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加入VIP免费下载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ID:1112936

大小:1.73 MB

页数:15页

时间:2022-04-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定风波 学习目标1.朗读并背诵本诗。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中所蕴藏的感情。3.把握蓬草、大雁等常见意象。 初步阅读望月有感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走近作者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祖籍太原。白居易是杜甫以后一位杰出的,唐代三大诗人之一。长篇叙事诗_________________是他的代表作。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现实主义诗人《长恨歌》《琵琶行》白乐天 写作背景白居易所处的中唐是一个多难的时代,他从十多岁开始,即因战乱而离家四处漂泊。德宗贞元十五(799)春,由于漕运受阻,加上旱荒频仍,关内饥馑十分严重。白居易为宣州刺史所贡,第二年春在长安考中进士,旋即东归省亲。这首对河南经乱书怀的诗,大约就写于这一时期。 解题拓展《望月有感》是后人所加,原诗文前附此段文字,以明作诗原由: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逐句赏析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时世艰难,岁逢灾荒,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们为生活所迫而流离失所,各奔东西。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 逐句赏析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战乱后田园荒芜,兄弟姐妹们辗转四处正在离别之中。回首战乱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败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繁、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 逐句赏析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形影相吊孤零零如同千里单飞的鸣雁,离开故土而没有了根基,仿佛漫天飘飞的秋蓬。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喻,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逐句赏析讲授新课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共望一轮圆圆的明月,此夜之中,分别五地的我们思念家乡亲人的心情完全相同。诗人在这里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主旨特色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本诗不用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 意象再谈古诗词中,雁这一意象往往被诗人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常与季节的更替、时间的流逝、逆旅的游子、凭栏的思妇等内容紧密相连。或渲染气氛,表现环境悲凄;或状写景物,表现高远寥廓;或代指书信,表现殷切期盼,或比拟自身,表现孤傲落寞;或触动游子思妇,寄予浓浓乡愁亲情。意象之盛,表意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孤雁雁阵 意象再谈吊影分为千里雁与雁相关的名句衡阳雁去无留意 意象再谈“蓬”依其枯后根断,随风飘飞,且飘泊无依的特点,在古诗文中,常常象征着天涯游子。游子离开家乡,客居外地,恰似蓬草断根;游子行无定点,居无定处又如同蓬草的飘泊无依,所以,一般来说,当诗人孤身在外,或送别友人,感叹自己或友人身世飘零的时候,思乡念友的时候,便用蓬草来寄托心曲。蓬草 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