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窗》说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职语文《窗》说课稿

ID:1041162

大小:255.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窗内·窗外——《窗》说课稿萧山三职祝巧英6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的说课的课题是《窗》,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及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微型小说《窗》是中职二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在第一册第二册的基础上,由理解能力上升为欣赏能力乃至探究能力的训练内容。它是本单元讲读课文最后一篇,因此学习的重点是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创造性阅读,并转化为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和体验作品给予我们的生活观和人生哲理,发现和创造新的艺术形象。  《职高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窗》是一篇小小说,小说通过对同病房的两位病人相互之间所持态度的描写,表现了美与丑两种不同的心灵,体现了极深刻的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2、教学目标结合本单元的要求及本文的特点,确定这堂课的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探究对比及结尾艺术。B.能力目标:①锻炼学生的口述能力。②分析解读人物,剖析人物内心世界,认识人性的真善美。③把握文章的主题,揭示“窗”的内涵,启发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C.情感目标:①、认识人性中的美与丑。②、联系生活谈体会,感悟文章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引导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品味文中凝练简洁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教学难点:体味作品精巧的构思,精练、含蓄的语言,领悟作品的深刻内涵。。说明:以上三个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拓展延伸,具体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二、说学情6 我现在所教的班级,有许多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表现欲,但思考问题不够缜密细致,而且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因而自私任性,学习中缺少踏实和勤奋精神,与人和谐相处和团结合作的能力较差。所以我授课的重点放在人物心理性格的探索上,以启示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主动关爱他人,辨别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接受高尚情操的薰陶,丰富自已的精神世界。三、说教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満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学的要求,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具体教法如下:(1)多媒体教学-激发热情,引起兴趣。(2)诵读教学法-熟悉文本,整体感知。(3)提问练习法-发挥想象,体验情感。(4)对话讨论法-互动合作,拓展思路。四、说学法教会学生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1)诵读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2)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3)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4)讨论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其中,我认为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集体讨论以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养成口齿清楚、态度大方的良好习惯。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一导多媒体展示,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最强的趋动程序。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窗”的图片(窗外一片空白),请同学描述画面。设计说明:此导入设计有创设想象情境,抓住了学生的心神,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导入本课。语文课就是要体现语文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才是真正好的语文课。6 第二环节、说一说在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后,请学生以第一人称(或以靠窗的病人的身份或以里床的病人的身份)复述故事情节。设计说明:这个环节有两个层面的作用。第一层面是考查学生对小说主要情节的掌握情况,当学生对主要情节有遗漏时,教师要组织同学或自己进行补充。第二层面是考察学生的复述能力,包括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情节是小说的要素之一,学生只有把小说的主要情节了然于胸,才能为下面的讨论和延伸奠定基础。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对文章的整体感悟能力,此环节使学生掌握故事情节,并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第三环节、辩一辩小说有两个主要人物:近窗者与远窗者。同学们认为谁是小说的主角,并谈谈理由。提示:近窗者:为病友详细地描述窗外的景色,文章用第四、五两个小节描写他的语言,赞扬他无私、高尚的可贵品质。  远窗者:为了一己之私见死不救,文章详细地描写了他的心理变化,批判他自私、卑鄙的可耻人格。小说的情节发展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那我们来看看文章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设计说明:这个环节是对小说人物的分析和评价,让学生通过感兴趣的辩论形式,初步感受小说的主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和体悟来确定主角,答案是开放的,言之有理有据即可。有些学生可能会认为“窗”是主角,教师可以委婉指出,窗在这篇小说中虽然地位特殊,但没有主体的人格,担当主角还是不太妥当。这里还涉及对那个见死不救的远窗者的认识,有些同学会认为他是杀人凶手,或者是他的不作为直接导致了他人的死亡。对他充满了愤怒和仇视。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理智地看待、分析人性中的自私一面,让学生懂得私心和私利是人之常情,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自然法则,关键是如何对待,如何处理一己之私,使之向健康的方面发展,不能像课文中的远窗者那样,任其膨胀扩张,导致严重后果。第四环节、议一议公园=?墙1 小说题目是“窗”,文中也反复写到了病室里的那扇窗,它对于两个病人来说有何意义呢?2 一个病房的两个病人,通过相同的一扇窗,看到截然不同的景色,靠窗者看到美丽的公园,远窗者却只看到光秃秃的一堵墙。窗外到底是公园还是墙?   3 如果窗外真是公园,那么将结尾换成“他看到的是窗外的公园美景”好不好?6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是在疑问中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兴趣,老师可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第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对小说环境的重视和学习。特殊而典型的环境为人物的握造和情节的发展搭建了平台,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窗内环境的分析学习也是为窗外世界的探讨论辩做准备的。在第二个问题的研讨中。如果全班同学一致认为窗外是墙不是公园,教师也可发难:“老师认为墙是后砌的,开始确实是公园。”或者:“老师认为小说结尾是艺术夸张和象征手法。”总之,要求学生回到课本的原文中去,重视文本阅读,拿出切实可信的证据,避免空谈。从而引导学生把握细节,善于发现文章的铺垫、伏笔和前后照应,体会小说作者的缜密笔触,对小说的情节真实有感性认识。最后的改换结尾的设计,有两个目的,一是从另一个角度佐证窗外是墙,二是深化对近窗者形象的认识。如实描述窗外美景,只能说明他的热忱和善良;没有美景,却不顾自己的病痛去创造美景安慰病友,那他就是崇高和伟大的!第五环节、写一写  1、主旨探究:小说以窗为题有什么作用?设计说明:启发学生探究“窗”的作用,由病人眼中的窗到我们由此看到的人物的内心世界,研究小说以“窗”为题的深层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得到人生的启迪。在此问题的讨论探究中,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通过窗可以看见外面的世界,也可折射人物的内心,或者说外在世界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物质表现。让学生感知到文章用鲜明地对比手法所暗示的一个真理:视野浅短的自私者必定不能与襟怀磊落的高尚者同等享有感知美、体悟美的均等机遇。这儿的窗即是物质之窗,更是心灵之窗。2、写一写:小说结尾戛然而止,给我们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请根据作者的意图,给小说补写出一个合理的结尾来。  设计说明:对小说结尾的加工和续写是学习小说的重要方法,古来有之,既能深化认识,又能结合自己的体悟和阅历参与小说的再创作,发挥巨大的主观能动性。独具匠心的续写可以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要注意及时而到位地点评。第六环节、总结与作业1、老师小结2、生活中美与丑,善与恶的例子有很多,请根据你从这篇文章中获得的启示,写出你的感受和体会。【教学反思】6 《窗》这堂课的教学,共分四个板块,说情节,识人物,论主题,悟生活,续故事,每个板块解决一个问题,联系起来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实行板块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讨论交流的时间,小组活动不流行形式,确定让学生有所思有所得。在教学中,既体现了语文课对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特点,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与态度的教育,注重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要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在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感悟内容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善恶仅在一念之中,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把握住自己内心,崇尚美好远离丑恶。课堂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彻始终。40分钟教学中有4次学生活动,2次小组合作交流,总时间超过了30分钟。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主人,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整个课堂是动态的,充满变化的,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这更加激励我们去探索去实践,去不断的完善自我。我坚信随着对语文教学改革探索的不断深入,一定会迎来一片辉煌。6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