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出塞》教学设计_阳俏
加入VIP免费下载

王昌龄《出塞》教学设计_阳俏

ID:887110

大小:38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小学语文《出塞》的教学设计港湘实验小学阳俏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字典及资料,了解诗意,并能有感情朗读。2、感悟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PPT)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表扬(课件a、封面、课题)(黄沙满天的悲凉)1、孩子们,今天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出塞》。请大家打开书,106页。出声地自由地读一读《出塞》------(学生自由读)2、教师提问:1、有哪几个字的读音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学生说一说)学生自己说:还huan教jiao3、教师概括:是的,还huan不读hai.教第一声还是第四声4、出示大屏幕。(课件b、纯文字的全诗。) 5、请大家齐读。6、齐读后,教师说: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题材,在中国古代,诗大都是歌,特别讲究节奏美、音韵美。请大家在书上划出它的朗读节奏。(学生自己动手画)。谁来有节奏的读一读?A、指名读。(鼓励、评价)B、让我们一齐有节奏地读一读。(齐读)(课件c、出示划了节奏的全诗){注意:这次的读在前面的基础上,除了读准字音,还有读准节奏。压节奏。吟。}C、教师范读。D、教师示范后,再齐读。(可引读)E、评价:真好!读出了诗的节奏美了。7、教师说:诗者,意之所在,心之所在,情之所在,志之所在。那么,这首诗作者王昌龄他叙述的、表达的是什么呢?请大家根据大屏幕上的自学提示了解诗歌的大概意思。(课件d、王昌龄的介绍。字词的意思。(王昌龄的介绍)(字词的介绍)出塞:诗的题目,属于边塞诗。它也是唐代诗人写边塞诗常用的题目。边塞指的就是边疆。多指现在的内蒙新疆一带。边塞诗是描写边塞风光,描写边疆将士的艰苦生活、杀敌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抱负、思乡情思的诗歌体裁。它和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一样属于一种诗歌的类别。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汉:公元前206—220年。 关:边关、关口长征:征途还:回来但使:要是。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省)飞将:汉代著名将领李广。不教:不让。胡马: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通过,渡过阴山:现今内蒙古南面的山脉)8、学生自学三分钟。教师巡视。(请大家放下书本)9、交流反馈。教师说:孩子们读得很认真,谁能把自己读懂的告诉老师。(不是诗歌的翻译,说情境,说故事,)。教师评价:说得好!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前面的铺垫,情感淡}10、{提上情绪}教师说:孩子们,中华民族,浩瀚乾坤,文化灿烂,历史悠久。然而在古代,历朝历代从皇帝到百姓都惦记着一个地方。都头痛着一个民族,那就是匈奴。匈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民族还是一个野心勃勃、好战多事的民族。他们以横亘于现今内蒙古南面的阴山作为天然屏障,仗着自己能骑马射箭、骁勇善战,不断挑起战争。企图扩张自己的领土。千年以前的秦朝如此,六百年以前的汉朝也是如此,如今的盛唐时期,他们还是如此。诗中哪句话唐朝人们抵御匈奴的侵略?读一读吧~:(出示课件e:古诗的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齐读])齐读后——出箫声(2、3秒后再说)11、教师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的语言是精炼的,往往一个词就是一幅画,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发挥想象。呈现诗歌所展现的画面。(箫声一直伴奏,教师连读三遍——万里长征人未还。读完后,关掉音乐)(重音:万里、长征、人未还) 提问:孩子们,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自由说)(妥当评价,简短地说)教师说:读万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图片:骑马赶路、行军的图片)教师概括:匈奴来袭,皇帝下旨,战士们征讨贼寇,千军万马,奉命出战,万里征途,无比艰难,将士们忍饥挨饿,风餐露宿,拖着沉重的脚步,向北迈进。(请读:万里长征人未还)从征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两军会战的大场面的图片)(先让学生说)(简单评价,如:说得好,想的好等)教师概括:大漠荒野,飞沙走石。饥寒交迫,心力憔悴,可是当匈奴贼寇一次又一次大举进犯时,将士们总会毫不犹豫地拿起手中的武器冲锋陷阵,英勇杀敌。(请读:万里长征人未还)战士们饥饿、疲倦,没有拥有天时地利,一场战争下来,会是什么情景呢?(学生说)(出示图片:死伤很多人的图片,并带上:万里长征人未还)往往是横尸遍野。将士们出征在外,家里的亲人们,都在做什么呢?(学生自由说)再出示一张图片(村头的拄着拐杖的孤寡老人)教师说:树下,站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遥望着遥远的北方。孩子们想想,这位老爷爷她在干什么呢?(学生说)教师说:春天,老奶奶遥望着北方,喊着,儿啊,你什么时候能够回家呀?——然而却:万里长征人未还)教师说: 夏天,老奶奶遥望着北方,呼唤着,儿啊,你什么时候才能回家。然而却——万里长征人未还。教师说:秋天,老奶奶遥望着北方,念叨着,儿啊,你什么时候才能回家。然而却——万里长征人未还。教师说:冬天,老奶奶遥望着北方,失声痛哭,儿啊,你什么时候才能回家?然而却—万里长征人未还。教师说:老奶奶,您的孩子还真的可能回不了家,也许他已战死沙场,也许他还驻守在边关。此时的战士们凝望着——课件出示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齐读)孩子们:读了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说)教师说:是啊,北方边寨,风沙满天,遮天蔽日,一片荒漠,悬挂的是一轮怎样的月亮?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教师概括:清冷、孤单、寂寞)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教师说:是啊,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月亮的诗吗?学生说:请大家齐读。(出示以前学过的关于月亮的古诗,概括,总结一句话,比较区别,时间不要太长)这两首诗描写的月亮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呢?教师说:是啊,这样的情况下,将士们望着明月,心情如何?同一轮明月,同一种相思,在这里却多了一份凄凉、孤寂。请同学们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教师说:孩子们,从秦到汉,从汉到唐,为什么就不能赶走匈奴强盗,为什么不能停歇这残酷的战争呢?(学生说)(评价:好、不错)是啊,在这种情形下,王昌龄不得不发出感叹:齐读: 马上出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齐读)提问:飞将指的是谁?学生说。教师说:飞将指的是飞将军李广。假如有他在,匈奴强盗就过不了阴山。战争早就结束了。他有这么厉害吗?咱们在以前有没有学过关于飞将军的古诗?老师这儿有一首,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塞下曲》齐读这首诗里面描写了怎样的李广将军?(力大无比、技艺高超)教师说:这个把石头当作老虎,从石棱上射开巨石的威猛将军就是李广。(出示李广的介绍。)在征讨匈奴贼寇时,将士们,会想起,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在民不聊生时,老百姓会想起: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在边战不断,国无良将时,朝中百官会想起: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个飞将军不够呀,假若有千千万万个李广,那该多好呀!教师说:孩子们,由汉到唐,经过了几百年的时间,咱们的李广将军早已不再,那么此时王昌龄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学生说)担忧、焦虑、期待。再出示全诗教师说:孩子们,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再次感受那烽火连天的古战场,齐读全诗孩子们,让我们再次感受边塞的冷月、严关、以及作者那颗炙热而焦虑的心,让我们一起来期盼出现更多的良将来保家卫国吧!齐读全诗 板书但使飞将在担忧焦虑期盼不教度阴山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