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ID:888273

大小:3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周总理的资料、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现在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提名学生回答。2、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读书?教师板书周总理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3、指名读课题。4、大家想知道周总理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他读书的目的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5、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要求:(1)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2)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待会在全班交流。2.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范读动画,纠正自己自读课文时的发音,巩固正确读音。三、学习生字、生词1.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生字动画,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注意:(1)生字中“嚷、惩、铿、锵”是后鼻韵。(2)“范、巡”是前鼻韵。(3)“范、惩”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2.教师板书以下词语,提名学生读过课文后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同时加以指导。崛起:是兴起的意思。焦点:比喻引人注意的集中点。这里指当时东北是帝国主义争夺在华利益的一个重点地区,是民族危机极其深重的地方。耀武扬威:课文中指巡警凭借帝国主义的势力在租界里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得意扬扬:课文中指那个大个子洋人看到租界里的中国巡警不给受伤害的中国人撑腰而显得十分得意,神气十足。铿锵有力:这里指周恩来回答问题的声音有力、响亮而有节奏。诸生:这里是敬辞,总称教室里的所有学生。“诸”是“众、许多”的意思,类似的用法还有“诸位”等。胸怀:胸襟。这里指少年周恩来博大宽广的内心世界。四、再读课文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2.针对上述问题,提名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提示:课文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3.学生反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五、作业1、熟读课文2、写生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一次修身课上,当魏校长问大家为什么而读书时,周恩来是怎么回答的?指名学生回答。将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在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和“中华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划出来。指名学生回答。板书:中华不振二、研读“中华不振”(一)理解词语的表面意思你怎样理解这个词?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词语的表面意思。(二)扣“中华不振”,感受国家的落后,人民饱受欺凌。周恩来闯进租界,哪些地方让他看到了“中华不振”呢?请你用心读课文7、8自然段,作上记号。重点交流:1、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数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中华不振”?你可以抓句子中的词语来谈读后的体会。提示:大不相同(1)你读出了哪些不相同?提示:灯红酒绿,热闹非凡――中国的别处会怎样呢? 耀武扬威――本该为民服务外国人多――把租界当成了自己的国家(2)看到这样的场面,年幼的周恩来会怎么想?让学生说想法时读句子,读出学生自己的感受。(3)小结:是的,贫穷的中国土地上有一处繁华之地,但这繁华不属于中国!中华不振啊!2、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1)指名说体会(2)从当时妇女的穿着“衣衫褴褛”初步感受人民生活的困难,体会中华不振。(3)这里有一组对比十分强烈的词,你找出来了吗?提示:通过哭诉着、得意扬扬的对比描写体会中华不振。(4)你知道妇女可能在哭诉什么?◆亲人的无辜惨死――被轧死(联系下文中句子)(出示下句“这位……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洋人的惨无人道(抓得意洋洋,他凭什么得意洋洋?他有理由得意洋洋吗?――中华不振!)◆巡警的狗仗人势(抓“不但不…反而…”体会中国巡警仗势欺人、欺压百姓,对中国人的生命漠不关心,感受中华不振。◆正义得不到伸张(“谁又敢怎么样呢?”“谁又敢怎么样呢?”是什么意思?你知道为什么人民不敢怎样吗?注意:以上学生谈到一处就结合朗读训练。(5)导读: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活泼可爱的孩子,她心如刀绞读----(生1)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相依为命的丈夫,她悲痛欲绝,读----(生2)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白发苍苍的母亲,她心都碎了,读----(生3)3、这样的事仅仅就在那天发生吗?仅仅是偶然吗?同学们不要凭空猜想,作者把用自己的笔墨,用泣血的文字在告诉大家,读读课文,你能发现吗?(1)“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现在你知道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了吗?(2)在正义得不到伸张时,善良的中国人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内心的愤怒与无奈,你发现了那充满愤怒却又满带无奈的动作了吗?提示:紧握拳头4、其实当周恩来刚到这里的时候伯父就告诉他没处说理去呀,同学们现在你们能体会到伯父当时的心情了吗?进入角色体会着读读当时他们的对话,想一想应该怎么来读。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呀!”“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伯父对他说:“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指板书,让生齐答――中华不振!)是的!中华不振啊!身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能不义愤填膺、群情激愤?发生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中国,哪里只是这一件,两件啊——5、补充材料,书写感想出示一组图片:十九世纪末,中国被外国殖民者欺负瓜分的时局图1)在旧中国的土地上,每天都在上演这样的事,面对这一件件、一桩桩的不平等事件,你都想到了什么?请写下来 1)交流学生的感受。学生说时,老师提炼,用一句话激情并肯定学生的想法。同学们,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啊?!2)小结:妇女的哭诉;洋人的得意扬扬;巡警的训斥;围观中国人的敢怒不敢言。这一切,都源于“中华不振”。周恩来看了内心很不平静„„愤怒、同情、悲哀、伤心„„于是回来后他一直在沉思。他究竟在想什么。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吗?三、立志第三部分(第10-17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找答案。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引读周恩来的话。他决心拯救这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简短的九个字在周恩来的心中重复了无数次。因此,当校长提问时,他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女生读)2.这九个字是他今后的学习的动力,因此他铿锵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男生读)3.这九个字是他一生信守的诺言啊!齐读4.这九个字更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啊!齐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出示一组图片:★赴法留学,求得马克思主义加入共产党。★运筹帷幄,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建设国家,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正因如此,他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戴,他离去时十里长街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他逝世时,联合国为之降半旗。四、总结:1.那今天,你们将为什么而读书呢?学生自由表达,师相机鼓励,引导结合中国现状。2.大家都清楚,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人均收入,综合国力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应当成为我们共同的理想。然而,中华之崛起,民族的强大,光靠理想是不够的,要科技,要文化,要一大批掌握了一定科学技术的建设者,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我们应当刻苦学习,为真正实现中华之崛起而奋斗。3.你们能做到吗?学生齐回答:能。4.你们能一生为之努力吗?学生齐回答:能。5.让我们以伟大的周恩来总理为榜样,沿着伟人的足迹走下去,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吧!老师期待着板书设计: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耳闻(1-6)                  中华不振           (1-8)目睹(7-8)                        立下志愿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