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伶官传序一 人教版 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一 人教版 教案

ID:1074566

大小:26.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原、赐、负、抑、遗、系6个实词2.积累归纳:与、其、归、易、告5个词的义项和用法。能力目标1.学习掌握词类活用的文言语法现象(名词活用为动词)。2.体会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并背诵课文第三段。德育目标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教学重点识记11个词语,掌握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特征,学习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本文是“传序”,所以众多的史实都是正文的主要内容,这里可简约地点到即可,也正因如此,给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成为学习的难点,只要对涉及的人事有一般的了解即可。●教学方法1.《伶官传序》中的纷繁的头绪,众多的史实,往往让学生们搞不清楚,教师也不易找到解决课文难点的好办法,教学效果住往不尽如人意。受《庖丁解牛》中语句“依乎天理,批大郁导大窾,因其固然……”的启发,力求找准一个进刀的窾部,创设愤悱情景,让学生在积极思维中明了该课文由时到事,由事及理,最后导出教训的写作特点,所以要花点时间读注释。2.文章一开始就用反问形式提出中心论点,同时简明地举出史实来论证论点,而后正反对比深入论证,最后引出教训,可以先掌握警句和对称句来带动完成。●教具准备1.课文录音带、录音机、投影胶片、投影仪。2.设计本文内容涉及的史实资料简明卡片。●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利用注释、工具书,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朗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理解作者意图。[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苏洵在《六国论》中论说六国灭亡的原因,以借古讽今的写法,讽谏宋王朝要以六国为鉴,勿蹈六国覆辙。今天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也是借古讽今,总结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现在听录音,轻声跟着阅读,思考庄宗李存勖17岁后发生在他身上的有什么事。二、解题同学们根据注释,谈谈作者与《新五代史·伶官传》,教师补正。明确: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谥号文忠。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并且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于他的门下。他是唐宋八大家中的重要作家。《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他的作品主要有《新五代史》。与宋祁合写《新唐书》等。三、整体感知1.结合注释,解释词句。(出示投影)(1)辨析本文中的词类活用(学生解答,教师补充更正)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明确:“原”,名词用作动词,推原,意指推究事物的根本原因。 盛以锦囊明确:“盛以锦囊”是“以锦囊盛”的倒装,用锦绫做的袋子装着。“盛”,形容词用作动词,装着。函梁君臣之首明确:“函”,名词“匣子”,用作动词,装在木匣子里。抑本成败之迹明确:“本”,名词用作动词,溯本,推求,跟“原”的意思相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明确:“兴”,振兴,使……兴盛,动词的使动用法;“亡”,使……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明确:“夜”,在夜间,名词用作状语,表示时间;“东”,向东,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2)(出示投影)被动句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明确:“为天下笑”即“被天下笑”。“为”是介词。表示被动,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②智勇多困于所溺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于”是介词,表示被动、引出动作。(3)(出示投影)提问:“虽曰……岂非……”是一个什么句式?其作用是什么?(学生解答,教师补充)明确:“虽曰……岂非……”是反诘语气的转折复句,意在强调后者。强调“人事”的作用,即盛衰之理,不仅在于天命,更在于人事。点拨:凡反问句都是以疑问的语气表达字面相反的意思,无疑而问,语意表达的比陈述句更确定、更有力、更发人深省,有更强的感情色彩。(4)分组讨论,指定回答看课文,当文章写出盛衰、成败两个方面,用“方其……可谓壮哉!”“及……何其衰也!”句式,接着又用“岂……欤?”“抑……欤?”的句式,各是什么句?有何作用? 明确:(讨论后定人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方其……可谓壮哉!”“及……何其衰也!”这是两个感叹句,又是对称句。感叹饱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前一句表示对庄宗胜利的赞赏之情,后一句表示对庄宗失败的悲叹之情。对称句,节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是本文的对称句在内容上都是正反对照的,不仅有音乐美,而且给人鲜明的对比感,表达了作者褒贬、扬抑的立场,气势十分充沛,感情色彩浓郁,加强了论证的力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是反诘语气的选择关系的复句,前者被否定,被舍弃,后者被肯定,说明成败之事皆自于人的道理,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印证了开头的论点。(5)请同学们再找出几个对称句和反问句,念给同学听明确:对称句:“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反问句,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2.概括李存勖一生的主要经历。(1)提问:通过阅读课文,给李存勖编一个履历表(课文P97注释:李存勖885~926),主人公李存勖在公元908年、912年、923年、926年的几个年代里,年龄分别是多少岁?明确:908年是23岁;912年是27岁;923年是38岁;926年是4l岁。提问:在这几个年头里,在李存勖身上分别发生了什么事?(尽可能用课文的原句回答)明确:①李存勖23岁时的事:“接受三矢,继父遗志。”(齐声朗读:“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点拨:从这铿锵的节奏中,可以看见一位胸怀大志,雄姿英发的年轻统帅形象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前。②主人公27岁时的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这是公元912年,李存勖派兵攻破幽州,俘获刘仁恭及其家族,刘守光逃到沧州,乃被捕获。父子都被处死,灭燕)③主人公38岁时的事: “函梁君臣之首”(亡梁),然后“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建立了后唐。李存勖从受命到立国,经过了整整15年。④主人公4l岁时的事:“身死国灭,为天下笑。”(2)指导读文(慢节奏)“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3)学生在凝重的气氛中静思两分钟,想象庄宗君臣凄然相向,泪下如雨的悲惨情景,并和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雄武进行对照比较。(4)点拨,提问:在这无声的静寂中,学生们心潮翻卷,历史的风云变幻掠过心头。在这生生死死、盛盛衰衰的变化中,不正寓含着某种哲理吗?请同学们思考:①庄宗灭敌立国。用了15年时间;然而由盛至衰,只有短短的3年。这一盛一衰的关键是什么?明确:论点:“盛衰之理,岂非人事哉!”②呼应论点的结论是什么?明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③提问:庄宗盛也人事衰也人事,然而作者在一百多年后的宋代中叶重提这件史实,他要人们记取什么样的历史教训呢?明确:“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④这一句让同学们共同诵读,并翻译此句。点拨:从庄宗李存勖的履历表上,可以看出李存勖一生的主要经历——一盛一衰。那么一盛一衰的关键问题是由于“人事”和呼应这一论点的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它揭示了“人事”的内涵,从而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深刻教训,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在这里讽谏了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意味十分深长。四、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五、课堂小结从唐庄宗李存勖的履历表上可以看出“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 亡身”的道理。这篇文章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述,以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为论据,以“晋王三矢”这一不能确定为史实的传说作为事例,以论带史,以史论证,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六、布置作业阅渎下列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帮域之内,成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参考答案:(1)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一一尽忠心,有益于世的人虽仇必赏;违犯法令,怠慢职事的人虽亲必罚。(2)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花言巧语,掩饰罪过的人,罪虽轻也必加严惩。(3)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善再小也无不奖赏,恶再细也无不贬斥。(4)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一—大概随机应变的军事谋略不是他的特长吧!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