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

ID:131788

大小:6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0-03-1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藤野先生》同步练习 课课练 一、基础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者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fēi(   )红    jié(   )责    不xùn(   )   一瞥(   ) 寒颤(   )   发髻(   )  难以下咽(  )  抑扬顿挫(  ) 2.用下面的词语说一句话。 深恶痛疾:                                                      发人深省:                                                        3.结合语言环境,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 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⑵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⑶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⑴“第二三天便还我”一句中,能不能将“便”换成“才”?为什么?                                                                                                ⑵甲: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乙:不但文法的错误一一订正,连许多脱漏的地方也都增加了。 甲、乙两句都有递进的意思,它们要强调的内容是否相同?                                                                                                                                                                                               二、阅读检测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A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B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C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D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从上面的文段看,使作者“意见变化”的两件事是:□□□□和□□□□ (答案不超过4个字)。 2.文章加点的四个“他们”,所指的对象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3.文中画曲线的句子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你谈一谈。                                                                                                                                                                                               4.上面的文字中有一句插叙,请你找出来,标上横线,并品析这个句子。                                                                                                                                                                                               5.这篇文章是回忆性散文,我们从作者后来的经历中知道作者并不是“无法可想”的,作者想出了什么办法?你认为作者的办法、作者的选择恰当吗?从作者的人生选择中你想到了什么?                                                                                                                                                                                   三、写作训练 以“我最尊重的老师”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拓展阅读 我的“藤野先生”? 徐 红 遥望中学,已时隔二十多年,可是我的语文老师龚汉城却如在眼前。 我无须再另费笔力去描绘他的音容,因为有一幅现成的肖像画最适合他。那就是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除了没有一撇八字须,其他可谓惟妙惟肖,连朗读课文时抑扬顿挫的声调也毫无二致。 二十多年前的语文课本实在像一本政治读本,老师教得平平淡淡,我也学得素然无味。可是一节语文课我至今记得清清楚楚。龚老师那一天一反常态地对我们说:“今天我们要上一篇课文《藤野先生》,这是文学作品,作者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 这个黑瘦的、衣着模糊的藤野先生远远地从异国他乡走近我,我分明感觉到他内心深处蕴藏着博大的爱。当他得知他的学生要远他而去时,他把自己的一张照片送给学生,背面还写上“惜别”二字。当我第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竟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文学,原来能把生活中上层有情感的东西展示出来,能把沙漠润出绿洲。我抬头望着正在上课的龚老师,他镜片后的眼睛似乎亮了些,他黑瘦的脸庞似乎有些红晕,他的声音高低起伏,又戛然而止,怔怔地望着我们。我凝视着他的目光,我明白,他就是我们的藤野先生。 厌倦了大批判的文章,我开始写散文,写老师,写同学,写亲人,写自己,写一切能抒发我情感的文章。好像龚老师的评语一次比一次长,分数一个比一个高。龚老师在语文课上经常念我的作文,后来又把我的作文抄在大白纸上,先贴在教室门口,后贴在校园里。一张张大白纸上用毛笔抄着我的作文,字迹工整而清秀。我仿佛觉得他就是我的藤野先生。 中学毕业我便要背起行囊去插队。临别时,龚老师并没有送照片给我,却给了我两本书,一本是《朝花夕拾》,一本是《呐喊》。这都是当时能公开读的文学作品,扉页上有工工整整的楷体“留念,龚汉城”。 后来,我去考大学,由于数学成绩不佳,未能考上梦寐以求的复旦大学中文系,进入了一所师范大学。我觉得我的作家梦,我的文学理想,就像放飞的风筝,远远地飘离我而去,心情很郁闷、失落。第一封信寄给的是我的老师,信中大概说了许多牢骚话。不久,我收到了回信。第一行字是“亲爱的未来的徐老师”。我不记得后面有多少鼓励性的话语,仅就开头这一行字,那么神圣,那么美丽,我明白今后该去做什么了。 后来,我也成了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我常常向我的老师汇报我的教学成绩,比如获得了教学比赛一等奖,出书了,评上高级职称了。他总会很高兴,黑瘦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1994年的一个暑假,我带着新出的一本书去探望老师。他正患乙肝休息在家。他的脸依然黑瘦,还透着点棕黄,他的声调依然抑扬顿挫,但语气急了些,眼睛没有以前亮,但更多了一份慈祥。我把书递给他,他翻到扉页,上面我也写了一行字:“留念,您永远的学生徐红”。他笑笑说:“我们现在是同事,我不过比你年长。”并亲自拿来剪刀、胶水,把“您永远的学生”贴盖住。 1997年龚老师患肝癌去世。我没有他的照片,不能像鲁迅那样把先生的照片挂在书桌前,瞥见先生的面貌,增加勇气。但龚老师的形象却永远伴随着我在课堂里。每当我站在讲台上,我就像我的老师一样,给我的学生启开文学之门,让我的学生在文学中寻回失落的美丽。 1.龚汉城老师并不是藤野先生,作者为什么称他为“藤野先生”并加上“我的”二字?                                                                                                                                                                                               2.龚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你概括出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并选择其中的一个特点,说说作者用了哪一件事或哪些事来表现这个特点。 龚老师是这样的一个人:                                                                       我选择这个特点:                                                                              作者用这样的材料来表现:                                                                      3.阅读文中画曲线的句子,请你以龚老师的身份,对“我”说几句鼓励性的话语,注意联系上下文。                                                                                                4.以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处画上横线,作赏析。                                                                                                                                                                                               综合实践  八年级(1)班将举行一个“纪念鲁迅”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其中有一个项目是创建一个网站,请你参与这个项目的设计,尽量多提供一些点子。 1.你认为网站可以设计哪些栏目来介绍和纪念鲁迅先生?                                                                                                                                                                                               2.你将通过什么途径去获得相关的资料?                                                                                                                                                               3.你将给这个网站命名为                               。 [NextPage] 《我的母亲》同步练习                             课课练 一、基础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xì(   )戏    chóu(   )备     mó(   )画    péi(   )罪 ɡuǎ(   )妇   牢sāo(   )     文绉绉(    )  庶祖母(   ) 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或者写作背景解释下面划线词语的意思。 ⑴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⑵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                                                                                              ⑶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                                                                                              3.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零二、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ɡuǎnɡ mò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kuān sù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爱母。 ⑴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ɡuǎnɡ  mò(     )      kuān sù(      ) ⑵品味词语:将文中划线句中的“如果”一词删掉,比较改后的句子与原句有什么区别,谈谈“如果”一词的表达效果。                                                                                                                                                                                              ⑶在你的成长历程中,你一定受过其他人的影响,请你仿照划线句的句式和语气,概述这种影响。                                                                                                                                                                                               二、阅读检测 ①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②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③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④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1.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母亲担任着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是□□、□□、□□。上面的文段,主要写母亲对“我”的□□□□□(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2.每天天刚亮,母亲就要对“我”进行教导,母亲是从哪些方面来进行教导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母亲是既“慈”又“严”的,这个特点在第③④段,作者用了一些具体的事例来表现,请你用下面的句式概述这些事例。 ⑴第③段:母亲虽然                             ,但是                                                        。           ⑵第④段:母亲虽然                                  ,但是                                                       。          4.请你对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作一点评论。                                                                                                                                                        三、写作训练 题目:妈妈,我想对你说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拓展阅读 大地的耳朵 尤今 小时候,讨厌冬菇,嫌它丑。黑黑的一朵,像巫婆身诡谲的袍子,每每在饭桌上见到它,筷子总绕道而逃。弟弟受我的影响,也把冬菇当敌人。 妈妈的拿手好菜是冬菇焖鸡,我一见便皱眉,觉得大好鸡肉被那可憎的冬菇白白糟蹋了,感觉上,就好似香喷喷的一锅白粥,无端地掉入了黑漆漆的老鼠屎。 聪明的妈妈,察觉了我和弟弟的异状,一回,刻意以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地问:“你们看,这像什么?” 我闷声闷气地应:“黑色的鬼。” 弟弟鹦鹉学舌,也说:“像鬼,黑色的鬼。” 妈妈好脾气地应:“冬菇不是鬼啦,它是大地的耳朵。” 嘿,大地的耳朵?这个新鲜的比喻霎时把我和弟弟的好奇心全撩起了,我俩齐齐竖起耳朵来听。 妈妈饶有兴味地说道:“人间每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大地好奇,便把长长的耳朵伸出地面来听。”经妈妈这么一形容,那朵圆圆的冬菇落在眼里,果然像一只铆足全劲来偷听的耳朵。妈妈继续说道:“大地的耳朵,听觉敏锐,你们吃了它,同样可以拥有耳朵听千里的能力!” 耳听千里?呜哇,太棒了呀!我和弟弟的筷子,都不约而地伸向了盘子里那一只只“大地的耳朵”…… 万万没有料到,这一吃,便上瘾了。 品质上好的冬菇,硕大肥厚,一触及嘴唇,便有一种绵密温厚的感觉。在与鸡肉长时间焖煮的过程中,它吸尽了肉的精华,吃起来像是一块嫩滑的黑色油膏,但又绝对没有脂肪那种油腻感,这种绚烂的丰采是独树一帜的。 盲目地相信冬菇有助听觉,吃着吃着,果然便养成了“耳听八面”的能力。然而,有时,不小时听到了一些飞短流长的谣言,听到了一些令人义愤填膺的负面消息,我便衷心希望,我不曾吃过那么、那么多的冬菇。 小小一道冬菇焖鸡,盛满了童年的快乐回忆,还有,温馨的伦常亲情。每回闻到那一股熟悉的味道,母亲慧黠的笑容,便清晰浮现。我们在无数无数半真半假的故事中成长,我们在一则一则白色的谎言里接受了许许多多原本为我们所抗拒的东西,那样的一个成长过程,幸福而美好。而全心全意地相信冬菇是“大地的耳朵”的那些年月,是人生的无尘岁月,澄净明洁。 一日,我刻意以筷子夹起了一朵冬菇,微笑地问: “看,这像什么?” 孩子缺乏我天马行空的想像力,老老实实地应:“象冬菇。” 我说:“不是啦,它们是大地的耳朵……” 这时,三双黑黑的眸子专注盯着我看,晶晶的亮光,为饭桌上那盘冬菇镀上了一层美丽的釉彩…… 1.请从文章中找出表明作者对冬菇感情变化的词语:          →           →            2.文章用“聪明”和“慧黠”来形容母亲,你认为它们具体表现在哪里? 答:                                                                                                                                                                                        3. 本文构思巧妙,请你细读开头部分,联系全文,说说文章这样开头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 答:                                                                                                                                                                                        4.语言很有特色,请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注意加点的词语)。 ⑴黑黑的一朵,像巫婆身诡谲的袍子,每每在饭桌上见到它,筷子总绕道而逃。                                                                                                ⑵我们在一则一则白色的谎言里接受了许许多多原本为我们所抗拒的东西。                                                                                                5.“妈妈”和“我”巧妙地激起孩子对冬菇的兴趣,从这件事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请谈一谈。 答:                                                                                                                                                                                         趣味考场  在《我的母亲》一文中,作者说他十一二岁时曾组织戏剧班,在村口田里做戏,他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些活动为他的童年增添了几抹亮丽的色彩。请你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展示你的文学修养: 1.诸葛亮、刘备是哪一部古典名著里的人物?有关他们的俗语或典故,你知道吗?试写几个。                                                                                               2.史文恭、花荣哪一部古典名著里人物?这部作品里还有其他许多众所周知的人物,请你写几个出来,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讲讲他的故事。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