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课件

ID:1084487

大小:2.04 MB

页数:14页

时间:2022-04-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写作背景:这篇驳论文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九·一八”以后,东北沦陷,国民党的官僚政客和社会“名人”却在北京等地多次举行“法会”,祈祷“解救国难”。当时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也散布“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的失败主义论调。资产阶级的走狗文人,也一口一声狂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究竟是什么样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呢?为了批驳对抗日前途的这种悲观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文章。 掌握下列生字词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渺茫:用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诓骗:说谎话骗人。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为现在的事情而悲伤。 为民请命:代老百姓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前赴后继:前面的人倒下来,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诬蔑:捏造事实毁坏别人的名誉。麻醉:比喻用某种手段使人认识模糊、意志消沉 驳论与立论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二、驳论据三、是驳论证。 阅读1、2自然段,讨论问题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答:2、为了论证谬论,敌方提出了什么论据?答: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1、自夸“地大物博”2、只希望“国联”3、一味求神拜佛 阅读3、4、5段,思考:1、作者为什么认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这论点是错误的?因为“中国人”先信“地”,信“物”信“国联”没信过自己,失掉的也是“他信力”,现在“既不夸自己”、“地大物博”,“也不信国联”,发展着自欺力。所以都不能证明“失掉自信力” 阅读6、7、8段,讨论:1、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2、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从古至今满怀自信的“中国的脊梁”:(1)埋头苦干的人(2)拼命硬干的人(3)为民请命的人(4)舍身求法的人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自夸“地大物博”希望“国联”求神拜佛从古至今满怀自信的“中国的脊梁” 课文结构直接反驳夸地大物博求国联求神拜佛发展“自欺力”论点不 攻自破正面立论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脊梁间接反驳只有“他信力” 作者指出应如何评价中国人?要论中国人,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1、第7段中“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指的是脚踏实地地为民族进步而奋斗的人们2、第9段中“筋骨和脊梁”、“脂粉”、“状元宰相的文章”、“地底下”分别比喻什么?筋骨和脊梁:比喻中国人民的中坚力量脂粉:比喻国民党反动派的欺骗宣传状元宰相的文章:比喻当时能“公开的”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的言论地底下:比喻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坚力量 欣赏品味1.揣摩第1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不能。“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同时“总”又写出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因为,夸来夸去只能夸这一样,且惟恐别人不知,这也暗接“只求国联”的必然性;“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仰人鼻息之状跃然纸上;“一味”则是深陷而不能自拔,沉迷于其中的滋味因而也不愿自拔。这三个副词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意味。 2.揣摩下列加横线字词的表达效果:“……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是诬蔑。”“总”写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并间接讴歌“中国的脊梁”屡挫屡战的精神。“简直”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欣赏品味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