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青玉案-元夕学案

ID:1114429

大小:3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4-2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青玉案•元夕》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理解作品思想内涵,2.理解、品味词中的千古名句,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手法;3.把握“那人”的形象;体会词人的情感,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教学重点】1.理解、品味词中的千古名句,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手法。2.把握“那人”的形象;体会词人的情感,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教学难点】1.把握“那人”的形象;体会词人的情感,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教学方式】诵读式,讨论式。【教学媒体】多媒体【课前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雕车凤箫蓦然阑珊2.解释词语元夕千百度蓦然阑珊3.文学史常识填充词是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的一种文学体裁。词最初称为“”或“”,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故又称“”。除此之外,词还称为“”、“”。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和长调。五十八字以内为,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九十一字以外为。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文学常识1.关于词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规定的。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和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2.关于词人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一起并称“济南二安”。辛词现存六百多首,为两宋存词最多的词人。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表现了恢复中原,统一南北的豪情壮志,以及对北方地区怀念和抗金斗争的赞扬,对南宋朝廷屈辱苟安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3..写作背景简介该词是词人落职闲居江西上饶时所作,词中大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情景,以反衬“那人”与众不同的形象。作者当时因政见不合遭到排挤,他的报国之志难以实现,但他操守不变、志向不改,不愿随波逐流,不肯同流合污。五、新课学习一、解题青玉案是词牌名,题目为元夕。从这首词的题目不难看出本词主要写的是元宵节夜晚的所见所闻所感。二、初读诗歌,批文入情①学生对照书下注释,自由朗读整首词。初步感知重要的字、词和句子的含义。②2名学生试读,教师适当指导集体朗读、体会情感。③学生注意字音、停顿、语速。三、研读诗歌,体悟诗情1、二读诗歌,赏析诗人笔下元宵盛况。⑴诗人在元宵之夜看到了哪些景象?诗人是如何描写元宵节盛况的? 2、三读诗歌,鉴赏“那人形象”。思考1:诗人笔下的元宵节可谓热闹非凡,男男女女都在节日中尽情地欢乐。在大家都在欢乐时候,我们的作者却是独特的,他到底在干什么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诗人所寻找的“那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思考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评论“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谈一谈自己的体会。3、四读诗歌,品味手法思考:词人是如何通过背景渲染来塑造“那人”的形象的?四、读诗歌,总结全诗①上片写元夕之景;下片写元夕之人。元夕之景:花——灯火;星——烟花;宝马雕车——车马。凤箫(音乐、花灯);玉壶、鱼龙——花灯元夕之人:盛妆艳服、笑语盈盈的美人;灯火阑珊、孤独寂寞的那人。 五、拓展思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你认为自己处在哪一种境界?这对你的人生有何启发?课后巩固辛弃疾名句知多少,请填写以下空白①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②,毕竟东流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③把吴钩看了,,,登临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④想当年:金戈铁马,。凭谁问:,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⑤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⑥,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⑦稻花香里说丰年,。⑧醉里挑灯看剑,,八百里分麾下炙。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