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17-18秋水 非攻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17-18秋水 非攻

ID:1052218

大小:223.5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2-04-0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文本17~18 秋水(节选) 非攻(节选)学习重点1.记: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2.读:体会庄子、墨子的思想及作品风格。3.写:写出你心目中的庄子。4.练:掌握文言虚词意义与用法的推断方法——从语法功能中解虚词。一、诵记名言警句庄子名句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养生主》2.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3.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田子方》4.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大宗师》5.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知北游》二、了解文学常识作者及背景1.庄子(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人。曾任蒙漆园吏,但不久辞去。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不愿和统治者合作。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庄子》一书,为道家经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的门徒所著。《庄子》一书风格独特,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像熔于一炉,使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它想像丰富,构思奇特,词汇丰富,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极生动的描绘。鲁迅先生曾称赞庄子的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战国时期,战争频发,社会动荡,当时的人们从不同的阶层和利益出发, 探讨社会变革的现象和规律,逐渐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他们针对一些社会问题,或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著书立说,形成了不同的派别,文化上一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盛局面。《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通过河伯和海神若的对话,说明个人见识有限,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了。2.墨子(前468?-前376?),名翟,鲁人。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先秦墨家创始人。墨子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墨子在上说下教中,言行颇多,但无亲笔著作。今存《墨子》五十三篇,其中《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墨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战争愈演愈烈,空前残酷。孟子所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墨子极力反对非正义的战争,提出兼爱、非攻的思想,倡导中国最早的“自由和谐”社会。三、夯实基础知识1.字音识记(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1)单音字①泾流(jīnɡ)       ②两涘(sì)③渚崖(zhǔ)④殆(dài)⑤园圃(pǔ)⑥攘(rǎnɡ)⑦犬豕(shǐ)⑧栏厩(jiù)(2)多音字①②2.词义理解(1)百川灌河:古时专指黄河。(2)两涘:水边,岸。(3)渚:水中沙洲。(4)河伯始旋其面目:始,才;旋,掉转。(5)始吾弗信:开始。(6)望洋①向若②:①仰视的样子,②海神名。(7)莫己若:比得上。 (8)则殆矣:危险。(9)众闻则非之:指责。(10)以亏人自利也:损害。(11)攘①人犬豕②鸡豚③:①偷盗,②猪,③小猪。(12)拖其衣裘:剥取。(13)罪益厚:益,更;厚,重。3.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1)通假字①泾流之大:同“径”,直②不辩牛马:同“辨”,辨别③其不仁兹甚矣:同“滋”,更加④拖其衣裘:同“脱”,剥取(2)一词多义①殆②闻③国④故(3)虚词归纳①以②焉③于④而四、速读感知课文1.《秋水(节选)》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 答案 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开头至“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第二层(从“顺流而东行”至结尾),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2.《非攻(节选)》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  答案 可以划分为五个层次。作者由“窃其桃李”、“攘人犬豕鸡豚”、“取人马牛”、“杀不辜人”四个层次,层层推出“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的结论。最后一层分析“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指责了侵略他国的行径是极为不义的,是应当受到唾骂和谴责的。一、词句梳理1.古今异义(1)百川灌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2)至于北海古义:到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3)东面而视古义:面朝东方今义:方位词,东边(4)于是①焉河伯始旋其面目②①古义:在这时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②古义:脸今义:面貌;面子,脸面(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义:修养很高,明白道理今义:不吝啬;自然,不拘束;不俗气(6)众闻则非之古义:指责今义:不对,过错(7)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古义:重,大今义: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2.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①东面而视:面向,面朝②以其亏人愈多:损害③从而誉之:称赞(2)名词作状语①秋水时至:按照时令②顺流而东行:向东(3)形容词用作名词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美丽的景色(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①少仲尼之闻:以……为少②而轻伯夷之义:以……为轻,轻视(5)形容词用作动词众闻则非之:指责3.翻译句子(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译文: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译文: (3)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译文: (4)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译文: 答案 (1)我曾经听说过有小看孔子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行的人,起初我还不相信。(2)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3)如果损害人越多,他的不仁越突出,罪过也就越严重。(4)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加以称赞,说它是义举。 这能说懂得义与不义的区别吗?二、重点突破4.善于运用寓言说理是《庄子》的一大特色。《秋水(节选)》这篇寓言有什么寓意?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  答案 本文用浅显的故事告诉我们,“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个人的见识有限,通过比较,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自高自大,就会贻笑大方。(或:人贵有自知之明,自大是由于无知,有比较才会有鉴别。)5.善于改正错误才可以得到进步,并受到人们的称赞,河伯就做到了这一点。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  答案 (1)引用俗语“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来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2)结合实例来比照自己,说自己曾经不相信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现在亲眼看到大海的无边无际,才深深意识到自己目光短浅。(3)表示庆幸,慨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河伯深深认识到如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宽广,他就意识不到自己目光的短浅。6.河伯对自己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  答案 河伯对自己的认识由“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到“望洋向若而叹”,认为“野语”说的就是他,并敢于自我解剖,自我批评,最终还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浅陋将被大方之家耻笑。他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于:(1)他看到了壮阔的北海,有感而发;(2)他善于将黄河与北海作比较,在比较中看到自己的不足;(3)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具有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7.从《秋水(节选)》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  答案 (1)应正视自己,不能骄傲自满。当河伯见“百川灌河”的雄壮、开阔时,他以为“ 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因而得意洋洋。待他见到大海,“不见水端”,才发现自己“以为莫己若”的自大和狂妄,感叹将“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这种鲜明的对比态度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2)人不能受环境制约。如果河伯永远不走出“百川灌河”的环境,就看不到“不见水端”的北海,就不会有比较,就不知道天外有天,只能做“井底之蛙”。(3)百闻不如一见。如果河伯不亲自见一见大海,他永远不知道自己微不足道,就可能见笑于大方之家。由此可知,认识是无止境的。8.论证观点,要有充分的论据,还要讲究论证方法的运用。《非攻(节选)》是运用怎样的方法来论证“非攻”这一观点的?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  答案 本文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层层递进的方式,如文章运用比喻手法举出四个易于大家接受的亏人自利现象来说明“不义”,并且这四个现象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从言行上是一个比一个严重,由前面的“不义”、后来的“不仁”也可以体现出来,从而说明“非攻”这一观点。三、疑点探究9.“非攻”就是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从古至今,不论什么形式的战争,受害最深的都是人民群众,墨子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虽然他的这一思想未能遏制战争的发生,但对后世却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今天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你能联系实际谈一谈吗?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  答案 观点一:战争是激进的行为,并不能成为解决矛盾的唯一方式,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今天,“非攻”也许会是更有效的一种化解矛盾的方式。观点二:“非攻”并非不要尊严,更不是不要主权。现在国际社会正越来越朝着科学、文明、和谐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多元化的趋势仍给人类家园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我们的第一要务仍是发展、再发展。“非攻”不等于不能攻。观点三:我们主张“非攻”,应是以发展为保障,爱他人、爱社会,建设人类美好家园,走和平、和谐、发展之路。四、美点赏析——独特的论证技巧10.在《秋水(节选)》一文中,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优劣得以辨明,正谬得以彰显,主题得以突出。文章主要进行了怎样的对比?有什么作用? 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  答案 (1)两次所见情形之比:第一次是“不辩牛马”,第二次是“不见水端”。两者孰大孰小,自不待言。(2)两次所见后的感受之比:第一次,“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一个“天下”,一个“尽”字,把河伯那种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第二次,“‘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河伯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感叹,为大海的广阔无垠而感叹,“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前为骄傲自满,后为虚心认错,甘拜下风,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3)两次所见后的神态之比:第一次,河伯的神态为“欣然自喜”,第二次则为“望洋向若而叹”。(4)两次所见后的动作之比:第一次所见后,河伯是“顺流而东行”;第二次所见后,河伯是“旋其面目”。“顺”字反映了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那种春风得意之情,而“旋”字则表明河伯改变了认识,掉转头来重新审视自己。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五、随堂写练11.庄子的散文汪洋恣肆,庄子本人在人们心目中也千姿百态,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庄子,庄子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请写出你心目中的庄子。400字左右。妙笔生花  答案 (示例)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我爱庄生我爱孔孟,而我尤爱庄生。孔子熟,因而雍容和顺,简约含雅;孟子生,因而锋芒毕露,感情奔放;庄子真,因而高妙奇瑰,恣肆汪洋。庄子性情率真、胸襟博大,大如鲲鹏展翅击水三千里,拍风而上九重霄,遨游于碧海长空,不慕恋滚滚红尘;小如蝴蝶款款而飞,悠游自在,心之所适,行之所安。庄子有维护自由之心,故向往逍遥之游。名利荣华是生命枷锁,故弃之如敝屣;意识形态是思想羁绊,故坚决予以拒斥。他不为外物所拘,不为俗议所限,“上与造物者游,下与外死生、无终始站者为友”,风流倜傥,潇洒快意,无怪乎千古文人莫不为之心醉。 世人蔽于人欲而不知天道,争名夺利,乐生恶死,斤斤于是非之争,汲汲乎仁义之辩,最终避免不了人性的丧失。庄子为此感到深深的悲哀,于是他将自己对天道的体认,对天人之际的辩证,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化成先秦诸子第一流文章,中华学术第一等思想。其文如长江大河,滚滚灌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长风鼓窍,天语纶音,令人不知所自,叹为观止。若非意气相投、才气相匹、智力相当者,不足以与之俱游于《南华》(《庄子》一书被道教奉为《南华真经》)。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鲍鹏山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在其位,谋其政。”“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杠杆天下,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已冷了。这是一个有趣的情景:一边是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一边是身负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颠沛以之的两大夫。两边谁更能享受生命的真乐趣?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聚讼不已,不能有统一志趣的话题。对幸福的理解太多样了。我的看法是,庄周们一定能掂出各级官僚们“威福”的分量,而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们的“闲福”对真正人生的意义。这关乎于对“自由”的价值评价。这也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情景——它使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了距庄子约七百多年前渭水边上发生的一幕:八十多岁的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用意却在钓文王。他成功了。而比姜太公年轻得多的庄子(他死时也大约只有六十来岁),此时是真心真意地在钓鱼, 且可能毫无诗意——他可能真的需要一条鱼来充实他的辘辘饥肠。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楚威王要把境内的国事交给他了。大概楚威王也知道庄子的脾气,所以用了一个“累”字,只是庄子要不要这种“累”?多少人在这种“累”中体味到权力给人的充实感和成就感?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庄子持竿不顾。”好一个“不顾”!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无暇回头看身后的权势。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他把这看成了无聊的打扰。如果他学许由,他该跳进濮水洗洗他干皱的耳朵了。大约怕惊走了在鱼钩边游荡试探的鱼,他没有这么做,从而也没有让这两位风尘仆仆的大夫太难堪。他只问了两位衣着锦绣的大夫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问题: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二位大夫此时倒很有一点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你们走吧!我也是这样选择的。这则记载在《秋水》篇中的故事,不知会让多少人暗自惭愧汗颜。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悬的,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但我仍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脆弱!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胡文英这样说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此时的庄子,徘徊两端,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兽之斗。他自己管不住自己,自己被自己纠缠而无计脱身,自己对自己无所适从无可奈何。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但终于耿耿而不能释怀,于是,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 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点评 作者将庄子的怪诞和孤傲,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来考察,看成是对黑暗的挑战,对人类的怜悯。“他有蛇的冷酷犀利”,这是对付残忍的诸侯们的;“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这是对待天下苍生的,是更加深沉的。看出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也就看出了他对人类的怜悯。文章深入浅出,从庄子悲悯人类这一崭新的角度解读了庄子这位圣哲,论证翔实,见解深刻,有着独到的创意,令人耳目一新!一、语言积累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B.C.D.答案 D解析 少: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小看,以……为少。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答案 B解析 B项均为介词,表被动。A项代词,指下文所引野语/助词,的。C项介词,因为/介词,把。D项介词,对着、面对/副词,从前。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东面而视,不见水端B.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C.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D.从而誉之,谓之义答案 B解析 A项东面:古义为“面朝东方”;今义为方位词,“东边”。C项面目:古义指“脸”,今义为“面貌,面子,脸面”。D项从而:古义为“反而”,今义为“因此就,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4.下列各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百川灌河B.顺流而东行C.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D.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答案 A解析 B项东:名词作状语,向东。C项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丽的景色。D项穷: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B.以为莫己若者C.大王来何操D.君何以知燕王答案 A解析 A项为被动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二、一法一练——文言虚词意义与用法的推断方法之五:从语法功能中解虚词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7题。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魁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 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选自《宋史·黄庭坚传》)6.下列句子中,加点“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B.其词有“魁伟之文……”C.其重之也如此D.乐其林泉之胜答案 D解析 例句为指示代词,这。A项人称代词,指代黄庭坚。B项人称代词,他的。C项人称代词,指代苏轼。D项指示代词,那。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答案 D解析 D项都是表停顿的语气词。A项连词,表转折,译为“却”/连词,表因果,译为“因而”。B项介词,表比较,译为“比”/介词,表地点,译为“在”。C项介词,译为“把”/介词,译为“因为”。参考译文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他们为“苏门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魁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那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一)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 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①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二)惠子②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③,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④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注 ①笥(sì):竹匣,此处用作动词。②惠子:惠施,战国时宋人。③鹓(yuān):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④鯈(tiáo):白鱼。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以境内累矣        累:添麻烦B.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涂:泥C.欲代子相代:取代D.非梧桐不止止:停止答案 D解析 止:栖息。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愿以境内累矣B.庄子持竿不顾C.鱼出游从容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答案 B解析 文中“不顾”的意思是“不回头”;现代汉语的意思是“不顾及”、“不顾虑”。10.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以境内累矣!译文:(楚王)希望用国家大事来麻烦您。B.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译文:大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殿堂上祭奠着。C.非练实不食。译文:不是经过长时间发酵的食物不吃。D.请循其本。译文: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答案 C解析 “练实”是“竹实”的意思,整句意思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取“梧桐”、“练实”、“醴泉”高洁清白的特点。参考译文(一)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威王派两位大夫先前往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楚王)希望用国家大事来麻烦您。”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三千岁了,大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殿堂上祭奠着。(如果你们是)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土中爬行呢?”两位大夫说:“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土中爬行。”庄子说:“离开吧!我宁愿像乌龟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土中爬行。”(二)惠子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那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鹞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雏从它面前飞过,鹞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三)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等等,就说明你已经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四、语言运用11.学习了这两篇课文后,我们对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风貌有了一些了解,也对他们的精神有了具体的感受。假设有这样一个情境:中国有关方面将举行诸子百家的纪念活动。请你从庄子、墨子中任选一位,写一则100字左右的颁奖辞。答: 答案 (示例一)庄子:九千里豪情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悲天悯人的赤子之心光耀日月,曳尾涂中,逍遥尘世。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踌躇满志却似是而非,螳臂当车却又游刃有余。一部《庄子》,深邃宏阔,那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那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怎能不令我们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示例二)墨子:他,兼爱人民,不分等级上下;他,行侠仗义,不为个人名利得失;他,热爱和平,否定国家战争;他,大倡节俭,最早构建节约型社会。因为有他,孔子的仁爱显得狭隘而小气;因为有他,中国出现了最早的侠士;因为有他,人们开始思考战争存在的意义;因为有他,资源得到更大限度的利用。他是我们熟悉的,也是我们不熟悉的,因为他离我们那么遥远,遥远至几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他就是伟大的思想家——墨子。12.仿照画线句子的形式,写一个句子,谈谈你对道家的认识。北师大教授于丹曾经说过,前山之路是儒,授我以使命,教我在社会人格中自我实现,以身践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后山之路是道 假我以羽翼 教我在自然人格中自我超越 心灵遨游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