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死水教案1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死水教案1

ID:1119948

大小:26.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5-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死水1、课文解读。(1)作者简介。闻一多原名家骅。又名亦多,湖北浠水县人。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曾任《清华周刊》、《清华学报》编辑。1919年积极投入五四运动,担任学生会书记。1919年开始写新诗。1922年在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珂泉珂罗拉多大学学习美术,并研读外国文学。1923年9月第一部诗集《红烛》在国内出版。1925年7月,不堪种族歧视,愤然回国。归国后在北京艺专任教务长,开始了教育工作。1926年4月,与徐志摩共同主持《晨报副刊》的《诗镌》。1928年1月,第二部诗集《死水》出版。不久,与徐志摩等共同创办《新月》杂志。1928年以后,闻一多先后曾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等职。1946年7月15日下午,在西南联大教授任上,因投身民主运动,被统治者当局暗杀。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斗士三种身份于一身。他著作甚丰,有《闻一多全集》四卷和《闻一多诗全编》等留世。早年作为新月派的主要诗人,闻一多提出新诗的“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理论,倡导新诗格律化。在新诗的理论建设方面作出独特贡献。(2)基本解读。《死水》作于1926年4月。此时,诗人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目睹国内“死水”般的现实,十分失望。在国外的时候,诗人曾热情地讴歌“如花的祖国”(《忆菊》),而现实却完全是另一回事。当时军阀统治下的中国腐败破落、满目疮痍。这一切令诗人痛苦不堪,他时刻在心底里叫喊着: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据说,直接引发诗人的灵感并写下《死水》的,是这样一件事:在北京二龙路一带,诗人看到了一沟臭水,由此联想到中国的现实,眼前具体的景象与心中忧愤激昂的诗情相接通,于是写下(死水)一诗。.\'《死水》反复写一沟叫人绝望的死水,以此来比喻现实的黑暗。面对这样一沟“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的死水,诗人主张“爽性”向它“破铜烂铁”,“剩菜残羹”,让死水给丑恶去开垦,看它能滋长出什么结果来。铜绿锈出的花,只能是“恶之花”,不论它怎样地绿成“翡翠”,锈出“桃花”,织成“罗绮”,蒸出“云霞”……也只能是一种病态的美丽。诗人以丑恶为描写对象,却写出了一番似乎是“美”的景观,包含了多层意思:首先是对畸形、怪异的现实的暴露,其次是对造成这一局面的军阀统治者的斥责,再次是表达了作者希望丑恶事物早日灭亡的愿望。闻一多主张新格律诗必须具有“三美”。《死水》便是他这种理论最满意的一次试验。首先,在韵律方面,这首诗各节大体押abcb型的二四脚韵。每行诗都由四个音步(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收尾都是双音词,这样读起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其次,读着这首诗,一幅幅画面接踵而来。《死水》的用词十分讲究,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和画面感;再次,诗的结构整齐。每节四行,每行九字,像一块块严正的方阵,富有建筑美。闻一多对新诗格律化的提倡和实践,有助于纠正五四以来部分新诗“散而无章”的弊病。(3)问题探究。《死水》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意象描写一沟叫人绝望的死水,对这种以“美”喻丑的表现手法的理解,历来有两种主要观点:一是朱自清的观点,认为作者在这里表达了让丑恶事物早日灭亡的强烈愿望。因为“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才有希望”( 《闻一多全集·朱序》)。一是蓝棣之的观点,认为“既然‘美\'开垦不出这沟死水,那么,不如让给丑恶去开垦。也就是说,既然他所认为的正确的有效的理论方法拯救不了这个国家,那么为什么不可以让他认为是不正确的无效的理论方法去试试呢?这是说绝望可能给闻一多带来一个转机”(《中外文学名著精品赏析·中国现当代文学卷(下)》第777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无论如何,闻一多的这种写法,明显地受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思想的影响,以“美”喻丑,使丑更加触目惊心。可引导学生,讨论一下《死水》的这种笔法的用意,或让他们说说同意哪一种观点。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