析句中“利”,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这里是“认为……有利”的意思。“幸”,是“庆幸”的意思。“期”,是“期望”的意思。“敝”是“疲惫、衰败”的意思。答案契丹也认为晋朝多事对自己有利,庆幸重荣作乱,希望晋朝与重荣同时受损。点拨如果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带上了宾语,就可试着用“使(宾语)怎样”或“认为(宾语)怎样”来翻译,如后者的翻译更符合语意,这就是意动用法。 【考点总结】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形容词、名词活用中一类很特殊的用法,也比较常见。要掌握这种现象先要注意什么是意动用法,然后要区分类型。意动用法有两种类型。其一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所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是主观上认为它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例如《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不是说孔子使鲁国变小了,而是说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再如《老子》 【命题规律】(1)高考中并不常见,2012年高考中对这两个字均未涉及。2011、2010年高考试卷中,“也”字各出现了1次,而“因”字在2011年高考试卷出现了2次,在2010年出现过1次。(2)“因”主要是作介词和连词,2011年安徽卷就如此进行了考查。“也”主要是作语气助词。“也”和“因”字的用法 【例题解析】对下列句子中“也”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试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解析①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②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③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④用在句末,表商量语气。答案D点拨“也”用在句末,常表示各种语气,一定要揣摩语境,细心区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因”与“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中的“因”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③④B.①⑤⑦C.③⑤⑥D.②⑤⑦试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解析①③④介词,均为“由,通过”的意思。②介词,“凭借”的意思。⑤介词,“因(因为)”的意思。⑥连词,“于是,就”的意思。⑦动词,“沿袭”的意思。答案A点拨注意区别介词和非介词,作介词时,“因”与后面的词语构成介词结构,因为介词结构通常是作状语,所以介词结构后面往往是动词或形容词。如例题中的①②③④⑤句中的“因”。 1.文本审美“君子”与“小人”不仅是《论语》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两个词语,也是中国社会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两个词语,过去是这样,今天依然如此。理解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对于我们处世做人大有裨益。2.写作迁移【角度】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要诚实守信,都要谦虚、礼让、隐忍、宽容。这是人类所要追求的一种做人的品质。只有人人争为君子,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全社会才能健康和谐地发展。 【示例】君子之风兰,深山幽谷,芳华自赏。竹,亭亭玉立,坚韧挺拔。菊,与世无争,清高隐逸。梅,欺霜傲雪,凌寒而放。古人谓之为四君子,合而观之,皆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是以世人将其喻为君子,取其不趋俗,不媚世之风骨。所以君子之风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坚持,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超迈,是“我自横 刀立马”的豪气,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孤傲。做事,要有君子之风。只有这样,才不会人云亦云,才不会成功时得意骄矜,失意时怨天尤人。要有自己的主见,做自己的主人。古人云:“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就是教人们在吸取别人意见时有自己的主见。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比尔·盖茨哈佛中途退学,为许多人所不解,以为他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途,然而谁也没想到几年之后他开创的事业令所有人仰望羡慕。他没有像哈佛大学里的那些学子一样努力地学习,然后一步步走在常规的路上,他有自己的思想,所以他不为世俗的眼光所 左右,却开辟了属于自己的天空,他成功了。纵观中外成功人士,只有让自己的思想凌驾于众人之上,方可开辟天地。做人要有君子之风。古人云:“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有自己的人品,不媚俗,不趋俗。古往今来,那些默默无闻者大多是随波逐流的,所以历史的烟云湮没了他们。留名千古的必是那些特立独行与世俗背道而驰的人,细数历史的烟云,你会发现魏晋的风骨,竹林七贤的不羁,五柳先生的隐逸,你会发现汉唐的高风,李白的潇洒,你还会明白宋代的气节,苏轼的大江东去,清照的梧桐冷雨,稼轩的挑灯看剑;你还会找到明清的不俗,板桥 的洒脱,曹雪芹的悲歌。唯有以君子之风的卓尔不群,方能尽显名士风流。君子之风是不趋俗不媚世的行为,是一种孤洁傲岸的境界。真名士自风流,唯有用超拔的思想方能达到君子之风的境界。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当然,识时务为识时务,但不能随波逐流,否则丧失了自我那是一种悲哀!君子之风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心凌驾于万物之上,真正做到远离人云亦云,远离世俗是非,让我心做主! 【漫漫古典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本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牵动征人思乡之情。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 《论语》告诫我们,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那么,对待自己最亲近的家人,是不是就可以亲密无间了呢?父母和子女之间、夫妻之间、恋人之间,也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吗?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说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行为叫做“非爱行为”。什么意思呢?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性掠夺。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外世之道(2)——于丹《论语》心得 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夫妻和恋人之间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个对另一个说:你看看,我就为了爱你,放弃了什么什么;我就为了这个家,才怎么怎么样,所以你必须要对我如何如何。不少母亲也经常会对孩子说:你看看,自从生了你以后,我工作也落后了,人也变老变丑了,我一切都牺牲了,都是为了你,你为什么不好好念书呢?所有这些,可以称为“非爱行为”,因为,它是以一种爱的名义所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我曾经看到一本写如何为人父母的书,作者是一个英国的心理学女博士。她在书的开头说了一段非常好的话。她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无论父子母女之间,还是多年夫妻之间,一旦没有了这种距离、这种尊重,越过了这个尺度,到了《论语》中 说的“数”这个阶段,彼此已经不独立了,就产生了隐患,离疏远甚至崩溃就不远了。《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这非常像禅宗所推崇的一个境界,叫做“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内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 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亲人,都应该把握一个分寸,适度为最好。那么对待工作是不是应该越热情越好呢?无论是分内的工作还是分外的工作,我们是不是都应该做得越多越好呢?对待工作,也有分寸需要把握吗?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宪问》)也就是说,你在什么位置上,要做好本分,不要越俎代庖,跳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这是当代社会特别应该提倡的一种职业化的工作态度。 可能有许多大学生去外企实习过。你一进去,人力资源部门的主管会给你一个jobdescription,就是关于你的工作岗位的描述,告诉你,这个岗位是干嘛的。从一个文秘打字员,一直到高级主管,都有自己的岗位描述。我们很多单位现在所缺失的正是这种岗位描述。我们对岗位往往有定性却没有定量。我们老是说:年轻人要好好干,一个人干仨人的活才好呢。认为这样是替领导分忧。实际上这并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精神,谁的活儿谁操心,这样的话,大家合起来才是一盘棋。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里面隐含着一个前提,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先把你自己那个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别人的事。 那么,在其位,怎么谋其政呢?首先是做事的原则。“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什么叫做“义之于比”?就是用“义”作为比照,作为法则。孔子的意思是说,君子对于天下事,不刻意强求,不无故反对,没有薄没有厚,没有远没有近,没有亲没有疏,一切按道义行事。道义,就是行事的原则和标准。其次是做事的方式。在“言”与“行”之间,孔夫子更看重“行”。他很不喜欢那些夸夸其谈的人。 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爱说漂亮话,做出取悦于人的样子,在这种人里找不着真正的仁者。孔夫子鼓励的是什么呢?是少说多做。做事要积极,说话要谨慎。孔夫子提出“慎言”,就是说话要小心,不要说自己做不到的事。用老百姓的话说叫“祸从口出”,没那么严重的话,起码也是“言多语失”。孔夫子的学生子张,要学习干禄。什么是干禄呢?就是做官。子张想到社会上担任点职务,请教老师应该怎么做。孔子告诉他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 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多闻阙疑”,就是要先带着耳朵去,多听,有疑问的地方就先放一放。我们常说一个人身体力行,那叫直接经验;而听听别人的经验教训,包括他经历的坎坷,走过的弯路,那是间接经验。你多听点间接经验,也有好处。“慎言其余”,就是自己觉得有把握的地方,说话时也要小心。“则寡尤”,就会少了很多怨尤。“多见阙殆”,就是要多看,有疑问的地方先放一放。迷惑多是因为眼界不够大,井底之蛙怎么能知道什么叫海阔天空呢? 你阅历丰富了之后,做事仍然要谨慎。这种谨慎在《论语》中被概括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论语·泰伯》)。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要像站在深渊旁边一样谨慎行事,要像走在薄冰上面一样小心翼翼。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这么做的好处就是“寡悔”,让你自己少一点后悔。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人一旦知道做错的时候,一切皆成定局,无法挽回。一个人如果在说话里面少了指责、抱怨,在行为中少了很多让自己后悔的经验,这个人出去做官做事,就能成功了。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