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藏戏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周江)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浅析藏戏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周江)

ID:971592

大小:55.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浅析藏戏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四川民族学院旅游系2009级本科一班周江(2009411097)【摘要】藏戏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积淀了藏族人民独特的古文化精粹。藏戏以其丰富的剧种和流派,使其在琳琅满目的中外民族戏曲艺术中独树一帜。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何采取措施使藏戏在新时代条件下得以保留、创新、弘扬和传承,这对于整个藏区乃至整个民族文化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关键词】藏戏措施创新弘扬传承引言2012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十二五”纲要第43、44条明确提出“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任务。藏戏作为中外戏剧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如何使其创新、弘扬和传承,对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本文介绍了藏戏的起源、特点,指出了藏戏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定的应对措施。一、藏戏起源于石器时代,多元文化使其丰富藏戏的表现形式具有氏族社会生活特征。在白面具戏中,象征渔夫或猎人的开场人物“温巴”其面具用白羊皮做成,粗犷、简陋,其腰围围一圈绳穗,绳穗用花色牦牛毛织成,它的伴奏乐器有也只有一鼓一拔。据考古证实,鼓是人类最早使用乐器之一,鼓舞也是人类最早舞蹈之一。原始人类祖先在狩猎时以木棍或石头敲击树干,借以驱赶猎物。藏戏中有许多围圈舞蹈表演,演员围成一圈背面向观众,弯腰弓背趋向圆中心,这正是原始祖先人们围着篝火的巫术仪式或围着被捕猎物庆祝时的欢舞形式。藏戏中温巴手拿彩箭,甲鲁手持竹弓等也反映了这一点,因为弓与箭发明和使用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它是人类向前迈了一大步,由此出现了人类对弓与箭的敬仰和崇拜。藏戏中有鹿戏、牦牛戏、猴子舞、蝎子舞等。据人类学阐释:某一部落的食物来源为某一动物,那么这一动物便成为其养育者,人们也就把这种动物与自己看作为存在一种血缘关系。藏戏这些舞蹈就是藏族穿戴这种动物全身的“假形”的面具演变而来。由此可推,藏戏萌生于石器时代。藏戏孕育在藏族早期神话传说、卜辞歌唱、诗文谚谣等古文艺的发展之上。藏族神话故事,自古就有。如载有“王曰:此公主,是救世度母之化生,由大神变,自何方来,不可预知,应好为欢迎。”【1】藏族名歌甚多,载有“国王下令大家把歌唱,模仿三十三天神曲调王唱玉殿金座吉祥歌,大王子唱:世间救度母,二王子唱:雄狮显威风,小王子唱:十三欢喜曲,王后唱:翠湖漩···【2】藏族不辞也有在藏戏中体现,如载有:王孝杰尚书又说“以大山之重,压彼微卵,当然粉碎;以大海之涛灭火,自然浇灭···【3】藏戏体现了古代藏俗中苯教神灵观念。苯教指的是佛教传入前藏族先民们尊奉的原始宗教苯教信仰。苯教在祭祀自己保护神或祖先时,都要杀许多羊、牛、马等,甚至搞人祭。在藏戏《诺桑法王》一剧中,诺桑王子被逼出征后,老妃顿珠伯母勾结宫廷巫师哈热,以巫术让老王做恶梦,以卜卦蒙骗老王,下令巫师进行祭祀除晦。巫师要的祭祀品有:做主心朵玛的糌粑120克……杀生供品要四副小动物全脏、肉和一腿……要涂祭岩石的虎、豹、熊和山间野兽的脂肪,鱼、蛙和水中动物的脂肪,特别是人非人的脂肪。“人非人” 指仙女云卓拉姆,于是巫师和顿珠伯姆领了五百名妃嫔包围了寝楼,提刀冲去割仙女的心脏,云卓拉姆忍无可忍,于是向母后要回了飞升宝钗,腾驾云端,在返回天界之前,怒斥奸邪之辈。这出戏反映了苯教神灵观念。藏戏吸收了民间歌舞技艺。在藏族民间地区,有一种被人称作是“康戏”的热芭,热芭起源于早期藏族生产歌舞和民间表演艺术,历史悠久,它是具有专业特点的广场表演艺术。一般有7个表演段1铃鼓舞开场2领舞师说:客协,作快板语致辞3女子表演鼓舞技艺4男子一个接一个口哨,呼喊击鼓应声,各自表演5杂曲短句,包括藏戏的片段6跳民间歌舞7“扎西”吉祥舞收场。藏戏开场形式与热芭很相像。藏戏形成就从谐钦吸收了较多艺术因素。谐钦藏语意为大歌,是藏族一种古老的大型仪仗歌舞,藏戏唱腔中“达仁”“达通”在旋律、节奏和曲式特点上与谐钦音乐颇为相似。对形成藏剧唱腔风格起特殊装饰音“仲古”在谐钦和宗教音乐中也有相似的音调。在藏戏剧《卓娃桑姆》中有一段反映牧场的风俗戏,俗称牦牛舞,其实牦牛舞表演是从民间艺术表演团体“希莱仲孜”的野牛舞加以发展形成。在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建成的大昭寺壁画中,有幅《文成公主进藏欢庆图》,它反映了公主入藏万人欢呼表演。在这幅场面中心位置,有个野牛舞表演,其演出形式与布荣仲孜基本一致,这种野牛舞吸收入藏戏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藏戏艺术革新家扎西顿珠精心排练《卓娃桑姆》时把“希荣仲孜”的民间野牛舞吸收来的。藏戏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吸收周边地区、国家艺术因素,使其随时代进步不断焕发青春活力。藏戏吸收了印度文化在拉脱脱日年赞时,就有印度传入西藏的佛经,到松赞干布时被翻译了出来,到赤松德赞时期,则更是大规模组织翻译佛经,14世纪中叶,蔡巴贡嘎多吉编译《甘珠尔》,不久布顿仁钦朱又编成《丹珠尔》,随着佛经大量翻译,印度的许多古典文学艺术作品也被翻译传入西藏在大藏经中,保存加工了不少古印度的民间寓言、传说、故事、歌谣等,这些传译入西藏,对西藏文学和表演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影响。西藏地处于东西文化交流宝刹之地,藏戏必然受到西方文化影响。藏戏受印度梵剧影响,印度梵剧又受到希腊戏剧影响。史书记载有当时大夏和印度的五河流域的王宫廷里把演出希腊戏剧作为一种风尚……【4】西藏与希腊虽路途遥远,但藏戏通过印度梵剧,必然也受到了希腊戏剧影响,因为藏戏形式就与希腊戏剧有诸多相似之处。藏戏在反映西藏历史上许多重大生活主题时,对宗教斗争有一定反映,且往往站在佛教立场,如对伊斯兰教丑化,因此在表现伊斯兰教人物时,一般以回族人形象生活习俗来表现。则回族习俗在藏戏中也有体现,如在《白玛文巴》中对立人物目迪杰布就是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国王,穿戴服装为回族打扮。藏戏受汉人习俗影响。如在西藏昌都地区和四川省甘孜德格戏中,穿插表演一种“甲羌”意指汉舞场面是,清朝将军带着一个翻译指挥一队清军进行练舞,在将军和翻译之间还有一些汉式的插科打诨的滑稽表演。由此可知:藏戏起源于石器时代,受多元文化影响。二、藏戏的特征(一)藏戏系统纵多。藏戏是汉语文对藏族各种传统戏剧的习惯性统称。它有诸多地方剧种,在大剧种内又有不同艺术流派,在藏戏系统中,可以分列出八、九个剧种。有:藏戏系统 1蓝面具戏(藏剧)2白面具戏3昌都戏4德格戏5门巴戏6安多戏7康巴戏8嘉戎戏1觉木隆2江嘎尔3迥巴4香巴1宾吨巴2扎西雪巴3尼木巴1更庆2竹菁1勒布2黒脱3达旺1青海黄南2甘肃甘难3四川阿坝1道孚2甘孜3巴塘4理塘5康定木雅(二)藏戏的神秘性。从面具上看,藏戏的面具按其形态、样式和特点来讲,可分为四种:1、平板式的软塑面具,这种面具样式丰富,从最简单的一张皮毛片上挖出三个洞当做两眼一嘴,再在两眼间挂一个胡萝卜形或片状鼻子的白面具,到造型夸张,装饰精美的蓝面具,发展成为一套一系列平板软塑面具。2、半立体软塑面具。3、立体硬塑面具。4、立体写实的动物精灵面具。藏戏这些面具发扬了原始祭祀和民间面具运用兽皮、粗毛线等材料即兴表演的随意性和制作上的自由性。它古老而瑰丽、变形夸张、装饰优美、虚实结合而形神俱现。从服饰上看,藏戏服装具有明显民族风格和高原雪域特色,喜用兽皮装饰,佩戴多种饰品特点,这些服装看起来特别富丽,绚烂、凝重,色彩对比强烈,不论开场人物、贵族人、平民等服装均有所不同,各有特色。从装饰上看藏戏装饰源于藏族古老独特文化和生活习俗,样式丰富,品类繁多,造型特别,色彩对比强烈,宗教色彩浓重,从头到脚令人目不暇接。(三)藏戏具有多元性。藏戏在其发展过程中,立足藏族本土文化,不断吸收周边地区、国家的艺术因素,使其多元化。藏戏艺术从早期看属于原始庆祝或祭祀的歌舞演艺,随后在发展过程中受苯教文化,热芭歌舞,谐钦等影响,吸收借鉴了汉文化、西方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技艺,使其不断丰富发展。(四)藏戏表演艺术风格独特。1、程式性与多样性统一。藏戏在其发展过程中,将各种表演艺术吸收并加以夸张、提炼,进而使其戏剧化,综合熔铸成一种适于表现戏剧内容和感情的特殊艺术形式,即程式化表演艺术手段,慨括分唱、舞、韵、白、表、技、谐几种。但藏戏产生于民间,形成发展于民间,增强了藏戏的民间性、群众性、通俗性,包含了古今,新旧,悲喜,土洋等各种形态,因而藏戏程式化而不呆板。2、写意化表演与写实化表演统一。藏文剧本是从佛经“变文体”发展而来的,整个表艺术手段有抒情写意,炼形拟神的诗化倾向。藏族古文明在发祥时有许多口传历史的文学传说,如《格萨尔王传》,体现了藏族艺术描摹客观生活要求自然真实总结的一面。3、歌舞性与戏剧性的统一。藏戏表演是歌舞结合起来进行的。表演的艺术六功除口语道白以外,其余唱、舞、韵、表,技等均与歌舞有不同程度关联。像《猎人贡布多吉》就是从宗教舞蹈节目中来的,这可说明,藏戏表演主要部分在形成之初,就是在传统歌舞基础之上加以戏剧化,利用传统歌唱、舞蹈来塑造形象。4、集中简约与灵活丰富统一。 藏戏的戏剧结构和演出格式在必要关键处,集中运用演员唱、韵、白、表等专业技能,使之充分发挥,而在说明性、过场性和交代性地方就尽量简约化,点到为止。如《诺桑法王》在戏师排练时,觉得不必要的地方就略去了,哪一段要突出就要整体构思,能加就加,创造出新情节。三藏戏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藏戏文化作为今天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内容,有着辉煌的历史。但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节奏加快,藏戏的口口相传正面临着消失的厄运。(一)藏戏人才匮乏。藏戏文化就有口口相传的特点,但由于地区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因此保护不力,有时会因一位技艺高人的去世造成“绝活”失传的情况,再加上藏戏人才队伍缺乏专业人才,其人才知识和素质结构不搭配,是藏戏表演人才断层,要远程老龄化,年龄结构不均衡,给藏戏发展带来诸多弊病。(二)藏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粹。近年来,藏戏观众不是那么多,其观众流失严重,对于藏戏观众流失原因,一些人曾提出是因为藏戏宣传力度不足,观众对藏戏历史、文化不了解。(三)藏戏地方方言差异大。藏戏分布甚广,有九大系统之多,他们小到邻村与村之间言语也不同,语言障碍严重。如果一个演员要把他毕生掌握的技艺传给宁一个藏语方言不同的地区的演员,可推想其难度之大。(四)藏戏教育方式单调,落后。藏戏传承主要靠口口相传,从小学到大学课程中没有开设相关藏戏基础知识内容的课程,这使年轻人藏戏文化意识淡薄,他们对藏戏文化了解甚微,更何谈弘扬与传承。(五)藏戏演艺中现代化技术少。传统藏戏主要在一个宽阔的场地举行,藏戏演员拿着原始乐器,穿着古典服饰,为观众演艺着天籁之音。但我们应该看到现代的传媒多以舞台灯光声像为传播技术,这些冲击了原始表演手段,藏戏如果不插上现代技术之翅膀,试想它怎样才能在今日广播、电影、电视和互联网中演艺新的传奇。四、启示与对策(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重要指导思想,全面协调可持续体现了文化建设要遵循的方向,凸显了文化事业在科学发展中应承担这个使命。为此,藏戏的弘扬与传承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与藏戏相适应的环境,齐心协力打造一个藏戏演出或传播的交流中心,各不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藏戏保护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藏戏文化保护系统,通过政府支持和各方努力参与,加上相关专业人士努力,使藏戏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在发展中分析总结积极解决社会发展与藏戏文化弘扬与传承中不适应的问题,为藏戏弘扬和传承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和理论支持。(二)不断创新,丰富藏戏曲目。藏戏传统曲目大多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艺术表现繁杂、呆板,我们只有不断翻新,去粗取精,让藏戏的精髓完美的展现在观众面前,才是成功。在藏戏剧目《卓瓦桑姆》、《顿月顿珠》中,甘孜戏曲团对其进行了创新,去粗取精,凸显人物,吸收当地元素,是古老的藏戏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由此可知,藏戏要经久不衰,焕发活力,离不开创新,不断对藏戏赋予新的时代感,增加新时代元素。这是提升藏戏文化生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藏戏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不但要注意它的创新,更要注重保护它的原生态。藏戏的魅力在于其是一种原生态的戏曲,萌发产生于民间,它本生就是藏族文化中的一幅美妙的历史画卷,因此我们在创新时,不要脱离藏戏文化本质,要在原有文化本质的基础上创新,使藏戏这种优秀文化永不变味,永远原滋原味。(三)保护藏戏系统。藏戏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萌生于扎根于藏区民间里,要保护藏戏文化,关键还要保护藏戏生存的生态环境,加强保护的整体意识,有意识的创造良好的传承环境和文化空间,奠定藏戏艺术文化传承的氛围,组织专人负责藏戏抢救性的发掘工作,组织专家对藏戏文化因素进行普查、收集和整理,必要时可采用录音和翻译,通过对其的梳理、包装,保留其艺术文化资源,扩大影响,因此,我们既要保护其文化本身,也要保护其生命之源,重视对藏戏文化价值观及产生环境的保护,整合各方利益,为藏戏发展固基。(四)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藏戏产生于民间,在民间成长、壮大,必然要吸收民间新元素,这是一种兼容。但应看到,兼容并不是把其他戏剧的各种特点强加于藏戏之上,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我们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合理分析其要素,让藏戏在保持其固有属性的前提下,兼容其他戏剧文化精粹,凸显藏戏新风格、新状态,是藏戏在戏曲文化界异彩纷呈,百花齐放。(五)让科技传媒在藏戏里跳跃。在现代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传播媒体和文化传播新方式在今天铺天盖地,藏戏文化传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使藏戏观众不断壮大,在新时代条件下,是一个新的考验。传统藏戏演出局限性大,对演出场所也有要求,要准备的设施也十分繁杂。但今天强调传播娱乐化—意指文化在传播中要使听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在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这是在年轻人中流行的一首歌,慕容晓晓的《黄梅戏》,这首歌唱遍了大江南北,它包含了年轻人喜欢的流行动感元素,又融合了黄梅戏经典片段,使原始和现代在这首歌里表现得十分融洽。因此,在保存藏戏精髓条件下,使其不断适应现代化生产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丰富自己的形式,扩展藏戏的生存空间和影响,在喧嚣的城市化进程中,寻求到自己的弘扬与传承之路,因此,注重藏戏传播方式,传播娱乐化,这无疑将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着悠久的藏戏文化。(六)加强民间教育,培育戏曲新人。目前,藏戏在国民教育中没有十分重视,只有大学专业戏剧学院才有相应的课程,这是能够看懂藏戏的人少之又少,藏戏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不能局限的认为它只是戏曲院校内的人才去掌握的。应该看到,他是我们共有的一种文化,需要我们一起去感受和触摸它的艺术风采,进而加深对藏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为此,我们要加强对藏戏演艺人才和研究人才培养,结合文化建设,把藏戏人才培养教育列入教育部门课程计划。因此,在学生各阶段开设相应课程是意义重大的。藏戏口口相传的特性,使得藏文化的弘扬与传承面临诸多问题,政府及社会各阶层人士应加强对藏戏传承人及其相关藏戏艺术文化的收集、整理、研究、保存和传播,根据藏戏艺术文化的具体特征和需求,建立相关传承基地,如学校。对藏戏传承人员各自实际情况予以支持,在生活和各方面予以关心和照顾,各部门可对藏戏传承人传承活动支持,对其考虑给评民间艺术家职称,贡献特别突出予以奖励,享受政府津贴等。同时,我们还应建立必要的藏戏艺术文化保护机制,加强对藏戏艺术文化研究和传承人的奖励和津贴,我们应该看到,藏戏文化弘扬与传承在于广大群众,特别是藏区继承人的参与,有了他们这些传承人,才使这些优秀的藏戏文化得以保存,得以流传。关注这些传承人,使他们完成保护藏戏文化的心愿,市政府及社会人士共同的历史责任。 为此,各方应重视藏戏人才的培养,加强戏校建设,招纳新贤,择优培养,以提高发展藏戏的人才后备力量,为藏戏弘扬与传承打基础。(七)多策并举,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整合。建立和完善藏戏保护机制,加强藏戏演艺团体建设,增强其品牌效应。藏戏是一种富有文化底蕴的表演,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我们可以组织藏戏交流演出团体在国内外巡演对其经营方式加以保护,建立和完善保障体系,加大对藏戏扶持力度,逐步建立有效发展机制,此外,我们还可以创造条件,争取国家、地方、社会各方资金支持,设立藏戏保护专项资金,可考虑在适当的地方办藏戏博物馆,举办各种形式藏戏艺术节等。藏戏所在的地方部门,可结合藏戏实际发展状况,提出藏戏发展新举措,完善农村戏曲艺术机制、政策体系,优化发展藏戏的软硬件环境,结合当地藏戏特色,培育一个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素质优良的民间藏戏人才队伍。结束语总之,藏戏艺术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是一个意义十分重大的问题,要处理好这个问题,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为藏戏文化弘扬与传承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创新,丰富其文化内涵和形式,发挥民间人员保护积极性,改变单一的口口相传模式,深入挖掘藏戏文化内涵,保存其宝贵资料,采用现代高级技术、手段,现代传播形式,扩大藏戏受众。当然,藏戏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各方人员共同努力,文章的措施也只是泛泛而谈,本文只是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使更多专家学者和群众把目光投向藏戏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上来。相信经过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齐心协力,一代代的戏曲新人,新观众必将涌现,藏戏文化绽放光彩之日就指日可待。【参考文献】【1】索南坚赞,西藏王统记,【M】民族出版社,2000【2】多杰吉博,五部遗教,【M】民族出版社,1986【3】论钦陵与唐将沦战记,【J】【4】吴晓铃,印度戏剧的起源分类和角色,【J】说明:文章重点应放在“藏戏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方面。虽然采取了七项措施来进行,但是结合藏戏方面的具体措施,尤其是各地藏戏措施不多。如果能到藏戏发展较好的地方做一些调研就更有说服性。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