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为之》PPT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知其不可而为之》PPT课件

ID:1181762

大小:547 KB

页数:39页

时间:2022-07-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二部分:第二——第六章第三部分:第七章讨伐弑君者“仕”与“隐”的论争孔子自我总结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对事情的坚持;是一种自我的心理暗示;是一种问心无愧的顽强!“仕”与“隐”的论争第二部分: 长沮的回答是什么意思?嘲讽孔子周游列国,忙于求仕,应该很熟悉道路情况。桀溺的回答是什么意思?现在世道动乱,政治黑暗,是不会有所作为的,你不应该再追随孔子,而应该追随那些隐士。 如何理解“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这句话?是对孔子一味周游求仕,不事生产的讽刺。 荷蓧丈人留子路住在他家,杀鸡做饭给子路吃,又叫他的两个儿子出来相见,有何用意?荷蓧丈人开始对子路很气愤,很骄傲,见子路对他恭恭敬敬,又热情地接待他。这是有用意的,是向子路展示田园生活的宁静、安闲、团聚。实际上也向子路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即清静无为,隐居避安。 疑难探究①荷蓧丈人是怎样一个人?荷蓧丈人是一个隐者。隐者,一般属于道家学派。道家主张清静无为,主张避世,主张“小国寡民”。在他们看来,孔子到处奔波,试图整治天下,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子路是如何评价这位丈人的行为的?对他重视长幼之节表示肯定,但又对其废弃君臣大义,消极避世的作为表示反对,认为应该从政济世,知其不可而为之。 评析此文通过一些情节,通过有关人物的言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人生观和政治观。如丈人的语带讽刺的话,说罢便“植其杖而芸”的行动,表现出他的态度倨傲,对孔子等不参加生产劳动却热衷于政治而去周游列国的不满。另一方面,他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子与子路见面,又表现出他对长幼之节的重视。孔子的话(包括子路根据孔子的意思说的话)和他叫子路回去看丈人的举动,表现他对丈人过隐居生活的某种赞赏的感情,而对丈人那种逃避现实“不仕无义”的处世态度,却给予严厉的批评,同时表达了孔子自己“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处世的态度。这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并成为彼此思想矛盾的根源。 孔子击磬处孔子击磬处位于河南省卫辉市城区南关,《论语·宪问》记载“子击磬于卫”,孔子周游列国著书讲学,曾在此击磬讲学,也在卫辉这片古老土地上留下了清脆的古磬余韵。 特殊句式有心哉,击罄乎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末之难矣主谓倒装宾语前置 深则厉,浅则揭深,水深;厉,穿着衣服涉水;揭,提起衣裳。这是比喻。水深比喻社会非常黑暗,只得听之任之;水浅比喻黑暗的程度不深,还可以使自己不受污染,便无妨撩起衣裳,免得濡湿。 辨析:孔子与那些隐士在处世方式上有何异同?同:忧国忧民异:孔子济世(用世)隐士避世孔子的周游用世,循礼卫道,是一种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是从政的强烈自信,是道德勇气,是担当情怀,具有积极意义,成为后世许多知识分子的楷模。 三国演义 正论间,忽报蜀使到曰:“魏主曹睿闻东吴三路进兵,乃自引大军至合淝,令吴兵无功而退。”孔明听知此信,长叹一声,不觉昏倒于地;众将急救,半晌方苏。孔明叹曰:“吾心昏乱,旧病复发,恐不能生矣!”是夜,孔明扶病出帐,仰观天文,十分惊慌;入帐谓姜维曰:“吾命在旦夕矣!”时值八月中秋,是夜银河耿耿,玉露零零,旌旗不动,刁斗无声。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叹息良久。回到帐中,病转沉重。 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观北斗,遥指一星曰:“此吾之将星也。”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孔明以剑指之,口中念咒。咒毕急回帐时,不省人事。众将正慌乱间,忽尚书李福又至;见孔明昏绝,口不能言,乃大哭曰:“我误国家之大事也!”须臾,孔明复醒,开目遍视,见李福立于榻前。孔明曰:“吾已知公复来之意。福谢曰:“福奉天子命,问丞相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适因匆遽,失于谘请,故复来耳。”孔明曰:“吾死之后,可任大事者:蒋公琰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后,谁可继之?”孔明曰:“费文伟可继之。”福又问:“文伟之后,谁当继者?”孔明不答。众将近前视之,已薨矣。时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寿五十四岁。后唐代杜工部有诗叹曰:“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附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魏蜀实力对比人口魏:景元四年537万魏国灭亡时1386万吴:赤乌五年240万吴国灭亡时230万蜀:章武元年90万蜀国灭亡时94万辖区(东汉共14州,一个西域督护府)魏:青州兖州豫州徐州司州雍州凉州并州幽州冀州荆州北部西域督护府吴:扬州交州荆州大部蜀:益州荆州西南部兵力魏:70万-80万吴:23万蜀:10万 魏蜀实力对比人口魏:1386万吴:230万蜀:94万辖区(东汉共14州,一个西域督护府)魏:十一个州,荆州北部,一个西域督护府吴:扬州交州荆州大部蜀:益州荆州西南部兵力魏:70万-80万吴:23万蜀:10万 诸葛亮能在如此劣势下,逼的魏军不敢出门,已经相当不易了。诸葛亮的隆中对在关羽丢失荆州时就已经破灭了,诸葛亮也知道再灭魏国已经没有太大希望了,之所以出兵是以攻代守。如果不进攻,只有死路一条。因为随着中原生产力人口的恢复,双方实力会越拉越大。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附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子美《蜀相》 诸葛亮的“知其不可而为之”表现在了八个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神雕侠侣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郭靖道:“是啊,前几日你郭伯母和我谈论襄阳城守,想到了杜甫这首诗。她写了出来给我看。我很爱这诗,只是记性不好,读了几十遍,也只记下这几句。你想中国文人都会做诗,但千古只推杜甫第一,自是因为忧国爱民之故。” 杨过道:“你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那么文武虽然不同,道理却是一般的。”郭靖听他体会到了这一节,得是欢喜,说道:“经书文章,我是一点也不懂,但想人生在世,即便是做个贩夫走卒,只要有为国为民之心,那就是真好汉,真豪杰了。” 杨过问道:“郭伯伯,你说襄阳守得住吗?”郭靖沉吟良久,手指西方郁郁苍苍的丘陵树木,说道:“襄阳古往今来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诸葛亮。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当年耕田隐居的地方。诸葛亮治国安民的才略,我们粗人也懂不了。他曾说只知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最后成败,他也看不透了。我与你郭伯母谈论襄阳守得住、守不住,谈到后来,也总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 后来蒙古大军攻破襄阳城的当天,郭靖与其妻黄蓉、其子郭破虏、其女郭芙、其婿耶律齐全部血战到底,以身殉城。 郭靖的“知其不可而为之”体现在四句话上: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三部分:第七章孔子自我总结 1、孔子借“凤鸟不至,河不出图”隐喻什么?2、“吾已矣夫!”意味着孔子放弃了自己的主张吗?隐喻自己的主张不能行于天下了。这两句话反映了孔子内心的茫然与苦楚。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在政治黑暗的时候,孔子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念,不怨天尤人,即使难以实现,但老天是理解他的。 怎么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当时社会现实?1、没有向上的支持。14.21中的“三桓”为什么说不可?2、没有向下的支持。狂傲的隐者、耕夫、荷蓧的丈人、守门人以及挑夫这些最下层的劳动者无一例外地都表示了悲观乃至反对的态度,所以连孔子最后也说, 3、此部分出现的接舆、长沮、桀溺、荷蓧丈人、晨门、荷蒉之人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他们有看清天下时势的睿智,具有较强的能力,却怀着无为的襟抱,揣有宝璧却不用于世。4、从此部分找出能表明孔子不同与上述之人观点的语句。孔子面对如此纷乱的世界,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欲将天下重归清明,以顺应天下之大伦。 巩固文言知识一、解释加点字词1、谏2、追3、殆4、问津焉5、易6、岂若7、辍8、拱而立9、二子焉10、明日11、反12、既而二、明确词类活用现象1、孔子下2、耰而不辍3、子路从而后4、止子路宿5、见其二子焉6、食之7、欲洁其身8、斯己而已矣三、明确句子类型1、问于桀溺2、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3、奚自?4、莫己知也。制止,挽回及,补救危险询问渡口。于之,向他改变比得上停止表修饰代词,此处代子路第二天返不久名词做动词名词做动词名词做动词使……停止使……拜见使……吃使……清洁名词做动词 四、给下面短文加上标点:孔子适陈,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了,而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