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节选)》导学案3
加入VIP免费下载

《离骚(节选)》导学案3

ID:1156207

大小:41.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6-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离骚(节选)》导学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记住《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2、能记住文言实词、虚词;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3、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4、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过程与方法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教学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教学方法讲读法、探究讨论法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反复朗读课文,对照注解弄清句意。诵读注意以下几点: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3、注意处理声音的高低、疾缓、强弱变化,体会其节奏、韵律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对特别难懂的句子,可参照注释,在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诵读。二、导入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三、屈原及相关简介1、作者简介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约九年之久。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充分表现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的“美政” 理想。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和忧国忧民、忠贞爱国的情怀。2、关于“楚辞”和《楚辞》“楚辞”:“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亦称“楚辞体”。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用“骚”指代楚辞的,故称“骚体诗”。楚辞发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在语言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助语势,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创新和解放。《楚辞》: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人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诗作而成集。共有诗歌17篇,其中绝大多数是屈原的作品。关于《离骚》3、解题《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表现出诗人的“美政”理想,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和忧国忧民、忠贞爱国的情怀。“离骚”释义:离忧也。离,犹罹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遭遇忧愁,陷入困境。离,犹畔也,别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离别之愁也。离骚,为叠韵连绵词,犹言牢骚。离骚者,牢骚之词也。“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四、诵读1、掌握朗读节奏朗读注意:骚体诗与《诗经》相比有所不同。《诗经》以四字句为典型句式,句中节奏为“二二”;骚体诗的典型句式则有六字与五字两种(语气词“兮”除外),一般是每句诗三至四个节拍,“兮”为语助词,它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读时应拉长语气。2、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好修姱(hào)(kuā)鞿羁(jījī)謇(jiǎn)谇(suì)蕙(xiāng)揽茝(chǎi) 谣诼(zhu?)偭(miǎn)忳(tún)侘傺(chàchì)溘死(ka)鸷鸟(zhì)方圜(yuán)攘诟(g?u)延伫(zhù)兰皋(gāo)芰荷(jì)岌岌(jíjí)杂糅(r?u)可惩(ch?ng)3、体味诗的情感朗读时还要把握每一节的主旨,一节一节地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感情。例如:第一部分主要是说他因进谏而遭贬黜,接着就说到朝中小人如何诬蔑他,而君王却执迷不悟,由此他想到当时政治上的坏风气:投机取巧,不顾公理,造谣中伤,产生了孤独感。但他决不同流合污,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终于得出“伏清白以死直”的结论,这种精神是极为感人的。第二部分说既黜之后,该怎么办?反省自己,是否没有看清道路,返回去呢?承着反省的思想,检查自己的进退、制衣,肯定了自己的美好品质及政治主张“苟余情其信芳”,“唯昭质其犹未亏”,信念更加坚定,为了寻求理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刚正不阿,一身正气,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自我完善;坚持真理,献身理想;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情感无不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为光明自由幸福而斗争。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4、请同学们集体读一遍课文,要读出语气。五、整体把握课文(一)、要求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课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词及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知识点:1、重要词语修姱:修洁而美好鞿羁:束缚、约束谇:谏诤怨:恨(在文言文中多为“遗憾”)浩荡:荒唐民心:人心忳:忧闷溘:突然(溘然长逝)相安:相处,相容(相安无事) 忍尤:忍受着责骂和侮辱(怨天尤人)反:文言文中多作“返”讲岌岌:高耸的样子(“岌岌可危”中的“岌岌”形容十分危险)陆离:修长的样子(“光怪陆离”中的“陆离”形容色彩繁杂)2、通假字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圜”通“圆”。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离”通“罹”,遭受。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3、古今异义謇朝谇而夕替(古义:废弃,贬斥;今义:更替。)(王朝兴替)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善于取巧;今义:指工艺品、诗文书画细致精巧。)偭规矩而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不得志,走投无路;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长余佩之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多。)余独好修以为常(古义:认为??是??;今义:认为,动词。)4.词类活用余虽好修姱以鞿羁(羁,马缰绳和马笼头。此处名词用作动词,约束、束缚。)屈心而抑志兮(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抑,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抑。)伏清白以死直兮(伏,为动用法,为??而伏;死,为动用法,为??而死。)高余冠之岌岌兮(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长余佩之陆离(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长。)5、特殊句式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句,“不吾知”即“不知吾”。)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句,“冠之岌岌”即“岌岌之冠”,“佩之陆离”即“陆离之佩”,“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羁”“替” ,此处均为被动词:被约束,遭贬黜。)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被动句,“体解”的主语是“吾”,承后省略,是被动者。这是一种意念上的被动。)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整体把握课文(二)、要求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思路。明确:《离骚》集中反映了屈原的爱国思想感情,表达了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以统一中国的进步政治思想,以及献身祖国的爱国感情,体现了决不苟且偷安、同流合污的光辉峻洁的伟大人格。全诗共93节,课文节选的是第20节至第32节,共13节,52句。课文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自述遭贬原因,表示决不跟那些小人同流合污的精神,这就是司马迁所称道的“正道直行”。第二部分:表现诗人保持美好品质的愿望。这六节从反省、检查自己的行为,反省明志,以退为进、斗志弥坚,更表现出诗人追求美政、美德而九死未悔的精神和品德。(三)、鉴赏第一段1、两个学生朗诵2、重点字词众女嫉余之蛾眉兮众女,喻指许多小人。蛾眉,喻指高尚德行。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忳郁邑侘傺兮忳,忧闷。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侘傺,失意的样子。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3、找出本段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内心苦闷,忧国忧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追求美德,至死不改。“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刚正不阿,愿献身正道。4、小结:述怀,揭示“朝谇而夕替”原因(洁身自好,小人诽谤,君王昏庸),表现“九死未悔”的坚定节操。(四)、鉴赏第二段1、齐诵2、字词步余马于兰皋兮步,缓行。使动用法。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不知吾”高余冠??长余佩??高、长,用作动词。唯昭质其犹未亏“唯??犹??”,唯独(只有)??还??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3、找出本段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诗句。“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修身洁行,不管别人怎么看。“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以“好修”为乐,至死不变。4、小结反省。检查自己的行为,表现追求美德,体解不悔的高尚品格三、探究学习讨论题1:《离骚》虽以抒情为主,也不乏生动的比喻及对偶,从文中找出一二处并谈谈这些诗句对营造意境的作用。应该说,本文所用比喻及对偶较多。如:“既替余以蕙镶兮,又申之以揽茝”,运用了对偶及比喻,通过这组对偶句描述了政敌对他的诽滂、诬陷,不仅揭示了政敌的卑劣,也表现了自己的坚贞;任凭他们“既替”“又申”;作者还将自己的品德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物化为可见的“蕙、茝”这样香气四溢的植物,让读者了解他的美德,使诗人的形象生动具体,营造了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