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人物散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梁衡人物散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ID:965598

大小:53.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梁衡人物散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2.抓住关键句,把握课文的主要观点,并借助结构图梳理课文的写作思路。3.理解题目含义,真切感受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决心与成果。目标1.2为教学重点。二、教学建议1.课前预习时根据学生实际安排背景资料的搜集阅读学习这篇课文,需要补充阅读一些背景资料,比如学生会对老人的原型比较感兴趣,对于我国晋西北的恶劣环境又缺乏了解。对六年级学生来说,这些背景资料的阅读最好在课前预习的时候进行,从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阅读;没条件的学校,需要教师在布置预习时提供相关资料。2.设计合适的工具助学,凸显学习活动的自主性略读课文教学,要给予学生更加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也要给予学生更加显性的学习方式方法。这篇课文教学,为凸显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可以设计统领整节课教学的助学工具(结构图),聚焦学习重点,提示学习方法,减少教师琐碎的提问。3.注重情感体验与有感情朗读本篇课文,作者用饱含感情的事实陈述来唤起读者的情感认同,从而达到颂扬的目的,学生阅读的时候一方面要在想象、移情、联系实际等过程中体验被课文唤起的情感,另一方面要通过有感情朗读将情感体验回归到文章的相应言辞,培养语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有感情朗读的形式可以灵活一些,比如声情并茂的演讲、动情的介绍等。三、教学设计举例板块一初读课文,聚焦主要观点教学过程预设:(一)谈话引入 通过这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深深地领悟到: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巍巍青山,有多少默默守护的人。今天,我们要随着作家梁衡去认识一位以自己全部的生命守护青山的山野老农,他的名字叫高富。1983年,梁衡采访高富老人后写下了这篇《青山不老》,当时的老人已经81岁高龄。(一)初读课文,聚焦主要观点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评价这位山野老农的,划出关键句。2.自读圈划后交流,每位同学将关键词填写在结构图中“青山不老”的下一行。青山不老(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奇迹条件初步感受到奇迹险恶的大环境板块二细读课文梳理奇迹与条件1.集体定向一个山野老农,作家竟然给予了如此高的评价: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到底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呢?我们来读读前面的内容。浏览1-5自然段,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奇迹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条件的?(全班交流达成共识,1.4.5自然段是写奇迹,2.3自然段是写创造奇迹的条件。) 2.个体学习细读1-5自然段,边读边展开想象,从老人创造的奇迹与创造奇迹的条件中,圈画出画面感很强的句子和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3.小组讨论梳理2.3自然段写了哪三方面的条件?1.4.5自然段都写奇迹,写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边讨论边补充填写表格。青山不老(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奇迹条件初步感受到奇迹险恶的大环境3.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填写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值得探讨的学习单,用实物投影或者电子白板大小屏技术同时出示,引导学生比较着看阅、讨论。板块三介绍老人内化语言与结构教学过程预设:(一)教师导语引入从65岁到81岁,从1967年到1983年,老人用整整15年的时间创造了一个植树造林防止风沙的奇迹。老人造的3700亩林网相当于2467900平方米,以每10平方米栽一棵树计算,需要栽种246790棵,15年平均每天栽种45棵,如果按每20平方米栽一棵树计算,15年每天要种将近30棵。 多么漫长的坚持,多么执着的追求啊!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感激与崇敬之情来介绍介绍这位可敬的老人吧。(二)学生学习活动1.出示介绍提示介绍方式:小组合作介绍这位山野老农,可以像《感动中国》颁奖现场的主持人那样来介绍……介绍要求:介绍时可引用课文内容,适当加进自己的话;评价、奇迹、条件三部分内容的先后顺序可灵活安排;做到观点鲜明,内容有说服力,讲述有感染力。2.小组合作介绍3.组际展示教师引导小组之间根据介绍要求相互发掘亮点。4.探讨题意课文以“青山不老”为题有哪几层意思?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四、教学资源高富老人《青山不老》一文中山野老农的原型是高富老人,高富老人是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八角大队的造林专业队长。1967年,当时已65岁的高富,动员了陈璧,祈五满、王润五、宫二小、申忙、袁二喜等6位老人,组成了老愚公专业造林队。七个老汉一条心,他们决定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将八角山山卯卯、勾勾岔岔全部披上绿装。经过16个春秋的苦战,昔日荒山沟变成了一片绿海。1983年7月,中共神池县委、县政府为他树立造林功臣碑,并立传写入县志。晋西北晋西北的山西,通常指的是保德、河曲、偏关三县,它们隶属于忻州市,隔黄河、长城与陕西、内蒙古相望。晋西北的老人晋西北地处吕梁山脉的黄土高原,这里的农民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顽强地生存着。这里的老人中有的曾经当过纤夫、有的远走他乡以唱戏为生,更多的则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耕种养家,刻满皱纹的脸和长满厚茧的手都是他们饱经沧桑的印证。晋西北风沙防治刻不容缓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而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 的说法。这些主要分布于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的16个县(区)的风沙带,土地沙漠化面积每年都在增加。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风沙已经成为当地人们最大的敌人。由于气候恶劣,植被稀少,从西伯利亚吹过来的强劲季风,经大同、朔州地区把当地粒碎质轻的栗钙土卷向高空吹向河北平原、京津地区。绿色生态治理工程晋西北地区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有沙化土地和潜在沙化土面积1700多万亩,近300万亩草地因风沙危害逐渐退化,成为风沙侵袭北京的主要通道和三大风沙源之一。2000年国家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后,山西省各级政府组织以部门为实施单位,发动30多万户农民在大同、朔州、忻州3个市,13个县(区)和两个国有林业局展开大规模的生态治理工程。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