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含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含课件)

ID:58922

大小:117.53 KB

页数:13页

时间:2008-08-0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点击下载:本课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腓尼基人的字母文字。 (2)世界三大宗教──公元前6世纪产生在印度的佛教;公元1世纪,产生在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公元7世纪,产生在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 2.过程与方法 (1)了解古代文字的特点,感知古老文字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并形成自己观点与认识的能力。 (2)了解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背景、创立人、基本教义,理解三大宗教的世界性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古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础,象形文字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2)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宗教信仰,宗教情感,以及同这种信仰和情感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都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 (3)认识商博良等人为解读古文字做出的贡献,培养执著追求、不断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重点1:埃及的象形文字 学生动手收集整理象形文字图片、编写解说词、观看古文字展览,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与他人合作、交流,完成新知识的构建。 重点2:佛教的产生 讲述佛教故事,了解佛教产生的历史及其教义内涵。 ●教学难点 基督教的产生、基督教性质的演变与传播 播放影音文件,设置讨论活动环节,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探究宗教的起源、认识宗教的社会价值。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资源准备 ○1金字塔图片、埃及象形文字图片 ○2楔形文字图片、泥板、小木条、 ○3字母文字图片、字母文字发展示意图 ○4学生编写解说词讲稿,教师帮助指导 ○5学生收集三大宗教代表性建筑物图片、人物图片,宗教经典、艺术,宗教的主要节日、大型的庆典活动。(收集途径:图书馆、教堂、佛寺、网络等) 歌曲──《铃儿响叮当》 ●教学渗透点 (1)了解两河流域人民今天的苦难,认识战争对人类文明的破坏。 (2)明确宗教与邪教、封建迷信的区别,自觉地崇尚科学,尊重宗教信仰,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设想 根据教材内容,将本课的学习设置为两大板块。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在教室里布置古文字展览墙和宗教故事会会场。 主题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学习小组3个) 环节一:创设“古文字展览馆”,通过学生搜集资料、展示信息,编写讲稿、课堂解说的形式,培养他们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自己动手,把喜欢的古文字制作成书签、装饰画,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体验古朴、神秘的美感。 环节二:教师通过出示伊拉克战争中的失学儿童图片,展现两河流域人民今天的苦难,引发学生思考战争对人类文明的破坏。 主题二:世界三大宗教 (学习小组3个) 宗教大观 通过“收集资料—分析、总结—介绍、展示、表演”,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与发展,讲述宗教故事,介绍宗教节日,结合宗教兴盛的历史和古今宗教冲突的典型事例,在交流讨论中认识宗教对世界的影响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初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教材两个子目内容的学习过程中,两大主题学习小组互相造访对方的展览或参加故事会活动,在交流合作中借鉴对方的学习方法与活动设计思路,最后两大主题小组的学生互相赠送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礼物,如自己动手制作的古文字装饰艺术画、绘制的复活节彩蛋等等,体验自主学习、赢得他人肯定与赞赏的快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导入新课】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大屏幕显示金字塔图片,提问:金字塔是哪一文明古国的象征? 古埃及是世界上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几百万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奴隶社会开始的。有了文字,人类的历史才变得容易了解,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揭开古老文字的神秘面纱,           [教师过渡] 是商博良读懂了象形文字,同时也使人们对古代埃及的历史有了真正的了解。在这片炙热的土地上,生息繁衍着世代耕耘、不问外事的埃及人民,他们经历过战乱掠夺,忍受过贫瘠悲苦,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默默创造着璀璨的文明。              通过同学的一番介绍,我们知道,象形文字是画出图形表示事物,渐渐地,为了书写方便,人们对一个物体不再全部画出,而只画出最能表现其特征的部分,于是原来的图画逐渐变为直线的图形。楔形文字产生了。                   拓展空间 展示伊拉克失学儿童图片 讲述:这些在战争中失学的孩子们可曾知道他们的祖先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人,希望他们能够有机会学习,哪怕像祖先一样用木棍在泥地上划写几笔也好。         [教师过渡] 公元前1500年左右,楔形文字成了国际交往的通用文字。各国签订条约或者书信往来,都使用楔形文字。因为那时候,楔形文字具有词汇丰富、字形优美的特点。但是,这种文字的阅读和书写很复杂,不容易被广泛地掌握,后来还是逐渐被字母文字代替了。                                  [教师过渡] (展示字母文字演变发展图示) 通过第三组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一直没有发展成字母文字,后来经过多次演变,外形逐渐简化,向字母文字过渡。它的24个单辅音的符号,类似字母。公元前二千年,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在埃及文字和西亚文字的影响下,创造了22个拼音字母。古代希腊人又在腓尼基字母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形成后来罗马及其周围地区拉丁人的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是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   以上三组同学通过自己的积极准备,形象、生动地为我们展示了古老文字的神奇魅力。透过这些鲜活的图形和简单的笔画我们感受到了先民的智慧与辛劳,接下来再让我们透过宗教去探寻古人的精神世界。   播放圣诞歌曲——《铃儿响叮当》 听到这首歌同学们想到什么节日? “圣诞节”是哪个宗教的盛大节日?   [教师过渡] 除了三大宗教,世界上还有哪些宗教?   不同的国家、地区存在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风俗习惯。现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正在和国际接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组织游戏:    在地板上画三个圈代表三大宗教,选出十几个学生参加游戏,每个同学发一张卡纸,上面写着与三大宗教有关的内容,根据自己手中的卡纸内容进入相应的圈内。                               设置讨论: 如何正确对待宗教、封建迷信、邪教。   。   资料一: 在云南的一个傣族山寨中,因为一种普通的病得不到及时治疗,死了三个人。村民们就出于一种原始的鬼神信仰,在“巫医”的指点下,竟将三名同村的无辜村民确定为“放鬼”传病的人活活打死。   资料二: (练“法轮功”害人害己)     家住河北承德市桃李街的李亭受“法轮功”的欺骗,认为自己的父母是“恶魔”,他自己是“佛”。“佛”要把“恶魔”除掉,遂用尖刀将父母杀死。                             [教师小结] 宗教的本意是教人为善,维护社会安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而封建迷信、邪教是欺骗人民,谋财害命,危害社会的犯罪组织。当然,当今世界宗教问题错综复杂,有些政治、战争问题涉及到宗教,如果同学们有兴趣想进一步了解有关这方面问题,课后我们继续探讨。   [课堂总结] 通过大家的精心准备与课堂展示,我们知道除了中国的甲骨文,世界上的其它民族也创造了历史悠久的古老文字,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而文字与宗教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埃及的象形文字就被称作“神的语言”,这是为什么呢?文字与宗教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们可以在课后继续去探寻。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古埃及         学生主持人:欢迎大家走进古文字展览馆。 [文字概况]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主要有3种:图画式的象形文字,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就开始使用了,我们中国古人使用的甲骨文也属于象形文字。还有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使用的楔形文字,大约也是在公元前3500年产生的。再就是公元前1000多年腓尼基人发明的字母文字。 “神的语言”——埃及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小组”学生合作演示、解说: (展示象形文字图片和自己动手制作的古文字书签、装饰画) 学生A: 埃及人写的字像一些简单的图画,后来大部分文字变成了符号。这些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呢?几千年后的人们,很长时间也没有弄明白。 学生B: 我来给大家讲讲“罗塞达石”的故事: 1799年,侵略埃及的法国军队在尼罗河三角洲的罗塞达河口,发现了一块黑色石碑。把泥土清洗掉后,清楚地看见上面刻着3种文字。这就是著名的“罗塞达石”,现在保存在英国伦敦博物馆中。当时,法国有一个青年学者叫商博良。他是专门研究古代埃及的语言文字、历史和文化的。罗塞达石引起商博良浓厚的兴趣,他想根据这块石碑弄明白埃及象形文字的读法。 学生C:(结合“罗塞达石”图片讲解) 石碑上面是两种用不同字体刻写的埃及象形文字,下面一种是希腊文。通晓希腊文的商博良从希腊文知道:这块石碑是在公元前2世纪的时候建立的,上面写着为埃及国王歌功颂德的言词。但是,要问那些埃及象形文字怎么读法,他可一筹莫展了。 学生D: 后来,商博良发现,古代埃及人写国王名字的时候,都要加上方框,或者在名字下面划上粗线。罗塞达石上,也有一些用线条框起来的文字,这是不是国王的名字呢?又经过一番探索,商博良对照希腊文,从象形文字中认出了埃及国王托勒密和王后克娄巴特拉这两个人名。最后他终于知道了12个象形文字的读音。   “古代东方的拉丁语”——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小组”学生合作演示、解说: (展示楔形文字图片,准备泥版和小木条,动手演示楔形文字的书写,邀请其他小组同学动手尝试) 学生E:楔形文字的故乡在亚洲西部的两河流域,就是今天伊拉克境内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一带。这里是产生人类古代文化的摇篮之一。苏美尔人用来写字的不是纸张,而是泥版。那时候,他们还不懂得造纸。两河流域又缺少石头,不能像埃及人那样把文字刻在石头上。苏美尔人就用粘土做成一块块长方形的泥版,用芦苇或骨棒削成三角形尖头在上面刻上字,然后把泥版晾干或者用火烤干。这就成了泥版文书。100多年来,人们在两河流域挖掘出了几十万块这样的泥版。 学生F: 关于楔形文字的辨认,也有个类似“罗塞达石”的东西,历史学家把它叫做“贝希斯顿岩”。 在伊朗西部贝希斯顿村废墟附近的悬崖上,有一块岩石,上面也刻着3种文字:苏美尔人传下来的巴比伦楔形文字、新埃兰文和古波斯文。人们通过波斯文,读懂了楔形文字。岩石上刻写的是公元前522年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镇压造反者的经过。     “欧洲拼音文字的始祖”——腓尼基字母文字 “字母小组”学生合作演示、解说 最早发明字母文字的是腓尼基人。他们住在今天的黎巴嫩一带。腓尼基人主要从事商业,经常坐着船到各地去做买卖。他们在记账的时候,觉得楔形文字很繁难,需要一种书写简便些的文字。这样,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有人参照埃及的象形文字,创造出用22个辅音字母表示的文字。现代欧洲各国的拼音字母差不多都来源于腓尼基字母。因此,腓尼基字母文字称得上是欧洲拼音文字的始祖。 古希腊人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元音字母,创造了希腊文。他们把发明字母的功劳也归于腓尼基人。希腊人传说:有个聪明的腓尼基木匠,叫卡德穆斯。有一次,他在别人家里干活,需要一件工具,恰好忘记带来了。他就劈了一片木头,在上面写了点什么,让一个奴隶送给在家中的妻子。他妻子看了木片,一句话也没说,就递给了奴隶一件工具。奴隶惊呆了,认为木片是用一种神秘的方式说出了他主人需要的东西。据说那木片上面写的就是腓尼基第一次出现的字母文字。 字母文字当然不是卡德穆斯一个人发明的,而是由许多腓尼基人在长期的实践中集体创造、逐渐形成的。      倾听  回答  (圣诞节) 继续回答 (基督教)       三个代表组活动成果交流。 三个组派代表上台,自己操作电脑,自己展示资料,表演讲解。 1、介绍各大宗教的创始人、形成、分布等概况。 1.佛教    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诞生了。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也就是释迦牟尼)。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可以概括为苦、集、灭、道“四谛”,也就是四条真理。公元最初两个世纪,佛教出现大乘、小乘两大教派,“乘”是“渡”、“运载”的意思。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小乘佛教坚信释迦牟尼的遗教,注重伦理教诲,不拜偶像,提倡自我超渡(超脱人生苦难),主要流行于印度南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地。大乘佛教发展和修正了释迦牟尼的说教,尊奉如来佛为最高神,同时造出许多偶像加以崇拜;它还认为人们不仅可以自我超渡,而且可以兼渡他人,“普渡众生”。大乘佛教主要流行于印度北部、中亚、中国、日本、朝鲜和韩国。 运用课件动态演示48页《佛教的传播》 佛教的传播路线图 北→中亚→中国→朝鲜→日本 南→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我国境内傣族地区   2.基督教 基督教在1世纪时诞生于巴勒斯坦一带。耶稣就是“救世主”。基督教产生后不久,逐渐分化为两派:以希腊语地区为中心的东派和拉丁语地区的西派。1054年,东西两派教会分裂,东部称正教,即东正教;西部称公教,即天主教。十六世纪时,西部教会在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了一些新宗派,称为新教,后又不断分化,形成派系繁多的现象。基督教对欧美许多国家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实政治、社会生活中也有相当的影响。 3.伊斯兰教 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信仰“真主”。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   2、介绍各大宗教的代表性建筑物并说明其风格;以及不同宗教信仰产生的不同文化传统、风俗习惯  [宗教节日大观园] 浴佛节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我国佛教徒纪念教主释迦牟尼佛诞辰的一个重要节日。节前,佛教徒将寺院打扫一新,殿堂佛像搽拭一净。一般在四月初七日,许多善男信女即已云集佛寺准备参加于次日清晨举行的纪念法会。香花丛中的几案上安放着一个铜盆,盆中注满了用麝香、丁香等配制成的香汤,汤中立着一尊铜像。沐浴开始前,寺院住持率领全寺僧众礼赞诵经,随后持香跪拜、唱浴佛偈或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僧众和居士们一边念一边依次拿小勺舀汤浴佛。浴完佛像后再用一点香汤点浴自己,表示洗心革面,消灾除难。 复活节 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传说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后第三天复活升天。每年在教堂庆祝的复活节指的是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如果月圆那天刚好是星期天,复活节则推迟一星期。因而复活节可能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的任何一天。典型的复活节礼物跟春天和再生有关系:鸡蛋、小鸡、小兔子、鲜花,特别是百合花是这一季节的象征。复活节前夕,孩子们为朋友和家人给鸡蛋着色打扮一番。这些蛋有的煮得很老,有的只是空空的蛋壳。复活节那天早上,孩子们会发现床前的复活节篮子里装满了巧克力彩蛋、复活节小兔子、有绒毛的小鸡及娃娃玩具等。据说复活节兔子会将彩蛋藏在室内或是草地里让孩子们去寻找。 开斋节 传说古时候,人们为了躲避异族统治者的侵犯,藏在深山里,白天不敢生火做饭,到月亮出来时才做饭吃。后人为了纪念祖先创业的艰难,规定穆斯林每年要守斋一个月。在这期间,人们在日出前都要吃饱喝足。日出后整个白天,不论怎样饥饿都不许吃喝。但是,老人和小孩可以例外。  这样经过整整一个月的“封斋”,人们终于盼来了开斋节。这天清晨,穆斯林们沐浴更衣,到清真寺礼拜,走亲访友。三十天庄严神圣的守斋活动就这样结束了。 宰牲节的故事 它与开斋节、圣纪日同称为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而且是最大的节日。因袭传统的宗教习俗,在过宰牲节时,凡有条件和能力的穆斯林家庭都要买来活羊宰杀。即使买不起活羊的穷人家也得想办法弄点儿肉来打打“牙祭”。 在《古兰经》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夜,先知伊卜拉欣做了一个梦,梦见真主命他将儿子易司马仪杀掉供献祭。易司马仪是他的独生儿子,但伊卜拉欣决心服从真主的意志。“我的孩子呀,真主在梦中命令我把你杀掉献祭给他,不知你是否愿意?”他对儿子说道。“父亲啊,你奉命行事吧!若是真主的旨意,你会看到我能忍受下来。”儿子顺从地回答道。伊卜拉欣便举刀向儿子砍去,但却砍不动。伊卜拉欣不知所措,便向真主祈求。真主默示道:“伊卜拉欣啊!你已按梦境里的指示办事,我就是这样犒劳一切为善的人。”真主从天国里送来一只绵羊,伊卜拉欣拿刀宰了羊,这头羊就是易司马仪的替身。穆斯林为了纪念这件事,表示对真主的感谢,每年都在这天宰牲献祭。    合作组交流,讨论。 学生根据对材料进行分析并发言。 迷信活动: 指民间的巫婆、算命先生、风水先生等所从事的抽签、打卦、算命、看相、看风水、驱鬼、跳大神等活动 邪教: 指冒用宗教、气功或其他名誉建立,神话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欺骗他人,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我国政府维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坚决取缔封建迷信活动,打击防范邪教。但对于那些利用宗教,企图颠覆国家的行为是坚决制止的。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确信世界上没有鬼神,自觉崇尚科学,尊重宗教信仰,破除迷信,打击邪教。    由学生最熟悉、也最感到神秘的金字塔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设置疑问,引起大家的好奇心。             感受古文字学家强烈的探索、求知精神。                  循序渐进,吸引学生注意力。               体会历史 学生亲自动手用木条在泥版上书写笔画,体会楔形文字的特点。       感悟历史 感受战争给人类文明带来的破坏,认识和平的可贵,树立传承文明的历史责任感。                                        讲述传说故事,引起学生兴趣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知识拓宽。 举例说明。                                                                                     在宗教故事中体会宗教的教义、风俗                                     游戏中设置了“中国人”,教师强调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封建迷信”、“邪教”,自然地过渡到“宗教与封建迷信、邪教的区别”。 游戏活动能将学生的学习气氛推向高潮,并在活动中检验《课标》要求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对出现错误的学生及时纠正,以便学生正确掌握。   学生结合自己所见所闻,谈谈宗教与封建迷信、邪教的区别; 思考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宗教、封建迷信、邪教。 理性思索 学生从封建迷信活动“鬼恐慌”的典型事例中揭发封建迷信“谋财害命”的丑恶本质。   通过“法轮功”的丑恶事件让学生深刻了解邪教的本质——欺骗人民、危害社会的犯罪组织。               在总结中引发新的思考,鼓励学生继续去探究。     (指导教师:吉林长春市朝阳区教师进修学校 李亚书)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