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地球的形状|苏教版 (6)
加入VIP免费下载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地球的形状|苏教版 (6)

ID:1089461

大小:31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4-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地球的形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过程与方法:能够比较观察船体在球面和平面的差异,分析地球的形状。能够通过计算对地球的大小做出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形成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难点:能够比较观察船体在球面和平面的差异,分析地球的形状。教学准备:地球仪、小船、相关图片、笔、纸、多媒体资源教学过程一、导入(2min)出示地球仪或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球)师:是的,这就是我们人类居住和生活地方—地球。那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板书课题:地球的形状。)(生:球体,椭圆形)师:有同学补充的吗?或者其他意见的吗?(学生回答)学生们说的都很对。但是当我们从空间立体的角度来描述地球,那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呢?(球状)师:是的,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可以到太空对地球拍照,让我们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可是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并不能飞到太空中,但是,他们也知道了地球的形状了。古代的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踏上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旅程吧!二、带领学生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1min5min)师:同学们,根据你们课前搜集的资料,你们知道有古代有哪些关于地球的猜想吗?(学生回答)师:老师收集了一些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猜想及探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 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有哪些自然现象可以反驳这一观点?(学生回答)后来。张衡的浑天说:将整个天地比做鸡子,也就是鸡蛋,天像蛋的外部,而地就像蛋的内部蛋黄,包含在天中,由此看见,谁大谁小呢?(学生回答)地不是孤零零浮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中,我们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来。就像蛋壳里包着蛋黄一样。(利用图片讲解)(1min)在西方,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也提出了自己的猜想。通过我们之前的学习,你们能够解释月相的形成原因吗?小组之间可以讨论一下,并画出月食形成原因图进行解释。(小组讨论2min,小组代表汇报1min)有其他小组想要补充的吗?(其他小组补充1min)通过各小组的探究,我们发现当地球,太阳,月亮运动到同一直线上,而地球在月球与太阳中间,地球将月球遮住使太阳光无法射到月球上面,才在地球上观测月球有一块区域有了阴影。下面就是月食运动的全过程图,观察月食的全过程,根据月食形成的原因,尝试找出地球遮挡的边缘。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1min)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分析也得出了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5min)(一、15min)师:除了科学家善于观察外,普通民众也热爱观察。接下来,我们看看人们观察后的问题:当人们站在大海边,看到远处的航船,发现进港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消失在海平面下。这个现象会使你产生什么想法呢?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学生交流2min)(下面请一些同学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回答)同学们的假设对不对呢?我需要通过什么证明?(实验)(1min)师:好,那么我们就来一次模拟实验。为了验证地球是曲面还是平面,我们需要怎样设置实验呢?小组之间讨论下,你们打算如何设置实验?(小组讨论2min)(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小组补充1min)同学们将实验设计很好,下面我们开始进行实验。首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当开船者,哪位同学愿意?好,我们请这位同学上讲台来为大家开船。其他同学做观察者。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个注意点:1.观察者眼睛要平视,“开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不要太快。2.实验过程中观察者们填好课件上的实验记录。(1min)下面我们开始做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学生实验)我们再来观察一次,观察者要填好实验记录。(学生实验)这是在球体上的航行。下面我们进行平面上的航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学生实验)我们再来观察一遍,观察们做好实验记录。(3min)下面小组间交流下你们的观察结果,并想想这种现象验证了我们的哪一个假设。(学生交流2min)下面我们请小组代表来说说你们实验结果。 学生:实验现象:船在球体上航行,进港时首先出现的是桅杆,然后是船身,出港是相反;船在平面上航行,进港时,桅杆和船身同时出现,出港时相同师:哪一种实验现象符合我们在生活中观察的现象呢?(第一种)也就是在球体上航行的,据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地球是球体的)(2min)(15min)师:为了进一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著名的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航行,历时三年又回到了西班牙,完成了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旅行,从而验证了这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体。(1min)(二、3min)师:而随着科技技术的现在发展,现在人们能在太空中观察地球了!(出示图片)下面请同学阅读课本上的小知识,找出以下几个小问题对应的国家人物。哪个国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在太空中看到地球第一人是谁。哪个国家登上月球,清楚的拍摄了地球的照片。(1min)师:那你们还知道21世纪以来我国对地球认识有哪些成就吗?(学生回答)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科技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眼界也在不断的开阔。(2min)三、认识地球的大小给地球量一量“身”(4min)师:同学们,认识地球的形状,下面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地球到底有多大?(板书地球的大小)师:毛泽东有一句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这句话意思是地球一天自转走了八万里,也就是赤道是八万里,将它换算可得到赤道是多少千米?(1千米=2里)(学生回答)师:根据赤道的长度,利用周长公式,你能算一算地球的平均半径大约是多少千米吗?(学生回答)(2min)师:根据这些数据你们能想象出地球的大小吗?我们可以来做个对比,假设中国的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同学们可以计算一下地球相当于多少个中国陆地面积?(学生计算)有同学算出来了吗?我们请某说下你的结果。(学生汇报)师:(在世界地图中找出中国)对于人类而言,可见地球是相当大的星球。(2min四、拓展活动(3min)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你们有了哪些收获呢?(生回答)师:课后请同学算一算:如果你每天以算一算,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行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师:最后请同学们把实验册翻开,我们一起来做题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