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丑奴儿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7-2018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丑奴儿学案

ID:1114449

大小:71.3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2-04-2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常识•速览][探背景]辛弃疾四十二岁时被弹劾落职,闲居信州上饶(今江西上饶)。这里离博山不远,博山寺旁筑有“稼轩书屋”,故常往来于博山道中,先后在这里写下十几首词,这首词当写于此时期的某一个秋天。辛弃疾这次被弹劾失官,一直闲居十年,是很令人惋惜和不平的。辛弃疾是一位文武兼备的“一世Z雄”,用世Z心极切,抗金Z志极坚。他“抱忠仗义”南归,原想做一-番事业,但当权者对像辛弃疾这种北来的归臣,总存戒心,不敢重用,而且动辄削职罢官,长期闲置。《词苑萃编》:“辛稼轩……负管(仲)、乐(毅)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其词。”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就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写出来的。[巧识文]这首词通过“少年”无愁,“而今”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遭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知识•梳理]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樸。爱上/层像,为赋/新词/强说/贅。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体。欲说/还体,却道/“天凉/好个/林”!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这首词用对比手法写岀一个“愁”字。宜用朗读,读出“愁”之轻重、真假和曲折表达。少年之“愁”是假愁、淡愁,“而今”之“愁”是真愁、浓愁。两种愁,宜对比读出。“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看似轻松洒脱,实含不尽沉重抑塞,这是作者胸中郁结的悲愤愁苦不能、不得抒发的曲折表达。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他经历了太多的世事沧桑,积蓄了太深的忧愁苦闷,他深知人生的无奈,才“欲说还休”。他只能在恬静的田园乡村中为自己的感情寻找寄寓,抚慰饱受创伤的心灵,这是一 个英雄人物在一个平庸苟且的社会中不得已的选择,一首《丑奴儿》道尽“天凉好个秋”![文本精析]1.前人在评论《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时曾说,“愁”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愁”在上下两片中的寓意分别是什么?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上片的“愁”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的“愁”是关心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全词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社会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郁激愤的感情。2•词中的“天凉好个秋”有什么含意?是闲话还是弦外之音?【答案】这句话看似闲话,平静洒脱,实际却深沉含蓄。人说秋色如心即为愁,词人这样写,正写出了内心的无奈和愁绪的无尽。“天凉”和“秋”渗透着无比的凄凉和冷清,这一腔“愁”,词人越是不说,越是令人感到愁的沉重。1.这首词上下片连用叠句,请说说叠用“爱上层楼”和“欲说还休”,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此处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叠句),深化了感情。①上片叠用“爱上层楼”,牛动地写出思想单纯的少年喜爱爬上高楼,再爬上更高层的楼那种跃跃欲试、纯真活泼的形象。②下片叠用“欲说还休”,写出由于朝廷昏庸黑暗,投降派把持政权,历尽沧桑的词人对国事的忧愁苦痛只得回避不谈。平易浅近的叠句形式渲染了词人“有苦无处诉”的深沉、忧郁、激愤的感情, 词人内心深处无可奈何、痛楚矛盾的悲愤愁苦溢于言表,加强了辛词的艺术效果。阶段3拓展-素材积累(开拓求知能力提升〕素材一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以建立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然而,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他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与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Z屮。辛弃疾词现存600余首,数量居宋代词人之首。这些词篇,多以抗金御敌、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为主题,抒发他个人的报国之心声,倾诉他驰骋疆场的渴望,表达他“马革裹尸当自誓”的决心,发泄他报国无门的不平Z气,写尽他壮志难酬的无限悲愤。无论是慷慨激昂的战歌,还是壮志空怀的悲吟,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辛弃疾的爱国情操。【应用角度】这则素材可用于与“爱国情怀”“理想与现实”“文学才华”“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等相关的作文写作中。辛弃疾是南宋时代一位英气勃勃的爱国志士,是中国文学史上爱国词人的杰出代表。他用词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抒发了当时社会人群普遍关心的抗战救亡的重大课题,表达了不甘忍受民族压迫的爱国情操,以及反击侵扰、统一中原的强烈愿望,把词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言语妙天下,名德冠朝绅”,可以概括他在言行、道德、文章等方面的杰出成就。素材二辛弃疾的祖父辛赞,做开封府知府。每当吃过饭,就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点江山,打算找机会起兵。还曾经让辛奔疾两次跟谋臣到达燕III。辛弃疾自小心中就种下了消除君父不共戴天之恨的志向。后来他曾拜[□园诗人刘瞻为师,与党怀英同是刘瞻最得意的学生。有一次刘瞻问二人志向,党怀英说:“读书为了做官。我一定要到朝廷里去做大官;做不了官,就回家归隐。”刘瞻听了,连声称好,认为他志向高洁。辛弃疾却回答说:“我不想做官,我要用笔写尽天下的词,用剑杀尽天下的贼!”刘瞻听了大吃一惊,认为他很荒唐。此后,辛弃疾走上了抗金之路,以爱国词人著称于世,而党怀英则混迹于金人集团,成为帮凶。【应用角度】这则材料可用于与“志存高远”"家庭教育与人生定位”“信念点燃 激情”“剑胆文心”“心灵的选择”“悲剧英雄”“自我认识与他人期待”等相关的作文写作中。辛弃疾年少有志,尽管一生坎坷,但杀敌报国的信念与理想永存心中,他战场杀敌,赋闲作词,践行着他年少的追求,不为他人的评价左右,孤独而不休地执着于自己的选择。素材三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地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吋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应用角度】“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此材料可以用于与“忧国忧民”“责任”“爱国”等相关作文的写作中。素材四“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江边独自凭栏,望着滚滚东逝的江水,声声叹息,他就是辛弃疾。“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那时候,他挥戈跃马,驰骋沙场,时刻准备把满腔的热血挥洒在无情的战场上,马革裹尸,只为还我河山。滔滔白水,半壁江山,昏君佞臣,不让将军破楼兰!《美芹十论》这等英雄方略竟被扔在了角落里:“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看到朝廷对自己的谏言毫无反应,这颗赤心或许会就此消沉。可是没有,对国家他依然有颗比天大、比火热的心:“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国家有难,我辛弃疾只需庙堂一诏,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可是报国无门,一颗火热的心也只能“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回想李将军,他慨然一叹:“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在那开疆扩土功名万代的汉朝,健者也曾闲!我辛弃疾报国无门赋闲在家又能如何?唉!“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应用角度】上述材料可应用到与“爱国”“意志”“执着”“态度”“出世与入世”“得与失”等相关的作文写作中。素材五辛弃疾是南宋极负盛名的爱国词人。他的词豪放激昂,慷慨深沉,风格多样。一次,在宴会上,一位歌女咏唱了辛弃疾的两首新作,众人一齐喝彩,赞扬辛弃疾的词写得好。辛弃疾得意之余,请在座的提意见。在一片颂扬声中,年少气盛的岳珂(岳飞的孙子)猛然站起来,毫不客气地批评辛弃疾的词用典太多,辛弃疾很有雅量,高兴地说:“你真是一语破的。” 【应用角度】辛弃疾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这与他的虚心学习是分不开的。此材料可以用于“谦虚”“度量”“虚心”“听取意见”等相关作文的写作中。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怜无数山••可怜:可惜B.毕竟东流去••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C.无人会,登临意•••登临意:登山临水眺望远方的用意D.众里寻他千百度■度:遍【解析】毕竟:终归。【答案】B2•旧体诗词要讲究平仄、押韵,有时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句子里常有倒置语序的情况。下列句子中语序调整错误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四十三年,犹记望中,扬州路烽火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D.遥岑远目,献愁供恨一一远目遥岑,献愁供恨【解析】B项,应为“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答案】B3.仿照前面的句子,在横线上再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郁孤台下的清江水啊,你是否还记得当年辛弃疾那为国而萌生的满腔忠愤之情? 【答案】(示例)桃花潭中的千尺深水啊,你是否还记得当年李白因好友汪伦而萌生的依依惜别之情?夜空中的那轮明刀啊,你是否还记得当年苏轼因远方的弟弟子由而萌生的浓浓思念Z情?3.参考辛弃疾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内容,把下列词语组成一副对联。怎表廉颇情伤心意拍遍栏杆谁捉英雄泪北顾仇无人会望断中原临京口北固亭有谁知登建康赏心亭【解析】对联考查重点关注词性相对,语意相关,上联末尾以仄声收,下联末尾以平声收。【答案】登建康赏心亭伤心意无人会拍遍栏杆谁摄英雄泪临京口北固亭北顾仇有谁知望断中原怎表廉颇情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你是怎么理解这三种境界的?请分别谈谈你的理解。【答案】第一境界为求学与立志之境界,要志存高远。做学问成大事者,首先要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追求的目标和方向。第二境界为求学与奋斗之境界,要坚韧勤奋。对事业、对理想,要执着追求,忘我奋斗,为达到成功的彼岸,一切都要在所不惜。第三境界是求学与收获之境界,功到自然成。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炼之后,就会逐渐成熟,明察秋毫,豁然领悟,达到最后的成功。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O(2)楚天千里清秋,o(3)落日楼头,,o(4)把吴钩看了,,无人会,o(5)可惜流年,,!(6)众里寻他千百度,,,(7)-更吹落,星如雨。(8),欲说还休。欲说还休,!【答案】(1)青山遮不住山深闻鹏捣(2)水随天去秋无际(3)断鸿声里江南游子(4)栏干拍遍登临意(5)忧愁风雨树犹如此(6)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7)东风夜放花千树(8)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二、诗词鉴赏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鹊桥仙滕宾国斜阳一抹,青山数点,万里澄江如练。东风吹落橹声遥,又唤起、寒云一片。残鸦古道,荒鸡村店,渐觉楼头人远。桃花流水小桥东,是那个、柴门半掩。【注】滕宾,一名斌,生卒年不详,大约宋末元初人。曾任翰林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后辞官弃家入黄安(今湖北红安)天台山为道士。(1)词的上阕的前三句有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解析】分析诗词的意象,首先要找出诗词写到了哪些事物,再看看这些事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表现了词人的哪些情感。【答案】上阕出现的意彖有:斜阳、青山、澄江。春日傍晚在一道落日的红光映照下,远处的群山只有山峰依然现出点点苍翠之色,一望无际的长江烟波浩渺,清澄的江流舒展在大幕下,宛如一条素练。这三句从大处远处着眼,状写黄昏时的江天澄静空阔的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空阔、幽婉的画而。(2)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做简要赏析。【解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词,要分析词人的情感,需抓住诗词描写的景物特点,联系词人的有关背景。【答案】下阕表现了词人想要从冷寂的境地中逃避尘世的喧嚣,以求得内心安宁的隐逸情怀。8.(2016-荷泽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西江月•遣兴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注】辛弃疾中年遭馋劾,赋闲20年。(1)全篇围绕哪一个字组织内容?请简要分析。【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找准字,一般是形容词或动词。本词通篇“醉”字出现了三次。难道词人真成了沉湎醉乡的“高阳酒徒”么?否。盖因其力主抗金而不为南宋统治者所用,只好借酒消愁,免得老是犯愁。说没工夫发愁,是反话,骨子里是说愁太多了,要愁也愁不完。上片写“醉”的原因:借酒浇因现实而带来的愁。下片描写醉态,表现醉性、醉情。“松边醉倒”“问松”“疑松来扶”“推松曰去”,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出词人可掬的醉后情形 和倔强性格。所以全篇围绕“醉”字组织内容。【答案】醉。上片写“醉”的原因:借酒浇因现实而带来的愁。下片描写醉态,表现醉性、醉情。“松边醉倒”“问松”“疑松来扶”“推松曰去”,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出词人可掬的醉后情形和倔强性格。(2)“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才叙饮酒,又说读书,并非醉后说话无条理。这两句是“醉话”。“醉话”不等于胡言乱语。它是词人的愤激之言。《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本意是说古书上的话难免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未可全信。辛弃疾翻用此语,话中含有另一层意思: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所以“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一句表面是说相信古书没有一点好处,实则指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现实不能让人满意。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愤激不满之情。【答案】表面是说相信古书没有一点好处,实则指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现实不能让人满意。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愤激不满Z情。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水调歌头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碗,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碗,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⑴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内涵的理解。解答此题一方面要求学生读懂词的意思,同时要注意注释中的暗示,联系所学过的屈原的《离骚》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手法,用各种香草来比喻自己高洁的品格与情操。【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彖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情操。(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解析】“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归去来兮鋅》,“楚狂接舆”是接舆对当时社会不满,“富贵非吾事”写的是陶渊明归隐之乐。答题时,要结合原词,并联系典故的原意。【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鹘鹄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养菜花。【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解析】由词中所描绘的“桑”“蚕”“细草”“黄犊”“斜日”“暮鸦”等意象构成的意境可知,叙述时抓住关键词,注意每个事物的情态和特点。 【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岀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解析】“愁风雨”的“桃李”和在春光中争艳的“养菜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褒一贬,态度鲜明,也表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可知作者绝非在纯粹地写“桃李”“养菜花”,而是和诗人的自身境遇有关,因此,所谓的“代人赋”只是托词而已,其实是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思想。【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芥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弄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