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质量守恒定律

ID:54461

大小:55.37 KB

页数:6页

时间:2006-12-0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教学理念 化学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发挥学科自身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潜能。为此,在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我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注重以生为本,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实践。由实验的过程,到重难点的突破,教师始终关注每位学生,参与探索的全过程,完成教师角色的改变,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咨询者与合作者,只有完成这样的转换,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实践能力。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本节课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形成学习化学的亲身体验,进而内化为化学思维方式及化学观念,尽力做到使学生感悟到、体验到、经历到和收获到,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上看,初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还处于启蒙阶段。这就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能力水平上看,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可以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因此,我们可以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一课在初中化学体系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还具体学习了氧气有关的化学反应,这些知识都为本节教学提供了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将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以及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做好理论准备,因此本节课学习的质量守恒定律,对全部初中化学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环节 重点的突出:我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了两组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去体验、去感受。这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使学生能通过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质量定恒定律。 难点的突破:通过让学生观察白磷和镁带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微观的模拟过程,帮助学生搭建起宏观物质和微观世界的桥梁。通过此过程,大大的降低了学生的抽象概括的难度。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为此,我将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 (一)精彩导入 通过一则伪科学广告:“水变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加盟?请谈一谈你有何想法? (二)创设情景 同学们各抒己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定会做出科学的、准确地选择。前面我们学习了很多化学反应,例如,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此式只能表示出参加反应的及反应后生成的是什么物质。却不能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的关系。那么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设置探究问题的情景。明确探索的内容,此时学生将会表现强烈的求知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用事实说话。用实验来探究和验证。 (三)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阶段,我为学生准备了以下药品和仪器:天平、锥形瓶、酒精灯、烧杯、石棉网、坩埚钳、气球等。药品:白磷、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铁钉、大理石、稀盐酸、蜡烛、镁带等等同学们可自由组合为六个组,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教师深入学生中间,指导和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汇报实验结果,顺理成章地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让学生进行剖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以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自然过渡到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和发展,通过化学史的学习,激励学生要勇于实践和大胆的创新。 (四)微观模拟 在探究出质量守恒定律后又引出疑问: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这个问题困扰着学生,驱动学生主动的思考,使学生再次进入探索的情景中。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我又播放了白磷和镁带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微观的模拟过程,通过此过程,大大的降低了学生的抽象概括的难度。学生经过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一切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五)学以致用 在这一阶段里,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一些实际问题,扩大知识的应用面,以此不断的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通过上述探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所遵循的普遍规律,潜移默化地培养“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辩证观点。最后提出用什么式子,既能表示出反应物与生成物质之间量的关系又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进一步探究留下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他们会感到,学海无涯,越学越有乐趣。 (六)反思小结 在学生谈体会、谈收获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反思,找出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只有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才更有利于进步和发展。课下和学生共同探讨,探索出更好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在相互学习的过程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课  题 质量守恒定律 教  师 李亚娟 学  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风华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能用微粒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 4.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使学生能用实验定量研究化学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的猜想,并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汇报等,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实验中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培养学生“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教学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式教学法 仪器和药品 仪器:天平、锥形瓶、酒精灯、烧杯、石棉网、坩埚钳、气球等。 药品:白磷、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铁钉、大理石、稀盐酸、蜡烛、镁带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精彩,引生入境 引言:通过一则广告,“水变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同学们,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加盟呢?请谈一谈你的想法?     阅读,引发学生去思考 引领学生去思考,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离不开化学,用化学知识可以帮助自己辨别是非。   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定会做出科学准确的选择。回顾前面所学的磷燃烧化学反应原理,引出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想)   回忆、、思考 大胆的猜想     设置问题情景,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手实验、增强体验、探索新知 (活动一) 给出:1.白磷的燃烧 2.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3.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反应原理 及相应的药品和仪器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和发展史。(活动二)让学生自己设计出蜡烛、镁带燃烧的前后质量的测定的实验。讨论:1.以上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相同吗?为什么?2.对于白磷燃烧的实验,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气球,将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3.如果镁带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小组分工――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记录――实验报告――讨论、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阅读化学史,思考、感悟。   讨论、交流、回答、领悟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初步 学习探究方法,体验探究的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构建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感受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微观模拟,加深理解    在探究出质量守恒定律后又引出疑问: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呢? 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播放了镁带和白磷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微观的模拟过程。   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通过此过程,大大的降低了学生的抽象概括的难度。能帮助学生搭建起宏观物质和微观世界的桥梁。培养学生信息加工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去解决实际问题。出示课前的广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是否加盟呢? 思考、回答 能通过化学知识真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反思小节,持续发展 学生谈体会、谈收获 谈反思 反思,与学生共同促进,改进教学,与学生共同在新课改中成长。   板书设计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