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地球的形状|苏教版 (9)
加入VIP免费下载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地球的形状|苏教版 (9)

ID:1089448

大小:28 KB

页数:2页

时间:2022-04-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材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课题地球的形状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2、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教学难点:比较观察船体在球面和平面上航行的差异。教学准备:纸船、地球仪、各4个。铁丝、大、中、小球各4个,实验记录纸。教学方法:演示法、操作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画图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踊跃回答。2、谈话:同学们课前工作做得非常好,这就是我们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地方,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设计意图:本环节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现地图的图片,能够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精力集中于课堂;而后课堂讨论的环节一方面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独立自主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二、新课:1、板书课题:地球的形状2、提出问题:关于地球,你已经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3、古代人眼中的地球出示课件:(1)古代印度人对地球的认识。(2)古代中国人对地球的认识。(3)古希腊学者亚里是多德、我国古代的张衡都在很久以前就认为地球是圆形的。(4)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时的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的形状。(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知识拓展讲解,辅之以图片展示,一方面能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吸引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知识。)实验一:4、观察:“进港帆船”论证地球形状(1)出示要求:(2)思考:为什么远去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3)两次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4)通过展示台展示学生实验报告单,学生说出结论。5、教师小结:这其实就是模拟“麦哲伦环球航行”。教师演示麦哲伦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亚洲____菲律宾(麦哲伦被土著人杀害)——印度洋——非洲的好望角——沿西海岸到达西班牙。说明地球是圆形的。(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人类论证地球是圆形的过程,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6、教师:大地明明是球形的,可是眼睛望过去是平的呀,这是怎么回事呢?实验二: (1)出示要求:(2)老师为每组学生准备大、中、小皮球各4个,每组准备一根铁丝,请把铁丝分别放在三个球面上,把它们的形状画下来,说一说,给你什么样的启示。(3)展示台展示学生实验报告单,学生说结论。(4)结论:反复探究,地球是一个球体。7、出示利用科学技术观察到的地球图片。8、老师:当你们看到我们中国的宇航员和美丽的家园地球图片如此清晰的时候,你心理有什么感受?生:心情激动、兴奋、开心、自豪。9、教师小结:中国的科学发展历史,是中国人民不断努力和探索取得的成绩。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为我们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设计意图:教师通过一系列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进步,给地球探索带来巨大帮助,使人类认识地球有了质的飞跃。)三、小结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椭球体。四、作业板书设计:1、地球的形状不提出问题断作出猜测球形质疑月食景象寻找证据帆船进港环球航行近似球体课后反思:通过提问和观察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亲自参与“帆船进港”实验,以学生自己的视角观察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实验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小组合作轻松愉悦的学习。麦哲伦“环球航行”实验,使学生认识到要在科学探究中取得成就,不仅要善于思考,还必须具有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第二个实验,学生能手脑并用,能把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球越大,铁丝的弧度越小,大到肉眼看不出来,能把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初步掌握有关地球大小的相关数据,学生了解人类在认识地球的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从古到今,人类对地球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通过这段历史让学生们体会到人类科技的迅猛发展会帮助我们认识世界。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