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鹤岗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有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2016鹤岗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有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鹤岗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多选题选不全得2分)‎ ‎(1、5、7、9、10多选,其它单选)‎ ‎1.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B.平抛运动是变加速运动 C.平抛运动不可能是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D.平抛运动中任意两段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 ‎2.如图所示,P和Q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Q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C.Q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Q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D.P对Q的压力和Q对P的支持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小丁同学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60 kg的重物,重力加速度g=‎10 m/s2,小丁同学站在正以加速度‎5 m/s2加速上升的升降机中最多能举起的重物为(  )‎ A‎.40 kg       B‎.30 kg C‎.60 kg D‎.50 kg ‎4.重为50 N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物体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同时物体还受到一个大小为10 N、方向水平向左的水平拉力F作用,如图所示,则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A.10 N,水平向左   B.20 N,水平向左 C.10 N,水平向右 D.20 N,水平向右 ‎5.物体从离地面‎45 m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g取‎10 m/s2),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3 s后落地 B.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30 m/s C.物体在落地前最后1 s内的位移为25 m D.物体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20 m/s ‎6.如图所示,从倾角为θ的斜面上的A点,以水平速度v0抛出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它落在斜面上B点所用的时间为(  )‎ A.      B. C. D. ‎7.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在0~6 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 m B.在0~6 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 m C.在0~4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7.5 m/s - 6 -‎ D.在5~6 s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8.用跨过定滑轮的绳把湖中小船拉靠岸,如图所示,已知拉绳的速度v不变,则船速( )‎ A.不变 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9.如图所示,把光滑斜面上物体的重力mg分解为F1、F2两个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F2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B.物体受到mg、FN 、F1、F2四个力作用 C.物体受到的合力为mgsin θ,方向沿斜面向下 D.力FN、F1、F2三个力的作用效果和mg与FN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10.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两根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后悬挂于O点,在外力F的作用下,小球A、B处于静止状态.若要使两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悬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保持30°不变,则外力F的大小可能为(  )‎ A.mg B.mg C.mg D.mg ‎11.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m的物块由相同的材料制成,且M>m,将它们用通过轻而光滑的定滑轮的细线连接.如果按图甲装置在水平桌面上,两物块刚好做匀速运动.如果互换两物块按图乙装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共同加速度大小为(  )‎ A.g B.g C.g D.上述均不对 二、填空题(共18分,每空2分)‎ ‎12.三个同学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 ‎(1)甲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用小锤击打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弹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改变小锤打击的力度,即改变A球被弹出时的速度,两球仍然同时落地,这说明 ‎ ‎(2)乙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其中N的末端可看作与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铁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v0相等.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末端射出.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仅仅改变弧形轨道M的高度,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说明 ‎ ‎(3)丙同学采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拍摄到如图丙所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每小格的边长L=‎5 cm,通过实验,记录了小球在运动途中的三个位置,则该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__m/s;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为________m/s. (g取‎10 m/s2)‎ - 6 -‎ ‎13.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 ‎(2)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做a与________的图象.‎ ‎(3)如图(a),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a-F图线,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4)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b)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 ‎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38分.14题8分,15题8分,16题10分,17题12分)‎ ‎14.河宽d=‎200 m,水流速度v1=‎3 m/s,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2=‎5 m/s.求:‎ ‎(1)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应怎样渡河?最短时间是多少?船经过的位移多大?‎ ‎(2)欲使船航行距离最短,船应怎样渡河?渡河时间多长?‎ ‎15.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甲通过3段轻绳悬挂,3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站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的人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甲及人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sin37°=0.6,cos37°=0.8,g取‎10 m/s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若人的质量m2=‎60 kg,人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则欲使人在水平面上不滑动,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 6 -‎ ‎16.如图所示,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车在A车前s=‎84 m处时,B车的速度vB=‎4 m/s,且正以a=‎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的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vA=‎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从最初相距‎84 m时开始计时,经过t0=12 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17.如图所示,一质量为‎1 kg的小球套在一根固定的直杆上,直杆与水平面夹角为θ=30°.现小球在F=20 N的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A点静止出发向上运动,已知杆与球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求:‎ ‎(1)小球运动的加速度a1;‎ ‎(2)若F作用1.2 s后撤去,小球上滑过程中距A点的最大距离sm;‎ ‎(3)若从撤去力F开始计时,小球经多长时间会经过距A点上方为‎2.25 m的B点. ‎ 高一期末考物理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多选题选不全得2分)‎ ‎1.ACD 2.D 3.A 4.A 5.ABC 6.B 7.BC. 8.B 9.CD 10.BCD 11.C 二、填空题(共18分,每空2分)‎ ‎12.(1)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2)P球击中Q球 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3)1.5  2‎ ‎13.(1)M>>m (2) ‎(3)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 ‎(4)两小车及车上砝码的总质量不同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38分.14题8分,15题8分,16题10分,17题12分)‎ - 6 -‎ ‎14.答案:(1)船头指向对岸 40 s ‎233 m(或40)‎ ‎(2)船航行速度与河岸所成角的余弦值为(或53°) 50 s ‎15.答案:(1)m‎1g m‎1g (3)‎‎24 kg ‎16.解析:设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t,相遇时A车的位移为:sA=vAt0‎ B车加速阶段的位移为:sB1=vBt+at2‎ 匀速阶段的位移为:sB2=(vB+at)(t0-t)‎ 相遇时,依题意有:sA=sB1+sB2+s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t1=6 s,t2=18 s(不合题意,舍去)‎ 因此,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6 s.‎ 答案:6 s ‎17.解析:(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以垂直于斜面向上方向为y轴正方向,以沿着斜面向上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把F、mg分别分解到x、y轴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x轴上:Fsin θ-Ff-mgsin θ=ma y轴上:Fcos θ-mgcos θ-FN=0‎ 又Ff=μFN 所以a=sin θ-μ(Fcos θ-mgcos θ)-gsin θ=‎2.5 m/s2.‎ ‎(2)没撤去力F前,小球的位移x1=at2=‎‎1.8 m ‎1.2 s末小球的速度为v=at=‎3 m/s 力F撤去后,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x轴上:-Ff′-mgsin θ=ma′‎ y轴上:FN′-mgcos θ=0‎ 所以,a′=-μgcos θ-gsin θ=-‎7.5 m/s2‎ 由v′2-v2=‎2a′x′,x′== m=‎‎0.6 m 所以,小球上滑过程中距A点最大距离sm=x+x′=‎2.4 m.‎ 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为t=s=0.4s ‎(3)依题意由x″=‎2.25 m-‎1.8 m=‎‎0.45 m 由x″=vt′+a′t′2‎ - 6 -‎ ‎0.45=3×t′+×(-7.5)t′2‎ 解得t′=0.2 s 小球返回时有a′′=gsin θ-μgcos θ=‎2.5 m/s2‎ ‎2.4-2.25=a′′t′′2 t′′= t′′+t=(+0.4)s 答案:(1)‎2.5 m/s2 (2)‎2.4 m (3) 0.2 s 或 (+0.4)s - 6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