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二子说课文讲解
加入VIP免费下载

名二子说课文讲解

ID:1071398

大小:2.09 MB

页数:16页

时间:2022-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畅言教育本课时编写:巢湖市柘皋中学葛庆国老师第五单元·短文两篇名二子说 苏轼、苏辙两位文学大家我们早已耳熟能详,其父苏洵在当年给儿子起名时深有讲究我们却不曾知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名二子说》。新课导入 1.理解识记重点文言词句,熟练诵读通译全篇古文;2.理解文学大家苏洵给两个儿子命名的深意和期望;3.了解和学习我国古代姓名文化的相关知识和内涵;4.鉴赏文章引物托喻,字少蕴深的写作特点。学习目标 文体简介说古代一种议论文体,可以记叙事物、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以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课题解析名二子说论说二子取名轼和辙的缘由苏洵依据车的组成结构特点,给两个儿子起名的缘由和期望。 作者简介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年轻时应试不举,仁宗嘉祐初年携二子入京,其文受到欧阳修称赏,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国家典籍编撰官员)、文安县主簿(掌管文书的官员)。与人同修《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后不久去世,追赠光禄寺丞(从六品)。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著有《嘉祐集》传于后世。苏洵子女六人,长子和三个女儿均早逝,只剩苏轼苏辙两个儿子,一女苏小妹(后经考证,实为讹传)。 背景介绍仅存二子,倍加珍惜,那么苏洵在什么背景下给二子起的名字呢,庆历六年(1046年),苏洵赴京赶考,尽管才学可以“帝王师”,可在朝廷腐败、官场黑暗的环境下还是落榜了。他由此对科举、朝廷失去了信心,转而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第二年返乡后,苏洵写了一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说》。当时,苏轼十一岁,苏辙八岁。苏洵决心不“使之复为湮沦弃置之人。”对两个孩子寄予很大希望,但又对他们的生活道路充满忧虑。我们再来具体体会一下这位父亲深重的心迹。 合作探究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第一段“轼”名说1)介绍古车四结构,强调车轼的特殊位置和作用。2)对苏轼的劝诫。内敛外饰 合作探究苏轼起名原因:而苏轼从小性格豪放,锋芒毕露,从不知掩饰自己的观点。苏洵希望苏轼要像车轼那样处于要位,放低身段,甘为人扶,劝诫他多加外饰以免遭祸。第一段“轼”名说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合作探究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不及辙,是辙者,善处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第二段“辙”名说1)强调辙的特点和优势(没有功劳、不担责任)2)对苏辙的勉励。冲和淡泊 合作探究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不及辙,是辙者,善处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第二段“辙”名说苏辙起名原因:苏辙性格冲和淡泊,深沉不露,左右逢源,尽力王事。苏洵希望他像车辙一样甘居人后,仿效依循,深沉持重。韬光养晦 合作探究因为苏轼从小生性旷达,苏洵希望他在轼的位置上瞻前顾后,所以又给苏轼起了个字叫作“子瞻”,意思是让他高瞻远瞩,谨慎小心;而对于另一个儿子苏辙,相对比较放心,取字“子由”,意思是让他跟着别人走,仿效依循,谨慎持重。二子取字托物寓意 拓展延伸清朝王应奎做了最权威的阐释:名用来区分彼此,字则表示德行。古人小时有小名,大了叫大名,名是阶段性的称呼,等有了字,名就应该避讳。而字“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jī簪)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名字知识 课堂小结名二子说(苏洵)轼名说-------内敛外饰(韬光养晦)辙名说-------冲和淡泊(学会生存)托物寓意勉励劝诫 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课文;2.完成同步练习。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