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地球的形状|苏教版 (7)
加入VIP免费下载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地球的形状|苏教版 (7)

ID:1089447

大小:31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4-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题:地球的形状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中的第一课《地球的形状》。本课以历史发展的轨迹为线索,展现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地球的形状。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2、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提出一些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 3、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现象,大胆想象,积极思考。能够通过计算,对地球的大小作出解释。(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2、不迷信权威;3、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2、知道科学结论的得出,可以来源于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1、知道合理质疑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推动力。2、比较观察船体在球面和平面上航行的差异。四、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教师搜集一些人们不断认识地球的资料,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融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于一瞬。2、由教师准备实验记录单和一些直观教具:地球仪、小帆船,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故事的意义。(二)学生准备:搜集麦哲伦相关资料,自制的小纸帆船。五、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通过设计模拟帆船进出港、画麦哲伦航线、计算地球表面积相当于多少个中国国土面积、绕地球赤道一圈儿所用时间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获得新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自学法,讨论法,演示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现代教育新理念。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2分钟)1、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探究宇宙科学的奥秘。请同学们看视频。2、播放视频,教师配合解说: 这是浩瀚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它是宇宙的奇迹,生命的摇篮,是人类与动物共同的家园。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围绕太阳公转。它的表面71%为海洋,29%为陆地,外部还有大气圈和磁场。在太空遥望,它是一颗披着薄纱的蓝色大水球。它现在已经有46亿岁了。它就是------地球。我们今天来学习地球的形状。(板书课题:地球的形状)1、从古至今,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面我们就乘坐小火箭,穿越时间的隧道,一起去了解这个过程。(二)、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共三个环节)从古至今,人类探究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面我们就乘坐小火箭,穿越时间的隧道,一起去了解这个过程。环节一:介绍古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10分钟)1、谈话:我们首先穿越到了古代。(板书:古代)你们知道古人对地球形状最初的解释是什么吗?看教材14页,阅读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猜想探索与实践。2、学生小组讨论:古人有哪几种猜测?你认为这些猜测合理吗?(课件出示)3、学生自由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点拨和补充。(1)古代印度人的解释。神话传说也反映了古人对大自然的认识。(2)古中国人的“盖天说”。 在天圆地方的基础上,有人做了改进,天不与地直接接合,而是在地上有八根擎天柱撑着,对于这种说法,你认为可信吗?为什么?日月是怎样东升西落的?(2)东汉张衡的“浑天说”。浑天说虽然比盖天说前进了一步,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与盛行于欧洲的“地心说”不谋而合,后来被哥白尼的“日心说”推翻替代,因而也有不合理之处。(3)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阴影推测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的球体。看图点拨月食成因,理解是否合理。4、张衡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地球是球体,为什么人们不相信呢?5、小结:因为条件的限制,古人无法清楚地认识地球的真实面貌,仅仅是凭借直觉而进行大胆的猜测。(板书:猜测)环节二:近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14分钟)1、时光飞逝,斗转星移,我们的小火箭穿越到了近代,人们又有了新的发现。(板书:近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2、课件出示“海边归帆”,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3、同学们见到过这种现象吗?我们生活在内陆的人很少有机会看见,那我们来模拟一下吧,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与地球形状相关的现象。4、小组实验要求:①、让小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进出港航行,观察你有什么发现?②、把船放在桌面上航行,你又有什么发现?③、比较两次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你得出什么结论? ④提示:实验室小组要配合好,观察者眼睛要平视,开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不要太快。5、两个学生先演示操作方法,之后小组合作进行模拟船进出港实验。(用地球仪代表我们的地球,小纸船代表进出港的航船。船是由船身和桅杆两部分组成的,从地球的另一面开向你那叫进港,从靠近你的那一面开向地球的另一面,那叫出港。)6、学生汇报现象,并解释原因。(出示课件)7、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究,始终没有停止过。但之前都是停留在猜想推测阶段。直到历史到了16世纪,出现了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坚信地球是个球体。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带领他的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壮举---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这个人就是麦哲伦。8、(出示视频课件展示麦哲伦航行。)1519年9月30日,麦哲伦率领五条海船、234人从西班牙外港出发,向南航行(找到西班牙画圈儿处),12月13日到达里约热内卢湾(画圈儿处)。1520年10月,麦哲伦率领船队进入一条海峡,经过一个月才走出,为了纪念麦哲伦的这次航行,后人把这条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峡”。10月28日,团队向西航行,进入南面的海,航行了110,没有遇到狂风巨浪,平安无事,他们就把这个大海洋命名为“太平洋” 。1521年3月6日船队在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关岛首次登录。几日后,在菲律宾群岛中麦哲伦插手当地部落的战争,结果受了重伤,被土著杀死。1522年9月,麦哲伦的助手率领幸存者从太平洋绕好望角回到大西洋,返回西班牙。9、麦哲伦环球航线的路线是什么?教师课件配合动态演示路线图。10、质疑:麦哲伦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走,怎么能回到原点呢?学生在地球仪上沿着麦哲伦航线走走。实验后的体会是什么?11、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历时三年,虽然他途中被杀,他的环球航行意义重大,是什么你知道吗?12、这是人们第一次用实践验证出地球是球形的(板书:实践),因而麦哲伦也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环节三:现代人怎样认识地球形状。(5分钟)1、小火箭载着我们回到了现代。(板书:现代)2、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现在人们能在太空中观察地球啦。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出示课件介绍前苏联“东方一号”飞船绕地飞行、美国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拍摄地球照片、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绕地球飞行的图片资料)谁能给大家读一读?3、人类终于亲眼看见地球的真面目啦。(板书:亲眼看见)看到这美丽的地球,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2、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猜测→实践→亲眼看见)得出了什么结论?(地球是个球体。)(三)、了解地球的大小(3分钟)1、地球到底有多大呢?我们用数字来说话。2、介绍有关地球赤道周长半径表面积等相关数据。(课件展示)根据这些数据你们能想象出地球的大小吗? 3、我们知道中国的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那么你们能不能猜一猜一个地球相当于多少个中国面积吗?4、学生猜测计算,并在地球仪上面先找到中国,再看看整个地球大不大?(四)、拓展活动(3分钟)1、算一算,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行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2、通过计算,谈谈你有什么感受?(五)、总结(3分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虽然只用了40分钟的时间,却经历了人类从古至今漫长的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由假想猜测到实践求证,再到利用科技手段亲眼看见地球真面目。我们感受到了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执着精神,体会到了人类科技迅猛发展给我们认识世界带来的帮助。历史在进步,科学在发展,人的认识也在不断修正。今天人们认为正确的,明天可能就会被推翻或是有了更准确的解释。关于地球的奥秘还有很多,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七、板书设计:地球的形状(球体)古代→近代→现代猜测→实践→亲眼看见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