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四)
加入VIP免费下载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四)

ID:881670

大小:135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2-02-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周连厚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1、阅读文本,迅速提取信息,并参照练习册理解后面的练习。2、这一单元要求我们干什么?确立最新颖、最有针对性的论点。3、怎样确立一个最新颖、最有针对性的论点?开动脑筋,运用发散思维,浮想联翩,异想天开,从多种方案中做出最佳选择。抛弃习惯性思维,遇事从多种角度和多种方向进行多方面的思维,考虑多种因素,想像各种可能,甚至包括某些人以为不切实际的、可笑的方法,只有到最后,才靠直觉和逻辑进行判断、筛选,这就是发散性思维。这是创新思维的精髓之一。人的创 新思维强调思维的发散性,没有思维的发散过程,就不会发现事物的新领域、新方法、新因素。发散性思维不满足于已有的思维成果,总在探索新的方法新的思路。爱迪生试制灯泡灯丝时,试验了一千六百多个不同类型的方案,一直到最后找到碳化棉丝才告成功。发散性思维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有多向思维、侧向思维、反向思维。 多向思维要求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来考虑同一问题,即发挥思维的活力,使思维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一个方面。侧向思维是要求把自己的研究领域与别的领域交叉起来,并从别的领域取得思想上的启发,用来解决本领域内问题的思维方式。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了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用的就是侧向思维。其他如鲁班从草拉破了手得到启示,发明了锯,也是侧向思维。反向思维就是从相反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电产生磁得到启示,反问自己,磁能不能产生电,最后终于在1821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 多向思维之于作文,旨在训练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学会对同一问题、同一素材、同一题目、同一体裁的不同处理,或者是角度的不同、立意的不同,或者是构思的不同、手法的不同等。比如写“粉笔”,可作怎样的发散?粉笔色彩形状原料质地属性脾性白色短小纯净坚硬易碎默然 侧向思维,在写作上就是不同领域不同思路交汇,在交汇处获得新的观点,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文学创作中,散文是散文,诗是诗,散文与诗的交汇就是散文诗;黑格尔坚持辩证法,费尔巴合坚持唯物主义,马克思将它们统一成辨证唯物主义;香港在殖民地手中实行资本主义,中国是社会主义,邓小平统一为一国两制;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生产力不够发达,还须借助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邓小平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称之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际上在写作过程中更多的是从不同领域探讨同一问题,用不同思路来分析同一对象,利用局外的貌似无关的信息来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常说的旁敲侧击,就是运用侧向思维来解决问题。 反向思维就是求异思维,指与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反向思维能力,对于写出创新作文是一条有效途径。客观对象的两面性,为反向思维开拓了广阔的领域。但是另一面我们在求异的同时,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为求异而求异往往导致我们忽略事物的两面性,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显然是不对的。如“生活要真实”。反向思维的作文一般说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就一般的常用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比如对一些名言警句、成语典故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大凡名人名言、警句成语,都有一定的哲理或警策性,旷日持久,人们习以为常,往往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对观点或事物产生一种"从来如此"的固定看法。其实,不少名言警句所论的是事物属性的 一个方面,或者是就一个角度而言。我们完全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从反面去想一想,比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反思到良药裹糖衣,人们更爱吃,同样利于病,进而想到做思想、工作关键在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不一定要逆耳,推心置腹,促膝相谈,犹如春风化雨,更能使人茅塞顿开,心悦诚服。 迁移训练:(1)以“雪”为题,运用发散思维,写出三个以上的主题。主题之一:赞美雪的洁白无瑕、一尘不染,赞美雪温暖大地、滋润万物的奉献精神。主题之二:鞭挞雪的虚伪懦弱——以洁白的外衣掩饰世间。主题之三:鞭挞雪的冷酷无情,所到之处雪压冰封、千山枯寂、万木萧条。 (2)写出下列事物的两面性。a.虎b.蚕c.笑d.哭a.老虎有勇猛的一面,所谓"虎虎有生气",也有凶恶的一面,所谓"苛政猛于虎"。b.蚕有其无私的一面,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也有其自我束缚的一面,所谓"作茧自缚"。c.笑有欢愉的一面,所谓"欢歌笑语",但偶尔也有悲伤的一面,所谓"落第举子笑是哭"。d.哭本是痛楚的表现,所谓"欲哭无泪",但是也有高兴的一面,所谓"出嫁闺女哭是笑"。 (3)请就下列名言、成语,提出新的观点。“艺高人胆大”、“人言可畏”、“识时务者为俊杰”"艺高人胆大",但是也要看到"大意失荆州""河里淹死的多是会水的人",因此艺高也需谨慎。“人言可畏”,但也要看到在众人平庸的言论中坚持自己的品格,正道直行,做到不随波逐流。“识时务者为俊杰”,但也要看到一味无原则地“识时务”只会导致自己的软弱或卑鄙,如秦桧. (4)以牛为对象,类比现实生活,用发散思维写出3-6篇不同立意的文章提要。第一篇:从牛的雄壮形象落笔,写出时代特征。人们生活在今天的社会,应该像牛一样充满活力,体现出时代精神。第二篇:从鲁迅先生自比作一头牛,郭沫若自比牛的尾巴,茅盾先生自比为牛尾巴上的一根落毛,写到伟人的谦虚。第三篇:从牛的性格写起,平时温和,有时也会有一股“犟”劲,指出人们在学习中也应有这股牛劲。第四篇:写牛有一个生理特点——反刍,由此引申到学习也应用此法——温故而知新。 三、阅读《放手的爱》,从不同的角度提炼论点。一个好心人看到一只蝴蝶在茧里挣扎着要出来,很想帮忙,就轻轻地把茧上的丝拉开一个口。蝴蝶出来了,扑着翅膀,却不能飞。这位好心人没有懂得只有通过生的挣扎,翅膀才硬得能飞。这只蝴蝶只能短命地呆在地上,从不知自由的滋味,没有真正生活过。 1、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拔苗助长不可取。2、成长要经历磨难。 四、根据下边材料,联系实际,运用辩证思维,看能提炼出几个观点,选择其中一个新颖的、有针对性的、适合于自己写作的观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无敌英雄,地神盖娅是她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提示:从三个人物入手,进行多角度分析) 1.从安泰角度分析,无敌英雄安泰失败是因为离开了大地母亲,忘掉并因此失去了自己力量的来源。据此,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论点:①个人只有紧紧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②党只有紧密依靠群众,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③时刻不忘祖国母亲的栽培。运用反向求异分析,进行假设推理,假如安泰知道自己离开大地母亲便失去力量,他就不会被对手骗至空中决斗,由此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论点:④要有自知者明,只有能自知,才能无往而不胜;⑤要扬长避短;⑥要不断完善自己。 2.从母亲的角度分析,可以提炼出:⑦适当给予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⑧让“安泰”们早些独立;⑨看起来是爱,其实是害。3.从赫拉克勒斯角度分析,可以提炼出:⑩知已知彼,百战不殆;11出奇才能制胜;12要讲究方法。 作文讲解:优点:1、多数同学能恰切地分析材料,提炼出正确的论点。2、多数同学在论证时语言比较有分寸,说话留有余地,而且在行文后面能补出周全的论证。3、多数同学对原材料进行了充分的挖掘,得出了自己新颖的论证或观点。4、多数同学能从以往的话题作文的阴影中走出来,在文章中确立论点,并进行针对性的论证。 男孩……他(她)身患不治之症,……尝试之后再做选择阿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擅长画虎的画家,画家热情地请他到家里做客。推开房门,一头咆哮的猛虎迎面扑来,阴风乍起,顿感毛骨悚然。半晌,阿丹才转过神来,分辨出眼前的只不过是用墨彩绘的国画。可它实在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那威严的气势从天棚直逼地板。“您画虎炉火纯青,为什么不开拓一些画路,画画猫狗,画山水草木呢?”阿丹感叹半天之后,虔诚地向画家请教,企望他发表一番高论。谁知画家摇了摇头,沉吟片刻,从床底下拉出一只大木箱,“看看这里的画,你就明白了。”他低声说。哗啦一声开启箱盖,啊,全是山水、花鸟、百兽 的画稿,可是,阿丹拿起来仔细揣摩着,不由得闭紧了善于恭维的嘴。这时听到画家说道:“你现在看到了我薄弱的一面,知道我为什么画虎了吗?”探索,让人无悔;失败,令人思索;剩下的便是心平气和、专心致志,既不瞻前顾后,又不无目的地四面出击。成功不外乎具有两个条件:其一,方方面面尝试过;其二,选准目标竭尽全力。 缺点:1、题目没有思辨性和启发性或不是议论文题目。2、立论不很新颖,“温室的花朵”、“摇篮中的婴儿”等,大多数离不开溺爱的主题。3、论题大而不当,无针对性。“论溺爱”“论生存”。4、堆砌材料、堆砌论据,不挖掘,不梳理,不总结。5、论据陈旧,不新颖,老套格局,没有鲜活感。6、处理论据详略失当,该详时不详,该略时不略。7、语言不精练,论证不严密,泛泛而谈,不紧凑。8、论证方法单一,只懂得正面论证,不懂得反面、比喻、假设等论证;只懂得举事实,不懂得讲道理,更不懂得引用古人的名言警句。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