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地球的形状|苏教版 (8)
加入VIP免费下载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地球的形状|苏教版 (8)

ID:1089464

大小:203.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4-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课程内容基本信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一课时教学环境:实验室【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中的《地球的形状》,是第一课时。本课以历史发展的轨迹为线索,展现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地球的形状。 教材介绍了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建立了科学的地球形状的概念。首先,教材以介绍事实的方式说明,人站在地球上,由于视野受限能观察到的只是有限的一部分,也是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地球全貌的。接着,提出:“人类是怎样逐步正确认识地球的形状的?”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教材依次向学生介绍古代、近代、现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地球的形状早已熟知,但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却知之甚少。但他们已有几年的学习基础,对探究科学的方式方法已轻车熟路,加上科技的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对于学习了解探究地球形状过程来说,并不是难事。【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2.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3.能用帆船做进、出港的模拟实验,论证地球的形状。【重难点分析】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难点:能用帆船做进、出港的模拟实验,论证地球的形状。教学准备:课件地球仪小纸船实验记录单教学理念或思路: 课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千年历史,充分调动他们的想象力,想象古人的想法,理解前人的不懈努力,利用教材提供的科学片段,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其所以然,还要帮助学生理解其所以然。因此,我准备了一些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前人的想法。例如,借助地球仪和小纸船,可以模拟船的进出港。现代宇航员进入太空的视频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信息技术整合方式:课前收集有关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认识的资料。白板课件。视频文件。教学评价方式(策略):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小家,我们人类还有一个大家,你知道是什么吗?(地球),出示地球图片,关于地球,你了解吗?地球是什么形状?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激发学生兴趣。2.师生讨论交流看来,你们是会学习的孩子。实际上地球太大了,人站在地球上只能看到陆地和海洋的一部分,在人类飞出地球之前,就已经知道地球的形状了。那么人类是怎样逐步正确认识地球形状的?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前人的脚步,走进认识“地球的形状”的科学史。板书课题:地球的形状。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找出重难点,教师适时评价。提出虽然目标很难,但只要积极动脑,一定能解决。给学生信心。三、学习过程(一)古代人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1、谈话:古代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让学生说说古人有可能把地球想象成什么样子?请参照课前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和教材14页内容,完成下面几个问题。请同学读自学提示。(出示白板课件自学提示):(1)古印度人和古中国人认为地球是什么样子?他们认识地球的手段是什么?你对他们的认识有何评价。(没有依据的“猜想”),(2)我国古代的张衡和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有什么新的认识?他们认识地球的手段有什么发展?你对它们的认识有何评价。(用实证修正猜想和探究)小组讨论,并选择即将汇报的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补充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相应的图片,看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古人的认识表达出来。学生介绍古代印度人和古中国人是怎样认识的,引导他们说出古人认识地球的手段是猜,直觉,想出来的,质疑是天和地接缝在哪里?日月星宸是怎么运行的?大地的边界在哪?……师:古代人凭介直觉猜测地球的形状“天圆地方”,你认为他们的认识科学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地球的形状有了新的认识。板书:古代——猜测——天圆地方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张衡的浑天说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地球形状的猜想,老师补充。(教师适当拓展资料)1、提问:张衡和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还是无根据的猜测吗?他们的学说进步表现在哪?师生讨论交流。说明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科学,不断用实证修正猜测。2、提问:我国古代的张衡和古希腊的学者亚里士多德都在很早以前就认为地球是圆形的,但人们为什么还是不相信?师生讨论。: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古代人,产生情感体验,理解当时对地球形状的懵懂认识,同时也是对古代人猜想地球形状的猜想,因此此次活动是双重猜想。(二)近代人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1、帆船进、出港模拟实验(1)、谈话:到了近代,在海边的人们又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致使他们对地球形状也有了一种猜测,他们发现了什么现象?课件播放小船出港的视频,让学生注意观察小船出港时,船身和桅杆的变化。提问为什么帆船出港时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想不想亲自试试?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2)、师生讨论交流。 (3)利用地球仪和小纸船,模拟船的进出港,观察现象,思考为什么会这样。2、模拟实验.观察帆船进、出港(重点观察船身和桅杆),比较船在球体上和在平面上航行会出现什么不同现象?这个发现说明了什么?实验要求:1、观察:让小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观察小船进出港时“船身”和“桅杆”出现的先后顺序有什么不同?2、比较:再把小船放在桌面上模拟航行,两次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3、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提示:实验时观察者眼睛要平视,“开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不要太快。并及时做好记录。师:我们用地球仪代表球面,用课桌代表平面,小纸船代表帆船。先让小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观察进出港时“船身”和“桅杆”出现的先后顺序有什么不同?(什么是进港?什么是出港?先让学生自己演示说说,教师然后再指导)从地球的另外一面开向我的这一面叫进港,小船从我的这一面开向地球的另外一面叫出港;再把船放在桌面上航行,比较两次实验现象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边演示边讲解实验要求和提示。)师生实验。师:我们做的实验和海边人看到的现象充分说明了什么?(地球只有是球体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这种现象。)追问,如果地球是平面的,会出现这种现象吗?:无论是模拟实验还是对比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对古代人通过船只航海的现象产生直接体验。创设情境,重在情感体验,同时习得相关的知识技能。2、介绍麦哲伦环球航行(1)谈话:以上仅仅是人们看到的现象,就一定能证明地球是球形吗?十六世纪历史上出现了这样一个人,他坚信地球是球形的,带着他的船队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航行,(追问:为什么朝一个方向航行)并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这个人是谁,你们知道吗?学生介绍麦哲伦,讲诉他航海的故事。 师生观看麦哲伦航线。(2)学生讨论交流。(3)谁能在地球仪上沿着麦哲伦的航线走一走。(教师说路线,学生寻找地名,重点强调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又回到西班牙,起点和终点是一个。)学生模拟环球航行教师提问:他们采用什么方式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实践),他的航行又证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麦哲伦是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板书:近代人——实践——球形)师:麦哲伦是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他们成功地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从这时起人们才一致把我们居住的大地叫做地球。:渐进式的提问,引导学生发现古人认识地球形状是从猜测到实践,一步步发展来的。而不是一沓而就的。科学探究就是这样的。让学生经历在探究中学会探究,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三)现代人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1.谈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宇航员在空中亲眼看到地球是什么样子了,我们来看看,播放现代宇航员进入太空的视频,视频: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一号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地球。1969年美国人登时月球清楚的拍摄到地球的照片。提问,我国的宇航员有没有进入太空?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学生讨论交流。师:2003年,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船飞入太空,观察地球,他们在太空中观察地球是什么样子?(在太空中观察到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椭球体)板书球体,人们又采用了那些手段认识地球形状的,(科技)2.谈话:虽然我们已经进入太空,从宇宙中观察地球,但是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并没有停留在原地不动,科学家还在不停的研究,使我们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师提问,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教师手指板书,引导学生归纳出古人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经历漫长,曲折,反复求证的过程。 :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科学结论,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一是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探究历程,二是反思本课学习探究活动的经历。四:达标反馈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感想?师:科技在不断的进步,我们在肯定它的同时,应该反思,作为地球家园中的一员,你应该做些什么?(追问,科技要发展,靠什么,靠你们,你应该做什么),引导学生答出好好学习、丰富自己,充实自己,让我们的国家更富强。师:老师相信你们能说到做到,将来为我们的国家作出贡献。地球有多大呢?它的表面又有那些地形地貌,请同学们课下查找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通过谈感想体会,目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和这节课所收获的,对今后自己的探究有所启发和鼓舞,以激发他们的科学情趣,使同学懂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道理。五、板书设计古代——猜测——天圆地方(或简图)近代——实践——球形现代——科技——球体学习观察实验记录单设计: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民族街小学赵丽丽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