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快阁》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 登快阁》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课件

ID:855776

大小:1014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2-02-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登快阁黄庭坚三高语文组 明确目标:1.了解黄庭坚及其诗作。2.鉴赏本文的内容和艺术特色。3.感受作者坦荡的胸襟,体会作者知音难觅,希冀弃官归隐的情感 黄庭坚生平简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北宋诗人,书法家。修水县人。其父黄庶庆历二年(1042)进士,仕不得志,遂刻意于文词,作诗学杜甫,有《伐檀集》传世。使黄庭坚从小生长在文学空气浓厚的书香家庭。黄庭坚自幼聪颖异常,五岁能背诵五经,七岁写过一首《牧童诗》。李常为之惊奇,称他有“一日千里之功。”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黄庭坚第二次参加省试,以一首《野无遗贤》诗,中了第一名。第二年,再到汴京(今开封)参加礼部考试,中了三甲进士,登上仕途。元丰三年(1080年),黄庭坚入京改官,被任为吉州太和县(今江西省太和县)知县。为了了解人民的生活实际情况,他常常深入穷乡僻壤,将农民的疾苦,如实上报,减轻农民负担。 黄庭坚文学成就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其最重要的成就是诗。诗论标榜杜甫,但是强调读书查据,以故为新,“无一字无来处”和“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艺求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硬涩的风格,其诗多写个人生活。他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他又能词,兼擅行、草书。为“宋四家”之一。 朗读注意节奏、感情基调的把握! 独学●结合课下注释以及工具书分析诗文大意。不理解的和他人讨论。理解诗文后没人提出一个问题。 合作探究(10分钟)探究1:首联诗人为什么自称“痴儿”?用“倚”好还是用“赏”好??(5分)探究2: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描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副怎样的画面?(5分)探究3:这首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感情?(6分) 探究1:首联中用“倚”好还是用“赏”好?答(1)“倚”是“倚靠”“靠着”的意思;(2)这一句写了自己了却公事,登上快阁倚阁欣赏傍晚晴朗的天色。(3)“倚”字写出了作者倚靠着快阁,悠闲自在的欣赏美景的状态。 探究2: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描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答:颔联通过描写深秋时节,远远近近无数的山脉,落叶飘零,万木萧疏,天空显得特别高远广阔;朗朗明月笼罩着清澈的江水,江水映着月光,如同一道白练,皎洁明净。(3分)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2分)(意合即可) 探究3:这首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感情?(6分)答:本诗蕴含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颔联描写了深秋空阔辽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皎洁的月,无不蕴含喜爱之情;③对知音难觅的苦闷惆怅之情。颈联巧用俞伯牙为知音摔琴绝弦的典故表达知音难觅的惆怅;④归隐情怀。尾联“归船”“吾与白鸥盟”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愿望。 拓展(5分钟)请对比分析此诗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上的异同。(5分)答:都是写登高所见秋景,都写到山、树、江水,但黄诗还写到夜月,写江水的着眼点不同。杜诗着眼于江水奔流之态,黄诗着眼于江水的明净;两联诗都写出了秋景的高远壮阔的特点,但杜诗多了一份沉郁悲凉。黄诗更显轻松明快。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