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教案jy
加入VIP免费下载

念奴娇赤壁教案jy

ID:1143289

大小:61.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6-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日照市工业学校赵金英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教学目标: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初步了解宋词豪放派的风格特点,提高古诗词的鉴赏力。教学重点:赏析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理解其豪放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感慨。V导入新课〉展示五莲山风景图片(奇峰秀石,风景优美),用苏轼对五莲山的“奇秀不减雁荡”的赞誉(苏轼在密州任知府时游览五莲山,对五莲山大加赞美),引出湖北黄州的黄冈赤壁,赤壁亦因苏轼而名声大振,苏轼当年被贬黄州时,多次到游览赤壁,并留下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传诵的名篇,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豪放词派的代表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V新授〉:一、朗读全词一、先学生自由读字词释义:(1)大江:长江。(古时“江叫寺指长江,仔BT特指黄河)。(2)淘:冲洗。(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4)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乂精于音律,江东向來有“曲有误,周郎顾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5)雪:比喻浪花。(6)遥想:形容想得很远。(7)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T[liao])(8)英发(信):英俊勃发。(9)羽扇纶(guan)r|l: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 束,词屮形容周瑜从容娴雅。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1)檣橹(qianglii):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檣,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2)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3)华(hua)发(fa):花白的头发。华:《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a)(二声),花口。《辞海》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huQ(fa)o”也指老年人。《后汉书•边让传》“华发旧德,并为元龟”《辞源》:华发(huQ,花白的头发。古代没有“花”这个字,只有“华”这个字,“华”在古代有“花”这个字的义项,后来才有了“花”这个字,但在一些较早的文言文或者成语中,我们是见不到“花”字而只有“华”字。这里作通假字“花”O(4)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5)尊:同“樽”,酒杯。(6)还,古音读(huan)(7)酹(lei):(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刀,寄托自己的感情。2、教师范读(语调、气势、高低起伏的变化) 3、集体朗读展示木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幻灯片) V诗词鉴赏〉:从词的行文看,上阕和下阕分别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幻灯片)明确:上阕:写赤壁之景下阕:写周瑜,抒发作者的人生感慨。三、讲读上阙学生齐读一遍,提问:你认为上阕中哪些词句写得最有气势?(大江东去……,乱石穿空……)分析: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二、:句历来被人们称为“千古绝唱”,联系“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句。(风流人物:杰出的英雄人物,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开篇从滚滚长江着笔,把倾注不尽的长江水和历史上杰出的风流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背景,引起人的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象恢弘,笼罩全词。岁月无情,历史上无数杰出人物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和《三国演义》中的开卷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2、“故垒西边,人倒是,三周郎赤壁”四、五句点明什么,写赤壁为何要假借他人之口?第四句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这一句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赤壁”作为一篇主脑,文章由此生发开去。 “人道是”二字用的极巧,点明此处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看课文注释①),诗人只是借此抒发感情,并不想做考据家。3、六、七、八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这些景物描写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第一、二、三句总写长江,引起人的怀古思绪,这儿句具体写赤壁之景。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高峭。再写江面波涛,“惊”写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这儿句,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雄奇壮阔、气势磅礴的画面(特点)作用: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而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4、九、十句在全篇中起到什么作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由景及人,承上启下)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锦绣河山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时代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曹操、孙权、诸葛亮、刘备、周瑜等)。5、学生齐读上片,体会景中之情,总结内容。描写赤 壁景象,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三、讲读下片1、上片重写景,在作者描写的赤壁雄奇壮丽景色中,上片“遥想”一词接应上文,着力塑造了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阅读下片前六句,讨论哪些词句是刻画周瑜的?你能通过这些文字想象一下周瑜的形象吗?明确:“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描写了周瑜雄肖像仪态风度,一个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史载周瑜“长壮有姿貌”,“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写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军事才能:谈笑自若、指挥若定。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从容破敌的英雄气概。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小乔初嫁了”的细节:①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英姿、春风得意、年少得志。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198)乔玄把自己美丽的次女嫁给周瑜,不久吴主孙权又拜周瑜为大都督,“建威屮郎将”,这吋周瑜才24岁。“小乔初嫁据赤壁之战(建安13年,周瑜34岁)10年,放在一起写,②是为了突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业的形象。2、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轻有为英气不凡?抒发法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 的感伤。插入本文的写作背景介绍: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先后被贬官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后谏官弹劾他在诗文中有诽谤朝廷之语,被捕下狱,(即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调黄州团练副使。1082年,苏轼45岁,他游览赤壁,深感年岁渐老,事业无成,在复杂的心情下写下了这首词。怀古思今,感慨万千。下面儿句就是写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羡慕和敬仰。这种向往在两鬓斑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3、通过自己和周瑜的对比,作者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慨?表达了怎样的情怀?“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以呼应首三句,还是对酒当歌,放眼大江举酒赏月吧。眼前的整治现实和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使苏轼深感振兴王朝的宏愿壮志难以实现,只能临江洒酒酬月,在精神世界里自己解放自己。“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前赤壁赋》)“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归临皋》)。4、朗读下片,总结。2、思想感情。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 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乂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乂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O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下片第一层写周瑜形象,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四、师生讨论总结这首词的艺术特点和思想感情。1、艺术特点。这首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语言简练生动,①绘景:雄奇壮美、意境阔大②写人:英雄豪杰、丰功伟业③抒情:壮志难酬、豪迈豁达 这首词被誉为豪放第一词,是苏轼的代表作,有着动人的艺术魅力。早期的词,内容单调,多写男女情思和离情别恨,情调感伤柔婉,属于婉约派。到了苏轼出现在词坛,词风为之一变,他学搏才大,拓宽的词的境界和表现领域,凭吊古代人物,抒发爱国怀抱和宏伟志向,表达自我胸襟,笔力纵横,气势粗豪,成为豪放派的开山祖。五、人生感悟学生谈谈面对挫折的人生态度。六、作业1、背诵这首词。(教师寄语:做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者)2、课后阅读其他苏词,如《定风波》《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苏轼【序词】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悄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江城子•密州岀猎》(宋)苏轼选自《东坡斥府笺》老夫聊发(fd)少年狂,左牵黄,右擎(qing)苍,锦(jin)帽貂(dido)裘(qid),千骑(ji)卷(juan)平冈。为(wei)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bin)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qian)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