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2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ID:959494

大小:22.7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学设计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形式生本教师申忠山单位互助县红崖子沟乡中心学校课题名称25.七律·长征学情分析1、学生情感特点和认知特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于阅读的基本方法、能力都有一定的基础,但体现在他们身上直观性仍然是比较强的。因此教学本课一定要加上直观的视频或音乐加以渲染。  2、已具备的方法、生活经验等:本文是一首律诗。律诗学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对于学习律诗要读通、读懂、悟情、背诵的基本方法是了解的。而且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一些与战争、与长征有关的事件,特别是从电视媒体中拥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在理解文本的时候是有基础的。  3、学生学习本课存在的困难点:学生对文中隐含的历史事件不够清楚,且对孩子们来说,时间比较久远,再加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诗中情境有距离,例如对“寒”“暖”的理解会比较困难,因此教学中要补充适当的资料,观看有关的视频加深理解。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后,满怀激情地回忆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排除万难的典型事例,表现了我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向红军战士学习,培养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并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2)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补充材料,增强对文章内容的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策略:本文是一首律诗。律诗学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对于学习律诗要读通、读懂、悟情、背诵的基本方法是了解的。而且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一些与战争、与长征有关的事件,特别是从电视媒体中拥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在理解文本的时候是有基础的。 因此,本堂课教学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速度,提高教学效率,能增强理解和保持;能激发学习动机等。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所出示的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材料主要是为了渲染文本内涵,增进学生感悟理解,所以在有多媒体的教室里上课较利于课堂组织。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环节1、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谈话: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诗人、革命家、外交家,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2)、“长征”从字面上讲什么意思?关于长征大家了解多少,课前查阅了资料,说一说你对长征的了解。 1、初读文本2、学生交流资料。设计意图:“万事贵乎始”。课堂伊始,以回顾领袖与长征的内容,巧妙地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迅速地将学生带入那段历史,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2、夯实基础,初读文本  (1)(课件出示全诗)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文,你可以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指生读诗,读生词,注意正音,特别是“逶迤、磅礴”。  (2)渗透律诗特点,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划分的节奏自由试着读一读?课件出示划分节奏的全文。课件出示划分节奏的全文。设计意图:读通读顺课文,是披文入境悟情的基础。第二环节3、自读质疑,交流启思(1)师: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看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把它圈画出来,我们过会交流交流。先小组交流。  (2学生画诗句,师点拨。小组交流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读书成果。  (4)重点理解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诗句中处处都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红军将远征难比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情,课件出示“五岭、、、”指导学生朗读并比较理解“逶迤”和“磅礴”。设计意图:“小疑则小进,大疑 )交流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教师相机指导。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结合你查阅资料,说一说,这是什么样的岭?什么样的山?则大进”。课堂是学生练习、纠错、发展的主渠道。学生的信息蕴藏是活生生的教育资源,教育发挥了学生的资源功能,这样的教育具有极大地潜力。这里让学生先由自学到生生交流,既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钻研文本的空间,又增强了学生间的交际能力,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1)用“只等闲”一词切入诗文。师点拨:其实在许多古诗文当中,等闲都有平常的意思,拓展两句诗,齐读。  (2)诗中红军把什么(课件)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板书远征难)  (3)具体从那几句看出红军把远征难看成平平常常的事情呢?带着问题,默读诗文,画出相关词语,写写你的体会。板书“只等闲”,师引:“等闲”在字典中有以下三种解释:(课件)那结合诗句应该选择第几种?  师:此时,你对“寒”又有了怎样的理解?生说  小结:此时透过这两场战斗,一暖一试想,红军在过这悬崖峭壁的时候都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师小结,增加背景介绍,指导朗读。  适时追问:透过诗句,你看到了一支怎样的红军?生说(乐观)能带着你的体会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  面对着山,红军不怕。面对着水,红军也是毫不畏惧。(课件出示上句)。生读“金沙、、、”谈诗句意思  诗中这一暖一寒,你们又是怎么理解的?  A.先说这暖,生说。说说你对金沙江的了解。出示金沙江图片,补充“巧渡金沙江”材料。  那理解了这场战斗,我们来看这个暖字,大家如何理解的?(引导学生理解从“暖”能体会到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之情)指导朗读。  B理解“寒”:那这个“寒”,大家又是如何理解的?(课件)生谈  简介泸定桥,出示图片,此刻你站在上面,会有什么感受?生说  我们一起来看22位勇士,在枪林弹雨中飞夺泸定桥的悲壮场面(播放视频)  交流谈感受  指导朗读  ③学习最后两句:  岷山,你们了解吗?  理解“更喜”,理解“尽开颜”(联系全诗)。  设计意图:(1)师生互动,录像材料辅助,精读诗文(主体部分)(2)有效的拓展既有利于学生对词语、对文本的体会,还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形成内容更加丰富的知识体系(3)此环节中共两处及时为学生提供视频,采用音乐渲染以及创设情境等手段,容易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共鸣。 寒(课件)又让你们看到了一支什么样的红军队伍?(板书大无畏)  此时,透过词语,你看到一幅怎样的情景?  全班一起读全诗(放视频),同时教师语言总结。  仅仅56个字就写出了红军不怕艰难的乐观无畏精神,相信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应该都背过了吧!  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一起背——(全班背全文)  第三环节5、课堂总结,升华情感同学们,回顾长征我们感慨万千,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坐在这里决不仅仅说是学习七律长征,学习一首诗歌,更重要的是感受长征给我们的力量和启迪!播放音乐设计意图:此环节中共两处及时为学生提供视频,采用音乐渲染以及创设情境等手段,容易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共鸣。第四环节6、布置作业,课外延伸①推荐学生阅读《地球的红飘带》 ②写一写对长征的认识和感受。设计意图: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拓展学生的视野,使语文走向生活。一堂课是结束了,但那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中点,而不是终点。拓展性作业的设计将这堂课的句号改成了省略号,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认识那些感人至深的情感,或许能给他们带来一生的启迪。 板书设计:25.七律•长征远征难→只等闲(总起)万水千山→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分述)三军过→尽开颜(总结)(藐视困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分层作业设计作业1:朗读这首诗。作业2:照样子写词语:(万)水(千)山逶迤磅礴  千山万水千()万()千()万()千()万()单位:姓名:日期: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