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试卷期中试卷期末试卷各2份共16份试卷(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试卷期中试卷期末试卷各2份共16份试卷(人教版)》 共有 16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五单元检测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序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告诫(jiè)  漫延  接踵而至(zhǒng)  风云变幻 B.霎时(shà) 驰骋 瞬息万变(shùn) 穿流不息 C.懈怠(dài) 迂回 纷至沓来(tà) 名副其实 D.俯瞰(gǎn) 寒噤 目眩神迷(xuàn) 漫不经心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回荡在简陋的家中,仿佛一阵春雷。‎ B.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抗灾救灾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C.一匹匹战马,一队队骑士,在轰隆隆的雷声中拔出利剑,前呼后拥地滚滚而来。‎ D.今天是博物馆免费开放的第一天,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未来5年,我国出境游客数量将达到5亿人次左右,周边国家将率先受益。‎ B.好的经验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落实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和引导,防止不被用歪了。‎ C.今年春季的降雨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了一倍,抗旱保苗成为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 D.一代一代传承的好门风,能让我们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里找到真正的人生价值。‎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⑤郑板桥一生爱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 A.④⑤②①③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③⑤④  D.①③④②⑤‎ ‎5.下列汉语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愿望”“冷静”“浏览”分别是名词、形容词、动词。‎ B.“美丽的大自然,万物鼎盛。”这句话中的“美丽”和“鼎盛”是褒义词。‎ C.“喜悦”“直爽”“轻捷”是一组近义词,都是形容高兴、快乐的样子。‎ D.“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第6~7题。(4分)‎ 始闻秋风 7‎ ‎[唐]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①,今听玄蝉我却回②。‎ 五夜飕飗③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④,雕眄青云睡眼开⑤。‎ 天地肃清堪四望⑥,为君扶病⑦上高台。‎ ‎【注】①黄菊:菊花。君:指秋风。②玄蝉:黑色的秋蝉。却:返。③飕飗(sōu liú):形容风声。④边:边塞。拳毛:拳曲的毛。⑤雕:一种能捕捉小动物的猛禽。眄:斜着眼看。青云:指秋天晴朗的天空。睡眼:指雕在栖息时闭眼欲睡的情态。⑥肃清:形容秋气清爽明净。堪:可。⑦扶病:带病。‎ ‎6.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诗人去而复还的情形。‎ B.颔联蕴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 C.颈联和尾联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希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D.整首诗表现出诗人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 ‎7.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地营造了一个奇妙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 B.“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 C.“雕眄青云睡眼开”,这里通过对大雕细致地描绘,表现大雕慵懒的情状。‎ D.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古代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 ‎(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8~11题。(12分)‎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选自《元次山集》)‎ ‎8.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南流/数十步        B.此溪/若在山野 C.道州城/西百余步 D.为/溪在州右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名____________    (2)宜____________‎ ‎(3)为____________‎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古人是善于借景抒情的。借助所学知识思考作者通过右溪无人赏识、任使芜秽的遭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积累。(8分)‎ 7‎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1)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4)______________,白露未已。‎ ‎(5)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_。‎ ‎(6)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 ‎(8)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6题。(16分)‎ 感念一棵树 谢爱军 在我的心底始终留存着这样一幅画面:树长悬崖,叶落尽,在风中很精神地摇曳树枝,裸露的根深入崖缝,岩石被树根挤破得出现了裂痕,心为之震惊。‎ 悬崖边上的树,是大自然这位丹青妙手雕琢的一处奇特风景。看到这样的风景已有三次了,每一次心里都有一种敬意油然而生。我站定肃立,凝目而望,悬崖边的树便长在我的心里。‎ 我清楚记得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图景是小时候在故乡。那时,我家在乡下,村庄四面环山,屋子的背后是岩石,那棵树就长在岩石的缝隙里。哪边有阳光的日子多些,树身就向哪边倾斜,如葵花一样爱着阳光,追随阳光。‎ 那时山里人的生活是清苦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上山打柴,下地犁田,顶烈日,冒风雨,辛苦一辈子。那些长着厚茧的双手,那些起了锭的肩膀,正像这岩石缝中长出的树,在告诉生活,他们的不屈与抗争。‎ 忘不了,那些年的夏天,脸、手被太阳炙烤着脱了皮,肩膀被担子磨出了血印。我挑着一担谷子艰难地行走在田埂上,不小心脚没有踩稳,谷子全倒在田里。肩膀火辣辣地痛,谷子又全撒了,我开始怨恨命运,咒骂上苍的不公。当我把谷子挑回家,走出后门我看到这棵悬崖边生长的树。突然,感觉自己是多么的愚昧与幼稚。种子在什么地方生长,它是没得选择的,可是既然落地就要发芽、生根、生长,努力地长成参天大树。而我呢,生在什么样的家庭,长在什么样的地方,我能选择吗?不能。然而,我来了,难道我不应该像这树一样活出自己的姿态吗?十四岁的我,就是这样从这棵长在悬崖的树上学会了坚韧。‎ 后来,我和村里很多的年轻人一样,从贫穷的山村走了出去,向着日出的地方狂奔。为幸福,为美好的生活,也秉承着这种精神。我们可以辛苦,可以被劳累压弯脊背,但永远会奋斗不息,勤耕不止。‎ 故乡岩缝中长出的树,渐渐地长在我的心里,长成了一种坚韧。‎ 再次见到悬崖上的树,那是在黄山。此时我已过而立,心境也自然与在故乡的时候完全不一样。那里奇山异树很多,但都没有给我留太多印象,唯有这棵悬崖上长出的迎客松,让我肃然起敬,难以忘怀。立在峭壁前看岩缝生长出来的迎客松,我似乎感觉到,它在倾听森林深处的喧哗、山涧中溪水的欢歌,它用弯曲的身子听风唱歌,看叶起舞,千年如一日。任凭风吹雨打永远从容淡定,永远以一种向上的姿态立于天地间。‎ 悬崖边上的树,壁立千仞,中间有小树绝处逢生,绿意盎然。面对这生长在悬崖边上的迎客松,我想起长年坐在轮椅上的张海迪,想起了霍金。‎ 那棵尽人皆知的迎客松,在巨大的青狮石上破石而生。树身高达10米之长,向阳一侧枝丫伸出,犹如伸出双臂欢迎宾客远道而来,姿态雍容优美。在这样 7‎ 的峭壁之上,根下无一撮土,头上是风霜雷电,它居然能够生存下来,而且一活就是千年!张海迪、霍金,还有那些如他们一样与苦难命运抗争的灵魂,他们就犹如这悬崖边上生长的树,永远不向命运屈服。‎ 现在,我已届不惑之年。行走在冬的路上,我又见到这悬崖边长的树,心海再次汹涌,它总是以其别样的生长环境告诉人们它的存在。面对命运,生命当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存在?难道不应该像这悬崖上的树那样从容、淡定、向上,不屈不挠吗?这悬崖边生长的树,我一次次见你,一次次深受启迪,对于人生的命运,生命的坎坷更有深刻的认识。一粒树的种子,无论被风吹到哪里,或被鸟儿不经意撒落在何方,所到之处贫瘠也好,肥沃也罢,它总能生长成一棵树。也许寂寞,也许孤独,但它却在孤独的日子汲取天地精华,向地下不断掘进,向阳光不断伸展。树根牢牢地固住地面,树干坚挺地撑出一片天。我怀念悬崖边生长的树,更感念那些如树一样的生命。‎ ‎13.文中叙述了作者哪三次看到生长在悬崖上的树?三次分别有怎样的感触?(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明明写了三棵树,为什么题目却取名为《感念一棵树》呢?请说说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说说对下列句子的理解。(4分)‎ ‎(1)立在峭壁前看岩缝生长出来的迎客松,我似乎感觉到,它在倾听森林深处的喧哗、山涧中溪水的欢歌,它用弯曲的身子听风唱歌,看叶起舞,千年如一日。(从修辞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粒树的种子,无论被风吹到哪里,或被鸟儿不经意撒落在何方,所到之处贫瘠也好,肥沃也罢,它总能生长成一棵树。(从哲理角度谈深刻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21题。(14分)‎ 荷叶的“自洁”功能 ‎①你凝望过雨中的荷叶吗?无论多么猛烈的暴雨,打落在荷叶身上,只会“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旦“玉盘”稍稍倾斜,便不见了雨水的影子。用手摸一下荷叶,除了低凹处的中心,叶子的表面竟然是干燥的,仿佛倾盆大雨根本就不曾降落在它的身上。‎ ‎②即使没有下雨,荷叶表面也永远纤尘不染。有人做过实验:在荷叶上滴几滴黏度很强的胶水,胶水也不能粘在叶面上,而是滚落下去且不留痕迹,这是因为荷叶能够“自洁”!‎ ‎③是荷叶表面太光滑了,光得让灰尘“站不住脚跟吗”?恰恰相反!荷叶自洁的原因,是因为它的表面是粗糙的。这可能会颠覆我们对于洁净的日常认识。‎ ‎④在超高分辨率显微镜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荷叶的表面上布满了许多微小的蜡质“乳突”,每个乳突的直径是8~10微米,高低略有不同,乳突间距为10~12微米。而每个乳突是由许许多多直径约为200纳米的细小突起组成的。‎ ‎⑤前面对于蜡质乳突的说法似乎有点枯燥,换个形象的说法就是:荷叶的表面上有一个个隆起的“小山包”,在每个“小山包”上,又布满了绒毛状的小小“碉堡”。虽说是“‎ 7‎ 山包”和“碉堡”,但这种结构,我们用肉眼甚至借助普通显微镜,是根本看不到的。‎ ‎⑥由于“小山包”间的凹陷部分充盈着空气,这样就在紧贴叶面的地方形成了一层极薄的、只有纳米级厚度的空气层。当外形尺寸相对超大的雨滴(直径通常为几毫米),降落在叶面上后,不仅与叶面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而且只能同叶面上的“碉堡”处的凸顶形成点接触——此情此景,是不是有点类似于水珠站在了密密麻麻的针尖上?‎ ‎⑦空气和为数众多的“碉堡”,共同组建了荷叶表面的疏水层。在“碉堡”顶上“悬空而立”的雨点,由于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了球形水珠,水珠在滚动的过程中会顺道儿吸附灰尘。因此,只要荷叶稍稍倾斜,水珠就会附带尘埃滚落。这,就是著名的“荷叶效应”——因为粗糙,所以干净——是不是颇有颠覆性?‎ ‎⑧自洁,不仅令荷叶美观,而且有利于防止大气中的有害细菌和真菌对植物的侵害。对荷花而言,这种结构还提高了叶面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 ‎⑨荷叶的自洁效应,给了人类无限的启发。基于此,科学家把透明、疏油、疏水的纳米材料运用到汽车烤漆、建筑外墙或是玻璃上,不但随时可以保持物体表面的清洁,也减少了洗涤剂对环境的污染,安全又省力;把这种材料运用于织物,能让织物不沾液体(包括水、油、菜汁、果汁、墨水、酱油),从而减轻洗衣负担,而且不会改变织物的纤维强度、透气性、皮肤亲和性等原有性能。‎ ‎⑩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倘若能将荷叶的这种自洁本领植入人们的心灵,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啊!‎ ‎17.荷叶的“自洁”功能给其自身带来了哪些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以下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一段,你认为应该放在哪两段之间?为什么?(3分)‎ 按说,荷叶是很容易吸附水分或沾染上污渍的,为什么荷叶能傲立尘世,始终守身如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④段中“而每个乳突是由许许多多直径约为200纳米的细小突起组成的”一句中的“约”字不能删去,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从第⑥段中找出一句,分析其说明方法及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你认为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哪些语句最接近“荷叶的‘自洁’功能”?请结合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22.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的家乡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名优特产等方面有什么特色?当八方游客来到你的家乡,面对他们,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你的家乡?请以一名导游的身份,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作。(50分)‎ ‎23.每个人心底都有一汪清泉,用心聆听心泉激荡的声音,它可以很静、很美……‎ 请以《心泉叮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否则扣分。‎ 答案 第五单元检测卷 ‎1.C(A.漫—蔓;B.穿—川;D.gǎn—kàn)‎ ‎2.C(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此处与语境不符)‎ ‎3.D(A.前后矛盾,删去“左右”;B.否定不当,去掉“不”;C.搭配不当,“减少”不能用倍数,将“一倍”改为“一半”)‎ ‎4.B ‎5.C(“喜悦”形容高兴、快乐的样子;“直爽”指心地坦白,语言、行动没有顾忌;“轻捷”是指动作轻快敏捷)‎ ‎6.A(不是诗人去而复还的情形,而是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7.C(这里不是“通过对大雕细致地描绘,表现大雕慵懒的情状”,而是“用大雕想奋飞搏击来比喻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 ‎8.C(道州城西/百余步)‎ ‎9.(1)说出 (2)适合 (3)因为 ‎10.(1)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2)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头上,明白地告诉后来的人。‎ ‎11.作者以右溪无人赏识、任使芜秽的遭遇,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深沉慨叹,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 ‎【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阴影相互遮蔽。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聚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的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在州城的右边(即西面),便命名它为“右溪”。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头上,明白地告诉后来的人。‎ ‎12.(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皆若空游无所依 (3)关关雎鸠 (4)蒹葭采采 (5)同是宦游人 (6)涵虚混太清 (7)万籁此都寂 (8)零落成泥碾作尘 ‎13.十四岁那年,“我”在故乡埋怨命运的不公时,看到屋后长在悬崖边上的树,“我”学会了坚韧(2分);过了而立之年的“我”,在黄山看到长在悬崖上的迎客松,“我”肃然起敬,难以忘怀,想到与苦难命运抗争的人,并由衷地敬佩他们(2分);已届不惑之年的 7‎ ‎“我”,行走在冬的路上,看到长在悬崖边上的树,感悟到生命的真谛:从容、淡定、向上、不屈不挠(2分)。‎ ‎14.因为这三棵树有共同点,都生长在悬崖边上,生长环境恶劣,都坚韧顽强,所以抽象地说成“感念一棵树”。‎ ‎15.(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迎客松的从容淡定(2分)。(2)一个人不管是在什么环境中,只要他坚韧不拔、顽强不屈,他的人生、事业就一定能获得成功(2分)。‎ ‎16.总结全文;点明并深化中心;既表达对长在悬崖边上的树,也表达对像那树一样的人的感念、怀念、赞美和景仰之情。(每点1分,共3分)‎ ‎17.①令荷叶美观。②有利于防止大气中的有害细菌和真菌对植物的侵害。③提高了叶面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每点1分,共3分)‎ ‎18.应放在第②段和第③段之间(1分)。因为第②段提出荷叶能够“自洁”的现象,第③段解释荷叶能够“自洁”的原因,抽出来的这一句正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分)。‎ ‎19.“约”字表示大概、估计,准确说明了组成乳突的细小突起并非直径全部正好为200纳米,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0.示例:(句子)由于“小山包”间的凹陷部分充盈着空气,这样就在紧贴叶面的地方形成了一层极薄的、只有纳米级厚度的空气层。(分析)这一句运用了打比方和做诠释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将荷叶表面的蜡质乳突比作“小山包”,比较通俗易懂,并解释了叶面是如何形成空气层,达到“自洁”效果的。(找出句子1分,说明方法判断正确1分,表达效果分析正确1分,共3分)‎ ‎2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分)。无论是荷花还是荷叶都能够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这是对人类的启示。我们也应努力学习这种“自洁”的品质,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不被外界纷乱复杂的环境影响(2分)。‎ ‎22.示例: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我是××,欢迎大家来到素有“百合故里”之称的万载。万载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全县总人口56万,聚集着汉、壮、满、瑶、苗等多个民族;开口傩、花炮和夏布制作技艺、得胜鼓四项文化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九龙自然保护区,保存了近万亩原始森林,有珍稀动植物300多种;“华东第一地下长河”竹山古洞,被评为“江西省十大美景之一”;百合为万载名产,有500多年的种植和加工历史,尤以龙牙百合久负盛名。预祝大家在万载愉快地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23.略。‎ 7‎

资料: 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