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戏剧石雕剧目再探-论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戏剧石雕剧目再探-论文

ID:971795

大小:753.2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文化遗产2014年第5期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戏剧石雕剧目再探龙赛州[摘要]中山大学图书馆所藏药槽形戏剧石雕,反映的演出场景并不是过往学者研究指出的《六部审》,而是《蛇盘寨》。《蛇盘寨》是以岳飞平定杨么起义的历史事件为背景,以《说岳全传》等小说为蓝本改编的戏剧作品,在清中期以来的各大声腔中均有演出。这件石雕为萧姓“信士”布施所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蛇盘寨》故事在广东地区传演较盛的情况,同时也揭示出“药王”、“乐王”、“岳王”三者的微妙关系。[关键词]戏剧石雕蛇盘寨说岳全传[中图分类号]I2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890(2014)05—151—06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有一批石刻文物,共20件。据展区前的介绍,其中18件乃商承祚教授采购于北京的二百余件文物的劫余,其余两件,一件是梁发墓碑,另一件题为“民间雕刻”。“民该石雕整体为房屋状,屋脊顶端为药槽,屋间雕刻”下的解说为“该石雕正面雕刻主要人物脊下为戏台,戏台顶部正中有一牌匾,两旁各有一一组八身。从人物装束及动作神态看,此场景似童子手执标牌,台上七人正在演戏(按,石雕乎反映的是戏剧表演,但此件雕刻性质用途不实为一组七身,算上屋檐处的童子,也应是九人,明。”对这件性质、用途不甚明朗的石雕,康保并非解说所言“一组八身”,见彩页图1)。成、姜兴发两位先生撰《中山大学藏药槽形戏剧石雕所演剧目并非《六部审》的证据之一,石雕试解》(载《文化遗产》2009年第4期,下就是戏台正中顶部的牌匾。此匾长8.5em,宽4文简称《试解》)一文对其作出考证。文中详细阐em,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匾上有字,但所刻之字释了石雕的形制,指出“民间石雕”更确切地说非常模糊,极难辨认。笔者通过铅笔描摹,得到应是“药槽形戏剧石雕”。另通过对演出场景及人了匾上文字的阴文图像(见彩页图2),经过辨物的分析,《试解》认为石雕所表现的是昆曲《六认,可以断定所刻为“蛇监寨”三字(见彩页图3),从右往左书写,楷体,因石质粗糙及风化而部审》的演出场面,石雕具有碾药和祭祀的双重稍有变形。由此可以判断,这件石雕文物所演剧作用。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医药和传统戏剧的关系增添了新的史料,但笔者通过对这件文物的重新目实为《蛇盘寨》。为了进一步考证这个问题,笔者试图寻找其考察,却发现《试解》一文颇有可商榷之处,石它的佐证。后发现佛山市祖庙大门上的漆金镂空雕所演剧目并非文中所提到的《六部审》,以下拟木雕人物故事中也有《蛇盘寨》一剧(见彩页图就相关问题展开探讨。4、图5)。祖庙内一共有三道大门,此木雕故事位[作者简介]龙赛州(1986一),女,湖南汩罗人,中山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广东广州,510275)①梁发(1789—1855)系新教第一个中国传教士,广东高明(今佛山市高明区)人。碑中刻“第一宣教士梁发先生墓”,左侧刻“民国九年由萧冈迁此,此乃大礼堂讲坛地点”,见中山大学图书馆所藏文物展区前的介绍。151 于中间大门左扇中部。故事上方同样有一牌匾,坐于桌后,一手挽翎,木雕则坐于桌上,双手挽呈飘带状,从右往左刻“蛇监寨”三个楷体大字翎。另一个可以确定身份的人为手持拂尘之人,(见彩页图6)。匾下共有木雕九人、一桌,桌高石雕中此人坐于桌左边,左手执拂尘,面部向右齐人肩,四周用桌围,中有印花,两旁各一根飘倾斜;木雕中此人站于场景最前方,拂尘插在身带。以下简要分析一下这个木雕中的人物图像:后,右手指着身右执杵之人。除此之外,两幅雕桌上一人为武将打扮,蟒服,腰系塑中均有一位穿靠无蟒,头戴瓴子之人,石雕为玉带,头戴王盔插翎子,髯口为惨扎最右边,木雕位于左边,神情均现威猛。(露口),双手向上挽住翎子,头略向左石雕和木雕场上之牌匾均题为“蛇监寨”,其上方抬起,眼睛向上直视。中三个重要人物身份相符,显然属于同一故事,紧靠桌子左边一位,头戴乌纱帽,当然,两件雕刻中的人物数量、形象、动作、表外面穿袍,文官装扮,一手搂须,一手情等无法完全对应,这与所用材质及艺人们对戏掌心向外,挡至胸前,面部朝右,似不剧的理解不同有关,两者所演述的也有可能是同同意他人意见。一故事的不同场景。文官左后方站的一位,头上裹巾,穿窄袖衫,扎腰带,腰配长刀,一手按佩刀,一手半握在胸前,头向右方注视着桌上之人,似是带刀侍卫。《蛇盘寨》讲述的是南宋绍兴年间岳飞平定杨带刀侍卫前面的一位为武将,着靠,么(么又作幺、天、妖)起义的故事。关于这件盔头插翎子,嘴上无须,脚呈八字迈开,事情的具体经过,《宋史·岳飞传》中即有记载:一手挽翎子,一手剑指,头略往上抬,(岳)飞遂如鼎州。黄佐招杨钦来神情威猛。降,飞喜日:“杨钦骁悍,既降,贼腹心紧靠桌右边的一位与紧靠桌左的一溃矣。”表授钦武义大夫,礼遇甚厚,乃位穿戴相似,左边帽翅脱落,双手扶腰复遣归湖中。两日,钦说余端、刘诜等带,面部略朝左,似与桌左之人交流。降,飞诡骂钦日:“贼不尽降,何来也?”桌子右后方的一位着窄袖衫,扎腰杖之,复令入湖。是夜,掩贼营,降其带,八字须,一手举斧,一手护于胸前。众数万。么负固不服,方浮舟湖中,以举斧之人前方站立的一位武将装扮,轮激水,其行如飞,旁置撞竿,官舟迎里面穿靠,外面穿蟒,头戴乌纱帽,帽之辄碎。飞伐君山木为巨筏,塞诸港汉,上双翎,腰系玉带,脚呈八字迈开,头又以腐木乱草浮上流而下,择水浅处,向左偏,一手挽翎子,一手扶玉带。遣善骂者挑之,且行且骂。贼怒来追,最前方右边一位,着太监衣,带玉则草木壅积,舟轮碍不行。飞亟遣兵击佩,背后插一拂尘,一手指着左边之人,之,贼奔港中,为筏所拒。官军乘筏,一手放于身后。张牛革以蔽矢石,举巨木撞其舟,尽坏。最前方右边一位,着窄袖衫,一手么投水,牛皋擒斩之。飞入贼垒,余酋搂须,一手扬杵,抬起一脚,似与插拂惊日:“何神也!”俱降。飞亲行诸寨慰尘之人有激烈的冲突。抚之,纵老弱归田,籍少壮为军,果八将祖庙木雕与中山大学图书馆所藏石雕作一比较日而贼平。浚叹日:“岳侯神算也。”初,可知,在结构布局及人物形象方面二者有不少相贼恃其险日:“欲犯我者,除是飞来。”似之处。比如,两雕塑均呈对称分布,以桌为对至是,人以其言为谶。获贼舟千余,鄂称轴,中间一人头戴王盔扎翎子,身穿蟒服,扎渚水军为沿江之冠。诏兼蕲、黄制置使,髯,应该是同一个人物形象,不同的是石雕此人飞以目疾乞辞军事,不许,加检校少保,152 进封公。①盘山在千万山深处,一路多是乱山高岭,深篁密杨么起事影响范围相当之广,史料说“杨么见今箐,路径丛杂,极难识认。山中有一洞,名为藏拥众数万人,在湖南两界,东至岳州,西至鼎、金窟,乃是杨么的巢穴。”⑥如学者所言:“《说岳澧州,南至潭州,北至荆南府,幅员数千里,悉全传》所依据的是说话人的底本,而非《大宋中为盗区。”②由于处在洞庭湖区这一特殊的地理位兴通俗演义》一类以史传为框架的小说”⑦,所以置,此次起事采取了“分置寨栅”、“陆耕水战”其虚构性较强。将“杨么的巢穴”说成在“蛇盘等作战方法,据《杨么事迹》载:山”中,又因杨么在洞庭湖区多置立寨栅,由钟相余党,多是龙阳县市井村坊无“蛇盘山”进而变为“蛇盘寨”,是蛇盘寨一名由赖之徒,杨华、杨么、杨钦、刘诜、周来的大致过程。伦、全琮、杨广、夏诚、刘衡、黄佐、上文所提的石雕和木雕所反映的均为戏剧表杨二、高癞子、田十八十余辈,各为演,除了小说以外,戏剧是敷演岳飞征杨么故事头领,占据龙阳县,分布于所居村,分的另一通俗文学形式。比如朱佐朝就曾以岳飞故置立寨栅。③事为蓝本写下《夺秋魁》传奇,其中第十八出至十一月初,江湖水浅,天气凝寒,《洞庭大战》即写擒杨么一事。⑧地方戏剧进一步将程吏部(程昌寓)乃称宜发兵进讨,王这一故事情节敷演得较为周密,如京剧、邕剧、四厢遂举起王师,水陆俱下。先过德山湘剧、昆曲等剧本皆有之,现将所见列之于下:大溪口,破高癞寨。次至龙阳县界泛州京剧,《春台班戏目》及《庆升平班村,破杨钦大寨。次至黄店,破全琮寨。戏目》著录,收入《缀白裘》第六集。次至县对江北,破杨么大寨。④全剧四折:《安营》、《点将》、《水战》、可见,当时钟相杨么等人建立了高癞寨、杨钦大《擒么》。又,据陶君起《京剧剧目初寨、全琮寨、杨么大寨等一系列寨址与南宋朝廷探》,此故事分《金兰会》、《洞庭湖》、对抗,除此之外,还有黄诚寨、夏诚寨、刘衡寨、《碧云山》、《五方阵》四段,又名头本、武口寨、阳口寨、周伦寨、莲塘寨、伊店市寨、二本、三本、四本洞庭湖。⑨鸡翁寨等等诸多寨址。⑤虽然未见“蛇盘寨”一名,昆曲,《侯玉山昆曲谱》录有《洞庭却应是蛇盘寨故事得名的重要原因。杨么的根据地最后被附会成“蛇盘寨”,则是湖》一剧《点将》、《水战》两出,《点小说家们敷演岳飞故事的结果。这些小说采用纪将》解题下有言:“《洞庭湖》作者不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各具特色,如《大宋中详,传本亦未见。清升平署有抄本《洞兴通俗演义》、《说岳全传》、《后水浒传》、《二十庭湖》题纲一册(只记有每出角色,无四史通俗演义》等等。其中,最早现出“蛇盘寨”宾白、无x-K.)。共四出。第一出‘杨幺踪影的是清初《说岳全传》的第四十九回:“这蛇点将’,第二出‘奉命起兵’、第三出①脱脱等:《宋史》卷三百六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l1384—11385页。②李纲:《宋丞相李忠定公奏议》卷三十五《乞发遣水军吴全等付本司招捉杨么奏状》,《续修四库全书》第474册,第680—681页。③岳珂:《金佗续编》卷二十五《鼎澧逸民叙述杨么事迹一》,《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46册,第718页。④岳珂:《金佗续编》卷二十五《鼎澧逸民叙述杨么事迹一》,《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46册,第722页。⑤陈士谔:《钟相杨么部将诸寨及其他遗址考》,《武陵学刊》1998年第1期。⑥钱彩等著:《说岳全传》第四十九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83页。⑦邓骏捷:《岳飞故事的演变》,《明清J、说研究》20O0年3期。⑧此本所据为《古本戏曲丛刊三集》所影印的清抄本,日本天理图书馆另藏有一个清抄本,擒杨么故事为第二十一出,名为“灭寇”。详参黄仕忠师《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文献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250—251页)。另,上党古赛写卷中有岳飞征南故事,亦写杨么事,但未出现蛇盘寨一名。⑨陶君起:《京剧剧目初探》,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3年版,第268页。153 ‘洞庭大战’,第四出‘弃营擒幺’。”①仅20公里,而且佛山正是粤剧的发源地。因此,湘剧,有《岳飞传》,其中第四本中山大学图书馆藏的这件石雕(刻于道光乙巳《擒杨么》一共有十四场:宜城三醉、脱(1845)年)和祖庙大门木雕(刻于光绪二十五罪谢恩、杨夭点将、祭旗登舟、水战杨(1899)年)⑧应当都是在粤剧或邕剧的影响下创夭、牛皋打网、宗府谢恩、牛皋习礼、作出来的。⑨宗府饮宴、牛皋挡煞、花烛团园、查点因各种原因,粤剧剧本笔者暂未见。邕剧则使臣、雁岭尽忠、计陷莲姑。②另外,祁有众多出场人物,而以岳飞、杨么、伍尚志、王剧、辰河戏均有此本,衡阳湘剧列入第佐、姚赛花等为主角,基本剧情如下:二本内。内有《宜城三醉》、《水擒杨么》北宋末年,金兵入侵,汴京沦陷,等折。③赖韩世忠岳飞等,保康王建都杭州,才秦腔,题名《水战杨幺》,别名《洞支持了半壁河山,与金对抗。当时义军庭湖》。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徐德喜口述蜂起,洞庭湖杨么霸据蛇盘寨,即属其抄录本。④中之一。杨势力日强,命将攻陷檀州,不过,这些剧本都不以“蛇盘寨”命名。真正以并分兵姚家庄夺粮。有伍尚志者,乃庄“蛇盘寨”命名的戏剧现知只有邕剧和粤剧两种,主姚万年护院,知力难胜杨,保姚全家邕剧《蛇盘寨》收录于《广西戏曲传统剧目汇编》逃走。在战乱中冲散,尚志被擒降么,第二十八集,共三十二场⑤;粤剧《岳飞私探蛇盘姚全家被杀、仅女赛花为么收为义女而寨》见于《粤剧剧目初编》⑥。总之,岳飞征杨么得幸生存。是一个常演剧目,以《洞庭湖》为常见剧名,另康王为了王朝的延续,命岳飞挂帅,有《水战杨么》、《擒杨么》、《蛇盘寨》等名,各征剿杨么。但以地势险恶,未易攻克。个剧种在讲述这一故事时存在细节上的差异。在杨部下首领王佐与飞有旧,飞设宴延佐这些剧目中,仅有粤剧和邕剧标明是“蛇盘寨”。至营叙旧。么疑佐有异心,迫佐请飞上这一情况也与木雕和石雕文物所在地域相符。山赴宴,埋伏以待。佐以非大丈夫光明中山大学图书馆所藏石刻文物介绍虽并未说明药磊落之行,且复为飞预防脱险,愤而以槽形戏剧石雕的来源地,但此石雕左侧上部童子山中详图赠飞,背杨离去。飞按图攻入手中所持标牌上有“大比当流花玟石铺信士萧秀后寨,虽生擒杨父而归,但为伍尚志火发口男庸福庸安送”的字样。道光时期的《广东牛击退。么见伍英勇善战,即以姚赛花通志》中载“流花桥,在广州城北,南汉时期所配之。洞房之夕,姚见伍乃旧日护院,建”。⑦直到现在,广州仍有多处景点建筑以“流特将忍辱伺机报仇心志告伍,并劝伍弃花”命名,如“流花湖”、“流花中学”、“流花车暗投明。伍因力微势孤为虑。姚原为飞站”等,“流花玟石铺”可能也位于旧广州城北。表妹,请伍持书见岳,定下内应外合之至于祖庙,位于广州西南的佛山禅城区,距广州计,飞果大破水寨,么亦战死。蛇盘寨①侯玉山口述,关德全、侯菊整理:《候玉山昆曲谱》,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年版,第340页。②《湖南戏曲传统剧本·湘剧第六集》,湖南省戏剧工作室编1980年版,第135页。③见文忆萱、江沅球、乔德文编写:《湖南高腔剧目初探》,长沙:湖南省戏曲研究所1983年版,第52页。④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编:《秦腔剧目初考》,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72—373页。⑤《广西戏曲传统剧目汇编》第二十八集,广西僮族自治区戏曲工作室1961年版。⑥梁沛锦编:《粤剧剧目初编》,香港:学津出版社1979年版,第245页。⑦阮元:《(道光)广东通志》卷一百五十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799页。⑧中山大学所藏的戏剧石雕右侧飞檐处有一童子,童子手执标牌,上刻“道光乙巳孟夏吉旦峻”的字样;祖庙大门右边一扇门木雕画下面刻有“光绪二十五年孟冬吉旦”的字样。这些所刻的年份应该是雕塑完成的年代。⑨笔者案,有研究者认为邕剧亦源于粤剧,参见曾宁《邕剧原是广府戏》(《戏剧艺术资料》第8期)。154 天险,全为王佐所赠地图断送。伍尚志性的戏剧场景集中体现。最后两个石雕人物是武夫妇成为功首,康王当予优奖了。①官,均戴雉尾,王佐右边一位为伍尚志的可能性将剧中人物和剧情与戏剧石雕上的七个人物作一较大,他也是剧中的一位重要角色,而且由杨投比较,大致可以推断,石雕中最左边一位是杨么,岳,与同是由杨投岳的王佐站在一起是很适合的。因为他戴有手拷,反映的是他被擒的场景。邕剧还有一位武官与太监平起平坐,虽难以辨认其具中对此是这样描写的:体身份,但在擒杨么的过程中,唯有韩世忠的身(公冲头上白)不好了,人马叫杀连份较高。此武将有可能就是韩世忠。天,待我请出菩萨,帮助于我。(请神排总之,根据邕剧剧本内容,参考湘剧《擒杨场。皋冲头上,杀死公。凡、么、花开么》、梆子戏《大封侯》等剧本,大致可以推断出边、大边上、岳飞人马小边追上。飞白)石雕文物中的戏剧人物如下:杨么还不投降,等到何时。(么白)要我舞台正中间一位是岳飞,其身份为投降,万万不能。(飞白)你不肯投降,武将,戴雉尾;你父亲被擒去了。⋯⋯(飞白)执迷永最左边戴手铐的是杨么,着布长袍,不悟,即刻把刀开。(杀杨头。么众飞众与农民起义军首领身份相符;会战,全部被杀)②左边第二位即杨么右边站立的是牛另据湘剧《岳飞传·擒杨么》第六场“牛皋打网”皋;所述,杨么被擒之后坚决不肯下跪投降,而石雕左边第三位坐着、手持拂尘的一位中戴手铐者也是直立不跪的,恰好可以印证。石是传旨太监;雕中杨么右边站立的武将头上有翎子,此人应是最右边的一位是伍尚志,为最后协牛皋,因为前引《宋史·岳飞传》已经提到,擒助岳飞取得胜利的武将;拿杨么的正是此人。石雕中坐在桌后的武将自然右边第二位是王佐,手持地图;是岳飞。虽然邕剧中没有写岳飞升帐审杨么,但右边第三位可能为韩世忠。日本双红堂文库所藏戏曲第100种《大封侯》⑧(清抄本)写到,岳飞升帐挂帅,征杨约(么)旗开得胜,石雕所表现的应当就是这个场面。至于石雕中左边第三个手持佛尘者,可能为传旨封赏最后探讨一下这件戏剧石雕为何与药槽结合岳飞的太监。《大封侯》一剧提到,户部尚书张九在一起?《试解》一文的第三部分曾作出解答,认成差人报捷,未见圣旨下,因一束邀岳飞相会。为药王庙中常设置戏台,在药王诞辰或其它节日适丑来颂圣旨,岳张及各将俱有封赠。据此可以举行戏曲演出活动,另外,“药王”与“乐王”也推定执拂尘者应为颂圣旨的太监,而拂尘恰恰也可能由于音近而混淆,使得在祭祀时将两者混为是太监最常用的砌末。在剩余的三位中,有一位作文官打扮,居右一体。因此,这件石雕很有可能是置于药王庙中,边第二,此人手持地图,显然就是邕剧中提到的具有加工草药和祭祀的双重作用。通过本文分析,王佐,因为正是他向岳飞献图,才令岳飞顺利进已确定石雕所演剧目为《蛇盘寨》而非《六部人蛇盘寨并取得最后胜利。当然,献地图、擒杨审》,也为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线索。么、颂圣旨三个场面不可能在戏剧中同时出现,如前所述,《蛇盘寨》讲述了岳飞南征杨么的但石雕是另一个载体,艺人们可能选择具有冲突英勇事迹,然而在宋绍兴十一年,岳飞以“莫须①《广西戏曲传统剧目汇编》第二十八集《蛇盘寨》剧目简介,广西僮族自治区戏曲工作室编,第208页。②《广西戏曲传统剧目汇编》第二十八集《蛇盘寨》,广西僮族自治区戏曲工作室编,第232页。③黄仕忠师、[日]大木康主编:《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藏稀见中国钞本曲本汇刊》第十五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75—287页。155 有”的罪名被宋高宗下令赐死,直到宋孝宗时诏者④,当然也有采用近音字而改用“乐”、“药”姓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岳飞为鄂王。为了纪者。“岳”与“药”混称的情况还可以举一例予以念岳飞,各地广建岳王庙。岳王与药王二者音相说明,在上党地区发现的《唐乐星图》内有一篇近。《王力古汉语字典》“乐”的第三个读音为《迎寿讲山祝水赞》,其中提到:“药孔目有仙分借“五教切,去,效韵,疑。药部。”①将“乐”归尸铁拐,汉钟离十八年一梦黄粱。”⑤所谓“药孔于“药”部。而唐陆德明《经典释文》释“智者目”,说的就是元人岳伯川所作杂剧《吕洞宾度铁乐水,仁者乐山”有云:“乐,音岳,又五孝反,拐李》中的郑州孔目岳寿。注及下同”。②这里,“乐”又与“岳”音同。因“药王”与“乐王”音近形似,这在《试解》此,“乐”、“药”、“岳”三者在读音方面近似,一文中已辨析得较为明确;“药王”又与“岳王”这使得后人常对这几个字混用。音近,这使得本来毫无关系的三者具有了某种内据《姓氏词典》“药”姓第四条注载:在联系。“药王”、“乐王”、“岳王”三者的微妙【药】系改姓。南宋岳飞被害后,其关系在这件药槽形戏剧石雕上得到了集中展现。同族惧株连,改姓药。岳飞昭雪后,其另外,通过两位信士都赠送以《蛇盘寨》一剧为同族又恢复本姓。也有一些人仍坚持姓题材的木雕和石雕⑥,大致可以看出岳飞征杨么故药,用意有二:一是用药医治岳飞之愚事在清代中后期广东地区的传演之盛。忠;一是用药医治皇帝之昏庸。③以上对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戏剧石雕作了简要由此可知,岳姓与“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的探讨,敬请各位读者方家教正!古代,由于外界环境的逼迫,为求得生存,古人通常通过改姓来避祸。岳飞的后人亦经历过这种遭遇,当时有以其封号(鄂王)改为“鄂”姓者,[责任编辑]黎国韬有调整用字部件的位置改为“益”(音亚)姓①王力主编:《王力古汉语字典》,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519页。②陆德明:《经典释文》卷第二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48页。③王万邦:《姓氏词典》,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73页。④范建国《“避忌改姓”现象论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⑤李天生:《校注》,《中华戏曲》第十三辑,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58页。⑥祖庙大门左扇木门画下刻有“沐恩八步来安号敬送”的字样。据八步来安号后人介绍,其外太公在广西贺县八步镇开了一间“来安号”杂货店,外太公回佛山进货,3'-货船到达肇庆水域海峡时,恰遏风雨,同行船只纷纷翻船沉没,唯有其外太公的船没有沉没,避过厄运。外太公平安返回“来安号”后,觉得那是北帝(佛山祖庙内的主神)的保佑。后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他就拿出一百两白银,以“来安号”名义认捐了三道门当中的这对漆金木雕大门,以谢神恩。见http://www.citygf.com/FSNews/080/29/05/201010/~0101025—845812.html156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