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的艺术特色
加入VIP免费下载

野草的艺术特色

ID:1084045

大小:59.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4-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野草的艺术特色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凝聚着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退潮以后思想上处于彷徨时期对人生、对人的存在价值、对中国文化的特征和社会发展的深沉思考。在鲁迅生命最痛苦的时候,“五四”运动高潮后的回落、“新青年”阵营的裂变、统治阶层的专横和欺压,一系列社会的矛盾让鲁迅陷入消沉抑郁的海洋、感受心灵苦闷的煎熬。黯淡的情绪和痛苦的情愫孕育了《野草》的诞生。这部作品是鲁迅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方式同痛苦作“绝望的抗战”而催生的小花,是他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心泉所化成的艺术瑰宝,是一部“心灵斗争的记录”。鲁迅以他不可模仿的艺术才华,将自己微妙的感觉、情绪,难以言传的心理、意识,复杂万端的心态与情感,愤激与焦燥,感伤和痛苦,苦闷与彷徨,探索与追求,溶入这丛野草之中,从而把内心的痛苦转入《野草》,这是他建立在精神死亡之海上的墓志铭。他的一生就是这样以绍兴人那一碗黄酒垫底的生命底气,以来自尼采权力意志哲学的那一派野力,绝望、反抗绝望、坚持绝望。这种绝望的坚持尤其艰忍。殷海光先生曾说,鲁迅既感觉到了生命的虚无,又要在为虚无的压迫下致力于求索一个民族,一个文明的新生之路。这是一个极大的悖论。更痛苦的是鲁迅在求索民族新生之路上又是这样四处碰壁。这样的鲁迅我们可以把他描写成一位举着盾牌的战士,盾牌的后方是生命的虚无,盾牌的前方是出路的虚无。战士要博击的是双向的虚无。这种战斗就尤其惨烈。这样的鲁迅才是一个够味的鲁迅。这样的鲁迅才配称中国在二十世纪的精神高峰。《野草》在它的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有很多,采用象征主义方法,以创造有物质感的象征性形象来表现复杂的内心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自然景物,如过客、战士、枣树、雪等,都是象征性形象;作品中的故事,如耶稣受难故事等,都具有象征意义。由于采取象征主义方法,因而构思奇特,多篇写梦,创造了许多非现实性的奇异怪诞的艺术形象,如冰谷中的死火、存在知觉的死人、会讲人话的狗、全身颤动引起天地颤动的老妇人,等等;创造了神秘幽深、奇幻诡谲、丰富多姿的艺术境界。《野草》的语言精致形象,饱含诗情,具有音乐美、绘画美的特点。一、优美精炼的语言特色 《野草》最先吸引人的是其独一无二的语言,简洁凝练,寄托遥深,具有无限的诗意美。它或近于散文或近于诗,是诗化的散文与散文的诗化。鲁迅先生的语言特点,多被体现在其小说杂文中,被概括为:冷峻、深沉、泼辣、简洁与幽默。这些特点也多少表现在《野草》里,不过由于其是一部散文诗,它有着自身的显著特色。《野草》的语言是最上乘的语言,他表现的是鲁迅先生那浓郁而有沉静下来的诗情,丰富了先生的语言宝库,并且开拓了新文学的散文诗领域。具体表现如下:首先,语言的高度凝练。较之于鲁迅先生的其他语言,《野草》显得更浓缩简练,极富表现力。它往往用很少的字句表现出极其复杂的感情;寥寥几语就可以传神的描摹出事物的特点。如《秋夜》里的语言,首句就可见先生语言的功力,“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的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简简几语就很好的表现出后园环境的单调空旷,这种表现语言可谓匠心独运。接着写天空,“奇怪而高”、“仿佛要离人间而去”;写星星是“冷眼”;枣树是“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月亮“窘的发白”等等。抒情达意、状物写景,无不运用自如,笔触工细,宛如神来之笔。另外,语言极具美感。《野草》里优美动人的语句的在某些篇章里的密集度是其他文体里所不能企及的,虽然写《野草》时,先生的内心是苦闷的,可此时他不是战斗的激愤的,他像遗忘在黑夜的孩童,独自品尝着夜之深沉与平静。这种沉静的诗情赋予《野草》语言高度的审美性。如在《雪》里的语言,第一段的所有语言描写的都很美,如“江南的雪,可谓是滋润美艳之至了。”而对梅花白描式的语言,读来生动优美。通篇对话的《过客》也显得诗情浓郁,耐人寻味,富有哲理美。在白话文写作刚刚起步的历史时期,先生对语言的运用就已达到了这样的高度,与其对艺术的自觉追求是分不开的。其次,它的语言还具有较强的音乐性。整篇《题辞》,犹如一曲乐章,沉郁是它的基调,但又不乏炽热的弦响,澎湃的激情。在句式上,时而采用短句,时而采用长句,时而长短相间,错落参差。全篇多用排比,加上雄放明快的节奏和抑扬顿挫的内在韵律,产生了极强的音乐美。这就是散文诗的又一特点,具有音乐性。二、大量象征等手法的运用。 《野草》全集中几乎每篇都用了象征这一艺术手法,夹以比喻、对比等手法。象征手法通过暗示、寄予或种种联想,赋予具象以特定的象征意义,使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更富有质感,更鲜明突出。当时中国革命的现状让鲁迅先生的思想矛盾而消沉,有些话难以直说所以措辞含糊。这种手法的运用是很符合先生当时苦闷的心境的。从而使作品读来有种神秘朦胧的色彩,似真似幻,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对今日我们对《野草》的解读众说纷纭,除了先生在后来的英文序中对有些篇章做了解读外,其他学者们的考证诠释有些还颇受争论。不要说《影的告别》、《墓碣文》、《死火》这些篇目,就连比较明朗的《雪》、《好的故事》、《秋夜》也有歧义,颇像诗鬼李贺神秘奇谲的诗风,又有李商隐之幽深朦胧之美。它用象征手法描绘出一种意境与形象来表现内心的某种情感或思想。几乎每种客观对象背后都用着不同寻常的象征隐含的指示意义,下面就举几个已得到确定的例子来说明此说法的高妙。如《影的告别》,他表现的是先生不愿以自己的“黑暗”思想和“毒气”来影响青年。影子这一意象就是比喻他自己,朋友象征着奋发有为的有志青年。他不说青年离开自己,而是说自己要向青年告别,这就造成一种特别悲凉的气氛,增强了表现效果。由此可见先生心中的深沉悲戚与对青年的爱护期待。人们多看到先生的“恨之切”,怎能忽略了这“爱之深”呢。《过客》是《野草》中唯一的诗剧,运用象征手法是很有代表性的。剧中三个人物是三种不同人生态度的象征。剧中荒凉阴冷的场景和过客对他所来之处的描绘,显然是当时黑暗社会的象征。此外,那不断呼唤过客的声音,过客和老翁所说的坟,小女孩所说的野啬薇、野百合以及她送给过客的破布,也都是应该从象征意义去理解而不能受限于原句字面上的意义的。由于剧中较多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就使得思想内容的表达既形象生动,又含蓄深刻,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而《秋夜》也是运用不少象征手法的篇章,枣树就是象征着坚韧顽强的革命战士形象,也是作者的形象。这幅秋夜图就是先生当时身处的黑暗社会以及自己斗争心境的写照。三、在抒情风格上,形成了民族化抒情散文诗的鲜明特色。 鲁迅先生像一个辛勤勇敢的垦荒者,不断地开拓出新的艺术领域,浇灌出这一奇崛不俗的《野草》来。当然,《野草》也不是从荒瘠的土地凭空冒出来的,它自有其艺术渊源。《野草》是鲁迅先生在借鉴别人的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它博采众长,撷取异域果汁,经过自己的精心构造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在接受外国作家影响中,首推日本的著名文学评论家厨川白村,他的《苦闷的象征》深深的影响了鲁迅先生《野草》的艺术创造,在写作《野草》之前和写作过程中,鲁迅还在翻译他的《苦闷的象征》与《出了象牙之塔》。还有法国诗歌领域象征主义流派先驱的波特莱尔,他写的两本散文诗集《巴黎的烦恼》和《人造的乐园》是现代散文诗艺术发展的先导。鲁迅先生是翻译过有关于波特莱尔及其散文诗的叙述介绍的。而屠格涅夫散文诗启蒙主义的思想与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裴多菲诗歌中反抗虚无思想坚韧前进的乐观精神,尼采文章在冷峻中洋溢着箴言与警句的风格特色,这些都对鲁迅《野草》的创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就像鲁迅先生提倡的对外来文明的“拿来主义”主张一样,对于这些外来艺术营养他也是创造性吸收的,而并不是简单的模仿。所以《野草》对其的吸收并没有降低其艺术品位,民族属性。他做到了既“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大胆创新”;又注意“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作品别开生面。既含有外国散文诗影响的烙印,又散发着民族的气息。如《秋夜》的幽深严肃,《雪》的明丽温馨,《腊叶》的亲切朴实,都具备中国现代散文诗的独有特色。又如《好的故事》、《雪》、《风筝》等篇,我们看到了祖国美丽的自然风光与强烈的乡土生活气息。而像《过客》、《立论》等篇,则像他的杂文般,闪露着深沉严肃、幽默辛辣的风格与笔致。还有《求乞者》、《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等篇中,我们分明能感觉到鲁迅先生是怎样熟练地运用我们的民族语言,使散文诗具有和谐的节奏与优美的内在韵律。这些都充分说明《野草》在抒情风格上已经形成了民族抒情散文诗的鲜明特色。鲁迅先生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