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直面人生检测题(苏教必修五有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专题三 直面人生检测题(苏教必修五有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检测 专题三 直面人生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弹冠/弹丸之地 恶习/贪生恶死 纷纷纭纭/芸芸众生 B.当真/长歌当哭 愠色/温故知新 肆无忌惮/殚精竭虑 C.纯粹/粉身碎骨 畜牧/六畜兴旺 强颜欢笑/强弩之末 D.开创/草创未就 陨首/殒身不恤 薪火承传/莘莘学子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日方媒体称,‎12月6日上午,俄罗斯两架“伊尔‎38”‎远程侦查机突然接近日本北部能登半岛上空,并在该海域上空盘旋飞行数小时。‎ B.这个人本来就是个贪吃的人,一看到这美味的夜宵,早就把减肥的决心抛到九宵云外了。‎ C.新修订的《国家赔偿法》明确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依法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D.财政部官员及部分专家近日在公开场合就房产税改革话题频烦表态。一分析人士认为,房产税改革需尽快搭建一个框架,边试边改,最好在明年“两会”前推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面临严峻的金融危机,公司领导求真务实,惨淡经营,紧紧抓住原料、生产、物流和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确保完成年度经济指标。‎ B.湖南省地方海事局李局长面对首次到来的“千里湘江话航运”新闻采访团,踌躇满志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一定要让湘江航运再发生机!‎ C.“五严”禁令的实施,让中小学生周末和节假日可以泡图书馆,进实验室,这正是为渊驱鱼,把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 D.今年2月初,奥巴马政府不顾中国强烈反对,抛出对台军售案。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我们来到国家森林公园时,观赏着那壮观而姿态万千的石峰、郁郁葱葱的植被以及清澈的湖泊、溪流,一下子振奋起来。‎ B.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领域在规模上虽然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但技术集成能力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主要依赖进口。‎ C.越剧不断改革新的主题和探索新的表现方式,以及民间社团的兴起,都对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关注和热爱越剧艺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D.一次成功的亚运会将向世人宣示:不仅我们能以举国之力办好奥运、世博,也能以城市为主导经营好同样盛大的“国际派对”。‎ ‎5.下面是一段介绍国学的材料,请根据其主要内容,以“国学”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60字。(3分)‎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不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一般来说,国学指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它包括了以四书五经,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儒家哲学是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请运用联想和想象,将诗的前两句或后两句扩展成画面,不少于50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是一则活动启事,四处画处部分中有两处语言表达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5分)‎ 为推动网络文明建设,①营造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的网络环境,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文明上网,共建和谐”网上征文和知识竞赛活动今天隆重推出,②截至‎2011年1月30日止。活动期间,欢迎广大网民上网畅谈对文明上网的体会,讲述亲身经历的上网故事;③并积极参与网上知识竞赛答题。2月底,举行颁奖仪式,④到时将邀请知识竞赛和征文获奖者代表领奖并发表获奖感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宋诗不及唐诗的根本原因 钱钟书先生不太赞同“诗分唐宋”这种以时代划分诗歌的方法,他认为,“就诗论诗,正当本体裁以划时期,不必尽与朝政国事之治乱盛衰吻合”。钱先生当然也是承认中国诗歌是有唐诗、宋诗之分的,“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但是,他认为这种分法,“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具体地说,“夫人禀性,各有偏至。发为声诗,高明者近唐,沈(沉)潜者近宋,有不期而然者”。‎ 其实,这是一个两可的问题,就是说,两种说法都各有道理。对于关心社会、跟现实联系密切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诗歌风格必然烙上时代的印记;而对于那些不太关心社会、游离于现实之外的诗人而言,影响他们诗歌创作和诗歌风格的主要因素则是钱钟书 先生所说的禀性。纵观文学史,那些艺术造诣精深、影响深远的诗人,多数是关注社会、跟现实有着密切联系的。因此,我认为,诗分唐宋的传统说法仍然是有道理的。‎ 时代影响诗人及其创作,可以有各种途径。仅以唐宋而论,赵宋朝廷在政策上对士人相当优待:太祖赵匡胤在即位的第三年就秘密镌刻了一块誓言碑,告诫后来的继位者,要遵守三条立国方针,其中一条就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使得士人的生命有了安全保障;宋代的科举选士制度也向士人敞开大门,使他们有比唐代士人更为广阔通畅的进身之路;对已经步入仕途者所提供的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也是唐代士人所望尘莫及的——仕途较为顺利、最后官拜二品尚书的白居易,在诗歌中记录了自己不同时期的俸禄数额,满足之情溢于言表。宋人洪迈对此不以为然,仍然说白居易“立身廉清,家无余积”。‎ 但是,宋代有一点是无法跟唐代相比的:唐代几乎没有任何言禁,文艺创作完全处于自由发挥状态。‎ 这就是洪迈所说的“唐诗无讳避”:“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至宫禁嬖昵,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复极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 为此,洪迈列举了很多例子。如白居易《长恨歌》等讽喻诗、元稹《连昌宫词》,都围绕着唐明皇展开叙述、议论;杜甫更甚,《兵车行》《前出塞》《后出塞》、“三吏”、“三别”、《哀王孙》《悲陈陶》《哀江头》《丽人行》《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等,整篇都是这类内容。匪夷所思的是,所有这些唐朝诗人,没有一个曾经因此受到过任何来自朝廷和评论界的责难与惩罚,毫毛无损。‎ 洪迈在列举了上述诗人、诗作之后,来了一句画龙点睛的结束语:“今之诗人不敢也。”宋代诗人之所以不敢,是因为不允许,朝廷不允许。不但宋代朝廷不允许,宋代以后的所有朝廷,没有一个是允许的。唐诗之不可企及,其根本原因或许正在这里!‎ ‎8.下列能够作为“诗分唐宋的传统说法仍然是有道理的”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B.从整个文学史看,时代对诗人的创作及创作风格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C.禀性影响着那些游离于现实之外的诗人的创作和风格。‎ D.唐代诗人禀性高明,宋代诗人禀性沉潜。‎ ‎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钟书先生不赞同“诗分唐宋”这种以时代划分诗歌的方法,但承认中国诗歌是有唐诗、宋诗之分的。‎ B.文中说白居易、元稹、杜甫等人直辞咏寄,丝毫没有避隐,但他们都没有因此受到责难与惩罚。‎ C.文章引用文献资料,引用得当,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理辨性与说服力。‎ D.宋代诗人不敢写政治讽喻诗,说明宋代有着较为严格的言论限制,文艺创作并不自由。‎ ‎10.宋代在政策上对士人相当优待,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经验之谈 ‎[美]威廉·萨洛扬 麦立克要坐火车从佛勒斯诺去纽约旅行。临行前,他的舅舅嘉乐来看他,并告诉他一些关于旅行的经验。‎ ‎“你上火车后,好好选一个位置坐下,不要东张西望。”嘉乐告诉他的外甥,“火车开动后,会有两个穿制服的男人顺甬道走来向你要车票,你不要理他们,他们是骗子。”‎ ‎“我怎么认得出呢?”麦立克不解地问。‎ ‎“你又不是小孩,会认得的。”嘉乐似乎有点埋怨。‎ ‎“是的,舅舅。”麦立克点了点头说。‎ ‎“火车走不到二十里,就会有一个和颜悦色的青年来到你跟前,敬你一支烟。你就说不会吸,那烟卷是上了麻药的。”‎ ‎“是的,舅舅。”麦立克微微一怔,但照例点了点头。‎ ‎“你到餐车去,半路上会有一个漂亮的年轻女子故意和你撞个满怀,差点儿一把抱住你。她一定左一个对不起,右一个很抱歉。你的自然的冲动一定会要跟她交朋友。但是,你要理智地走远些。那女子是个拆白。”‎ ‎“是个什么?”麦立克似乎没有听清楚。‎ ‎“是个婊子。”嘉乐提高声音说,“进去吃饭,点两个好吃的菜,要是餐车里人挤,要是有一个美貌的女子与你同桌,在你对面而坐,你别朝她看。要是她逗你说话,你就装成聋子。这是唯一的摆脱之道。”嘉乐认真地告诫他的外甥。‎ ‎“是的,舅舅。”麦立克不禁有点惊讶,但还是点了点头。‎ ‎“你从餐车回到座位去,经过吸烟间,那里有一张牌桌,玩牌的是三个中年人,手上全戴着看起来很值钱的戒指。他们会朝你点点头,其中有人请你加入,你就跟他们说,说——不——来——美——国——话。”‎ ‎“是的,舅舅。”麦立克又点了点头。‎ ‎“我在外边见识得多了,以上并非我胡说。就告诉你这些吧!”‎ ‎“还有一件,”嘉乐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叮咛道,“晚上睡觉时,把钱从口袋里取出来放在鞋筒里,再把鞋放在枕头底下,别睡着了。”‎ ‎“是的,舅舅,多谢您的指教!”麦立克向他的老舅舅深深地鞠了一躬。第二天,麦立克坐上了火车,横贯美洲向纽约而去。‎ 那两个穿制服的人不是骗子,那个带麻药烟卷的青年没有来,那两个漂亮女子没碰上,吸烟间里也没有桌牌。第一晚麦立克把钱放在鞋筒里,把鞋放在枕头下,一夜未合眼。可是,到了第二晚他就全不理会那一套了。‎ 第二天,他自己请一个年轻人吸烟,那人竟高兴地接受了。在餐车里,他故意坐在一位年轻女子的对面。吸烟间里,他发起了一桌扑克。火车离纽约还很远,麦立克已认识车上的许多旅客了,而旅客们也都认识他了。火车经过俄亥俄州时,麦立克与那个接受烟卷的青年,跟两个大学生组成一个四人合唱队,大唱了一阵子,获得了旅客们的好评。‎ 那次旅行对麦立克来说是够快乐的了。‎ ‎“我看得出,你一路没有出什么岔子,你依我的话做了没有?”一见面嘉乐就高兴地问麦立克。‎ ‎“是的,舅舅!”麦立克还是那样地作了回答。‎ 嘉乐脸带笑容,微微地转过身去,眼望远处自言自语地说:“我很快活,有人因我的经验而受益。”‎ ‎11.嘉乐给麦立克提了几个重要的旅行经验?请简单概括。(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简析它们分别反映出麦立克怎样的心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嘉乐舅舅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括。(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什么到了第二晚,麦立克就全不理会他舅舅的那一套了?(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麦立克的旅行经历,写出你的几点成长感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8分)‎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也。祖林子,宋征虏将军。父璞,淮南太守。璞元嘉末被诛,约幼潜窜,会赦免。既而流寓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倦。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能属文。‎ 起家奉朝请。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兴宗为郢州刺史,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尝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事之。”及为荆州,又为征西记室参军,带厥西令。兴宗卒,始为安西晋安王法曹参军,转外兵,并兼记室。入为尚书度支郎。‎ 初,高祖有憾于张稷,及稷卒,因与约言之。约曰:“尚书左仆射出做边州刺史,已往之事,何足复论。”帝以为婚家相为,大怒曰:“卿言如此,是忠臣邪!”乃辇归内殿。约惧,不觉高祖起,犹坐如初。及还,未至床,而凭空顿于户下,因病,梦齐和帝以剑断其舌。召巫视之巫言如梦乃呼道士奏赤章于天称禅代之事不由己出高祖遣上省医徐奘视约疾还具以状闻。先此,约尝侍,值豫州献栗,径寸半,帝奇之,问曰:“栗事多少?”‎ 与约各疏所忆,少帝三事。出谓人曰:“此公护前,不让即羞死。”帝以其言不逊,欲抵其罪,徐勉固谏乃止。及闻赤章事,大怒,中使谴责者数焉,约惧遂卒。有司谥曰文,帝曰:“怀情不尽曰隐。”故改为“隐”云。所著《晋书》百一十卷,《宋书》百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迩言》十卷,《谥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皆行于世。又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寤,而独得胸衿,穷其妙旨,自谓入神之作,高祖雅不好焉。帝问周舍曰:“何谓四声?”舍曰:“天子圣哲是也。”然帝竟不遵用。‎ ‎(选自《梁书·沈约传》,有删改)‎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笃志好学,昼夜不倦     倦:疲惫 B.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 善:交好 C.而凭空顿于户下 顿:顿时 D.累千载而不寤 寤:领会,领悟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约在孤独、贫穷的流浪生活中,仍然好学不倦,昼夜不止,以至于他的母亲害怕他因劳生疾。‎ B.蔡兴宗听说沈约的才能,推荐他做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后来又推荐他做征西记室参军,带厥西令。‎ C.高祖和沈约谈论张稷的事时,沈约的回答触怒了高祖,他非常害怕,梦到高祖用剑割断了他的舌头。‎ D.沈约撰写了《四声谱》,并且认为以前的词人都不明白,只有自己穷尽了其中的妙旨,自称这是入神之作。‎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召 巫 视 之 巫 言 如 梦 乃 呼 道 士 奏 赤 章 于 天 称 禅 代 之 事 不 由 己 出 高 祖 遣 上 省 医 徐 奘 视 约 疾 还 具 以 状 闻。‎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能属文。(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约尝侍,值豫州献栗,径寸半,帝奇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6分)‎ 霁 夜 孔平仲 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21.颔联描写景物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面对秋景,一些文人常发悲秋之感;但这首诗却反其意而用之,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7分)‎ 甲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23.(1)概括曾皙的性格特征。(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与点”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3分)‎ 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论语》)‎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 ‎(4)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韩国举行的G20峰会上,中国记者芮成钢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解读”这一话题展开对话,引起世界的关注。‎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读”有三个义项:①阅读解释;②分析,研究;③理解,体会。‎ 生活中,对同一句话、同一篇文章、同一个人、同一种现象、同一种政策……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都可能有不同的解读。相反,从不同的现象中也能解读出相似或相同的结论。你有这样的“解读”或被“解读”的经历与感悟吗?请以“解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解析 ‎1.C [C项cuì/suì, xù/chù, qiǎnɡ/qiánɡ。A项 tán/dàn,è/wù, yún。B项dànɡ, yùn/wēn,dàn/dān。D项chuànɡ, yǔn/yǔn, xīn/shēn。]‎ ‎2.C [A项侦查—侦察。B项九宵—九霄。D项频烦—频繁。]‎ ‎3.A [A项“惨淡经营”本指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后也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用于此处恰当。B项“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C项“为渊驱鱼”是说水獭想捉鱼吃却把鱼赶到深渊去了,后用来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或笼络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此处误解成语意思。D项“危言危行”是指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危”是“正直”之意,含褒义,见《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此处误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动”。 ]‎ ‎4.B [A项成分残缺,应删去“当”与“时”;C项搭配不当,“不断改革”不能与“新的主题”搭配;D项语序不当,“我们”应移到“不仅”之前。]‎ ‎5.国学指一国所固有之学术,包括以儒学以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依据学科、‎ 思想、《四库全书》、《国学讲演录》可分为不同的学问。‎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时,可先给语段划分层次。所给语段可划分为两层,第一层是前三句,介绍国学的范畴;第二层是第四句,介绍国学学问的分类。然后,分别对其进行概括整合即可。‎ ‎6.示例一:(前两句)阳光明媚的春日,嫩绿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动,两只黄鹂在上边嬉戏,欢快鸣唱;而蓝蓝的天空正飘着朵朵白云,十几只白鹭鸟排列成整齐的一行,向远方飞去。‎ 示例二:(后两句)一位老人站在窗前,望着远处,西边山岭上的千年积雪,像一幅嵌在窗框上的挂图;老人再向门外一瞥,停泊在江边、将要远下东吴的万里行船已升起了白帆。‎ 解析 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把握住如下三点:①读懂诗句,理解诗句的内容,这是扩展的基础;②合理展开联想和想象,这是扩展的关键,决定着答题的质量;③题干中要求“扩展成画面”,故要运用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不能进行议论和抒情。‎ ‎7.把②中的“止”删去。④处的“到时”应改为“届时”。‎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准确、得体的能力。“截至”的意思是“截止到(某个时候)”,因此“截至‎2011年1月30日止”中的“止”是多余的。“到时”是口头语,用于启事中显得不庄重,应改为书面语“届时”。‎ ‎8.B [A、C、D三项是钱钟书所主张的诗分唐宋“乃体格性分之殊”的观点。]‎ ‎9.A [“钱钟书先生不赞同”错,原文说的是“钱钟书先生不太赞同”。]‎ ‎10.①朝廷以立国方针的形式保证士人的生命安全。②科举选士制度向士人敞开大门。③朝廷向已经步入仕途者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文章第三段说“仅以唐宋而论,赵宋朝廷在政策上对士人相当优待”,并且后面使用了冒号,由此可以看出宋代在政策上对士人优待的表现就在这一段;同时本段中有两个分号,可以看出宋代在政策上对士人的优待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命保障,二是科举选士,三是物质条件。‎ ‎11.①穿制服来查票的是骗子;②青年的烟卷里有麻药;③别理漂亮的女子;④别加入吸烟室里的牌局;⑤把钱藏好。‎ 解析 这道题考查考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做这道题只要根据文章的思路找出嘉乐舅舅的经验之谈,再提取要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即可。‎ ‎12.第一处,舅舅提醒麦立克穿制服查票的是骗子,涉世不深的麦立克相信了,这句回答体现了他对舅舅的信任。第二处,麦立克旅行归来,发现舅舅言过其实,这句回答是对舅舅善意提醒的回应,表现了麦立克的善良。‎ 解析 这道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这两处回答是一样的,但联系回答的情境,就容易看出麦立克的不同心理。第一处,他对舅舅的忠告十分不解,很难将穿制服查票的工作人员与狡猾的骗子联系起来,但舅舅毕竟见多识广,他还是选择相信舅舅。第二处,麦立克的旅途与舅舅说的大相径庭,但舅舅的出发点是好的,所以麦立克并没有让舅舅难堪,仍对舅舅表示感谢。‎ ‎13.①嘉乐是个善良的人,提醒麦立克是善意的。②嘉乐是个保守封闭的人,因为有被骗的经历就提防所有陌生人,自我封闭。③嘉乐是个自以为是的人,与麦立克的经历一比便知嘉乐现在很少旅行,于是他的所谓经验之谈就愈发可笑。‎ 解析 这道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嘉乐是本文的主人公,可以根据他的言行举止概括出其形象。例如他的经验之谈貌似可信,但与事实大相径庭,但他依然一副经验丰富的派头,这不是自以为是吗?‎ ‎14.①麦立克本来就对舅舅的经验之谈将信将疑,②第一天他发现舅舅的告诫都不符合实际情况,③第二天他不顾舅舅的劝告反而受欢迎。‎ 解析 这道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麦立克不理会他舅舅的那一套也有一个过程,根据文章的思路把这个过程理出来就可以了。‎ ‎15.①生活中不要怀疑一切,只要善待他人也会得到他人的信任;②社会在进步,我们也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③所谓经验要用实践去检验。(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 这道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可从作品的主题或作者的创作动机等角度去解读,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6.C [顿:倒。]‎ ‎17.D [A项介词,因为/连词,表修饰;B项连词,就/连词,却;C项介词,对/介词,被;D项均为副词,才。]‎ ‎18.C [沈约梦到的是齐和帝用剑割断了他的舌头。]‎ ‎19.召巫视之/巫言如梦/乃呼道士奏赤章于天/称禅代之事/不由己出/高祖遣上省医徐奘视约疾/还具以状闻。‎ ‎20.(1)因而白天读的文章,在夜间沈约就进行背诵,于是他博览群书,并能写一手好文章。(关键词:辄、遂、属)‎ ‎(2)沈约曾陪皇上宴饮,正赶上豫州进献栗子,直径有一寸半长,皇上感到奇怪。(关键词:尝、值、奇)‎ 参考译文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他的祖父沈林子,是宋的征虏将军。他的父亲沈璞,曾任淮南太守。沈璞在元嘉末年被杀了,年幼的沈约就四处潜藏逃窜,后来遇上了赦免。这以后,沈约流落他乡,过着孤苦贫寒的生活,但他专心致志,勤奋好学,昼夜不倦。他的母亲担心他太劳苦而生病,常常减少给他点灯的油或灭掉他的灯。因而白天读的文章,在夜间沈约就进行背诵,于是他博览群书,并能写一手好文章。‎ 沈约离家开始做官,担任奉朝请的职务。济阳的蔡兴宗听说沈约的文才就与他交好;当时蔡兴宗是郢州刺史,推荐沈约做了安西外兵参军,兼任记室。蔡兴宗曾经对他的孩子们说:“沈记室是道德高尚的老师,你们应当很好地对待他。”等到蔡兴宗做了荆州刺史,又让沈约担任了征西记室参军,带厥西令。蔡兴宗死后,沈约起初做安西晋安王法曹参军,后转为外兵参军,并兼任记室。后来,他入朝担任了尚书度支郎。‎ 当初,高祖对张稷有些不满,张稷去世后,高祖就把这个心事告诉了沈约。沈约回答说:“尚书左仆射离京外出做边州刺史,这已经是过去的事了,哪里值得再谈论呢?”皇上认为他们是联姻的关系所以这样说,就大怒道:“你这样说,是忠臣应该说的话吗?”就乘辇车回内殿去了。沈约感到非常恐惧,没有感觉到高祖起身,还是像原来一样坐着。沈约回到家,还没有走到床边,就一下子歪倒在门边,因此得病,梦见齐和帝用剑割断了他的舌头。沈约叫一个巫师来看,巫师说的话跟他的梦相吻合。于是,沈约叫来道士向天奏赤章,说梁接替齐的事,不是自己策划的。高祖派上省医徐奘给沈约看病,徐奘回去后详细奏明了沈约的情状。在这件事之前,沈约曾陪皇上宴饮,正赶上豫州进献栗子,直径有一寸半长,皇上感到奇怪,问道:“关于栗子的典故有多少?”皇上与沈约各自梳理记忆,沈约说出的比皇上说出的少三个。沈约出宫后对人说:“这个人爱面子,我不让他的话他就会羞死。”皇上认为沈约出言不逊,想治他的罪,徐勉坚决地进谏,皇上才没治沈约的罪。(这一次,)皇上听说沈约向天奏赤章的事,大怒,让使者去谴责了他好多次,沈约十分畏惧,不久就去世了。有关部门给沈约拟了谥号,称为“文”,皇上说:“心中的感情没完全表达叫做‘隐’。”因此改换了给沈约的谥号,称为“隐”‎ ‎。沈约所著的《晋书》一百一十卷,《宋书》一百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迩言》十卷,《谥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都在世上流传。沈约又撰写了《四声谱》,并认为过去的词人,千年以来都没有领会,而他独得于心,穷尽了其中的妙旨,自称这是入神之作,高祖认为这书高雅但并不喜欢。皇上问周舍说:“什么叫四声?”周舍说:“天子圣哲,这就是四声。”但是皇上最终没遵照着实行。‎ ‎21.对比。作者将雨前的“狂风送雨”和雨后的“淡月笼云”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雨后景色的清幽。‎ ‎22.在诗中,作者描写了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等景物,突出了秋夜雨停之后的清静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秋夜清静景色的赞美,表现了诗人闲静、愉悦的精神境界。‎ ‎23.(1)恬淡潇洒放达。‎ ‎(2)体现了孔子思想的两个方面:一是积极入世,以礼乐治国;二是如果道不行于世,则安贫自守,过高雅、闲适的生活。是积极的。‎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诫子书》中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成就学业,它的思想与《论语》中孔子关于志向和毅力的重要作用的思想相同,即志向的确立和坚守非常重要。树立远大的志向,然后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才能成功。‎ ‎25.(1)廊腰缦回 钩心斗角 (2)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3)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4)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赢得仓皇北顾 烽火扬州路 ‎26.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给材料的命题作文,考生可以把“解读”当做动词,也可以将其当做名词,写作范围宽泛。审题立意时可以加上对象来明确话题,比如“解读朋友×××”“解读高三”“解读父母”“解读忠诚”等;也可以在题目前面加上一些词语,比如“错误的解读”“不一样的解读”“公正的解读”等。下面提供几种立意以供参考:① 准确解读,防止误读;② 做好自己,让别人解读去吧;③ 学会从多个角度解读;④ 读懂父母,体谅父母;⑤ 要确立科学解读的原则和标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