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示范教案(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16 孔雀东南飞(并序) 设计方案) 粤教版必修1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示范教案(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6孔雀东南飞(并序)设计方案)粤教版必修1教材概述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或《焦仲卿妻》。全诗共357句,计1785字;小序10句,共53字。它代表汉代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成就,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它和北朝民歌《木兰辞》被喻为“乐府双璧”,明人胡应麟称之为“百代之下,当无继者”的“古今绝唱”,对后世的影响巨大。诗前有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这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其中,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之死,表面上看来,是由于凶悍的焦母和势利的刘兄逼迫的结果。事实上,焦母、刘兄同样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这种不以个别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力量,正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必然反映。思路方法因课文较长,教授本课时,应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熟悉古诗大意。授课时,应以分析人物形象和探讨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为主,其他为次。分析刘兰芝的人物形象时,应该抓住文中的三处铺陈来分析,此外,引导学生探讨刘兰芝为什么被休的原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女子命运的悲惨。其他人物的分析,可以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最后,讨论刘兰芝之死的意义,进一步把握课文的主旨。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熟悉诗歌。要求学生准确地复述故事大意,要求学生归纳总结常见实词的意义,特别是“相”的用法和诗歌出现的偏义复词。最后,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乐府的基本知识。因课文较长,朗读的时候,可以指定段落或者由学生来挑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第二课时,教学的重点在于分析刘兰芝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要求学生先找出相关的段落描写,特别是铺陈的部分。分析完刘兰芝的性格特征后,可接着分析其他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此过程中,可以适当插入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讲解。最后,探讨刘兰芝被休的原因,进而归纳诗歌的主旨。拓展部分,可要求学生读相关的乐府诗歌或者将诗歌改编成话剧。三维目标1.了解“乐府”和“乐府诗”。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3.把握诗歌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欣赏诗歌里体现的浓郁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4.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认识封建势力扼杀劳动人民爱情的罪责;欣赏刘兰芝这一古代女子聪明、勇毅的光辉形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导入设计1.直接导入在初中我们学习过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辞》。今天我们学习被称为“乐府双璧” 的另一篇,同时它又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并序)》。《孔雀东南飞(并序)》堪称我国古代爱情诗的绝唱,千百年来,让人们感叹欷歔不已,也一直让人们思索着。是什么要素使这首诗具有如此之大的震撼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孔雀东南飞(并序)》的世界。2.《梁祝》故事导入梁山伯和祝英台曾是同窗好友,愚笨的梁山伯一直都不知道祝英台是女子,经祝英台三番五次暗示后,梁山伯仍不明就里。后来,祝英台被迫嫁给另一个人时,梁山伯此时才醒悟,但为时已晚。最后双双只得化蝶,换得团聚。不过,今天,我们不讲他们,而是讲另一个同样感人的爱情悲剧,那就是——《孔雀东南飞》3.歌曲导入(多媒体播放屠洪刚《孔雀东南飞》并展示歌词)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物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屠洪刚的一曲《孔雀东南飞》唱得荡气回肠,唱得催人泪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雀东南飞(并序)》这个故事。文本解读知识积累一、文学常识积累1.《孔雀东南飞(并序)》《孔雀东南飞(并序)》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2.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后出现的一种新诗体。二、文言基础知识积累1.古今异义为仲卿母所遣(遣:遣返,休,指女子被夫家赶回娘家。今常用义为,派,派遣)便可白公姥(白:告诉,禀告。今常指一种颜色)可怜体无比(可怜:可爱。今义为,值得怜悯槌床便大怒(床:古代一种坐具。今指供人睡觉用的家具)举手长劳劳(举手:告别时的动作。今常表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逆以煎我怀(逆:逆料,想到将来。今义与“顺”相对)阿母大悲摧(摧,伤心。今义为,破坏,折断)便言多令才(令:美好。今常用义为,命令或使)恐此事非奇(奇:宜,适宜。今常用义为,特殊的,或惊异)寻遣丞请还(寻:过了一些时候。今常用义为,寻找)否泰如天地(否:坏运气。读pǐ。今常用义为,否定,可否。泰:好运气。今常用义为,平安,安定) 渠会永无缘(渠:他。今常指人工开凿的河道)蹑履相逢迎(逢迎,迎接。今常用义为,奉承,拍马)叶叶相交通(交通:连接。今为各种运输往来,邮递通讯,工作)多谢后世人(谢劝告。今常用来表示感激)2.通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箱帘六七十(“帘”通“奁”,梳妆匣子)虽与府吏要(“要”通“邀”,约)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韧牢固)奄奄黄昏后(“奄奄”通“晻晻”,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孔雀东南飞(东南,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飞”的方向向东南)勤心养公姥(名词“心”作“养”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心)手巾掩口啼(名词“手巾”作“掩”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手巾)卿当日胜贵(时间名词“日”充当谓语“胜贵”的状语,表示时间,动作的连续性:一天天地)(2)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槌床便大怒(名词“槌”带宾语“床”,活用为动词:拍,敲击)自名秦罗敷(名词“名”带宾语“秦罗敷”,用作动词:取名,名叫)谢家事夫婿(名词“事”带宾语“夫婿”,用作动词:侍奉,服侍)交广市鲑珍(名词“市”带宾语“鲑珍”,用作动词:买,购买)千万不复全(形容词“全”受否定副词“不”与副词“复”修饰,用作动词:保全)(3)使动用法、意动用法逆以煎我怀(煎:使……煎,动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像受煎熬一样”)足以荣汝身(荣:使……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受荣华”)便利此月内(利:以……为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最吉利”)4.“相”的用法相见常日稀(互相,副词。表示双方互相对待的关系。下文“六合正相应”“黄泉下相见”“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仰头相向鸣”中“相”同此)儿已薄禄相(相貌,名词)誓不相隔卿(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是偏指一方,可不译出)及时相遣归(指代兰芝,可译作“我”。下文“久久莫相忘”,“嬉戏莫相忘”中“相”同此)好自相扶将(指代仲卿母,可译作“老人家”)还必相迎取(指代兰芝,可译作’“你”。下文“誓天不相负”中“相”同此)会不相从许(指代仲卿,可译作“你”)蹑履相逢迎(指代仲卿,可译为“他”。下文“怅然遥相望”中“相”同此)登即相许和(指代媒人,可译作“她”)不得便相许(指代媒人,可译作“你”)5.偏义复词便可白公姥(公公婆婆,这里专指婆婆)昼夜勤作息(原意是工作和休息,这里专指劳作)我有亲父兄(即同胞兄,亲哥哥)我有亲父母(这里指母) 逼迫兼弟兄(这里指兄)其日牛马嘶(这里指马)(偏义复词,是指由两个近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6.特殊句式(1)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用“非为”表示否定判断)(2)为仲卿母所遣(用“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3)誓天不相负(这里的“相”有指代性质,指代兰芝,可译作“你”,放在谓语“负”之前,可看作宾语前置)(4)君既若见录(这里的“见”有指代性质,指代兰芝自己,可译作“我”,放在谓语“录”之前,可看作宾语前置)(5)亦自缢于庭树(介词结构“于庭树”放在谓语“缢”后面作补语,“于”相当于“在”)(6)仕宦于台阁,(介词结构“于台阁”放在谓语“仕宦”后面作补语,“于”相当于“在”)(7)十三能织素(“十三”前面省略主语“吾”,即“我”。下文“鸡鸣入机织”“谢家事夫婿”中分别在“鸡”“谢”前面省略主语“吾”)(8)相见常日稀(“相”前面省略主语“吾”,即“我们”。下文“黄泉下相见”在“黄”字前面省略主语“吾”)(9)便可白公姥(“便”前面省略主语“汝”,即“你”。下文“便可速遣之”“时时为安慰”中分别在“便”“时”前面省略主语“汝”)(10)处置(于)南窗下窈窕绝(于)城郭长叹(于)空房中严霜结(于)庭兰(省略介词)信息筛选1.因课文比较长,可以考虑自由朗读或者跳读,或老师指定范围朗读。读的时候要结合注释,力争明白诗歌大意。2.序的讲解。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问题一:小序为什么称刘兰芝为刘氏?明确:兰芝处在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的时代,其姓名可以淡化。但女性如果处在家长的地位上,便可对这个家庭的一切发号施令。所以兰芝是生活在一个歧视女性的以家长为核心的礼教社会中。问题二:序言中有3个“之”,分别由“逼”“闻”“伤”引出,这里的3个“之”字指代什么?三个动词各起什么作用?明确:概括情节的作用。“逼”是悲剧的起因;“闻”说明仲卿一直抱有幻想,直到悲剧发生才以死抗争;“伤”点出了悲剧的社会意义。3.课文结构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段)——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段)——故事的发展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段)——故事的发展。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段)——故事的高潮。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段)——故事的尾声。4.引导学生复述故事大意,把握情节重点。 提示:注意故事的线索和情节的完整。参考一: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结为夫妻。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遣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参考二: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合作探究1.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明确: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它为全诗制造了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奠定了全诗凄恻缠绵、哀婉伤感的感情基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2.尾声化为鸳鸯充满了什么色彩?结构上有何作用?还有什么作品采用了这种结尾?明确:浪漫主义色彩。呼应开头,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可结合梁祝、牛郎织女等故事来拓展。)相关名句参考: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2.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3.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4.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5.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6.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7.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8.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9.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规律总结1.消除畏难心理《孔雀东南飞》的语言接近汉末到六朝时期的民间语言,比较通俗易懂,但它毕竟是1700年前的民间语言,而且又是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其中有些语句,由于受“五言”的限制和其他原因,含意不十分清楚;以内容而论,涉及古代的一系列的职官、名物、礼仪、习俗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对当时的封建家长制度、婚姻制度、习俗习惯,学生所知甚少,至于对诗中所写的男女主角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举动更有理解上的难度。如何消除阅读《孔雀东南飞》的这些畏难心理呢?确立“化难为易”的学习方略。如对待这首古诗的语言问题,可以根据已有的文言知识,充分利用课文的注释,对古诗的文字予以疏通。又如对这首叙事诗内容的把握,我们可根据《小序》提出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问题来主动地研读课文,把握全诗的基本内容、情节发展、人物对话、中心主题。本诗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故事性强,容易诱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寻找这首诗学习上的难点这首诗语言文字学习的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词义疏通,二是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关于词义疏通,阅读时特别要注意一些词古今意义的差异,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的理解,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如“相”的诸多用法)。二是语言文字的表现力。本诗的主要篇幅描写人物对话,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本诗突出的艺术成就,要体会人物的不同性格是怎样通过诗句表现出来的,要体味本诗起兴的特点、民歌气息、抒情意味和艺术夸张的运用。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方面的一些问题有些是学生较难理解的。例如这首诗着力赞颂刘兰芝、焦仲卿坚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的反抗精神,他们二人为什么在许多地方却表现得非常顺从呢?如封建礼教对于妇女的名节几近苛求,那为什么刘兰芝被休仅十来天,门第反比焦家高的县令太守却又遣人来刘家说媒?再如焦母如此专横固执,为什么在刘、焦爱情悲剧发生后又“求合葬”呢?这是否暗示焦母有反悔之意呢?由此还可引发出这样的问题,即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究竟是人物性格的冲突,抑或有极其深刻的社会原因?课堂小结孔雀东南飞,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焦仲卿和刘兰芝就是这种悲剧的延续,也包括大家熟悉的感天动地的梁祝化蝶。而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终结,劳燕分飞的《钗头凤》仍在上演着……多么伟大的爱情,多么催人泪下的故事,多么让人欷歔赞叹的结局——真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课外作业1.熟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背诵其中的名句。2.完成课后练习四。3.思考:焦、刘悲剧的根源在哪里?为什么?第二课时导入设计直接导入《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这首诗突出的艺术成就。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文本解读人物分析1.刘兰芝形象分析。提示:抓住人物描写和人物对话进行。参考:(1)第2节:“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①“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说明刘兰芝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多才多艺,知书达理,富有教养。②“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说明了什么?明确:勤劳能干。③“大人故嫌迟”这一“故”字可以反映出哪些内容?明确:既显示了焦母的异常挑剔,也显示了兰芝洞察世情的聪慧。④兰芝为何不等对方开口便自请遣归?明确:一则不堪凌辱,二则她明白焦母的意图,深知遣归之事已无可挽回。(2)第9节:“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①请用此段中的两个字概括段意。明确:严妆。②兰芝为何鸡鸣欲曙即起?明确: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③打扮时为何“事事四五通”?明确: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既是对焦母无言的抗议与示威,也表现了她爱仲卿,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④这一段作者对刘兰芝的外貌进行描写,目的何在?明确: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从容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也为下文太守为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3)第10节:拜母别姑明确:“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①姑嫂关系本不易相处,可是兰芝“却与小姑别”时却“泪落连珠子”,这说明什么?明确: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也同焦母的不容形成对照。②辞小姑时落泪,辞焦母时不落泪,不卑不亢,足以见出兰芝怎样的性格?明确:倔强。(4)再来看夫妻誓别时,仲卿对着她哭不成声,一筹莫展,她便说:“勿复重纷纭。”仲卿劝她回娘家,再图后会,她便说:“何言复来还!”她看清问题,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格尊严。然而她爱仲卿,也知道仲卿爱她,儿女深情使她对冷酷的现实仍然不得不抱着一丝幻想,幻想团聚。“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她被仲卿的真挚的情义所感动,于是“感君区区怀”;她对仲卿体贴谅解,认为两人“同是被逼迫”;她对爱情更是忠诚,“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5)县令差人做媒,她这样婉言拒绝:“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6)哥哥逼婚时,刚性又立刻占据了兰芝的灵魂,处于弱者和被压迫者地位的那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尊严感在她心底升华,她决定以结束生命来表示最后的抗议,所以“仰头”回答,很快便应允了。“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忠于爱情。再嫁期作定时,裁衣做裳乃至“举身赴清池”,没有一点迟疑和犹豫。她从来没有向恶劣的环境低头。小结刘兰芝形象:富有教养、聪慧美丽、勤劳善良、柔顺刚强、从容持重。2.焦仲卿、焦母、刘兄形象分析。(方法同上)参考: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比较懦弱,胆小怕事。他忠于爱情,又守礼尽孝。他深爱兰芝却又不敢直接与其母抗争,只是消极反抗,忍辱负重。当他知道母亲要驱逐兰芝的时候,先是“堂上启阿母”,继是“跪告”:“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可见他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等到母“槌床便大怒”时,他就“默无声”地退了出去,一面劝兰芝暂回娘家,一面约定将来再去接她。其实,他只有一点幻想的期待并无实际行动。兰芝被逼改嫁,他声言要独个儿自杀。兰芝死后,他以爱兰芝之深,终于以身殉情。诗中写了他在“庭树下”“徘徊”了一阵,然后上吊,活生生地刻画出了这个怯弱书生的性格和面貌。这最后的反抗令人感动。他的反抗性格还表现在回家辞母的那段话里:“今日大风寒……勿复怨鬼神!”这番话无异于晴天霹雳,而“自挂东南枝”,既违背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也是对封建礼教最有力的抗争。他的思想经历了一个由幻想到绝望,由软弱到坚强的过程。这位忠于爱情的人物,跟兰芝一样是充满叛逆精神的。 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的典型;极端蛮横无理,一味独断专行,势利。她对仲卿是软硬兼施,一会儿(逼谴时)是恶语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一会儿(阻死时)又是好言诱哄:“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目的是要仲卿速遣兰芝,除去眼中钉,以维护她的家长权威。这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的丑恶本质。(相关语言:“何乃太区区”“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想从许”“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合作探究1.刘兰芝聪慧美丽,勤劳能干,知书达理,焦仲卿与她又情深似海,可是焦母为何非休她不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的主旨、`悲剧的根源。)参考:①兰芝不会生育。《大戴礼记·本命篇》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七去”又名“七出”,是儒家经典中规定的休弃妇女的七个条款。《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②门不当户不对。刘兰芝“自小生野里”,虽然她是一个小康人家生长起来的优秀女子,但在门阀社会里,她的家世还不入“九品中正”之眼。而焦仲卿出身于官宦人家,自己又在太守府里作吏,虽然职阶卑微,但在严格的门阀社会里已经具备了“品”的资格,所以焦母说:“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在她看来儿子将来还要凭借靠山飞黄腾达的。归根到底是封建礼教束缚爱情。2.讨论:刘兰芝焦仲卿爱情的悲剧,谁是凶手?(结合文本和相关知识,言之成理即可。)参考:(1)焦母的专横和刘兄的趋炎附势。(2)焦仲卿胆小怯懦,在爱情面前退缩忍让。(3)刘焦“门不当户不对”。(4)刘兰芝违背了封建礼教。(5)刘焦感情太好,导致焦母妒忌。(6)刘焦反抗的不彻底。(7)封建礼教对爱情的扼杀。写作鉴赏1.人物对话的个性化。如焦母的专横和封建家长形象,刘兰芝柔弱中体现的刚强等等。[来2.铺陈排比的手法。如: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3.起兴和尾声。尾声: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是为连理枝,象征了爱情的不朽。合葬化鸟,生不能相守,死要化作比翼双飞的鸳鸯鸟。“相向鸣” ,是他们爱情与幸福的歌唱,悲愤与压抑的控告。结尾的浪漫主义手法,反衬现实,寄托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在结构上,结尾的鸳鸯双飞和开头的孔雀失偶遥相呼应,体现了构思之精巧,用心之良苦。4.互文。互文是指诗歌中上下两句文意互相呼应,彼此映衬的一种技巧。本是两个词要合在一起,由于受字数、音节的限制,便在上下句中分开来说。如“左手执刀尺,右手执绫罗”即是“左手右手执刀尺绫罗”。如《捕蛇者说》中“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一句意即“叫嚣隳突乎东西南北”,在村子四周叫喊冲撞。《劝学》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一句意即“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解惑的却不从师”。本诗中还有互文的句子。如“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早晚之间做成了绣夹裙、单罗衫。“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坟墓四周种植上松柏、梧桐树。“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树枝枝叶互相覆盖,交错相通。方法点拨1.合理借鉴运用铺陈排比的手法渲染气氛的技巧。2.描写人物对话,要扣住人物的身份来进行。它对于塑造人物性格至关重要。拓展探究1.焦仲卿的母亲爱他的儿子,为什么又处心积虑地毁灭他儿子的美满婚姻?查阅参考资料,以“从荒唐的逻辑看封建家长专制”为题,写一篇研究性文章。提示:思考两个问题:①父母为子女包办一切是否就是爱?②焦母的这种思想根深蒂固,从中可以看出什么社会现实?2.将本诗改成剧本,并组织大家演出。提示:剧本的改编应体现两条线索的矛盾冲突:一是刘、焦两人的爱情悲剧,一是刘与焦母的冲突。此外,合理利用好背景音乐也是成功的关键。3.封建社会妇女被休,一般被认为奇耻大辱,会遭人鄙弃。为什么刘兰芝被休后身价反而更高了?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县令太守为子求婚的。参考:首先这是表现人物形象的艺术需要。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关照,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课文中既有对刘兰芝善良美丽、贤惠能干的正面描写,又有县令太守为子求婚的情节,尤其是刘兰芝再嫁热闹隆重的场面描写。这个场面的设置,除了表现太守对此事的重视外,更是传唱者特意用这个“隆重”场面与刘兰芝被焦母驱逐回家的“冷落”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刘兰芝是无辜被遣的,她的素养和品行是有口皆碑的,反衬出焦母的专断和无知,替刘兰芝鸣不平,使读者从心底长长地出口恶气,从侧面衬托刘兰芝的美丽外貌和美好心灵。其次,这个情节的出现是广大人民意愿的反映。抛开《孔雀东南飞》不谈,在东汉时代,像刘兰芝这样被婆家驱遣回家的,被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折磨而死的弱女子肯定大有人在。刘兰芝的命运是悲惨的,这些弱女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同处于被压迫被蹂躏地位的广大群众在传唱刘兰芝的故事时自然而然会渗入自己的感情,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孟姜女哭倒长城都是很好的例子。板书设计设计一次序情节内容概括1开端兰芝被遣2发展夫妻誓别3高潮兰芝抗婚4结局双双殉情5尾声告诫后人 设计二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最早的长篇叙事诗故事情节:托物起兴——兰芝被遣——夫妻誓别——兰芝抗婚——双双殉情——告诫后人设计三婚姻悲剧为线索情节发展故事内容歌颂爱情为主体起兴孔雀南飞开始兰芝自遣,求情告别发展兰芝抗婚,逼嫁盟誓高潮双双殉情,投水挂枝结局告诫后人,合葬劝后习题解答一、这首诗是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是按照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徇情之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故事情节的。二、刘兰芝忠于焦仲卿,忠于爱情,抗婚不成,勇敢地以死来殉情;《氓》诗女主人公清醒地认识到“氓”的本性,从痛苦生活经历中得出了沉痛的教训,刚烈地与“氓”决绝。三、造成这两处爱情悲剧的重要人物,一是焦母,一是陆游的母亲。由此看来,造成古代妇女爱情悲剧的主要因素是封建家长制,而且,其力量之大足以使青年男女的反抗无济于事,从而扼杀他们的爱情,因而类似的爱情悲剧也就屡演不穷,如梁祝就是一个例子。四、1.(1)这里只指“工作”。(2)这里指“婆婆”。(3)这里指“母”。(4)这里指“兄”。2.(1)古义:坐具;今义: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工具。(2)古义:媒人;今义:来信。(3)古义:告诉;今义:感谢。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