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精选作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端午节精选作文

ID:1135124

大小:38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2-06-0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页眉.端午节精选作文端午佳节临近之际,相信很多同学都为关于端午的写作任务犯了愁,想想难得的小假期还要为作文伤身劳力,哈哈小编懂你,特意搜集整理多篇优秀写作范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2015端午节作文:“粽子战”  转眼间,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今年是我国把端午节首次例为国家法定假日,以此来发扬传承此节日,端午节一是纪念屈原,二是通过通过包粽子,插艾叶来驱毒消灾,现在商家也准备打一场“粽子战”。  端午,一开始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投江的事。那时因为君主昏庸。屈原一身正义却遭排挤、流放,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担忧,但是自己又不能分担,所以在江边,愤然抱起大石头跳江了,江边的渔夫们看见了,立刻划着船去打捞,为了防止鱼儿吃屈原的尸体,将包着竹叶的米团抛入江中,所以演变到今天有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页脚. .页眉.  吃粽子,大家一定也不陌生吧,它是用青竹了包上泡好的糯米,把它绑成一个近三角的形状,馅有许多,如蜜枣、绿豆、红豆、豆沙,也可放入肉,你要你想吃什么,都可以包,可以说“一包天下”。粽子好吃不好包,当你想到你吃到口味不同的粽子时,你又没有想到怎样包粽子吗,现在我就给你介绍一下吧,先要把上好的糯米泡上几个小时,用二张青绿的叶子叠加在一起折成一个锥形,把泡好的糯米放在里面,不能放的太多,以免煮熟容易胀开,然后把上面的口用青叶合拢折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有细绳绑紧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可现在大家工作都忙了,端午节也没有时间去包,还有一些年青人都不知道包,所以商家利用这个节日,推出了许多品牌、品种的粽子,如现煮现买的粽,也有可以放着慢慢吃的冷冻粽,真是应有尽有,它们比味道、比品种、比价格,谁都想乘这个传统节日赚一把。好了不说了,吃粽子去了。2015端午节作文:裹蒸粽  裹蒸广东肇庆可是最出名的,用的是本地特有的冬叶、水草来裹个大大的粽子,所以又叫裹蒸粽。  逢年过节端人素有喜食裹蒸的世习。肇庆裹蒸系粽子中的一种。用料包制特别。一般的粽子多用芒叶裹包,呈扭身四角形,而肇庆裹蒸,则用本地特有的冬叶、水草包裹,呈埃及金字塔形,每只重约0.5公斤。其料主要以糯米、脱衣绿豆、猪肉为主,或加以冬菇,腊肠、咸蛋等做馅料,取大缸用柴猛火煲7至8小时可食,热食时清益扑鼻,入口松化爽滑甘香。  具体做法:包粽的前一日,先把猪肉洗净去皮,分别切成小方块,调入适量盐、糖、五香粉、味素拌匀。绿豆洗净,浸过夜,然后用手搓擦出豆皮,再用清水掏去,豆肉沥干水分,用少许生油、盐捞匀。糯米洗净,沥去水分,加入适量生抽、盐、糖、味素和五香粉拌匀。咸蛋黄一个切开两件。烧肉、烧鸭、火腿切件。冬菇去蒂,洗净,用水浸发,取出沥干水分。虾米洗净,浸软。栗子肉洗净,煲“烂”,取出备用。页脚. .页眉.  裹蒸粽是选用干的荷叶包裹的(即干莲叶,要先用水洗净,再用温水浸软,涂上少许油),先铺上一层糯米,再铺一层绿豆;然后放入猪肉、火腿、烧肉、烧鸭、冬菇、虾米、栗子和半边咸蛋黄等;最后,又销上一层绿豆和一层糯米,包裹成“四方形”,用水草结扎,即可放进蒸笼锅内,隔沸水蒸熟。用莲叶包裹的裹蒸粽,蒸熟后有一股芬香的荷叶味,吃起来特别可口。  肇庆裹蒸粽三大特点:第一,一般粽子,用竹叶包制,呈四面三角形,而肇庆裹蒸粽用肇庆特产冬叶包制,呈枕头状或四角山包形。第二,主要原料糯米、绿豆和肥猪肉,其比例为10:6:4。包制好,未经蒸煮的裹蒸一般一只约0.5千克。第三,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于大瓶中用猛火蒸煮8小时,边蒸煮边加入大量的开水。  肇庆的土特产很多,有端砚、花席、鼎湖山茶饼、七星剑花、星岩鸡蛋花、肇实、紫背天葵等,还有著名的肇庆裹蒸粽。肇庆裹蒸粽,是粽子的一种,用糯米、绿豆、肥猪肉,再加入适量的精盐、曲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等配料精工制作而成。肇庆裹蒸粽的独有特点就是用大冬叶包裹,冬叶不仅清香,还能保鲜。冬叶性寒,有清热解毒、降火的作用。新鲜出炉的裹蒸粽,久经煲煮的冬叶已变为深绿色,糯米表层吸收了冬叶的叶绿素,呈现一层通透的浅绿,冬叶与糯米、绿豆混合的清香令人垂涎欲滴,其味甘香,口感软滑,吃后齿颊留香,因此是大受,到肇庆来的人,要离开肇庆,总会买些肇庆裹蒸粽回家。2015端午节作文:五月五话端午“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听到这首童谣,一定会想到端午节.今天,我就来讲一下端午节吧.页脚. .页眉.  作为中国古老文化节日之一,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过去,我对端午节的知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我读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端午节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农历五月初五被称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的由来有许多种,其中,流传最广的的是纪念屈原之说。传说,公元前278年,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页脚. .页眉.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就是因为这深厚的文化,现在端午节已经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就拿我们瑞昌来说吧,在瑞昌,到了端午接这些天,市场买卖粽叶的人会比平时多起来,在菜摊之旁,菖蒲叶子和苦艾草被人扎成一束束出售。这里的人,无论是住高楼大厦的、住出租屋的、住乡村的,大家都愿意花上一两块钱买一束回去挂在门上,以寄驱魔辟邪之意。很少人把粽子投到江里,也许为了环保和不浪费,但大家都记得屈原这位两千年前抱石投江的爱国诗人!  有一天,我从电脑上看到了韩国准备打算向联合国申报端午节为他们国家的文化遗产,我看了之后非常的愤怒,觉得这件事是对我们中国人的羞辱,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怎么可以让给别的国家去申报呢!这可能跟有些人喜欢过洋人的节日有关吧!我想,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为保护宏扬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吧!2015端午节作文:记忆犹新的端午佳节今天是端午节,清晨三点多就醒了,怎麽也睡不着。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话一点儿也不假,冥冥中觉得老姜就在身边,记忆犹新的几个端午浮现在眼前。  其实,过去那些年,不管生活清贫还是富足,端午节的时候,我俩清晨都要出去走走。因为是在农场,总能采点儿艾蒿野花什麽的。呼吸艾蒿那特有的香味,享受夫唱妇随的温馨,真的很幸福。页脚. .页眉.  记得那是我们退休后的第一个端午节,正好赶上女儿也在家,头天晚上,我在厨房煮粽子的时候,女儿进来提议说:“明天起早,我们开车去新丰的山上踏青吧!”“行啊,这个主意不错!”我连忙答应。那时,我家刚买了一台松花江面包车不久,所以坐专车去踏青还是第一次。  第二天凌晨四点多,老姜就起来发动车,然后把车的里里外外檫得干干净净。我和女儿上车后,老姜开车出发了。  五月的春天,满眼都是绿色,青青的草丛里点缀着黄色、白色或粉色的小花。空气中弥漫着春的清新与生机。一路上,看到三三俩俩的行人,都是出来踏青的。  从家出来到山上,不足十里路,一会儿功夫就来到山脚下,找个合适的地方停下车,我们三人步行上山了。  一路上,踩着露珠,呼吸着芳草的气息,听着林中呼唤应答的声音,我们谈笑风声,心里甜甜的。山上不乏水灵的艾蒿,别致的野花,还有刚刚做胎的野果。女儿高兴极了,哪个也舍不得放过,都想采下来。林中的蒿子种类很多,长得也相似,只有老姜能辨别真正的艾蒿,所以,我们每采下一棵都让他看看。不知不觉,我们走到了山林的尽头,站在山顶往下一望,下面是一片玉米地,田垄顺着山势的走向,弯弯曲曲的。青苗长出地面不足半尺,但很茁壮,随着微风向人们频频招手。再抬头看看,东边的地平线上镶上了一道金边,真美呀!页脚. .页眉.  当林间透出一缕缕晨曦时,我们顺着原路下山了,虽然湿了鞋子,弄脏了手,但满载而归,也收获了沉甸甸的亲情感受。  搬到城里后,远离了田野,端午不可少的艾蒿,也只能去买了。  那是前年的端午节,老姜说:“明天咱们去早市逛逛,看看城里人怎麽过节。”说真的,要讲过端午,城里真赶不上乡下,虽然卖艾蒿,卖葫芦的比比皆是,五彩缤纷;出来踏青的人也如潮涌动,热闹非凡,但让人感到喧嚣,少了一份宁静,忙叨叨的。我们俩在涌动的人流中逛着,也买了艾蒿和葫芦,然后,一路溜达,说着话,回家煮鸡蛋,吃粽子,过了城里人的端午节。  如今的五月初五,物是人非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人去了远方,以往同去同归的平淡端午已成奢望。我从凌晨三点多醒来,翻来覆去,心里很苦,眼泪流了很多,心却平静不下来。于是,我决定起床,出去一个人走走。  外面踏青的人一如既往,买卖的吆喝声不绝于耳。我眼里看着这些,心里想着另外。从早市这边走到那边,本想重温与老姜并肩而行的感受,但形单影只的我,总觉得丝丝凉意让自己从里往外的冷。“回去吧,”我对自己说,“过去的真的过去了!”  孩子们都来了,可同是端午,一样的粽子,却是不一样的滋味!2015端午节作文:祭屈原闻粽香页脚. .页眉.初夏像一个调皮的小男孩,说笑就笑,说哭就哭。刚才还是艳阳满天,火红的太阳如同一个巨大的火球一般,刺辣辣地照着大地,热得奔走的人儿臭汗淋漓,不一会儿,天空中飘过几片乌云,空气闷热,转眼“哗哗哗”下起了雨。雨不见得很大,但是很密,飘飘扬扬。  哦,端午踏着舞步轻快地来了。  走过乡村,每家每户忙碌着,欢声笑语。一阵水汽从锅里漫开,那种醇醇的香味儿扑鼻而来。嗯,清香、诱人,那是粽香,浓浓的糯米味裹着淡淡的粽叶儿的清香。  来到城镇,蓄满水的河道上,有节奏的哨声、鼓声、呐喊声,响成一片,十几条龙舟荡漾在碧波里。龙舟上,十几个青壮汉子,挥舞着手中的浆,喊着号声,奋力向前进发。  众所皆知,端午的由来,起源于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页脚. .页眉.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虽说有些神化,但一位诗人,能够被人们近两千三百年一直祭奠,他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着实令人敬仰。  又到端午,又闻粽香,又见龙舟,又祭屈原。2015端午节作文:端午随记  俗话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页脚. .页眉.  端午时节,在江南大地,正是雨水丰沛,万物生长之时,也是湿气凝滞,易生感冒之时。在民间,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就会积累出许多祛湿防毒的方法。于是,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当地除了必须吃粽子以纪念投江自尽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以外,我们会用艾草、菖蒲草熬成的药水洗澡,除湿防毒;也会在门户前插上艾草、菖蒲,驱瘴散蚊;还会用蒜子浸泡过的水,擦太阳穴,据说是擦了以后,一年不会头痛感冒。  但是,我的老家过端午节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  比如,在端午这一天,不吃粽子,只吃蜂糕。这一天,家家户户一定会蒸糕蜂吃,所谓糕蜂,是在江米里加少许糯米,用水泡浸两个小时以后,用石磨磨碎,再用纱布过滤多余的水分,掺和适量红糖,再加碱水发酵,然后上蒸锅,蒸熟以后,用刀切成方块状。这种峰糕,柔软膨松,口感甜而不腻。讲究的人家,会在蒸蜂糕之前,在其上面摆上一些红枣,既是点缀了色彩,又添加了枣的香甜之味。  再比如,在端午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小孩,一定会被迫焠灯火。焠灯火,中医上就是“灯火灸”。焠灯火,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是非常恐惧的一件事。  在我叙述焠灯火这件非常恐惧的事情之前,容许我先说说我们的端午节这一天最期盼的那顿中餐。毕竟,在那个时代,过端午节吃的愉悦还是多于焠灯火的恐惧的。  农历三月四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期,我们主要的蔬菜是马铃薯和干萝卜菜、干萝卜条,天天吃这些,已经是吃非常厌烦。页脚. .页眉.  端午时节,青葱的豆角很有次序地挂在藤蔓上,翡翠色的青椒也依次排列在嫩叶之下,嫩绿的黄瓜、紫红的茄子正当时令。长势茂盛的苋菜、空心菜,带着一份清新,应时应景,更是给这个时节去黄添绿。儿时的记忆里,只要端午节来临,所有好吃的时令菜都陆续出现。  最过瘾的是,在端午节那一天,生产队一定会杀猪捞鱼来过节,于是,家家户户都会分得几斤猪肉和一条草鱼。有肉有鱼可吃,这在当时是最美味的佳肴。  我们最是期待端午节的中午那一餐美食的。  黄瓜切成块,加糖或者加盐凉拌,要有尽有,饭前就可以放开肚皮海吃;豆角蒸熟,切成段,加油盐酱,和拌,我们称之为“熬豆角”,是端午节那一天的辅菜,青椒焖鱼,是主菜之一。而最隆重的是那一碗蒜子蒸猪肉。端午节,蒜子成为我们食物中的主角,按照我的推测,一是蒜子正是时令美食,二是蒜子是这个时节最好的杀菌消毒的食材。  这一天的清早,母亲就会把中午要蒸猪肉用的蒜子,剥离成一股一股的,再用凉水泡浸,待中午做饭时候,用手指把浸泡在水中的蒜股搓揉,蒜皮即刻脱落,然后洗净,盛在一个大碗里待用。把猪肉用少许油翻炒以后,加辣椒粉、酱油、盐,和匀,入味,再扣在装有蒜股的大碗里,上蒸锅蒸。满屋飘散的是蒜的清香、肉的鲜味,在那样物质相当匮乏的年代,就是闻闻这蒜和肉掺和起来的香味,已经是一顿嗅觉的盛宴,内心欣喜无比。  然而,这一餐吃过以后,是我们小孩子的最无助最烦恼,甚至最恐惧的时刻。用我母亲的话说,是“鬼哭狼嚎”的时刻。而令我们这些小孩“鬼哭狼嚎”的人,就是我的母亲。页脚. .页眉.  我的母亲掌握着一门绝技“焠灯火”。与其说是绝技,还不如说是胆量。试想,拿着蘸着茶油点燃的灯芯,在小孩的眼睛周围和肚脐眼周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焠几灸灯火,那是需要一定的心力和勇气的。  我不知道别人那里在端午节是否有焠灯火的习俗?  我的老家,在端午节这一天,小孩子是一定要被迫焠灯火的。  中餐过后,我们家收拾好方桌上的碗筷,母亲把茶油灯点燃放在方桌上,旁边是灯芯,母亲端坐在方桌旁的长条板凳上,摆好架势,迈开双腿,等候给一个又一个小孩子焠灯火。  村里每家每户的母亲,强拉硬拽着自己家的孩子,来到我家;比较顽劣的孩子,就是被他们的父亲抓住衣领,扭送到我们家,他们排成长队,依次等候母亲给他们的孩子焠灯火。这时,我家热闹非凡,小孩哭哭啼啼,妇女们一手拽着自家孩子的手,一边大声说笑。  而我的母亲,此刻神情自若,手拿灯芯,在茶油灯火上,点燃灯芯,左手抱住要给焠灯火的小孩上身,双腿辅以夹住小孩的下身,而家长迅速掀开小孩的上衣,露出肚脐眼,母亲右手迅速地在小孩的肚脐眼周围“啪!啪!啪!”地焠着。一般是每一个小孩的肚脐眼周围焠上三灸火,焠的响声越大,据说是效果越好,被焠的小孩大哭大闹甚至大骂。等候被迫焠灯火的小孩,听到“啪,啪”的响声,恐惧地掩住耳朵,无助地哭泣,下一个家长已经强抱着孩子,翻开衣服,露出肚脐眼在等候。如果清瘦的小孩,或者脸部青筋特别凸显的小孩,还会在其眼角、鼻梁中间,再焠上三灸火。页脚. .页眉.  我们稍微长大一些以后,也曾经结伴在端午中餐以后集体出逃和躲避。可是,我们孙猴子终究逃不过母亲如来佛的手掌心。家长总有办法在后山里、在自家的柴堆里、在杂屋的旮旯里抓住我们,即使逃得很远,等到晚上回家吃饭,还是难逃此劫。  按照我们当地的说法,是端午这一天如果小孩被焠了灯火以后,这一年再也不会肚子痛和伤风感冒了。而《本草纲目》卷六:“灯火,主治小儿惊风、昏迷、搐搦,窜视诸病,又治头风胀痛。”看来,老家在端午节给小孩焠灯火,还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医学道理的。  如今,母亲这一辈人慢慢老去,村里年轻的媳妇们再也没有让自己的孩子焠灯火了。沿袭了很长时间焠灯火的习俗也慢慢在乡村里消失。  一种习俗的消亡,我们不知道是该喜还是忧?时代前行的车轮必定会碾碎一些陈规陋习,但是,我总在想:如果不加选择,只是一味碾压过去,我们丢失的不仅仅是传统,还会丢失一些民族引以为自豪的东西。页脚. .页眉.  不管怎么说,尽管那时候端午节被“焠灯火”的习俗困扰着我们,我们还是相当期待过端午节的。如今回想,除了在焠灯火时“鬼哭狼嚎”几秒钟的恐惧以外,更多的是大集体时代乡村里那种热闹的场面,还有那份亲如一家的乡里乡亲之间的氛围。那时候,在乡村,人心的距离,只在一扇门户之间,打开门户,即见人心。端午过后,你家的豆角吃不完,送一些给我家,我家的茄子新鲜出炉,也会送一些给你家尝新。走在上学路上,看见路边菜园里有玲珑可爱的黄瓜,顺手从藤蔓中摘下黄瓜,就着衣袖擦拭几下,掰一半递给同伴,一路走,一路吃,一路聊。  端午节过后,实在是有太多太多的新鲜蔬菜、瓜果可吃,端午节是一年中我们最期待的时节。  更让我们期待的是,端午过后,阳气足,水温高,我们终于可以被大人们允许到水里游泳了。于是,屋前的池塘里、水稻田外的小河里,开始欢腾起来。  吃完中饭,我们提着脸盆,到屋前荷塘里借着摸田螺的机会,相互比试“潜闷子”(屏息吸气沉在水里)的长短;或者带着捞网,趁着到小河里摸鱼捞虾的时侯,在小河的石桥上比谁跳水的勇敢。  那是一幅永不褪色的故乡山水画:阳光、蓝天,连绵的稻田,弯曲的河道;河里清澈见底,鱼虾在水草里忽闪、穿梭,赤裸着上身的孩童们,在小河里时而像蛟龙潜水,时而像哪咤闹海,捞鱼摸蚌,间或嬉戏打水仗,泼水声、欢笑声,儿歌声,惹得清风拨弄着柳枝,惹得水草扭动着曼妙的身姿;惹来小鸟卖弄着自己清脆的喉咙,惹来燕子在河面上盘旋看热闹,惹来在水岸上柳树下低头吃草的老黄牛发出“哞——哞”的应和声……页脚.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