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地理考点图文解读资料全套(共20份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年中考地理考点图文解读资料全套(共20份新人教版)》 共有 20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考点 001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P2 1.形状:地球的形状是一个_______。 2.形状认识过程: (1)古代人直觉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 (2)人们根据_______、_______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 (3)_______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4)______________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3.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 (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 (3)站得高看得远 4.大小: (1)地球表面积_______平方千米, (2)平均半径_______千米, (3)最大周长_______千米。 考点 002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P4 1.定义:为了便于看到地球的全貌,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 2.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点和线 概 念 地轴 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 赤道 环绕地球一周,到南北极点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北极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点,表示地球的最北端 南极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点,表示地球的最南端 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纬线 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考点 003 纬线和纬度 P6 经线、纬线的特征考点 004 经线和经度 P7 经度与纬度划分 考点 005 利用经纬网定位 P9 1.经纬网构成:地球仪或地图上由______线和______线交织成的网。 特点 经 线 纬 线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形状 经线的形状是______ 纬线的形状是______ 长度 经线的长度______ 纬线的长度_____,_____最长 方向 经线指示______方向 纬线指示______方向 经 度 纬 度 起止度数 0°~180° ( 0°经线叫本初子午线) 0°~90° ( 0°纬线叫赤道 ) 划分符号 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用字母 E 表示。 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用字母 W 表示。 (1)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 N 表示。 (2)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 S 表示。 经纬分区 以 0°和 180°经线圈划分东西经范围 ①低纬度:0°~30°②中纬度:30°~60 °③高纬度:60°~90°。 坐标书写 北纬 40 度,东经 116 度,写作(40°N,116°E) (注意:①不能少“°”;②先写度数,再写字母;③只有赤道、本初子午线和 180° 经线不写字母,其余要有 N、S、E、W) 半球划分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_____°W,____°E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______(0°纬线) 特殊经纬 线 (1)0°经线--叫______线,通过英国伦 敦______天文台的旧址。 (2)20°W:以东是______球,以西是 ______球。 (3)160°E:以东是______球,以西是 ______球。 (1)0°纬线--叫___ ,赤道纪念碑在南美 洲______首都____市。 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圏是________。 (2)23.5°S(N)--南北______线。是 ____带与____带分界线。 (3)66.5°S(N)--南北______。是____ 带与____带分界线。2.表示方法:除南北两个______外,地球表面上某一点的位置都需要一个______度和一个______度(经 纬网)来表示。 3.经纬网的作用:是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______。 方法 001.经纬度的判读方法 1.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 ⑴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 N,赤道以南为南纬 S; ⑵纬度向北递增为北纬 N,纬度向南递增为南纬 S。 2.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 ⑴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 E,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 W; ⑵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 E,经度向西递增为西经 W。 经纬网 纬度的变化规律 经度的变化规律 3.经纬度的变化规律: (1)东西经度的变化规律:①东经度数向____(右)增大,②西经度数向____(左)增大; (2)南北纬度的变化规律:①北纬度数向____(上)增大,②南纬度数向____(下)增大; 方法 002:东西半球的判读: ⑴东西半球的经度范围: ①东半球:20°W 开始 经过 0° 到达 160°E。 ②西半球:20°W 开始 经过 180° 到达 160°E。 ⑵图示说明东西半球范围: ①从上图可以看出:当是西经度时,且小于___°,则在东半球;当是东经度时,且小于___°,则在 东半球。 ②从上图可以看出:当是西经度时,且大于___°,则在西半球;当是东经度时,且大于___°,则在 西半球。 ⑶口诀辨东西半球: ①“小小在东”。 <20°W 和<160°E,都在___半球。 ②“大大在西”。 >20°W 和>160°E,都在___半球。 方法 003:直线式经纬网的判读步骤: 步骤一:分清经线和纬线 1.经线判定: (1)竖向指示南北的,是经线。(2)有或延长线有____的是经线。 2.纬线判定: (1)横向指示东西的,是纬线。(2)相对______不相交的是纬线。 步骤二:确定经度和纬度 1.经度确定的方法: 0° 10 ° 10 ° 20 ° 20 ° 90 ° 90 ( 北 纬 ) ( 南 纬 ) 愈 向 北 愈 大 愈 向 南 愈 大 赤 赤道 0° 10°20°180 ° °° 10° 20° 180° 本 初 子 午 线 (东经)(西经) 愈向西愈大 愈向东愈大 180°160°140°120°100°80° 60° 40° 20° 0° 20 ° 40° 60° 80°100°120°140°160°180° 西经度(W) 东经度(E) 西半球 东半球 西半球(1)本初子午线以东是东经度,字母 E;以西是西经度,字母 W; (2)经度值向东(右)增加为___经,向西(左)增加为___经。 2.纬度确定的方法: (1)赤道以北是北纬,字母是 N;赤道以南是南纬,字母是 S; (2)纬度值向下(南)增加为___纬,向上(北)增加为___纬。 3.经纬度判读举例: 方法 004:极地经纬网的判读步骤: 1.首先,确定中心是南极还是北极: 甲 乙 方法:(1)根据自转方向:顺时针自转的,中心是南极;逆时针自转的,中心是北极。即南___北 ___; (2)地图中明显的标志,如:有 S 或南极圈的,是南极;有 N 或北极圈的,是北极。 (3)如甲图是___时针自转的,中心是___极,乙图是___时针自转的,中心是___极。 2.其次,分清经线和纬线: 方法:(1)通过极点成放射状的直线,是___线; (2)封闭的圆圈,是___线。 3.判断东西经度: 方法:(1)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度数递增的为___经度; (2)度数递减的是___经度。 4.判断南北纬度: 方法:(1)南极点附近的纬度是___纬; (2)北极点附近的纬度是___纬。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考点 006 地球的自转 P11 运动方向自转轴 面对赤道 面对北极 面对南极 运动周期 地理现象 地轴 自西向东 逆时针 顺时针 _______, 约为_____ 小时。 1.__________ 2.地方_______ 3.________的东 升西落 昼夜交替 的原因 地球不透明,在阳光的照射下,产生了________与________,又由于地球不停 自传,于是产生昼夜____________。 考点 007 地球的公转 P13 1.公转概况: 中心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地理现象 两个特征 地球 公转 运动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约为 ______天 ⑴______的变化 ⑵________长短的变化 ⑶产生五带 ⑴地轴总是______的 ⑵空间指向保持______ ⑶永远指向________附近 2.二分二至日 位置 A B C D 节气 日 日 日 日 日期 __月__日 ___月__日 __月__日 ___月__日 太阳直 射位置 _______ 线 _______ 线 南北半球 昼夜长短 昼夜_____ 北:昼__夜__ 南:昼__夜__ 昼夜_____ 北:昼__夜__ 南:昼__夜__ 极昼极夜 分布范围 南北半球 ____范围 各占一半 北极圈内____ 南极圈内____ 南北半球 ____范围 各占一半 北极圈内____ 南极圈内____ 3.地球的五带 (1)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 (2)五带的名称和范围。(3)五带的天文现象和气候特征。 总结 005:回归线和极圈 1.回归线: (1)北回归线:23.5°N,太阳垂直照射的最____界线。 (2)南回归线:23.5°S,太阳垂直照射的最____界线。 (3)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只有____次阳光直射。 (4)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阳光直射____次。 (5)太阳直射点在南北____线之间来回移动。 2.极圈: (1)北极圈:66.5°N,北半球发生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即最____界线。 (2)南极圈:66.5°S,南半球发生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即最____界线。 (3)北极圈内发生极____现象时,南极圈内发生极____现象。 方法 005:北半球的冬至日与夏至日的判读: 1.冬至日光照图: ⑴图①,根据地球自转为____时针方向,确定极点为____极点。由图知,南极圈内为极____现象,则北 极圈内为极____现象,故北半球为_______(节气)。 ⑵图②,根据地球自转为____时针方向,确定极点为____极点。由图知,北极圈内为极______现象,故 北半球为__________(节气)。 C.图③,____极圈内为极____现象,故北半球为_________(节气)。 2.夏至日光照图: ⑴图④,根据地球自转为____时针方向,确定极点为____极点。由图知,北极圈内为极____现象,故北 半球为______(节气)。 ⑵图⑤,根据地球自转为____时针方向,确定极点为____极点。由图知,南极圈内为极____现象,则北 极圈内为极____现象,故北半球为______(节气)。 ⑶图⑥,北极圈内为极____现象,故北半球为______(节气)。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考点 008 学会阅读地图 P16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 (1)计算方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的换算,图上距离一般是 cm,实地距离一般是 m 或 km,千米换算厘米在后面加 5 个零,厘米换成千米后面删掉 5 个零)例:图上 1cm 代表实地距离 7km,则比例尺为 1:700 000。 (2)表示方式:数字式:1:700 000 或 1/700 000; 文字式: 图上 1 厘米表示实地 7 千米; 线段式: (3)计算:上述比例尺的地图,图上距离为 5 厘米,则实地距离是______千米。 2.方向: 地图类别 一般地图 有指向标的地图 经纬网地图 极点地图 示意图 判定 依据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指向标的箭头一般 指向北方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北极点四周位于极点的南方; 南极点四周位于南极点的北方 3.图例和注记 (1)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_______。 (2)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用说明地理事物数量的数字。 (3)常用图例: 考点 009 选择适用的地图 P19 1.根据目的,正确选择地图 (1)到公园游览景点,选 图; (2)外出旅游,确定路线行程,选 图; (3)想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选 图。 (4)想去山区旅游,需要 图。 2.根据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 (1)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___,内容越_____;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 ___,内容越_____。 (2)要想了解一个区域的详细情况,应该选择比例尺大的地图;要想了解一个区域在世界中的位置,或者 它与周围区域的关系概况,应该选择比例尺小的地图。 方法 006.地图上方向的判读 1.一般地图方向的判读: (判断:乙在甲的 方向。) 0 7 千米 步骤: (1)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整幅图的四个方向。(找北) (2)区分被判断点(乙)和参照点(甲)。(北朝上) (3)过参照点画坐标,标出四个方向。(画标四个方向要与整幅图的四个方向完全一致) (4)判读被判断点(乙)在参照点(甲)的方向位置。(连判) (答案:乙在甲的西北方)。(找北朝上画标连判。) 2.带有指向标的地图方向的判读: (1)首先按指向标确定整幅地图的四个方向。 (2)然后按照一般地图的步骤进行判读。(找北朝上画标连判。) 3.经纬网地图方向的判读: ⑴直线式经纬网判读: 按照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进行判读。 ⑵弧线式或极地经纬网判读: ①确定何为经线(指示南北),何为纬线(指示东西)。 ②认清南北:认清极点是北极,还是南极。(找北) ③北方向上:把北方转向到被判断两点的上方。(北朝上) ④转化直线式:把经过被判断点的弧线式经纬网转化成直线式经纬网。(画标) ⑤依据直线式经纬网的判读方法判读。(连判) (找北朝上画标连判。)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考点 010 等高线地形图 P24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1)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的垂直距离。 判读:甲地海拔_______米,乙地海拔_______米。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计算:甲地高出乙地_______米,1000 米是甲乙的相对高度。 2.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1)等高线地形图上的高度是海拔,单位是米。 (2)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个点高度相同,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的等高距相同。 3.认识等高线不同部位 方法 008.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⑴地势高低的判读: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判断。 ①数值大,地势____;数值小,地势____。 ⑵坡度的陡缓: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 ①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____; ②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____。 ⑶山体不同部位: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 ①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内大外小,用▲表示 。 ②盆地(洼地):等高线闭合,数值内小外大。 ③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④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往往有河流发育) ⑤陡崖:等高线重叠的地方(适合攀岩运动,会有瀑布) ⑥鞍部:两座山顶之间的平缓部位 坡度缓 坡度陡 对应实地对应实地 等高线稀疏区 等高线密集区 300 500 700考点 011 分层设色地形图 P26 1.颜色与地形: (1)大面积绿色表示________、蓝色表示_________。 (2)大面积黄色表示_________、白色表示永久 。 2.五种地形: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 A. :海拔 500 米以上,边缘陡峭,地面坦荡; B. :海拔 500 米以上,海拔高,地面起伏大; C. :四周高,中间低,是一种相对地形; D. :海拔较低,海拔 200--500 米之间,地面有一定起伏; E. :海拔低,海拔 200 米以下,地面平坦。 考点 012 地形剖面图 P28 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400 山顶:山地 海拔最高点 鞍部:两山顶 之间的低地 陡崖:多条等高线 重合在一起 山谷:等高线 凸向高处处 山脊:等高线凸 向低处处 100 200 300 500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