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一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一

ID:1162153

大小:69.04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6-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哈姆莱特》教学设计《哈姆莱特》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全剧是以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为线索展开的。其中对王子的描写,实际就是对坚持美好理想、坚持社会改革,为“重整乾坤”宁愿受难的人性美的歌颂。对人的尊严、人的地位、人的力量、人的价值的卓绝的认识,对美好人性和未来和谐世界的不懈追求,使整部剧作成为一颗璀璨明星,熠熠闪耀在历史的浩瀚星空中。学生也许会受制于时代、年龄、学识等诸多因素,对作品的理解并不到位,但是通过阅读经典,他们却能够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作品的潜在价值,了解莎士比亚及文艺复兴时代。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2.戏剧人物、戏剧语言的分析。3.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识记莎士比亚及其剧作的有关知识。了解《哈姆莱特》的艺术价值。归纳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紧张、激烈的情节,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性格。讨论总结品读人物的方法。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使他们有一双理性的慧眼和一颗积极健康的心。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封建宫廷的罪恶,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吸收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精华。教学重点:1.通过戏剧冲突和精彩对白把握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2.品位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艺术。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哈姆莱特关于“生存还是毁灭”这段对白。2.理解哈姆莱特性格的典型性。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具备了较高的认知能力 ,并且在课内阅读过不少中外小说,对人物分析、情节结构、主旨意蕴方面有了感性的积淀。但对于戏剧的学习还是初次深入感知,所以在课前要做好预习,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结合戏剧的特点来展开。《哈姆莱特》一、导入新课:在西方国家,几乎每个家庭都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大家熟知的《圣经》,一本就是《莎士比亚全集》中的《哈姆莱特》。它们一个是宗教之神,一个是文学之神,彼此相依,共同建构了人类充实而丰富的精神世界。请同学们欣赏并点评以下名言:1、Donot,foronerepulse,giveupthepurposethatyouresolvedtoeffect.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点评:别轻言放弃,相信坚持的力量和永恒的信仰2、IgnoranceisthecurseofGod,knowledgethewingwherewithweflytoheaven.无知乃是罪恶,知识乃是我们藉以飞向天堂的翅膀。点评:请热爱知识,知识会改变命运。3、Richgiftswaxpoorwhengiversproveunkind.(williamshakewspeareBritishdramalist)如果送礼的人不是出於真心,再贵重的礼物也会失去它的价值。点评:中国古语有云: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真诚是最珍贵的礼物。4、Tomournamischiefthatispastandgoneisthenextwaytodrawnewmischiefon.为了一去不复返的灾祸而悲伤将会导致新的灾祸。点评:让昨天成为昨天,活在当下。是的,这些充满智慧的语言皆出自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今天,我们就来走近这位作家,走近他完成于1601年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板书)。二二、浏览选文,理清人物关系,了解矛盾冲突1、剧中人物 哈姆莱特 王子  克劳狄斯 王子的叔父,弑君篡位者  乔特鲁德 王后  波洛涅斯 大臣  雷欧提斯 波洛涅斯之子  奥菲莉娅 波洛涅斯之女  霍拉旭  王子挚友奥斯里克大臣  罗森格兰兹 王子同学,背叛王子  吉尔登斯吞 王子同学,背叛王子2、探讨人物关系王子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是叔侄又是仇人;哈姆莱特与王后乔特鲁德:是母子,又有着母嫁仇敌的隔阂;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是恋人,又有因误杀奥菲利娅的父亲所产生的不可化解的矛盾;国王克劳狄斯与王后乔特鲁德:原为叔嫂后结为夫妻,但克劳狄斯有着毒杀乔鲁特亲夫和企图谋害其子的矛盾;御前大臣波洛涅斯:既是国王克劳狄斯的帮凶,又是奥菲利娅的父亲。奥菲利娅:既深爱着哈姆莱特,又与其有着杀父之仇,与波洛涅斯有着骨肉亲情。雷欧提斯:既是哈姆莱特的好友,后又因与其有杀父害妹之仇而反目成仇。3、把握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说说“比剑决斗”这个情节中有哪些矛盾冲突?明确:哈姆莱特——克劳狄斯(杀父霸母之仇)哈姆莱特——雷欧提斯(杀父“害”妹之仇)实现复仇——实行毒计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强烈的碰撞,并紧紧围绕“比剑”(明)和“毒计”(暗)展开,悲剧由此产生!三、精读选文,欣赏同学短剧表演,把握人物动作化的语言 莎士比亚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丰富而富于形象性,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哈姆莱特  (二人比剑)又是一剑;你怎么说?(哈姆莱特:得意,纳闷    雷欧提斯:激怒,激起斗志)雷欧提斯  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雷欧提斯还不能下定决心杀死哈姆莱特,希望从国王那里获得勇气。)奥斯里克  两边都没有中。(体现奥斯里克胆小谨慎的个性。)国王  我怕你击不中他。(克劳狄斯使用激将法,迫使雷欧提斯下定决心杀死哈姆莱特。)哈姆莱特  你怎么一点也不起劲?请你使出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哈姆莱特的话激怒了雷欧提斯,使他刺出致命的一剑。)明确:从哈姆莱特掉入克劳狄斯设计的比剑圈套这个片段,可以看出其草率、冒失的个性,他做事情没有计划性,总是被事件推动着走,不能事先做周密的安排和准备。四、跳读全书,欣赏视频,分析人物形象“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说说你心中的哈姆莱特是怎样的人?明确:快乐王子父王在世之际,哈姆莱特地位至尊,人们对他总是笑脸相迎,所以他性格达观,心情舒畅。他给奥菲莉娅的信:你可以怀疑星辰的发光,你可以怀疑日月的运行,你可以疑心真理会说谎,决不要怀疑我的爱情。他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目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奥菲利亚人文主义者“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忧郁王子冷酷的现实给了哈姆莱特一连串的打击:英明有为的父王突然驾崩,久受崇敬的母后匆匆改嫁,理当由他继承的王位又被叔父篡夺,同窗成了敌人的密探,过去对克劳狄斯扮鬼脸的人,现在极力阿谀奉承。“脆弱啊,你的名字就叫女人!”在危机关头,忧郁的王子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而在他的富于哲理的思索中,闪烁出了思想家的光辉。“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延宕王子“他所犹豫的不是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怎么做。”——黑格尔哈姆莱特陷入了深感任务的艰巨与自己的力量不足的困恼之中。他不断寻找完成任务的途径却又难于找到,于他悲愤地喊出了:“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五、延伸探究:历代评论家都有关于哈姆莱特长于思考而短于行动的议论,甚至歌德也认为他缺乏行动的能力。那么,如何认识哈姆莱特的延宕问题?他是不是一个“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关于哈姆莱特的“犹豫、延宕”明确:1、人文主义者的观点犹豫:犹豫并不是他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破灭时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在犹豫的同时,哈姆莱特变得更加清醒、更加深沉。延宕:①主观:他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要重整乾坤。在重整乾坤的伟大目标前,哈姆莱特想要行动,但又不知如何行动,这就造成了他行动的拖延。②客观:教会反动恶势力过于强大,而时代与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又决定他不可能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因此只能孤军奋战,最后终于被恶势力吞没。所以,哈姆莱特的悲剧已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2、精神心理分析学派的观点恩奈斯特·琼·恩斯认为:“从弗洛伊德心理学分析的角度看,哈姆莱特复仇行动的延宕是由于他对所承担的复仇任务的特殊厌恶心理所造成的。” 弗洛伊德说:“哈姆莱特能做出所有的事,却对一位杀掉他父亲、篡其王位、夺其母后的人无能为力,那是因为这人所做出的正是他自己已经潜抑良久的童年欲望。于是对仇人的恨意被良心的自谴不安所取代,良心告诉他,他自己实际上比这杀父娶母的凶手好不了多少。弗洛伊德进一步说:“哈姆莱特的遭遇其实是影射莎翁自己的心理。而且,由勃兰兑斯对莎翁的研究报告指出,这剧本是在莎翁的父亲死后不久所写的。这可以说,就是莎翁在哀挽父亲时,他的被潜抑的感情得到机会复苏。”附:恋母情结,又称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Complex),在精神分析学中指本能冲动力为核心的一种欲望。它是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根据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的故事二度创造的术语。哈姆莱特患了男孩恋母的俄狄浦斯情结,其心思并未放在复仇上。这种恋母才从而在潜意识中想要杀死父亲的特殊心理使得他将叔父杀害父亲娶其母亲的行为看成是自己潜意识中想要去做的事情。罪恶的克劳狄斯就是自己的化身,从这个意义上讲,杀死克劳狄斯就等于杀自己,其延宕根源就在于他潜意识中的这种复杂的恋母心理。3、名家观点哈姆莱特不单只是个悲剧英雄,而且是一个多思想的少年。(梁实秋)哈姆莱特挑着理性的灯笼在寻找大写的人。(苏联·阿尼克斯特)“从天性上说,哈姆莱特是一个强有力的人,他精力充沛,灵魂伟大,他在软弱时也是伟大而强有力的,因为一个精神强大的人,即使跌倒,也比一个软弱的人奋起的时候高明。”(别林斯基)“哈姆莱特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他是一个巨人,却又是一个真实的人。因为哈姆莱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们大家。哈姆莱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人。”(雨果)六、课后作业PPT展示:对于擅长悲剧创作的西方来说,《哈姆莱特》其实并不能算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至少在其结局上来说,正义得到了捍卫,邪恶得到了惩戒。但“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的中国的《红楼梦》却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两个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文学形象,虽然有质的区别,却也惊人相似:哈姆莱特负载的是英雄人物的命运和性格悲剧,贾宝玉则负载了封建大家族没落的悲剧。透过哈姆莱特、贾宝玉,谈谈你的思考?。(略)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