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
加入VIP免费下载

《我用残损的手掌》

ID:1061734

大小:46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4-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初中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教学课题《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材分析【学习目标】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3.感情背诵本诗。【学习重点】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学习难点】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课前准备】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我用残损的手掌》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诗人戴望舒的资料、本诗的赏析和教学ppt,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用百度网搜索下载《我用残损的手掌》的不同名家的视频朗读,让学生体味不同朗读者的朗读侧重点和优缺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体味诗歌内涵的能力。同时,通过百度搜索的使用,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帮助自己学习。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2.联想想象欣赏法引领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3.研讨点拨法用于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主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作者介绍:【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237.htm一、整体感知播放用百度网搜索下载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朗读视频【百度搜索】http://www.baidu.com/s?tn=baiduhome_pg&bs=%CE%D2%D3%C3%B2%D0%C8%B1%B5%C4%CA%D6%D5%C6+%CD%C1%B6%B9&f=8&rsv_bp=1&rsv_spt=1&wd=%CE%D2%D3%C3%B2%D0%CB%F0%B5%C4%CA%D6%D5%C6+%CD%C1%B6%B9&inputT=2499让学生提问诗歌的内涵,并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1.诗歌从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有哪些变化起伏?二、品味探究1.“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诗歌以这两行开头,有什么作用? 2.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到了什么?3.这两种对比鲜明的感情是通过哪些词语来表达的?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由此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4.“辽远的一角”是指什么?参考:【百度知道】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1225115.html,《我用残损的手掌》赏析【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c0fd6577f46527d3240ce011.html,《我用残损的手掌》赏析。第二课时【达标训练】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锦幛(    ) 荇(    )藻  蓬蒿(    )   蝼(   )蚁(    ) 蘸(    )着灰烬(    ) 堤(    )上  憔悴(    )   蹂(    )躏(   )二、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未采用的表现手法有(  )A.对照  B.比喻  C.诘问  D.暗示2.下列词汇中,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没有用来显示敌占区沦亡景象的有(  )A.“灰烬”     B.“那么细,那么软”   C.“血和灰、阴暗”    D.“没有渔船” 3.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中采用暗示手法的诗句是(   )A.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B.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C.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D.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4.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中有诗句:“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这里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A.比兴象征  B.隐喻暗示    C.侧面烘托     D.铺垫反衬三、阅读训练1.阅读下面《雨巷》的部分段落,完成1~3题。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1)这两节诗在艺术形式上有什么特点?(2)这一特点对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起到了什么作用?(3)作者为什么把第一节的“逢着”改为“飘过”?2.阅读俄国莱蒙托夫1932年写的一首诗,完成下列问题。帆在大海的深蓝色的浓雾里一片孤孤的帆儿闪着白光。它在寻求甚么,在这遥远的异地?它抛下了甚么,在那自己的故乡?波涛在汹涌着,海风在呼啸着,桅杆弓起腰来发出轧轧的声动,唉,—它不是在寻求幸福,它也不是在逃避幸福!它下面是澄清的碧色的水流它上面是黄金色的阳光!而它,不安的,在祈求着风暴, 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安祥!1.本诗中诗人的自我形象是什么?诗中“浓雾”、“波涛”、“海风”、“桅杆”、“水流”、“阳光”、“风暴”等形象的作用是什么?2.诗中的“幸福”指的什么?3.这首诗抒发出来的强烈情感是什么?【拓展延伸】1.让学生利用百度搜索网搜索“香港历史系列Ⅱch04烽火中的文人2010-12-31”,【百度搜索】http://www.baidu.com/s?wd=%E9%A6%99%E6%B8%AF%E5%8E%86%E5%8F%B2%E7%B3%BB%E5%88%97%E2%85%A1ch04%E7%83%BD%E7%81%AB%E4%B8%AD%E7%9A%84%E6%96%87%E4%BA%BA2010-12-31&rsv_spt=1&issp=1&rsv_bp=0&ie=utf-8&tn=baiduhome_pg&n=2&inputT=1735,揣摩诗人戴望舒从雨巷诗人向现实诗人的转化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引导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教学反思加强学生的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是本课的学习的出发点和成功点。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