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苏教版必修五《南州六月荔枝丹》word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2苏教版必修五《南州六月荔枝丹》word导学案

ID:1057619

大小:3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4-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南州六月荔枝丹》导学案课前导学单应用类知识说明文知识: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通常情况下,说明文大致包括三种具体样式:1、带有一定文艺性的,指科学小品如《南州六月荔枝丹》2、科普性为主的如《向沙漠进军》《宇宙里有些什么》3、实用性的,如说明书、解说词等说明文的特点:1、说明的中心鲜明突出。就一篇说明文而言,一般说来,总的说明中心只能有一个,各段文章也有一个说明中心,它们是为总的说明中心服务的。2、具有科学性。说明文有很高的科学性。它要求在说明事物时,力求正确,不夸大,不缩小,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反映,要实事求是。3、富有条理性。说明文都具有条理性。在说明事物时,要求头绪清楚,井井有条。(1)空间顺序从上到下,或者从外到内,或者从左到右,或者从南到北,或者从远到近,或者从中间到四周,或者从整体到部分。(2)时间顺序即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安排。事物都有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3)逻辑顺序从主到次,或者从浅到深,或者从原因到结果,构成严密的条理性。有些说明文还可以按事物的性质分几个方面来安排,这几个方面的材料就形成了一种并列关系。4、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等。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决定的。识记类知识一、作者简介: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老科普家,生于1901年,浙江省海宁县人。他著有《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1931年出版。解放前,他还出版过《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等,解放后出版的有生物科学小品集《生物学碎锦》,其中的《南州六月荔枝丹》写于1979年5月。他集创作、编著、翻译科学读物于一身,是我国老一辈科普作家中劳绩卓著的一位。二、题解:荔枝明陈辉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本文属于科学小品,是说明文的一种。所谓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附:白居易《荔枝图序》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课中小测练习(A级)基础知识  1.阅读课文,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然后说说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说明荔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介绍了荔枝的哪些特点?(两个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引用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的例子起到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这里的不足之处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荔枝的外壳有何特点?它由哪两部分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引用“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南州六月荔枝丹” 这些诗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级) 7.作者在说明荔枝果实形状的时候,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级)8.和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相比,在对荔枝膜的描述中,引用明代徐勃的《咏荔枝膜》诗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级)9.根据作者的介绍,什么才是真正的果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级)10.我们所品尝的果肉实际上是什么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级)11.作者是如何介绍荔枝的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级)12.“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用古诗命题蕴藉含蓄,引人入胜。说说本文标题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级) 13.作者在说明过程中用词准确无误,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级) 14.本文不仅仅使用说明的方法,同时也运用了描写等手法,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级)15.作者运用大量比喻说明荔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生成-评价单班级:教师姓名:主题请教师把自己生成的问题归纳在下面:请把学生各小组生成的问题优化后归纳在下面: 同行评价意见签字: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