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故事新编》的荒诞感
加入VIP免费下载

论《故事新编》的荒诞感

ID:912711

大小:291.9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型些鲤必万方数据论《故事新编》的荒诞感■江胜清《故事新编》由于内容和形式的独特性,一直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一个广有争论的作品。本文认为.导致小说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的根本原因在于作者对荒诞感自觉不自觉的追求。这种荒诞感主要是由小说题材本身的荒诞性和古今杂糅手法的运用形成的。这种追求,不仅创造了一个历史与现实交织、古人与争人同台、真实与虚幻相生的艺术境界,拓宽了小说的意蕴;而且化腐朽为神奇,产生一种强烈陌生化的艺术效果;同时还大大增强了小说的战斗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故事新编》整体上的完美和谐。总之,《故事新编》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显示了一个杰出作家对传统的伟大嘲弄。[关键词]鲁迅;《故事新编》;荒诞感[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04)06—0090—04江胜清(1966一),男,湖北孝感人,聿感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湖北孝感432000)《故事新编》是鲁迅取材于古代的一部小说集,它是由史学家的胆识、哲学的思辨、文学的才情融合而成的奇异的艺术之花。由于其取材神话、传说与史实兼而有之,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交叉使用,古人古事与今人今事相互交融⋯⋯,这些使得《故事新编》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成为争论的焦点。人们不仅对其刨作方法的使用存在明显的分歧,而且对其中的每一篇小说的具体理解也未达成共识;不仅对它的文体归属产生历史小说、拟历史小说、寓言式短篇小说、杂文化小说、现代神话、新历史小说、历史小品等多种说法,而且对其中的“油滑”也存在优点与缺点、成功与失败、独创与败笔的尖锐对立。时至今日.学术界似乎也末得出一致的结论。产生这一复杂而有趣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鲁迅的创作心态、自我评价,以及小说本身的新奇独特无疑是主要原因。鲁迅是中国传统小说的革新者,又是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为了从占代和现代都选取题材做小说,他在“呐喊”之际就开始了《故事新编》的创作。由于它历时十三年,贯穿鲁迅创作前后两个时期,因而其创作心态、意图并不完全相同。总的说来,前期三篇(《补天》、《奔月》、《铸剑》)与《呐喊》、《彷徨》大致相同,内容上可视为它们的延续;作品在猛烈地执著攻打国民劣根性的同时,又一定程度上流露出先驱者寂寞苦闷的情绪和英雄末路的悲哀。后期五篇(《理水》、《非攻》、《采薇》、《起死》、《出关》)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作者于急剧变化的严酷现实之中,强烈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巨大情力,他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眼光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双重思考:一方面以犀利的笔触通过刨“坏种的祖坟”完成了对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批判;另一方面叉对传统文化中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进取精神予以高度肯定,并透示出现实对这种精神的强烈呼唤。这些多元和杂色构成丁《故事新编》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它在给读者以多种享受的同 万方数据论《故事新编》的荒诞感时,也为我们带来r理解的困难。鲁迅本人对《故事新编》的论述也存在前后不完全一致的情况。在谈到《故事新编》文体所属时,一方面说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另一方面叉称其为“速写”、⋯“历史的速写”、⋯甚至历史小说,作者在《故事新编·序言》里说:“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至于只取~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倒地需怎样的手腕。”虽未明言,但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的《故事新编》属于后者。在谈到“油滑”时,鲁迅也是矛盾的:~方面明确指出《补天》中“小丈夫”的出现,使小说“从认真陷入了油滑的开端。油精是创作的大敌.我对于自己很不满”,并明确宣布“我决计不再写这样的小说,当编印《呐喊》时,便将它附在卷末,算是一个开始,也就是~个收场”,¨’在致友人信中也一再称《故事新编》“赫戏之作居多”,⋯“小玩意而已”,1¨‘目前正以神话题材写短篇小说,成绩也怕等于零”."”‘是根据传说改写的东西,没有什么可取”,⋯“内容颇有些油滑,并不佳”;⋯另一方面又不无得意地宣称“不过并没有将古人写得更死,却也许暂时还有存在的余地的罢”,lI”“然而有些文人学士.却不免头痛”,⋯’更令人不解的是鲁迅在后来的创作中不仅没有抛弃,反而越来越油滑。从这之中我们可以领悟鲁迅复杂矛盾的心态,“油滑”固然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小说的艺术美,但鲁迅又特别看重其强烈的战斗功能。可J三{说,《故事新编》是鲁迅交织着矛盾心态和复杂心情所进行的一次艺术冒险,是一个杰出作家对传统观念的伟大挑战。阐释《故事新编》的困难不仅如此,鲁迅将自己对人生存境遇的思索、对传统文化的反省、对现实丑恶的批判、以及孤寂失望的心情都融八“故”事“新”编的吐界中,这就为人们多层次多角度阅读《故事新编》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也因此形成《故事新编》广泛而持久的争论。尽管论争在多方面进行,但核心却是“油滑”。围绕这一问题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充分肯定其独特性,认为“油滑”是其最鲜明的特色;一是认为“油滑”是《故事新编》明显的缺陷,我们不必为贤者讳,鲁迅不仅自己明言,而且也曾批评别人创作中“油滑”的局限。双方各持一端,各有其理,亦各有偏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却基于一个相同的出发点,即把《故事新编》当作现实主义的经典文本来读解,当他们套用现实主义的理论来解说《故事新编》时,必然会陷入一种困境:如果承认《故事新编》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那就无法回避“油滑”与“典型化”的抵牾;如果认可“油滑”,则将无法把《故事新编》定位在现实主义经典文本目录内,而在独尊现实主义的阴影下,这意味着剥《故事新编》的否定。由此可吼看出,《故事新编》的确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个独特的存在,它不仅使鲁迅自己感到困惑,而且也使研究者陷入窘境,它无疑是鲁迅研究中的一个陷阱。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根源于鲁迅对过去与现在交织、真实与虚幻相生的荒诞感的自觉或不自觉的追求。正是这种荒诞感使鲁迅复杂的心态、多样的追求找到一个统一的归宿,并为研究者构筑了一个色彩斑斓的难解的“艺术迷宫”。只有掌握了“荒诞感”这把钥匙,才能破译这永久的艺术秘密。《故事新编》是一部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和史实的小说集。它是鲁迅小说创作的新突破,是鲁迅创造新形式的又一次艺术探索。小说神奇的艺术魅力不是来自于对原始神话、传说和史实的艺术再现,也不是通过“借古人的骸骨.另行吹嘘些生命进去”来达到借古讽今,而是根源于荒诞离奇的神话传说和真实生动的现代生活的融合、作家奔腾的想象浪漫的情思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有机交织而形成既不失古代色彩又不乏现代神韵、既保持民族特色又与世界新潮相通的真幻相生的荒诞感。正是这荒诞感赋予了《故事新编》无限丰厚的意蕴和永久的艺术魅力。从《故事新编》的实际看,小说的荒诞感首先来自小说题材本身的荒诞性。《故事新编》中绝大部分小说,就其题材看,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超现实性,体现出浓烈的荒诞色彩。《补天》主要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娲抟黄土造人”和“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故事.又有机地融进了“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和“女蜗氏之肠”等神话。《奔月》主要取材于羿上射十日、下杀封旆长蛇和“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以奔月”的神话故事,并将这些神话与逢蒙射羿、纪昌暗射飞卫、“啮镞法”等传说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理术》主要取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铸剑》是根据《列异传》中一个铸剑被杀、“三头相搏”的离奇的复仇故事铺排而成。《起死》则是根据《庄子-齐物论》中“庄周梦蝶”和《庄子·至乐》中庄子使楚途中援髑髅枕而卧、梦中与之对话的荒诞故事点染而成⋯⋯由于这些神话传 万方数据江西社台科学2004.6说故事本身具有神秘性、离奇性和非现实性,它们是现实的曲折或变形夸张的反映,因而具有不可理喻的荒诞性,而这种荒诞性直接形成《故事新编》的荒诞感,从而使得小说意境艨陇、意蕴模糊,具有无限延伸的可能。除了题材本身的荒诞性外,古今杂糅的“油滑”手法的运用,是形成《故事新编》荒诞感的又一重要因素。的确“油滑”是阐释、理解《故事新编》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讲.“油滑”是一切研究《故事新编》理沦的试金石。鲁迅最先写《补天》是在1922年,而且极为认真,作家最棚是想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学说来阐释性与文学的关系,只是写到中途,从报上看到“含泪的批评家”对汪静之情诗的评论,“当再写小说时止不住有一个占衣冠的小丈夫,在女蜗的两腿之问出现了,这就是从认真陷入了油滑的开端。”【l21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作者认为“油滑是创作的大敌”,并断言不再作这样的小说。但后来的实际证明,鲁迅不仅没有抛弃,反而将它运用的炉火纯青,这不能不引起人们极大的困惑和深深的思索。于是,有人认为造成这部小说“油滑”的原因是:“他考虑的是战斗的需耍,大概决不考虑自己写的小蜕是否符合文学概论上所下的定义,这就是鲁迅这部小说所出现油滑的主要原因”。“鲁迅的晚年,百事猬集,家务缠身,身体多病,也是造成这部作品产生油滑的原因之一”。【l”这些说法虽然不无道理,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与《故事新编》同时产生的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并不“油滑”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我认为,“油滑”是作者强烈的战斗精神、渊博学识、过人才情与荒谬现实、久远的神话传说及史实有机交融的艺术结晶。这种“油滑”手法的使用,消解了神话中神的神性,使之人间化;淡化了传说中英雄的非凡性,使其世俗化;消融了史实中民族脊梁的伟大性,使之昔通化;增强了史实中先哲圣贤的平凡性,将之漫画化。于是,在《故事新编》中,出现在女娲两腿间指责女娟“裸裎淫佚,失德丧礼败度,禽兽行”的“小丈夫”不禁使人发笑;现实中文化山学者名流的丑态和国民党错“赈济水灾名义敛财”的水利局大员的恶行,就与大禹“婚后三日而出,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的坚韧精神和“我若不把洪水治平,我怎奈天下苍生”的伟大抱负形成鲜明对比;现实中“民气救国”的谬论和借“抗日救国”募捐敛财的军人的卑劣行径与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的自我牺牲精神和仁爱、勇敢、机智的品性形成强烈反差;生活中主张逃避现实、“寄沉痛于幽闲”的高论在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义举中宣告破产:在异族入侵民族存亡之际,提倡“柔能克刚”以不抵抗为抵抗的妙论,在孔老相争、孔胜老败、老于骑青牛过函谷关的窘境中被宣判死刑;在纷繁复杂、是非分明的社会,标榜泯灭是非、“对是不对,不对是对”的观念,在庄子与复活的髑髅发生争执时小得小借助巡士力量狼狈逃离的行动中原形毕露;现实生活中受恩不思报、忘恩负义的奸险小人的丑恶行径,在逢蒙射羿的场面中得到真实的艺术再现⋯⋯。这种古今杂糅手法的运用.使得《故事新编》彻底打破了时空界线,使神话与现实、传说与历史、历史与现实、古人与今人等交织而成一个迷离奇幻的艺术世界,给人以浓厚的荒诞感。题材本身的荒诞和“油滑”手法运用所产生的荒诞感,使《故事新编》蒙上了一层明晰而朦胧、虚幻又真实的神秘面纱,产乍一种“花非花、雾非雾”的说不完、道不尽的美感,形成了小说多层卣的艺术意蕴。《故事新编》对荒诞感自觉或不自觉的追求,使得荒诞感成为小说1分引人注目的、充分体现鲁迅个性和才情的特点,同时又是小说晟明显的缺陷所在。正如唐驶所言“麻烦是从过里开始的,但这些小说的值得注意的特点恰恰也就在这里”。“41不错,《故事新编》的深刻与平庸、成功与失败、优点与缺憾都凝聚在这一点上,这就使得《故事新编》的荒诞感成为鲁迅式的成功与失败、优点与缺点共生的混台体。首先,荒诞感的追求,使《故事新编》打乱了古今时空顺序,模糊了神、英雄、伟,尢与现代人面貌,消融了神话传说、历史与现实的界线,构筑了一个迷奇而真实、朦胧而明晰、简单而复杂、亦真亦幻、亦占亦今的艺术世界。在这时空颠倒、神人共处、古今一炉、真幻相生的世界中.作者将自己深刻的孤独和悲哀、复杂的人生体验和情绪、对进取创造精神的颂扬及对现实丑恶的针砭、对传统文化的独特反思和对人生存境遇的哲理深思等都熔铸其中。正是这种颇具荒诞感的世界,才能容纳无限丰富的内涵,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和多层面阅读欣赏的可能。而且,这种荒诞感的追求,使得小说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特征,它以其强烈的现代性突破了现实主义小说的基本模式,获得了与当时世界文学主潮相通的品性。其次,荒诞感的追求,使小说产生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作者无意于复活古代神话、英雄传说,也无意于再 万方数据论《故事新辅》的荒诞感现先哲圣贤们的风采,而是借助于荒诞,去其神性,增其人性;弱化其伟大杰出性,强化其平凡普通性,从而使《故事新编》中的历史人物成为荒诞又真实、伟大而平凡、崇高而卑下、杰出义普通的混合体。小说通过历史的现实化、现实的历史化,模糊r古代与现代的明显界线,在古事中穿插大量的现代情节,于古语中插入“OK”、“占得貌林”等现代沿言,从而使小说“并没有将占人写得更死”,给人以新奇的感受和强烈的印象。因此早现在读者面前的,历史不是历史,现实又不仝是现实,或者说既是历史又是现实,给人一种荒诞的感觉。鲁迅的本意把“坏种的祖坟创一下”,无意间却完成了对历史的消解。在《故事新鳊》中,历史的线性结构散落戚共时的碎片,历史平面化,其深层化意蕴在于指述古今一律,历史无非是个循环,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进步,过去在现在重演,现在预示着未来,它传达了一种虚无主义的历史观,lI|j时也昭示作者对虚无的反抗方式。,再次,荒诞感的追求,还增强了小说的敲斗性,也即鲁迅所谓“不免使人头痛”。鲁迅创作《故事新编》不是“为艺术而艺术”,也不是表现自己的哲学沉思和精神白叙,而是“仍抱者_卜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l”鲁迅倡导的是一种对于有害的事物.则竭力加以排击的“投枪”.“匕首”文学。他采取古今杂糅,既可以摆脱史实的束缚“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_一篇,”⋯7又可以从容自如地截取现代生活片断指责时弊、抨击丑恶。一方面作家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似明似暗、亦真亦幻的荒诞世界巾得到充分体现;另一方面在特殊的年代又为作品增添一层保护色。在这亦实亦虚的世界中,鲁迅巧妙地将现实中种种现象融到古人古事之中,“借古事的躯壳来激发现代人之所叭应僧恨与应爱。”[171女娲两腿问“小丈夫”对现实中“含泪的批评家”之流的影射,《奔月》中对高长虹之徒的抨击,《理水》对“文化山”学者卑劣的嘲笑和对水利局大员丑行的讽刺,《采薇》中对“为艺术而艺术”文人无操持的揭露⋯都收到强烈的批判效果,充分发挥了“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的功效。从这个意义上讲,《故事新编》是取材于历史的杂文化小说。荒诞感的追求,虽然形成《故事新编》新颖独创的特色,但也伴随着明显的缺陷。荒诞感使《故事新编》失却了一般历史小说应有的历史厚重感,使之具有现代神话的某些特征,这一缺憾直接造成了对《故事新编》是否历史小说持续不断的马拉松式的论争。不仅如此,这种荒诞的追求在一定程度f.破坏r《故事新编》整体上的完美和谐,如鲁迅所言,《补天》“原意是在描写性的发动和创造,以至衰亡”,而“小丈夫”的出现,“不但不必有,而且将结构的宏大毁坏了。”_l⋯的确,“小丈夫”的出现,固然使小说的战斗性加强了,但它把小说那气魄宏伟、色彩瑰丽的优美画面破坏了,使得小说前后两截明显失衡、不太协调。《非攻》结尾“募捐救国队”的fb现和《出关》中优待老作家等的插人,也存在着同样的局限;尤其是当小说的写作背景模糊和对立面消失后的今天,不仅造成读者理解的困难,而且很町能导致误读。《故事新编》的局限是一位执著现实、反抗绝尊的伟大作家在丈学的战斗捧和艺术美追求的矛盾巾一种理智建择的必然结果。没有这一缺陷,也就没有独创.反之亦然。诚如鲁迅所说“此真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而‘有一弊必有一利’也”,1’l当然,《故事新编》的不足并不影响其巨大成就,也无捌于鲁迅的伟大。故意夸大其不足和忽视其存在都是不应该的。因为仟何一种成功的探索都是以失败为前提的。《故事新编》就是“这样一个虚幻与真实交织、优点与缺点共生,现实与历史杂糅的特殊存在,于古则不尽信,于今亦不失攻刺,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唱![参考文献]『l】【15】【18]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l,(4):456、512、513[2]【3I[4】[】0】【121【16】鲁迅奎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I,(2):342、517、341、342、34l、342.【5】[6]【71【8][9】111】[19】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l,(13):322、300、650、655、292、299、299[13j童浩瑾关于《故事新编》的评价问题【M】.《故事新编》新探.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211.114]唐技.故事的新编新编的故事——谈《故事新编》[M】.孟广采韩日新.《故事新编》研究资料[M】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258.【17】茅盾.玄武门之变·序【M]孟广来韩日新.《故事新编》研究资料【M】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137.【责任编辑:龚建文】 论《故事新编》的荒诞感作者:江胜清作者单位:孝感学院文学院刊名:江西社会科学英文刊名:JIANGXISOCIALSCIENCES年,卷(期):2004(6)被引用次数:3次参考文献(6条)1.鲁迅鲁迅全集19812.鲁迅鲁迅全集19813.鲁迅鲁迅全集19814.童浩瑾关于的评价问题19845.唐弢故事的新编新编的故事--谈19846.茅盾玄武门之变·序1984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富华历史的消解与重构——略论《故事新编》的历史意识[期刊论文]-浙江社会科学2007(2)2.郑家建"文体越界"与"反文体"写作--《故事新编》的文体特征[期刊论文]-鲁迅研究月刊2001(1)3.罗宗宇.LuoZong-yu《故事新编》中的"陌生化"手法[期刊论文]-中国文学研究2007(3)4.李保民对鲁迅《故事新编》的再阐释[期刊论文]-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4)5.马翼飞论《故事新编》中的现代主义影响及其艺术成就[学位论文]20086.江希传统与反传统的统一——《故事新编》研究[期刊论文]-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4)7.熊岩.王建明.XIONGYan.WANGJian-ming论《故事新编》空间视阈下的个体境遇与人物性格[期刊论文]-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2(2)8.何俊杰.HEJun-jie鲁迅《故事新编》中的透视风格新解[期刊论文]-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3)9.漆福刚.QIFu-gang《故事新编》荒诞感探究[期刊论文]-襄樊学院学报2008,29(9)10.夏鲲鹏知识与权力关系的象征体——鲁迅《故事新编》的现代性特征新论[期刊论文]-时代文学2010(19)引证文献(3条)1.戚雪娟.邵百艳浅析鲁迅《故事新编》中的"油滑"[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7)2.王建雄.王泽龙新世纪《故事新编》研究述评[期刊论文]-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3.苏懿.程德强.潘颖近十年《故事新编》研究综述[期刊论文]-东方论坛2005(2)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xshkx200406020.aspx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