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三溪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致橡树教案 苏教版必修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三溪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致橡树教案 苏教版必修1

ID:1024719

大小:1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3-2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致橡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朦胧诗;2、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二、过程与方法: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意趣;师生同读,同品,同讲,同评,同写。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反复诵读中对意象、音韵、节奏反复品味,逐渐悟出诗中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对朦胧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励学生敢于跳出课本,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培养创造性阅读品质。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各具特色的意象。2、理解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3、感受诗歌语言表现出来的节奏。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学难点:1、《致橡树》的主题思想(诗歌表现出来的爱情观)。2、《致橡树》的主要艺术特色,特别是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课型:诗歌鉴赏课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教具(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1、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的事物,“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便是古人留下的表达爱情的千古绝唱。虽然爱情这一主题亘古不变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爱情观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在这里表达的是怎样的爱情观。首先让我们一起听一首非常舒缓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份温馨的感情,在优美的曲调中体味“执子之手屋子偕老”的含义(欣赏苏芮的《牵手》)。2、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3朦胧诗简介:朦胧诗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杨炼等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二、诗意解读1、①.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点字词的读音及诗的写法)②.指名读。(教师作诵读评价、指导)③齐读。(教师板书重点字词)2《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倾。诗的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而她所爱的对象则是一株橡树。“致橡树”是“木棉”对“橡树”的真情倾诉。在这真挚诚恳的倾诉中,表达了诗人对爱的热烈追求,否定了传统的完全依附性和单纯奉献性的爱情观,肯定了平等的、独立的、同甘共苦的爱情观,抒发了一位自尊而向往独立的爱情生活的女子的心声,表现了诗人对爱的理解和信念。3第一诗节  ①、作者在这一诗节中使用了哪几个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它们分别象征什么样的爱情观?  ②、这一诗节在语言表达(修辞、表现手法、句式等)上有哪些特点?  第二诗节  ①、作者在这一诗节中是用哪两个意象来表现爱情观的?  ②、概括作者认为的伟大爱情的内涵。①攀援的凌霄花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它是一种藤本植物,没有直立的茎,但它为追求高贵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一切向上爬,完全置身的人格尊严不顾,借橡树来证明自己价值的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夫贵妻荣。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给以否定,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②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又抱有什么态度呢?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为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记了为自己歌唱,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只知死缠烂打、一厢情愿,反复唱着单调歌曲、频频示爱,它固然痴情,但双方没有共同的根茎,没有共同的基础,这种爱是不稳固的,是一种无资格、不般配的爱。③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它文学作品中大多属于被赞美的对象,在传统的爱情观里,女性的付出是当然的,正所谓男人背后总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学生齐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教师补充:虽然不像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A.险峰:让橡树长在其上,从而使橡树显得更高大、伟岸,它只是作为一种衬托,默默支撑着大树。B.泉源:长年为大树送来清凉的慰藉,不求回报,一味付出。C.春雨、日光:从存在以来,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永无止境地奉献,滋润着橡树、沐浴着橡树,树是有形的,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春雨、日光是无形的,来无影去无踪,他们为了橡树的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却忘记了给自己一个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贵,却容易丧失自我,结果难免另人遗憾。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自我牺牲”的爱情。4.解读第二层:(1)学生朗读。(2)诗人在这一层里提出了“木棉”这一形象。A.即:“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话指出了什么?学生回答,师明确: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板书)。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B.“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指的是外表虽有距离,实质是紧密结合,相互依存的。C.“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指的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没有其他人,只有两人互通心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3)作为爱的双方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呢?①男生齐读:“你有的铜枝铁杆,像刀、像剑、也像戟”。师点拨:铜、铁、刀、剑、戟说明橡树坚毅、刚强、有力,作者在这里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理想中男子汉比做刀、剑、戟,枝干像铜、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应具有坚毅、刚强、矫健的阳刚之美。②师问:女性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女生齐读:“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师点拨:红硕的花朵,说明木棉的美丽、热情、真挚,体现了一种女性的阴柔之美。即:青春秀美、充满生机,既有美丽的外表也要有丰富的内涵。后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难以理解,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的遭遇加以体会。师分析:中国漫漫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一部分人意识到自己不公平的待遇,试图反抗,却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另一部分人却没有意识到,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一样从属于男性。现代社会依然,男女地位还不能完全平等,女性要追求平等,就要付出代价。女诗人作为新时代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了沉重的叹息。而“英勇的火炬”突出了女性还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英勇、顽强、热情的品质,能给人带来力量、温暖。因此,作者认为女性除了外在美还要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涵。所有这些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③那么,真正的爱情包含哪些内容呢?男女生分读: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男)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女)仿佛永远分离(男)却又终身相依(女)这里的寒潮象征着挫折,雾霭象征着喜悦、幸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作为相爱的两人,应分担不幸和痛苦,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最终是共享幸福人生的。这是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心心相印、甘苦与共。这种爱情才是最坚实的。④诗的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男女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在诗人看来,爱不仅只爱对方,还要爱他的事业,他生活的土地,简言之,爱他所爱。这是一种升华了的爱情,是爱情的最高境界。三、艺术特色《致橡树》以木棉和橡树这两种乔木为象征,构思奇特、巧妙,意蕴深邃。它们都是常绿的乔木,同样生活在热带地区,却又各有自己独立的特点。一个又称英雄树,开红花,给人以热烈和温暖;一个高大雄伟,乐于造福人类,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力量。两株相傍,“站在一起”,表现了诗人的既独立、又自尊的崇高而坚贞的爱情观。诗人在诗中所否定的传统的爱情观,往往并非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的结合,而是权势和财势的结合,于是双方自然成为主导和从属、依附和被依附、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这样就失去了爱的本质。这种陈腐的观念,至今仍可见其影响和潜流。因此,诗人在《致橡树》中对爱情的追求和理解,显然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这也是这首诗发表之后,受到广大读者的赞赏,引起文艺界重视的原因。《致橡树》的语言饱含着感情色彩,.又具有深刻的哲理。一句句形象的比喻,寄寓着诗人细腻的情和爱,表达了“终身相依”的忠贞不渝,而又绝非忘乎所以的狂热和感情用事的宣泄,处处包含着清醒的理性的思考。也正因为它的这个特点,使这首诗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这首诗的韵律舒畅而有节奏感,读之琅琅上口,韵味售永、悠长。首先,它的诗句排列大体整齐而有变化,既不呆板,也不感重复。有些诗句是成双成对的,这不仅增强了语势,更有节奏感。两个“我如果爱你”,又引出两个“绝不”和两个“也不止像”。“根,紧握在地上,叶,相触在云里”,不仅情趣盎然,而且在形式上字数相同,词性相对,不求严格对仗,却有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其次,全诗从头至尾押一个韵,音节连贯绵长,一气呵成,蕴含着脉脉深情,又富于音乐美。总之,舒婷的诗善于把抽象的感情凝聚为形象,用精心描绘的细节去概括生活的面貌,揭示事物的本质。她大量使用隐喻和象征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意象。这样利于表现当代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很明显,她接受了一些欧美现代诗歌艺术的表现手法,构成了她特异的艺术风格。她虽然显露出可贵的诗的才华,还需要吸取更丰富的艺术营养,使之日臻成熟。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四、拓展延伸通过合作探究,学生明白了橡树和木棉分别象征着男性和女性,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诗人希望追求的爱情关系。而这种平等、独立、相互依存、同甘共苦的关系就是伟大的爱情,这种爱情才会坚贞不渝,真正的爱情应该是不仅爱对方的外在美,而且爱对方事业、精神、品质等在内的内在美。在此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三道拓展延伸题:  1、诗人向我们表达的是一种爱情观,而当代人对爱情的诠释还有多种观点,有人希望爱得腾云驾雾,爱得天翻地覆,爱得轰轰烈烈,爱得模模糊糊;有人歌唱在爱的路上牵手走过春夏秋冬,在相敬如宾中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爱其所爱,无怨无悔,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感受。并说说你怎样看待校园爱情。  2、“诗有百解”,“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是说对诗的理解往往角度不同,其感受也是不同的。你对本文的主题还有哪些理解,说说你的看法。  3、既然木棉向橡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那么,橡树听了这些,会有何感想呢?假如你是那棵橡树,你又会向木棉说些什么?请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或一篇短文。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