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三学案:411游褒禅山记2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创新设计】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三学案:411游褒禅山记2

ID:1146900

大小:150.53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2-06-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四单元万物静观皆自得第11课游褒禅山记学习重点1.记:夯实基础,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2.读:从游山中悟出人生哲理,体会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3.写:为材料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使之叙议结合。4.练:学习概括文言文中心意思的方法。课前•阅读识记九层之台.起于黑土一、诵记名言警句王安石名句1.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2.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3.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4.年少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年书。5.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情有忠伪,信其忠则不疑其伪。6.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及背景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宋神宗时任宰相。他创立新法,改革旧政,是一个进步的政治家。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文方面。词作不多,但其“作品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不受当时绮靡风气的影响。他的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悄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任舒州通判,辞官还乡,途中游览褒 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的。在“游记”这一最具辞采和情趣的文体里,王安石将极富哲理的主题引入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釆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1.文学知识古代游记作为古代散文文体的一种,前人多把它归入“杂记体”中。它是摹山范水、专门记游的文章,以描绘山川自然、风景名胜为内容,写旅途的见闻和对大自然风光之美的感受。三、夯实基础知识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1)字音识记①褒禅山(BNochan)••③庐冢(zhong)⑤窈然(y*o)■⑦答其欲出者⑨无物以相之(xiang)■⑪何可胜道也哉(sheng)(2)辨形组词"褒(褒禅山)_葆(永葆青春)(1)<保(保护)②舍于其址GM)④音谬(miii)■⑥悔其随之(hul)⑧瑰怪(guD⑩仆碑(pQ)■⑫王回深父(币)■〔谬(谬论)」戳(戳穿)缪(未雨绸缪)、戮(戮力同心)、堡(堡垒)[冢(庐冢)[豕(狼奔豕突)[瑰(瑰丽)⑧[鬼(魔鬼)孰(孰胜孰负)⑩(熟(熟悉)'漫(弥漫)_谩(谩骂)(3)<慢(快慢)、蔓(瓜蔓)拥(蜂拥)⑤涌(涌现).蛹(蚕蛹)潇(萧瑟)⑦*箫(箫声) 、潇(潇洒)慎(慎重)⑨缜(缜密)、嗔(嗔怒)'悔(后悔)©诲(教诲).晦(阴晦) 1.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1)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2)—词多义「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W①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悲哀、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哀检[而卒葬之:死②卒{五万兵难卒合:通“猝”,突然,仓促、爱士卒,楚人怜之:土兵(其文漫灭:理文③文彳独其为文犹可识:碑上残存的字、舍其文轩:»(极夫游之乐也:尽,这里有尽兴的意思④极{初极狭:非常,很、感极而悲者矣:达到极点[古人之那于天地:观察⑤观]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阅读「何可胜道也哉:艮■沛公不胜杯杓:能承担,禁得住⑥瞅・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终不能加胜于赵:胜利■(3)虚词归纳 r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那,代词,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距其院东五里:那,代词,指代慧空禅院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前“其”,它,代词,指••①其f代“有穴窈然”的“穴”;后“其”,那些,代词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自己,代词,称代作者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语气词,表反问语气■I吾其还也:语气词,可译为“还是”■[有穴窈谡: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然i然视其左右:连词,然而■四、速读感知课文本文主要是记叙游山探幽寻胜的经过还是探究做学问的道理?作者游山探幽寻胜的过程和学者做学问的过程有哪些相似之处?游山探幽寻胜的经过探究做学问的感悟答案游山探幽寻胜的经过探究做学问的感悟前洞平旷,记游者甚众喜欢一窝蜂,拣浅易的做后洞窈、寒、深,不能穷也难的、精深的望而生畏入之愈深,而其见愈奇深入探索,接近博大精深的学问有怠而欲出者遇到困难就退缩的人遂与之俱出跟随别人退缩的人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最后一事无成,乃至遗憾终身[文白对读I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褒禅山也叫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开始在它的脚下筑屋而居,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死后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弟子在慧褒墓旁庐冢也。修筑的屋舍和坟墓。「浮图:梵(信11)语(古代印度语)音译■词,又作“浮屠”“佛图”。指佛教、佛教徒、佛塔等。这里指僧人。慧褒:唐代高僧。舍:筑屋而居。卒葬之:死后葬在那里。庐冢(zhdng):也作“庐墓”,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叫做“庐冢”。这里指慧褒的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距其院东五里,所谓舍。庐,屋舍。冢,坟墓。」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距离山洞一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多步,有一块石碑倒在路上,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山洞:南宋王象先《舆地■纪胜》写做“华阳洞”。看正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现在把“华”念作“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华实”的“华”,大概是把音读错了。文下句,应为“华阳洞”。乃:表示判断,有“为”“是”的意思。其文漫灭:碑文模糊、磨灭。文,指碑文。下文“独其为文”的“文”指碑上残存的字。盖:承接上文,解_释原因,有“大概”的意思。谬:错误。.「记游:指在洞壁]由山以上上题记游踪。」顺山而上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华山洞下边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题字记游的人甚众,所谓前洞也。很多,这是人们所说的“前洞”。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走五六里,有个洞穴幽暗深远,走进洞穴十分寒冷,问它的深度,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人们叫它“后洞”。「窈然:幽深的样子。[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穷:尽,走到尽头。■我和同游的四个人拿着火把走进去,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进洞越深,前进越困难,然而见到的景象也越奇特。有松劲懈而欲岀者,曰:“不出,火且尽。”怠想要退出去的伙伴说:“如果不出去,火把即将烧完。”拥火:拿着火把。拥,持、拿。]遂与之俱出。盖 怠:懒惰,松懈。且:即将。」于是跟他们一2退出洞来。大约 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十分之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发然而看那左右的洞壁,来到这里题字记游的已经少了。[语词,有"大概”的意思。不能十1盖其又深,则其至不到十分之一。不能,不及、不到。」大概洞更深,那么到达那里的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中退出来的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继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续前进,火把还足够继续照明。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从他们以致不能尽情享受游之乐也。那游览的乐趣。加少:更少。方:当、正在。是时:指决定从洞中退出的时候。明:照明,这里用作动词。既其出:已经出洞之后。其,助词,无实在意义。咎gm):责怪。_悔其:后悔自己。其,指自己。极:尽,这里有“尽兴”的意思。.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对于这种情况,我有感慨了。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草木、虫鱼、鸟兽的时候,往往有心得,因为他们探求、思考得深而无不在也。「叹:感慨。得:心得,收获。非常深刻,没讦触及不到的地方。L求思:探求、思考。无不在:没有触及不[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到的地方。」地方平坦而且路程近,到达的人就多;地势险峻并且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路程远,到达的人就少。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瑰丽奇异、不同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偏远的地方,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夷:平坦。以:而。瑰怪:]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瑰丽奇异。观:景象。」所以没有志向的人k不能到达的。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了志向,也不跟随别人而停止,然而力量不足,也不能到达。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跟随别人而懈怠,到了那幽深昏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物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但是力量 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足够到达那里(结果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却不能到达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之所得也。次游山的心得。「随以止:跟随别人而停止。昏惑:迷乱。一相(xiang):辅助,帮助。力足以至焉:下面省去“而不至”之类的话。意思是力量足以达到那里(却没有达到)。于人为可讥: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有悔:有所悔恨的。其:难_道,表示反问语气。.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感叹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后代人使它(古书)错误传布,而没有人能够正确地指称、说明,哪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能说得完呢!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谨慎地取之也。「以:“以之”的省略,因此,由此。悲:感叹。选取的缘故了。L谬:弄错,使……错误。其:指古书。名:正确地指称、说明。何可胜道:哪能说得-完。胜,尽。学者:求学的人,读书人。.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同游的四个人,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四人者:(同游的)四个人。庐陵:今江西吉临川人王篁记。L安。萧君圭君玉: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今福建长乐。王回深父(倚):王回,字深父,北宋理学家。父,古代男子美称,后多用于男子的表字。也写作“甫”。下文“平父”“纯父”的“父”同。安国平父:王安国,字平父。安国、安上都是王安石的弟弟。安上纯父:王安上,字纯父。至和:宋仁宗年号。王某:王安石。古人作文起稿,写到具体日期和自己的名字时,往往只用“某”代替(或在“某”上冠姓),以后眷写时才把日期和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 —、词句梳理1.古今异义(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今义:基数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今义:程度副词,十分,极。(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4)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答案⑴十分之一。(2)不平常。(3)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⑷到。2.词类活用⑴有泉侧出:⑵始舍于其址:⑶名之曰“褒禅”:■(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5)而其见愈奇:■(6)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7)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答案(1)名词作状语,从旁边(2)名词用作动词,筑屋而居(3)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称呼(4)动词用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词用作动词,正确地指称、说明(5)动词用作名词,见到的景象(6)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7)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头(8)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3・说岀文言句式类型 (1)其孰能讥之乎:(2)何可胜道也哉:(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5)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6)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⑺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答案(1)(2)(3)为固定句式,(4)(5)为状语后置句,(6)(7)为判断句。4.翻译文句(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译文:(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译文:(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译文:(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译文:(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译文:答案(1)唐代和尚慧褒开始在它的脚下筑屋而居,死后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2)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3)我们已经岀洞了,便有人责怪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从他们以致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4)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瑰丽奇异、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偏远的地方,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没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5)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二、重点突破5.游人游山探幽寻胜也好,学者做学问也罢,要想“有得”,需要哪三个条件呢?在这三个条件中,作者认为哪一个最重要?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答案(1)志:“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 志者不能至也。”——有自己的愿望或理想——不轻易放弃、言败力:“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主观的条件(内在)物:“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客观的物质条件(外在)(2)尽吾志——尽最大的努力,自己问心无愧就行了。这也是作者此次游山所悟得的一个治学道理。4.阅读第四段,作者又由仆碑悟出了哪个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观点: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三、美点赏析——叙事明理中对比手法的作用5.作者在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例并分析其作用。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对比,“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惊喜与岀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对比。通过对比,明确了是非,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四、随堂写练6.《游褒禅山记》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学人治学的道理。如文章开篇对华山、慧空禅院、仆碑的由来的考释,就非一般的写景文字,而是具有学人的实证精神。请为下面这则材料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使之语意完整,叙议结合。(100字左右)湖南岳阳花季少年陶星,带着痴呆母亲上高中,从衣食住行到洗澡换衣,照顾母亲无微不至,冬天为母亲暖脚,夏天为母亲打扇,两人一天的生活费仅两元。“妈妈啊!这一辈子,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我都不会丢下您!”陶星深情的呼喊,震撼着每一颗心灵。 妙笔生花答案(示例)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陶星的孝已经超越了“跪乳”和“反哺”的境界,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最好诠释,是传统伦理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转型时期,我们要特别向“90后”一代呼唤孝心和感恩心的回归。语屣大视野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夏入參禅山汪明松我是在德保团长和宝喜政委做伴下走进安徽含山县北十五里的褒禅山的。那日,天空密布的阴霾凝固成无垠的水泥板块,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三伏酷暑,天阴闷热。我们下车走上几步,淋漓大汗湿透了衬衫,黏胸粘背,难受得人人用手前拽后扯。步行不到200米有一平旷之地,伟大革命导师列宁赞誉的“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巨型塑像,竖立平旷之地中央,傲骨挺立,浩气凛然。王安石塑像后就是褒禅山。山上丛林苍翠葱郁,雾气氤氟,怪石嶙峋,山势陡悄。与其他名山相比,褒禅山的奇特之处在于只见满山突兀怪石,不见泥土,树木全都生长在石头缝里,当地人称“满山石抱树,满山树抱石”。山下是闻名遐迩的华阳洞,洞口左右两侧的墨玉石碑上,分别镌刻的是当代大书法家舒同题写的“天下第一名洞”,以及北宋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手书的“华阳洞”。952年前,王安石在褒禅山下华阳洞口所见侧出之泉,千年不涸,至今依然从洞口岩石缝隙潺潺流出。洞前有座造型别致的多孔小桥,与登山入洞之路相连;桥下泉水汇集成潭,清澈见底;潭面弥漫雾霭,缱缱绻绻地飘出山林。伫立洞前潭边,阵阵沁人心脾的山风扑面而来,距潭一步之外是炎炎夏日,向潭边跨入一步便感秋天的清新凉爽,仿佛置身梦幻仙境。褒禅山的精髓是华阳洞,于是我们没有登山访古览胜,没有攀崖倾听蝉鸣鸟语,没有倚树吮吸森林氧吧,没有步入褒禅寺大殿缄默无言表虔诚,没有跪拜寺后高塔求得前程好运,径直兴致勃勃地走进华阳洞,探寻洞内奇伟、瑰怪、险妙绝境。我们弯腰侧身低头,顺洞势走走停停,缓慢前行。或共赏洞壁岩石刻着的历代文人雅士字画,或被洞内奇形怪状重重叠叠的灵石吸引;或见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倒挂如织女晾纱,藏首露美人鱼尾,卧岩龙腾虎跃,直立宛若擎天一柱。洞内摩崖壁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西域高僧之特征。洞,越走越深,越走越险,越走越寒,越走越诡谪。遽然,洞内陆路被一条河流阻断,大家只能乘一叶小舟,手拉纤绳渡河。此河,是洞中千百条汩汩淌出的溪流汇聚而成的, 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照得河水色彩斑斓。我侧身掬起明净冰寒的河水,浑身倏地有一种透心的凉爽。过了这条河,华阳洞豁然开阔了许多。我们随洞曲折迂回,不断发现洞中有洞,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洞相通。借手电光束,望洞上之洞高远莫测,望洞下之洞如渊万丈,望洞之岔洞深邃不知尽头,但闻得洞内泉水哗哗作响。我们深入洞中八九百米处,见右旁石壁刻有“荆公回步”四字,方知晓王安石当年探洞由此折回。后来,王安石在他的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里,对自己半路返回,没能坚持到底,严加自咎,懊悔莫及,终成遗憾。他写道:“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其实是借景抒怀,即事明理。诚如斯言,无论治学或创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具有坚定的志向、顽强的毅力,不避险远,不畏劳苦,锲而不舍。我们从后洞行至前洞,沿先哲折回之路继续前行。离“荆公回步”不远处,一块巨岩上雕刻着王安石“三不足”精神,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使我想起王安石两度为北宋宰相,锐意革新,坚持变法,关切民生疾苦,推行新政,力图富国强兵,其政治影响深远;两度宰相被罢,保守派执政全部废除新法,王安石变法革新失败,归隐钟山,忧愤成疾而卒,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出华阳洞,我们才知洞深1600米,内有十大景区,102个景点。走在崎岖的下山山道,褒禅山芳草萋萋,树木葱绿,林立怪石湿湿漉漉,空气清新,心旷神怡,我总觉得王安石与褒禅山有缘。也许,褒禅山因王安石名扬天下,王安石因褒禅山名垂千古。后来人,应学先哲为实现远大抱负不懈奋斗之精神。点评本文记叙了作者夏天游览褒禅山的经过,重点描绘了华阳洞内景色的奇伟、瑰怪、险妙,联系王安石游洞的感受,赞扬了他勇往直前的大无畏气概和锐意革新的改革家精神。本文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一样,游而有感:无论治学或创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具有坚定的志向、顽强的毅力,不避险远,不畏劳苦,锲而不舍。王安石追求的一生和坎坷的经历令人感喟。“后来人,应学先哲为实现远大抱负不懈奋斗之精神。”◎学后反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学习本文,你有哪些收获?2.学习本文,你能学到其他同学的哪些可借鉴之处?3.学习本文,你能发现自己还有哪些需要改进或有待提高的地方?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