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搜集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搜集

ID:1142924

大小:92.02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2-06-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问题探讨——课堂教学实录(南京市第五中学特级教师赵志升)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大家来看书。有人说苏轼的这首词要关西大汉来读,可惜我没那么壮,我来读读看,好不好?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问题的提出师:我想请同学们一起读一遍,好吗?(众生朗读全词)师:好,总的来说,大家读得很有气势,尤其是男生。请大家注意,有几个地方,提醒一下。看一下开头,“浪淘尽、”这儿是顿号,我们停顿的时间要稍微短一点,显得急促一些:最后,“一尊还(hai)酹江月”,不读“还(huan)酹江月”。注意这个字。这首词大家课前预习了,40位同学交给我72个问题,我把相同的合并一下,一共有39个问题。今天这节课就挑出几个问题来,大家一块讨论讨论。问题之一师:戴睿同学问:“这首词被公认为豪放派代表作,豪放风格表现在哪儿?”谁来说说你的理解。生:我认为这首词的豪放风格主要表现在上阕。上阕中尤以倒数第二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寥寥数字便描绘出了当时长江边上那种震撼人心的画面,而在前面,第一句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可以联想到当年在三国时,周瑜火烧赤壁,大败曹操的英勇战绩。我由这一句不禁联想到当时激烈,甚至可以说是惨烈的那种战斗场景,由此我认为这首词是豪放派的代表,极具豪放的风格。师:还有别的意见吗?有没有?大家都认同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就在上阕?是不是?写景的那部分?生:我认为,这首词在它的下阕也同样反映出苏轼豪放的风格,像它描写周瑜的“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以“笑”来写出周瑜在当时那么危急、紧张的战况下,他依然能够笑着面对强敌,指挥军队打败八十万曹军,这也体现出苏轼那种豪放的风格。揣摩语言师:好,这儿也看出它的豪放。我们大家来看一下上阕。把写景的部分再来读一读。这次我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页,共18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想请一位同学读。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师:我们来看看写景的地方,它好在哪儿啊?生:这几个动词,穿、拍、卷,写得好。生:三个字用得很有气势!师:很有气势,怎么看出它的气势来?生:拍,卷,就是很有力度的词。巧用比较师:为什么苏东坡的这个词就给人这种豪放的感觉呢?我们来比较一下,李后主有这么两句,哪两句?(众生:问君能有⋯⋯)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也写江水啊,比较一下,有何不同?请一位女同学说一说。生:我觉得“问君能有几多愁”,那个“愁”字就表现出词人的心情,不是那种很豪放的,而是一种愁,“愁”,就感觉,当然就不是那种气势磅礴了.联系词牌名师:说得太好了。有同学说了,为什么说苏东坡这首词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刚才两位同学,有的从上阕,有的从下阕,分别找了一些语句。这位同学通过比较李后主的词,让我们明白了。李后主写什么?写个人的愁,家国的愁。不过这是词的正宗,过去词都写什么?写男女的爱情,写离别,而苏东坡写的是怀古!有同学问,怀古怎么跟“念奴”捏在一块儿了。生:“念奴娇”是一个词牌名,“赤壁怀古”是词的内容。师:有同学问的是“念奴”,那是歌妓,是不是?那为什么要用她来怀古,“念奴娇”这里的“念奴”,她唱歌的时候音调很高亢,适宜抒发胸中的豪情,所以很多豪杰之士都用这个词牌来写念奴娇。问题之二(投影:“作者对三国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向往,但为什么尤其艳羡周瑜?一朱志宇同学问)师:朱志宇同学抓住上阕里面提到的“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这多少豪杰啊,很多啊,刘备算不算?曹操算不算?为什么苏轼要独独地艳羡周瑜?为什么?生:我认为这与苏轼当时的政治状况有关。因为周瑜备受孙权的器重,让他指挥赤壁之战,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页,共18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而且他有才智,有谋略,而苏轼当时是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他政治上不得意,所以他希望借周瑜来表达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怀.师;好的,你说得不错。我刚才问的是为什么不羡摹刘备,不羡慕曹操,偏偏要羡慕周瑜?我们来看一看这个问题。(板书:羡周瑜)生:周瑜在年轻时就非常有作为,而这就和作者“早生华发”而碌碌无为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而刘备,曹操都不是青年时就有多大成就的。师:是吗?刘备,曹操年轻的时候没有什么作为?请注意,这儿是赤壁!生:在上阕中我们看到一句话:“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也就是说,苏轼根据当地的传说来看,他就认为这个地方暂且把它当作是赤壁之战的战场。赤壁之战的主角是周瑜。因为他打败了兵力众多的曹操,虽然刘备、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也做出了一些贡献,但周瑜做出的最大。所以他艳羡周瑜是自然的。将问题探讨引向深入师:很自然的,没写曹操,没写刘备,因为曹操是周瑜的马前败将。(投影:李白《赤壁歌》)根据李白所说的“周瑜于此破曹公”。还能写败将吗?当然要写战胜的英雄了。仅仅是因为这个吗?我们再想想,还羡慕什么?生:我们知道,周瑜在赤壁之战时年仅34岁,而此时苏轼被贬黄州45岁。生:周瑜在34岁时就有了这么大的功绩,而苏轼自己已经45岁了,还没多大的成就,所以他就借赤壁羡慕周瑜。师:你查的资料是45岁。45岁时苏轼遭遇“乌台诗案”,到黄州隔了几年写了这首词,所以应是47岁.生:我觉得周瑜属于将才,而曹操、刘备都是属于帅才,而苏轼作为一个被贬的官员,所以属于将才,因此他与周瑜作比较,着重写周瑜。师:你从将才,帅才这个角度来区分,觉得他特别羡慕周瑜,是不是?生:下阕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第一句写的是周瑜与江南美女小乔喜结连理,正是才子配佳人。第二句“羽扇纶巾”,写周瑜大破曹军。这两句一句写的是周瑜,写他人生得意的境况。而下一句写周瑜,写他运筹帷幄的雄才大略、辉煌业绩。我想当时的苏轼正是为周瑜这种美妙的人生以及他的气度所吸引而独羡周瑜的。问题之三师:好!刚才很多同学引经据典地说了不少。看来这个问题又牵扯出一些问题来了。我们来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页,共18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看一下,(投影)张璧琳、杨柳等同学问:“词的下阕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刚才这位同学也提了,对吧?和东吴的美女小乔喜结连理。好,我们来看看为什么?生:首先,我认为是因为美女是配英雄的。师:美女是配英雄的,美女衬英雄,所以这也是苏轼艳羡周瑜的一个原因。(板书:小乔(美女衬英雄))生:小乔的姐姐大乔,是孙权的嫂子。所以周瑜他能得到孙权的绝对信任。师;有同学说有道理。你来说说看,有什么道理。生:就是因为周瑜得到孙权的绝对信任,所以他才能够指挥赤壁之战,才能这样从容地把曹操打败。师:你不光看到美女衬英雄这一点。其实更重要的是什么?因为小乔的姐姐大乔嫁给了孙权的哥哥孙策。孙策死后,他的母亲就对孙权说:“你可一定要把周瑜看作是自己的兄长。”正因为这一点,所以孙权、周瑜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得到信任,他才能指挥作战。好的,看看下面的问题。问题之四(投影)魏恺同学问“赤壁之战对东吴来说,是一场以弱敌强的战争,为何将周瑜描绘成毫无惧色的样子?这与历史符合吗?”生:东吴的兵力一般都是水军,东吴久居江南,以长江为天堑,周瑜所谓有恃无恐啊!生:而曹操的兵大多来自北方,就算他收复荆州的兵马,但他的兵大多是乌合之众。周瑜有精良的兵马,本来不必怕曹操,而且他把曹操手下的蔡瑁、张允都设计除掉了。因此以长江为天堑,曹操想攻破,是比登天还难把探讨引向细微处师:你是从宏观的角度,大的方面来分析战局。请注意,魏恺同学问得很细,说为什么要把周瑜描绘成毫无惧色的样子。从哪儿看出来?“羽扇纶巾”,特别用了一个“谈笑”(板书)。请注意,谈笑之间就能破曹,跟历史相符吗?生:我觉得,这多少带有苏轼个人的情感在里面。因为此时苏轼他被贬黄州,他把周瑜描写得毫无惧色,同时也是表现自己此刻的情感。师:魏恺问的是跟历史相符不相符?我说不符。就在赤壁之战,破曹以后,曹操是走了,留下曹仁在那儿守着。周瑜要与曹仁交战,他身先士卒,右肋中了一箭。没那么儒雅,不符吧。苏轼这样写有没有根据呢?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页,共18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生:我觉得这应该是文学与历史的相比较的一个层面。师:两者结合?生:是的,文学脱胎于历史。苏轼写这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想表达与周瑜相同的豪情壮志。而当时具体的周瑜情况到底什么样,若根据(三国演义》或其他史书我们也是无法得知。苏轼想借助这首词表达这种情怀。根据这首词来说,我觉得苏轼借毫无惧色表现他的壮志豪情。文学与历史比较师:表达他的壮志豪情。他特别要写出周瑜的“羽扇纶巾”,一派儒雅的装束。这种儒雅的装束充分显示周瑜的才干,(板书:儒雅显才干)我刚才说的《三国志》,是历史记载。史书上记载周瑜还是身先士卒的。那么他的儒雅有没有根据呢?有。《三国志》里面还提到周瑜精通音乐。喝酒喝多了,他还能听出旁边演奏的乐曲哪个地方错了,当时流传“曲有误,周郎顾”他掉过头来看看:“怎么搞的?你们演奏错了。”从这一点看出周瑜的儒雅。刚才那位同学说文学与历史对比、结合,脱胎于历史,说得很好!所以这个儒雅还是可以相信的。问题之五(投影“多情应笑我,⋯⋯”是否与苏轼一贯的乐观情绪相抵触?“人间如梦,⋯⋯”是说苏轼消极,还是积极?)师:这上面一个问题是柏坤同学提出的。你说说,你怎么知道他一贯乐观?生:我想起了他的{密州出猎》中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句中把自己比作行将就木的老者,但他仍抱有一种少年般的凌云壮志。一个“狂”字,可以体现出苏轼的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师:好,他是这样理解的。我们接着看下面一个问题,“人间如梦,⋯⋯”是说苏轼消极,还是积极?”同座位交流。学生交流。(约1分钟)问题探讨体现思维的质量生:我觉得消极和积极是相对的,此时苏轼面对的是“被贬黄州”,是人生中的挫折。而这里的“消极”,是消极地面对他人生中的挫折,而政治上的理想和抱负是积极的。总体来说,是积极地面对人生。师:你认为总的说是积极的。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生:从这个“梦”字,我不禁想起了苏轼的另一首词《江城子》,这是纪念他的亡妻的。“记梦”之后,体现出的是对亡妻的一种更深的爱。我想,这里的“梦”,应该是他梦醒之后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寄托了一种感情,抒发了他的政治抱负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5页,共18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与豪情。他梦醒之后,必定会努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师:梦醒以后,更加奋发。辨证地分析生:我觉得苏轼此时的心态应该是积极和消极并存的。说他积极,“他艳羡周瑜”,是因为周瑜是赤壁之战的主角,然而苏轼当时是被贬黄州,而且他时刻关心国家的政治,他看到北宋国力日渐衰落,边境有一些战事,他是非常想,像三国风流人物一样,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他想换一种方式去诠释自己的理想。从这点说,他是非常积极的。但是当他从“故国神游”一下跌落到现实,看到自己已经头发斑白,他自然而然会想到自己在他们面前是很惭愧的。他的心态自然会从一个高度跌落下来。他肯定要感叹一下,他在人世间是虚度光阴了,因为别人已经在报效祖国,而他自己却头发斑白而没有作为。教师的“导”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周瑜是值得自己羡慕了,可是看看自己,苏轼这时47岁(板书:叹自己早生华发),早生华发。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是有点悲慨的。从羡慕周瑜来说,刚才这位同学分析,他还是积极的。(板书:积极)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苏东坡被贬黄州,遭那么大的难,大难不死,没有像有一些人犬马声色,游戏人生。在那种处境下,他还在想,如何为国、为皇帝效力。你看周瑜34岁就立那么大的功劳,我都47岁了,我空有报国之志,没有施展的机会,对这点有着慨叹。但这种慨叹,能不能说就是消极的呢?苏轼在黄州的时候,写过这样一首词:《定风波》。通过比较进行分析(投影: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师:看看这首词,能够看出苏轼什么样的心态?(读)莫听穿林打叶声(那个雨下得很大),何妨吟啸且徐行(慢慢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不光是遇到这个雨,还可以让我们想到什么?)(生:政治上的⋯⋯)(对!政治上的风雨.)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6页,共18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师:与其说是乐观·,不如说是很平和。再大的风浪他都经得起,“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一种人生态度。他受的打击太多了,在黄州呆了四年多,后来又到了京都,但是他还是不顺。什么原因呢?他有很大的抱负,早就想为国、为君效力,但他的性格很耿直,不随大流,该怎么说怎么说。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他有些不赞成;旧派上台后,他又觉得新法之中还有些东西可取,又不完全反对。两边都不落好,总是倒霉。有一天在家晒书的时候,他拍拍自己的肚子,对那些婢女说:,“你们说我这里面装的什么?”有一个婢女说:“您这里面装的一肚子文章。”苏东坡笑笑:“不是。”还有一位说:“您这是满腹经纶啊!”他还是笑笑:“不是。”他的侍妾朝云说了:“您呀,一肚子是不合时宜!”所以,’他总是一再地被贬。黄州:后来又贬到惠州,惠州在广东;再贬的时候,当朝的宰相竟然出了一个点子,看到苏轼的字“子瞻”,他们按地图查,海南岛有个地方叫“儋州”,就那儿去吧。——还有这样贬人的?——但是苏轼宠辱不惊,就在那儿,他仍然很平静地生活。我们看,苏轼,他就是这样来对待外界的打击,就像在《赤壁赋》里面说的那样:引入《赤壁赋》(投影《赤壁赋》中文字: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苏轼《赤壁赋》)苏轼就是这样的气派!所以,你看,慨叹过了以后,他举起杯中的酒,邀空中的明月,洒在江里,“一尊还酹江月”。用浩浩的大江,用空中的明月作证,我苏东坡是有报国之志的,只要有机会,我还是为国、为民去效力。你说这是消极,还是积极?众生:积极。师:好,我也是这么看的。(投影课外随笔题目:东坡先生,我对您说)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苏东坡的这样一首词。他这儿有写景的,有抒发自己情感的(板书:景绘江山如画情)。从苏轼的诗词文赋,可以看出他的人生思想。让我们走近苏轼,与其对话。课外感兴趣的话,就写一写:“东坡先生,我对您说。”想说什么,你们就说吧。有话要说吗?众生:有!教师说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个传统的保留篇目。这次上课,我想,苏轼在十岁的时候,跟着他母亲读《后汉书,范滂传》,被范滂的“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所感。苏东坡十岁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想法,我们的中学生为什么不能有一些大气的想法呢?所以,在考虑上这首词的时候,我就想,能不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苏东坡的人生思想。因此,教学目标就定位在,第一,要让学生去品味语言,去欣赏这首豪放派的代表作;第二,要了解苏东坡的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7页,共18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人生思想。重点和难点也是这方面的。课堂教学,我主要是采用的一种质疑、点拨和探究的方法,没有更多地去搞一些设计。抓住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提出的一些问题,作为一个初步的框架,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根据同学提出的问题,去讨论,探究。所以,可能显得比较匆忙。有些地方,我自己也感到,由于时间关系,还有一些没有能说到。专家点评赵志异老师的课,听过以后,大家都互相之间交换意见,大家都对这节课,感觉是清新的,淳朴的,从容的,干净的,大气的,这样一节课,在相当多的公开课的场合是久违了的。从赵老师刚才所讲,介绍情况,也可以看出,“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赵老师实际上对苏轼很了解,也占有了相当丰富的资料。对苏东坡的一首词,为什么最后能驾驭到这个地步呢?这与他对文本、对作家其人其文的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是分不开的。他对苏轼这首词的下阕的理解,做了很多深入的挖掘工作。由于他对文本的教学有深度,有高度,立意高了以后,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赵老师把从学生那儿搜集到的72个问题,归并为39个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带领学生一起解读。从整个教学上讲,立刻就化转了课堂上师生的一种二元分离,把学生突显到一个主体的地位,学生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他探讨的是学生的问题,这些问题恰好是这个文本学习中必须解决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觉,学习的投入,这一系列的方方面面分开来都不太好兼顾的问题,这样巧妙地抓住了关键和核心,于是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他的课,在整个大框架预设的情况下,精选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对问题的解读,是既有这种常规的,又有很多个性化的东西,而这些又是一种对于常规的底线的理解的合理的有效的补充,它和那种比较常见到的那种设计,效果不一样。把学生课前的预习浓缩成问题,然后在课堂上,一下子马上就扭转了课堂上老师高高在上,学生在下俯首帖耳这样的一种不利的教学局面,很好地体现了课改精神。赵老师接下去就带领学生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是上阕里面的写景的句子揣摩,然后是下阕里面的为什么写年少周瑜那样的一个片段,和他刚刚娶了小乔的那样的一种春风得意,目的何在,效果如何,然后是到词的结尾,去对词所抒发的感情的一种认识和体味。赵老师突破了传统的对于苏轼这首词结尾所谓的消极的一种评价定势,结合作品,在学生充分地讨论的基础上,最后得出一个比较公允的认识。这样一个过程,它既给我们很多对文本研习的启发,比如说,深入地研习文本。同时,如何让学生不迷信教条,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自主合作、和别人不断地合作这样的一个方式,最后去获得对文本的比较深入的、恰如其分的理解,我觉得是有很好的示范意义和作用的。苏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主编杨九俊认为:探究学习很重要的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问题来学习:通过学习解决问题,通过学习生成问题。第二个就是课堂上平等地、民主地讨论。这就是探究。赵老师的课就很有这种探究的特点。为了强化这一点,为了进一步理解东坡其人,读其书,诵其诗,不知其人,可乎?于是他再加上了一首《定风波》,稍微往外再挂一点,感觉到过渡非常自然,学生在这儿既强化了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对学生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拓展。最后布置一个作业。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8页,共18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赵老师的这堂课,语文味很足。平时教学中的语文开门的这些家常便饭的东西,听啊,说啊,讨论啊,学生的互相补充,纠正,讨论的过程中对关键的词句情味的辨析,赵老师是驾轻就熟。虽然是一个传统的名篇,但赵老师在新课改的今天,上出了浓浓的语文味,上出了自己对这个作品的一种生命的人生感悟和理解,这是很成功的一堂语文课。李慧[新课标语文实验教材实验初步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一、课前播放MTV《三国演义》主题歌二、导语师:刀光剑影,战旗猎猎,这就是豪杰辈出的三国时代。硝烟弥漫,樯橹灰飞,这就是当年奠定三足鼎立的古战场赤壁,面对如此江山、英雄人物,怎能不令人仰慕不已、壮怀激烈。元丰五年七月,苏东坡和朋友泛舟游览黄州城外赤壁矶,以他的豪气雄心、博学卓识,面对这历史上龙争虎斗的遗迹,当然是回肠荡气、遐思不已、吊古伤今、感慨无穷了。于是他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诗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三、(熟悉课文)[录音范读]师:请同学们评点朗读录音生:朗读时抑扬顿挫,节奏感强,韵味十足。生:感情把握的很好,沉浸在对三国的缅怀和对英雄的赞美中。师:同学们评点的很好。宋代是我国词的黄金时代,著名词人很多。有一次苏轼和朋友闲谈中提到精于词作的柳永问道:“我的词同柳学士相比你们有什么看法?”朋友们回答道:“柳学士的词适宜由十七、八岁的少女,按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您的词呢,那就应该由关西大汉敲铁绰板、弹铜琵琶唱大江东去。这一评价极其中肯。苏词和柳词代表不同风格。一个是豪放不羁,一个是柔情婉转,在词坛上各有千秋相互辉映。由此观之,这个朗读任务义不容辞地落到我班的关西大汉的肩上了。生:(个体)朗读师:[评点]朗读要把握逻辑重音,要通过舒缓、激越、低沉等语调的变化、语言轻重、节奏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9页,共18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快慢的交替来体味词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生:集体朗读四、结构分析师:下面我们一起分析这首词,这首词由几部分构成?生:由两部分构成,上阕睹物写景;下阕怀古抒情。师:谁能讲析一下这首词的第一句。生:作者一开头就为我们勾画了奔腾不息、浩荡东流的长江雄姿,并从空间联想到时间,指出了在历史长河中多少叱咤一时的英雄人物都已成为过去,被无情的浪花冲洗干净了。师:他讲的很好。古诗句歌咏长江的佳句很多。谁能说一下,并和这句词进行比较。生: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沉郁悲凉的诗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离别场景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中描摹的。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浓郁的愁怨如同浩荡的长江水绵长不尽,哀婉凄伤。师:李杜诗写出了江水的源远流长,抒发了诗人的无尽感慨。李煜句描摹了江水丰富,喻哀愁之无穷。而“大江东去”乃奔腾而去之意是说水流之急,正因此才具有淘尽之力,非凡气势,也道出了历史的无情。在苏轼眼前还有没有英雄人物?为什么?生:眼前已没有英雄人物,也包括自己,只能在回想古人中咏叹。苏轼此时刚从牢狱之灾中死里逃生,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表达了他怀才不遇的心情。师:请同学们讲析第三句。生:是说当年周瑜建功立业的地方如今只剩下旧的营垒。师:“人道是”含义是什么?生:暗含着作者已知黄州赤壁并非三国赤壁。一般认为是在湖北省莆圻县。师:那为什么要将错就错呢?生:是借此赤壁抒彼赤壁之情的需要。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0页,共18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师:好。大家在学习怀古诗词时要注意弄清史实。师:下面大家闭目凝神,想一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使用绘形、绘声、绘色的方法按照一定的写景顺序,把握意象,抓住景物特征口头描述赤壁江山图,体会诗歌的写景意境。生:江岸上巨石突兀,激流澎湃,涛如雷鸣,骇人的大浪拍打着崖岸,发出惊人的巨响。层层浪花在皓月的映照下,犹如堆堆白雪。生:长江汹涌澎湃,大浪打在已满是疮孔的岩石上,激起层层浪花,浪花的泡沫飞溅在空中,壮美雄奇。生:滚滚长江浩浩荡荡,波浪滔滔,拍打倔强的岩石,浪花翻滚,像北国飘舞的飞雪。师:播放课件[赤壁山水图]{教师话外音}我们一起来观看赤壁山水图吧。“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江崖,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师:这一部分哪些词用的精当?生:“穿”突出山石的奇险突兀,“拍”突出了波涛如奔马轰雷,惊心动魄,“卷”突出江浪的气势磅礴。师:画面从形声色多角度来描摹,作者情难自已。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样的环境怎能不使诗人想到英雄辈出、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发出“一时多少豪杰”的咏叹。请根据下阕描写周瑜的词句,想象周瑜应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生:齐读师:请同学们从外貌、服饰、神态、举止、动作等方面用笔描述周瑜的形象。生:周瑜是一个风流倜傥、举止洒脱、才华横溢的将领。生:少年有为、英俊潇洒、事业有成、娇妻依人的帅才。师:下面请大家看《三国演义》片中的周瑜。[放录像]师:大家喜不喜欢这样的年轻有为的周瑜,谈谈你的看法。生:喜欢,周瑜是一位自信的英雄形象。在谋略战术方面才华过人,呈现了睿智英俊的一面。生:群英会蒋干中计中蒋干的外强中干,周瑜的谈笑风生对比鲜明,人物的机敏和才智叹为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1页,共18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观止。生:火烧赤壁中其雄姿英发的一面体现的最为突出,运筹帷幄,排兵布将,征战沙场,骁勇善战,势不可敌。生:轻抚琴书的细节,是紧张的战争中的插曲,用美女伴英雄侧面写出周瑜的年少得志,描摹了完美的成功人生。师:请同学们一齐朗读描写周瑜的句子把由衷仰慕之情读出来。生:齐读“遥想公瑾当年⋯⋯樯橹灰飞烟灭”师:高一我们学过“赤壁之战”,谁能讲述当时的情况?生:曹操下战表“近者奉辞伐罪,旌挥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时权群下莫不响震失色。时周瑜需精兵五万,但五万兵难卒合。只带三万,实力相差悬殊,这是一场决定东吴命运的战役。师:唐诗人杜牧《赤壁赋》[放课件]“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与苏词大相径庭,诗人强调东风作用,似有不足周郎之意,以为周郎侥幸成功。你认同这一点吗?生:不认同。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理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不过,这首诗和苏词至少都指出了一点34岁的孙吴统帅周瑜是这次战役的头号风云人物。生:我觉得苏轼在赤壁之上,想到的不是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而是选择让其艳羡的年轻有为,智破强敌的诸葛亮,是感怀身世的需要。师:据史载,周瑜娶小乔是在建安三年皖城战役之后,而赤壁之战是在建安十三年,小乔嫁瑜已逾十年之久,而词上说“初嫁”这是为什么?生:(讨论)生:以美人衬英雄,更显英雄的气宇不凡,风度翩翩。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是诗歌的生命,这是他艺术处理的独特成功之处。生:突出周瑜的风流儒雅,从容不迫,雄韬伟略,指挥若定。生:使我仿佛看到一幅画面,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领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舳舻化为灰烬,这是何等地气概!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2页,共18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为下文抒发自己的感慨服务。由此,我们说评析怀古诗词要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不仅如此,还要体味词中抒发的情感。生:[课堂变调]老师,我觉得这首诗结尾写的不好。师:你能谈谈理由吗?生:老师平时教我们写作时,总强调写文章不仅要有好的开头,还要有好的结尾,要凤头豹尾。苏轼这首诗开头写大江奔腾气势磅礴,诗人胸怀何等旷达不羁,给人一种奋发向上之感,可读到结尾“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却使人感到伤感无限,这一前一后协调吗?师:那么大家试想一下,此境此景诗人应写上怎样一句呢?(生沉默)师:填上人生美好,但愿豪情永驻。(生笑)师:笑什么?改的不好吗?字数合乎此词又和开首的基调一致。生:我看不用改了,因为作者回顾历史又回到现实,政治生活的挫折,使诗人看不到前途何在于是发出了无可奈何沉沦的叹,流露一点消极情绪。这是可以理解的。师:你的看法还是不应发出这样的喟叹,只是可以理解罢了。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豪放的苏轼,胸襟豁达,决不是戚戚的小人,他慨叹人生如梦,是其旷达的自解,他手拿酒杯,俯看大江和江中明月,发出人生几何,何苦让种种闲愁萦绕我心,还是举杯赏月吧。仔细体味“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言近旨远的诗句,一位襟怀超旷善于自解自慰的诗人仿佛浮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何等的超脱,一般的人能办得到吗?说其无可奈何,流露消极有失偏颇。生: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黄州时他仍然很关心政治,如初到黄州他曾写了一首诗末两句是“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他不忘朝廷,希望朝廷能起用他,以后做了几任地方官,也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因此,就“人生如梦”说他是消极的是不可取的。师:“观人须遍体,谁来独赏眉。”从整个词来看,这首词是昂扬奋发的,一句喟叹非但无伤大雅,而更显得感情深沉丰富跌宕多姿,正如那东去的长江,浩荡奔流,不时出现回流漩涡,作者处在那个时代,那样社会感叹一声人生如梦无可厚非,至于同学们的争论人生如梦是无可奈何的喟叹,还是豁达的自解下课后还可以讨论。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那么怎样鉴赏咏史怀古诗呢?1、需要谙知史实;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3页,共18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领会写作意图;3、体味作者感情。师:课下请同学们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1首诗《和子由渑池怀旧》,1篇赋《前赤壁赋》,两篇文章余秋雨《苏东坡突围》,周国平《诗人执著与超脱》,写关于苏轼的评论文章。[点评:本节课以学生主体审美情感为内驱力,关注诗歌意境的赏析,解读诗歌蕴涵的丰富情感,鉴赏诗歌的表现风格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良好教学情境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大胆质疑,教师富有教学机智,善于捕捉教学契机,注重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求知欲(问题意识)、表现欲(参与意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是语文学习的永恒动力。]《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开课教师:张婷婷一、教学目标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4、诵读、背诵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2、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三、学生特点分析: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2.学习习惯:知识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四、学法指导采用诵读感悟式教学。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开阔,应引导学生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4页,共18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多多诵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一石二鸟。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刚才我所播放的歌曲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在前奏部分,我们首先听到的是战争前的鼓角争鸣,这样的歌曲我们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三国这个充满纷争的时代,是个乱世。但乱世容易产生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可以让后来人来品评。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讲以来最为火热的,也是对三国人物的一个品评——《易中天品三国》。那么大家来读一下这几个诗句,看一下这些诗句所品评的具体是哪些英雄人物呢?展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写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写弛马射虎的孙权)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足智多谋的周瑜)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写能文能武的曹操)你们最欣赏哪一位英雄呢?(学生自由发言)(张飞:勇猛豪爽、天真鲁莽;赵云:忠肝义胆、武艺超群;黄忠:老当益壮、献身精神;周瑜:年轻有为、足智多谋)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而苏轼最欣赏的又是谁呢?(周瑜)三国时代涌现出这么多的英雄人物,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板书:为何独爱周瑜?)现在就让我们开声来朗读,在文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朗读环节】1,全班齐读。朗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称做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课文第42页有这么一句话:“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意思就是说像这类豪放派的文章应该读得高亢激昂、铿锵有力。2,名家范读。节奏感很强:四字句2/2;五字句2/3;六字句2/4。经过刚才的朗读,大家所感受到的这首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豪放)这就是我们对这首词的初步感知了。而苏轼是如何体现出这股豪放的,我们后头见分晓。(板书:如何体现豪放的精神?)【题目】“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而得名。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板书:勾画美景————缅怀古人)苏轼是如何安排这两块内容的?我们接着往下看。【写景片段分析】1,学生齐读文章的写景片段(上阙)2,提问:上阙描写了赤壁古战场怎样的景色?或你脑海中的意境,它的特点是怎样的?请用一个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讨论明确: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等等。(答案不求完全统一,意思接近即可。)3,提问:我们没有亲眼目睹赤壁的壮观,但却能感受到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来,这完全得益于作者用词的艺术。你觉得上阙中哪些词用得很有味道,为什么?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5页,共18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明确:三个词――淘、穿、卷。(1)淘。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在一起,形象地定出了历史的推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旷远、深邃的意境,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空间与时间的概念。多少英雄人物,多少英雄的故事,一个“淘”字,一下了如过电影般推到了我们的眼前。读到这样诗句,让我们的耳边似乎又响起了《三国演义》中的那首卷帘词。(一起背诵)“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可以这样说滚滚东流的江水已经超脱了物理意义上水的概念,它已经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2)穿。写出了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以及山崖的陡峭。(3)卷:写出了浪花的汹涌,而用“千堆雪”形象真切。老师想到了柳永的《望海潮》中也有一个“卷”字。“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一个“卷”字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可谓有声有色。古战场到如今也算是一个旅游景点了,根据作者的介绍,如果让你们为之拍一个宣传片,你们会怎样安排镜头呢?你看这图片,先来大处的景,大江汹涌奔腾,然后镜头往前移,目标慢慢缩小,看到了陡峭的山崖散乱地直刺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于是整张图景明了了,你们看江水奔马轰雷,十分惊心动魄。而我们为之配上台词的话,就可以用上“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如画的江山透着的是如此非凡的气势,有种“天风海雨逼人”之感。【人物形象分析】好了,舞台布置完毕,序幕拉开,背景就是如画的江山。追光灯亮起来了,照在了哪里啊?(豪杰。打在了周瑜身上,主人公出场了)这个周瑜怎么样啊?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有关周瑜的片段。“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1、称呼:公瑾、周郎(称字,而不是直呼名讳,有着对周瑜的尊敬,亲切)2、婚姻:小乔初嫁了(我们平常说“出嫁”是哪两个字呢?——出嫁。问题来了,考虑一下,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出嫁”与这边看到的“初嫁”,效果上有什么不一样呢?)教师总结:苏轼记周瑜,主要是记起赤壁之战,但在此却插入了10年前的生活细节,“小乔刚刚出嫁”,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但如果按实际情况选择了“出嫁”这个词语的话,小乔已为老乔,那么便不够美了,而周瑜同样的也在变化,所以美女衬英雄,以“小乔刚出嫁”这点更衬出周瑜的年轻有为、春风得意,足以令人艳羡。艺术嘛,为了表达需要,有时可以虚构的。3、长相——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这是周瑜的仪容装束,你看一下,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是当时时髦的儒将打扮,更显出了他作为指挥官的那种潇洒从容。)4、作战能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打仗却还在谈笑,显然不把敌人放在心上,对战争有着必胜的把握。赤壁之战对于东吴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3万对10万。而作为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越发地从容、沉着。谈笑间,借着东南风,巧用火攻烧掉了曹操的战船。“樯橹”点出了水战,“灰飞烟灭”点出了火攻的特点,精确地概括整个战争的胜利场面。)到这边我们可以看到由“遥想”二字领起的六句,塑造了一个青年将领周瑜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形象。【苏轼内心】江山依旧,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连的去处。面对着这样的周瑜,苏轼心里自是有个比较,且看二人的对比资料,板书如下:周瑜————苏轼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6页,共18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年龄:34岁47岁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际遇:功成名就壮志未酬周瑜24岁被授予“建威中郎将”,并娶了江东美女小乔,34岁为孙刘联盟赤壁之战的总指挥,而苏轼呢?我们所认识的苏轼是很有才华的,诗歌方面与江西诗派的核心人物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人提豪放派必提“苏辛”;书法方面与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散文方面又列于“唐宋八大家”。可见他是十分有才华的,但是他的仕途却颇为坎坷。苏东坡来黄州之前,官场受挫,险遭杀头之祸。在文化圈里,也倍受非议与妒忌,他是带着疲惫,满心侥幸而又满心绝望地,伤痕累累地来到黄州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这时的他已47岁,老之将至,却功业无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着一种出世与入世的精神矛盾,也难怪苏轼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了。他想到自己年岁已老,却无法如周瑜般建功立业,可以说是壮志未酬,心中涌动的是一种惆怅与失意。【人生态度】但作者没有被这种惆怅和失意所困住,他把它消解在了酒当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其实也就是他的一种人生态度。苏轼对比周瑜,这落差是极大的,更增添了他壮志未酬的失落,所以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他真的消极吗?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特别想得开,“人生如梦”,人生犹如梦一般,所有风流人物不也都随着大江而东去,洗涤荡尽了吗!那么又何必去执着呢。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他也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了。因此,作者的情感是有变化的,由开始的激昂慷慨,到后来的惆怅失意,最后趋于平静。【诵读体验】【归纳总结】学生参考板书,解决第二个问题:豪放词风的具体体现?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的人生态度上,通过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这就是苏轼的全词了,上半阙写景,景物烘托出了下半阕的人——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抒发出了自己壮志难酬之情。【布置作业】1,背诵全词。2,预习《定风波》,试比较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异同。【板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勾画美景——————缅怀古人乱石穿空雄姿英发惊涛拍岸羽扇纶巾卷起千堆雪樯橹灰飞烟灭(二)周瑜————苏轼年龄:34岁47岁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7页,共18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际遇:功成名就壮志未酬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8页,共18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