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选修 春秋笔法《晋灵公不君》 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二语文选修 春秋笔法《晋灵公不君》 课件

ID:1017802

大小:749.5 KB

页数:55页

时间:2022-03-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春秋笔法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中国现存最早的历史著作:——《尚书》和《春秋》。 第一个高峰:——《国语》《左传》《战国策》。 两汉时期中国史学继续发展,《史记》和《汉书》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两部史书。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史学的第二个高峰。这个时期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史书的地位也逐渐提高到仅次于经的一大部类。 隋唐五代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时期诞生了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史通》(刘知几),对唐以前的史学和史书发展做了系统的总结。 两宋时期是史学的第三个高峰,——《资治通鉴》。 元明时期史学没有大的发展,值得一提的史书只有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史学在清朝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清代史学的主要成就是史考和史论。 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间先后加以集中叙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于记事,方便阅读。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晋灵公不君 《左传》是《左氏春秋传》的简称,又称《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的内容十分丰富,举凡天文、地理、氏族、制度、人物、军事、外交、经济、礼俗以及鬼神、灾祥、卜筮之事无不记载,史料价值非常高。 《左传》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同时也是叙事文学的代表作。《左传》善于用简练精当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和记述事件,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细节描写尤为出色;长于描写战争,且极富变化;善于记言,无论是大臣的谏说还是外交辞令都描摹精当,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 本文选自《左传·宣公二年》,题目是编者后加的。晋灵公,从其谥号“灵”可见他不是一个好国君。不君:不行君道。君:名词用作动词。 饮嗾獒箪橐戟弑诒érfánzhìběnliùgǔnquēchúníyìnsǒuáodāntuójǐshìyí字词读音:胹蹯寘畚溜衮阙鉏麑 厚敛:加重征收赋税。雕墙:装饰墙壁。这里指修筑豪华宫室,过着奢侈的生活。 译文:晋灵公不行君道:(他)大量征收赋税,用来雕饰墙壁(满足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把尸体)放在筐里,让宫女们拿着经过朝堂。 问题一:作者开篇写晋灵公写了几件事?分别表现了晋灵公什么特点?作者首先从晋灵公的劣迹写起,表明晋灵公的不仁。故后被杀完全是咎由自取。 作者开篇就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厚敛以雕墙”。第二件事:“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第三件事:“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这表现了他的贪婪;这表现了他的荒唐;这又表现出他的残暴。 及:到。溜:屋檐下滴水的地方。靡:没有什么。初:开端。鲜:少。克:能够。终:结束。赖:依靠。衮:天子的礼服,借指天子,这里指周宣王。阙:过失。仲山甫:周宣王的贤臣。 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厨师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赵盾准备进谏,士季说:“如果您的谏言没有被采纳,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译文: 《诗·大雅·荡》说:‘没有谁没有个好的开头,但很少能坚持到底。’如果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能有始有终,那么国家就稳固了,哪里仅仅是臣子们有了依靠。《诗·大雅·烝民》又说:‘天子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译文: 士季如何上谏?灵公如何应对?问题二:作者写了大臣们对晋灵公的劝谏。在这里,作者运用了繁简对比的手法。用繁笔写的是士季进谏。在下段则是简笔写了赵盾的进谏。 骤:多次。贼:刺杀。辟:开着。盛服:穿戴好上朝的礼服。假寐:闭目养神,打盹儿。主:主人,靠山。 可是晋灵公并没有改正。赵盾又多次劝谏,使晋灵公感到讨厌,晋灵公便派鉏麑去刺杀赵盾。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盹儿。鉏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这种时候还不忘记恭敬国君,真是百姓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这两条当中占了一条,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译文: 本段写赵盾骤谏,招来杀身之祸。一方面可以看出赵盾的忠诚,另一方面也能深刻地记住鉏麑的光辉形象。鉏麑奉灵公之命来刺杀赵盾,但当他看到“盛服将朝”的赵盾时,他产生了强烈的心理矛盾,最后他选择了自杀。 问题三:鉏麑当时就死了,死前的内心独白从何而知?——根据当时的情境、事情的结果和人物的性格行为进行的合理想象。——“悬揣” 伏:埋伏。甲:披甲的士兵。趋登:快步上殿堂。三爵:三巡。爵:古时的酒器。死:为……死。饮:给……喝。 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晋灵公唤出了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即使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译文: 舍:住宿。食之:给他东西吃。宦:给人当奴仆。遗:送给。箪:盛饭的圆筐。食:饭。橐:两头有口的口袋,用时以绳扎紧。与:参加。介:代指甲士。田:同“畋”,打猎。 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饿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灵辄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东西吃,他留下了一半。赵盾问为什么,灵辄说:“我给别人当奴仆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家近了,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译文: 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过来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以脱险。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赵盾自己也逃亡了。译文: 问题四:提弥明是怎样的一个人?在课文中找出具体的语言品读。 提弥明在赵盾赴宴后知道了灵公的阴谋,他不是贸然出击,而是首先讲礼法:“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以此作为让赵盾离开的理由,表现出机智的一面。晋灵公不仅没有理睬提弥明所讲的君臣之理,反而唤猛犬去咬赵盾,这再次表现出晋灵公的“不君”。提弥明与猛犬和甲士们英勇搏斗,最终不敌身亡。第三段中提到的武士是提弥明。 问题五:灵辄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四段提到的武士是灵辄。灵辄是在提弥明在与甲士们搏斗中出场,他本是灵公的甲士,却反戈一击,救出了赵盾。当赵盾询问恩人姓名时,他只说是“翳桑之饿人”。在灵辄此次出场前,作者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补充交代了当年赵盾在首阳山救灵辄的一段往事。 怀:眷恋。伊:此。书法:记事的原则。隐:隐讳,不直写。恶:指弑君的恶名。诒:同‘贻”,留下。 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赵盾还没有走出国境的山界,听到灵公被杀便回来了。晋国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杀了他的国君。”他还把这个说法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不是这样。”董狐说:“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译文: 赵盾说:“啊!《诗》中说:‘我心里怀念祖国,反而给自己留下忧伤。’这话大概说的是我吧。”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事的原则是直书而不隐讳。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译文: 问题六:赵盾为何会背上“弑君”之罪名?“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是:熟读全文,试分析文章如何体现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观念的?君像个君样,要按君道去做,臣像个臣样,要按臣道去做,父子也一样。 由此,可以看出文章的确是比较全面深刻地反映出儒家君臣父子的思想观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