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

ID:823852

大小:271.5 KB

页数:330页

时间:2022-0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红楼梦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2004年5月第33卷第3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04Vol.33No.3■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漫谈《红楼梦》中的诗词叶嘉莹(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天津300071)3摘 要:《红楼梦》中的诗词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具有暗示的性质;,;还有一类就是作者借着对于小说的预言,。前两类作品或技法工巧,或贴切惟肖,而以艺术成就而论,,它们真实地表现了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真正动机与内心情感。,中的诗词是了不起的;但把它放在中国大诗人、大词人中去衡量,就不能说它是很好的作品。关键词:《红楼梦》;诗词;小说诗词;正统诗词中图分类号:I2071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04)03-0058-07收稿日期:2004-03-03),号迦陵,女,北京市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作者简介:叶嘉莹(1924— 授,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我是一个终生从事诗词教研的工作者,小说不是我的教研范畴。但我写过一本书叫做《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而王国维写过一篇《红楼梦评论》,所以我也写过一篇对于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评论。有一次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的周策纵先生主持一个国际红学会议,他因为我写过一篇《红楼梦评论》的评论,把我也约去了。但我不是真的红学家,我除了因为研究王国维而偶尔写过这么一篇有关《红楼梦》的文稿以外,没有再写过关于《红楼梦》的任何文字。南开大学举行这次《红楼梦》翻译的研讨会,组织者约我讲讲《红楼梦》中的诗词。而我手边一本《红楼梦》的书都没有,所以就临时借了一本题为《〈红楼梦〉诗词》的书,找了几首诗词,想随便谈一谈。在开始讲《红楼梦》诗词前,我想先讲几句话,因为我是讲诗词的,而《红楼梦》中确实有很多诗词。对我们这个古典诗词,有的年轻人没有那么高的兴趣,而对于《红楼梦》兴趣却比较大。所以我也常常在讲课中被学生提问“:老师,您常常讲诗词,那《红楼梦》中的诗词怎么样呢?” 借此机会,我就回答一下大家的好奇的问题。58一我首先要说的,在我的感受里,在过去教诗词的体验中,我觉得对真正的诗人之诗与小说中的诗要分别来看。古代的诗人词人,像杜甫、李白写的诗,苏东坡、辛弃疾写的词,这些诗人、词人的作品,如果说把《红楼梦》的诗词放在那些诗人、词人中去衡量,它实在不能说是很好的作品。但这样的衡量是不公平的,因为这不是曹雪芹自己的诗词,而是曹雪芹的小说里面的诗词。而如果作为小说里面的诗词来看待,那我觉得《红楼梦》中的诗词是了不起的。而且我以为,作为小说的诗词,在曹雪芹写的《红楼梦》诗词里面,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别。我们不能一视同仁,说这都是《红楼梦》里面的诗词,不能这样看。这三种类别,若是以诗词标准来说,我认为还是有高下之分。有一类诗词是作为一种暗示的性质,3本文根据叶嘉莹先生2002年10月25日在南开大学召开的《红楼梦》翻译研讨会上的报告记录整理而成,整理者白静。预先要介绍小说的人物,对小说人物预先用诗词来介绍。这一类作品,我简单举两个例子,金陵十二钗副册的判词。金陵十二钗分为正册和副册,就是《红楼梦》中一些女性形象。有些重要人物就在正册,还有些次要人物就在副册。这类判词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做了简单、概括的说明,而且是用诗词来做说明。举例来看,一个例子是香菱。香菱是很不幸的一个人,从小被人拐走,又被卖出去,后来被薛蟠买去给他做妾,然后薛蟠娶了夏金桂,是一个性情非常淫暴的女人,香菱在她手下受了不少虐待。《红楼梦》判词里香菱的诗是这样写的:“根并荷花一茎香”,香菱是菱角,生长在水塘里的,荷花也是生在水塘里的,所以说“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因为她从小就被拐走卖出去了,卖给人家做妾,而且是在大妇的淫暴下受尽屈辱和虐待,当然是“遭际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1](P76)乡”“,两地生孤木”,是拆字的谜语,起,因为他表现了各方面的才华,他用了各种写作技巧。前边他用了谐音、拆字,概括地掌握了金陵十二钗的一生。现在更进一步,曹雪芹他自己作为一个男性,他要设身处地地替那些小说中的人物,林黛玉是什么样的性格,薛宝钗是什么样的性格,设身处地地设想每个人的遭遇,每个人的生平,每个人的性情,而按照她们的个性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来,这是很了不起的地方。我们也举两个例证看一看,在《红楼梦》第70回中,写她们大家结社来填写柳絮词。一篇是林黛玉的《唐多令》“: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 。漂泊亦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1](P971)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这是林黛玉眼中的柳絮。“,,。在诗词里,氵,写得非常。想象之中是非常美的。“粉堕百花洲”,百花洲中有很多茂密的柳树,当暮春时节,柳絮纷飞的时候“,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燕子楼是一座美丽的著名的楼,相传有个美丽的女子名叫关盼盼的在里面住过“,香残燕子楼”是春去花落人亡的悲慨。春天的消失是柳絮飘飞“,一团团逐队成” ,柳絮看起来不像桃花、李花、杏花,红红白白的开在枝头,你什么时候看过柳絮在树上开了一树的花?没有。柳絮是才开就落了。苏东坡的一首柳絮[2](P277)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你说蟠的妻子夏金桂“,,是木,,,。所以严格说来,这个不能算是很好的诗。但是作者曹雪芹在小说里面,用这样的话,这么简单地概括了香菱的一生,自然有一种微妙的作用,这是一类的作品。再如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判词,金陵十二钗中最重要的两位女性,一个是林黛玉,一个是薛宝钗。曹雪芹用更短的一首诗,总括了她们两个人不同的身世和命运。诗句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1](P76)”。“停机德”说的是薛宝钗,一般说来宝钗在做人方面表现得非常有修养。“堪怜咏絮才”说的是林黛玉的才华过人。“玉带林中挂”是林黛玉。而这里还用了谐音“,玉带”的“带”字,谐音成“黛”字,就指林黛玉。“金簪雪里埋”“,金簪”就是宝钗,头上戴的金钗“,雪”就是谐音“薛”。前一句“可叹停机德”说的是宝钗的性格“,堪怜咏絮才”说的是黛玉的才华“,玉带林中挂”是紧接第二句写林黛玉的谐音“,金簪雪里埋” 返回来接第一句用谐音暗指宝钗。像这一类《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的正副册判词,用了很多拆字、谐音的办法来总括小说里面的那些主要女性的平生。这一类作品,作为小说来看,是非常巧妙、非常恰当地来掌握每个人的性格和命运,可是不是很好的诗词。《红楼梦》中还有另外一类诗词。《红楼梦》中常常写她们这些女孩子,往往组织一些诗社、词社。比如在菊花开时,组织菊花的诗社,大家都写菊花诗。春天柳絮飘飞的时候,大家就组织了柳絮的词社,大家就都填关于柳絮的词。这一类作品也有它的特色。一般说来曹雪芹的诗词虽然不能够跟古代真正的诗人、词人李杜苏辛等大家相比,但他真的了不它是花吗?它不像别的花开在枝头上“,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没有一个人爱惜柳絮,你们惜花爱花,你们爱的是开在枝头上的红紫粉白的各种颜色的花,但哪个人真正爱惜过柳絮?所以“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 ”,柳絮飘下来,毛茸茸的,滚成一团。我一直还记得,印象深刻的是,我当年十多岁时才考上大学,我是辅仁大学毕业的。辅仁大学男女分校,女校校舍在恭王府。而红学家周汝昌写过一本书《恭王府考》,他认为恭王府就是曹雪芹《红楼梦》所写的大观园的蓝本。周汝昌写了这本书后,送给我一本,要我写两首诗。我曾写了两句“:所考如堪信”,你的考证假如真的是值得相信的话“;斯园即大观” ,我当年读书的校园就是大观园。所以那时我在当年的恭王府上课,每到春天,我们教室敞开门和窗户,柳絮飘飞在庭院之中,卷成一团,又飘到讲堂之中,真是“一团团逐队成 ”。”漂泊亦如人命薄”,柳絮之没有人珍惜,柳絮之随风飘落,正与林黛玉相似,她母亲死了,后来父亲也死了,所以她不得不只身一人寄居在贾府。“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因为它这样在地上滚来滚去,像苏东坡所写“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思量却是,无情有思”,她说柳絮漂泊,好像有那么多情59思,而且在地上滚来滚去,是团团旋转,是“缱绻”。“缱绻”是一种徘徊、缠绵不断的样子。可是“空缱绻”,没有人珍惜它,它的多情缱绻是没有结果的。“空缱绻,说风流”,风流就是多情,无人珍惜它只是空自多情。下面又说“: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我们说草木是无知的,像柳絮这样的植物虽然是草木,好像也懂得悲愁了。因为它的“韶华”,正是在美好的春天,而它却刚刚在枝上长出来,只要枝上的蕊一张开,它马上就落下来了。所以王国维也写过一首柳絮词,也用的是苏轼和章质夫的韵。王国维说它“开时不与人看”,开的时候,没有人看见,哪个人[3]看见过?“如何一刹氵蒙氵蒙坠” ,怎么没有一个人看风格的诗来。虽然不能和李杜苏辛相比,但作为小说之中的诗词,那曹雪芹真是了不起,能够说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但我以为,这还不是他最好的作品。《红楼梦》里真正好的诗词是曹雪芹借着对于小说的预言,而果然写出作者曹雪芹自己内心的一份真正的感情和感慨,是小说里面的诗词,也是对小说的预言。可这些诗词和刚才的诗词不一样,因为他果然写出了他自己内心一种真正的感情和悲慨。这类诗中,我认为有一首诗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可是大家平常不太引它,那就是《红楼梦》开头第一回在所有诗词都没有出现以前出现的一首诗《顽石偈》,。大家不要忘记《红楼梦》,是后来改的书名,原来的书名是《石头记》,写的就是石头,所以书名叫《石头记》。词,《顽石偈》,是青。这块石头每,他说那些石头都是有用的,女娲把他们炼石补了天了,就剩下我这块石头,居然没有用处,就落得荒废在这里。这真是可悲哀啊!一个人什么最可悲哀?你活在世界上,过了一世你完成了你自己吗?你白白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了吗?左思的[4](P732)诗曾说“:铅刀贵一割,梦想逞良图”,他说“铅见花开,而它就已经落下来了。所以“韶华竟白头”,一开就落下来了,一开就是白色的。“叹今生,谁舍谁收”,柳絮有什么命运?谁珍重它?谁爱惜它?谁收拾它?“嫁与东风春不管” ,因为它是随风漂泊的,嫁给东风了,吗?怜惜过它吗,任凭你坠溷沾泥,,。“忍淹留”,?世界没有人珍惜你,没有人看重你,你生下来就是漂泊的,所以“凭尔去”,你最好还是早点消失吧,你怎么还能够忍心停留在世界上?“凭尔去,忍淹留”,这完全是林黛玉的性格、林黛玉的生平。可是你看同样在当时填柳絮词的还有薛宝钗,这薛宝钗就不同了。这就是曹雪芹的妙处,他写黛玉是黛玉的性格,写宝钗是宝钗的性格。同样是柳絮也可以写出截然不同的风格来。薛宝钗说“: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这两句写得好。把柳絮写得多么贵重“,白玉堂前”是多么华贵的所在。而且“解舞”,它懂得在白玉堂前舞弄出这么美丽的姿态。刚才林黛玉说的“一团团逐队成 ”“,空缱绻,说风流”,可宝钗说“东风卷得均匀”,一团一团卷的多好,多均匀;一团团,一个圆球,一个圆球,多么美好。“白玉堂前春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这么多的昆虫都来追求柳絮:蜜蜂也围着它绕转,蝴蝶也围着它摆成阵。“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难道柳絮的命运真的随流水消失了吗?不一定吧。“岂必委芳尘”,它也不一定就落在泥土当中。怎么样?“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她说柳絮的万缕千丝,不管是怎么样吹来吹去,其本性是不改的,任凭风吹,它随风可以聚,也可以分。“韶华休笑本无根”,你不要笑春天的韶华,你不要笑柳絮之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我就要借[1](P972)一阵好风的风力,把我吹上天去。刀”,刀当然该是钢刀,吹毛得过,头发丝一吹,就割断了,钢刀是好刀。但我只是一把铅刀,没有力量去切割,可是纵然是一把铅刀,谁让我的名字是刀呢?你为什么叫做刀呢?刀之用就在有一个切割的作用。你的名字叫做刀,你凭什么从来没有割过?你真是对不起你的名字。所以左思说就是铅刀也贵在有一割之用,所以“梦想逞良图” 。一个人每天都在想,我一定要实现我自己,一定要不枉过我这一生。所以这个顽石就整天悲叹,那些石头都有补天的作用,独有我是荒废了,于是它就要求道士僧人带它到红尘中去,可是它来到红尘又怎么样?你在青埂峰下,你是浪费了;你来到红尘,你是要对红尘有所用?怎么样才能有所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要有所用,惟一的路子就是学仕途经济之学,走仕途经济之路,你就要参加科考,就要进入仕途。而古往今来,特别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之中仕途充满污浊,直到现在贪官污吏,贪赃枉法都是如此。哪一个官场是干净的?古往今来连中外都算上,都是如此。你说你来到红尘之中,你怎么样来完成你自己?仕宦都是贪赃枉法的,哪一个人是干净的?这一方面失望了,你追求什么?人类追求什么?很多哲学家都在想,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究竟在哪里?很多人都在想这个问题。有的人就说,其实一切都是虚空,什么都是假的,什么都是没有价值的,什么都是不可靠的。惟一的给你得到安慰的只有爱情,只有爱情才是真的,就是你在爱情之中的时候,你觉得你的生命是有意义的,是这是《红楼梦》诗词中的另一类作品。有时用诗词做一种预言,用拆字、谐音;有时他写的诗词完全配合了小说里面的那些角色的性格命运,写出不同60有价值的,是可宝贵的。可是爱情就果然那么可信吗?在封建社会中,冯其庸先生也讲过了,一是在仕宦中,它是不干净的;①爱情呢,在封建社会中是不自由的。你真的能够和你所爱的人结合吗?不可能的。仕宦是不干净的,爱情是不自由的。其实就算自由了,你看现在结婚离婚,一日数变的,即是有爱情,爱情是可靠的吗?爱情是不可靠的。哪个爱情是可靠的?就算是追求爱情,就算贾宝玉和林黛玉追求的是爱情,而追求爱情也是不同的。像崔莺莺和张生两个人,根本就是眉目传情。白居易说“:郎骑白马傍斜桥”,一个年轻少年郎骑着白马站在桥边“;妾折青梅倚短墙”,女孩子就折青梅靠着短墙;“墙头马上遥相顾”,我在桥上看你一眼,你在马上看我一眼;“一见知君即断肠” 。古代女子封锁太久了,偶然看见一眼,一眼就断肠。可贾宝玉和林黛玉真的不同,他们不像张生和崔莺莺“一见知君即断肠”,然后两人在西厢就约会。至于《牡丹亭》不同的。,一般的男女,,,是现实的,是这样的淫欲。而贾宝玉是“意淫”,与一般人是不同的,贾宝玉是属于心灵的,一种感情的。而贾宝玉还有很妙的一点。我认为,如果是一般的男孩子,对很多女人都表示好感,我们做女人的,一定觉得不赞成。你怎么能看见这个也觉得不错,看见那个也觉得很好呢?但如果是贾宝玉,我认为是可以的。因为贾宝玉第一是很纯的,没有邪恶,他对于女子,不像贾琏、贾瑞那么低下的爱情,一种物质的欲望的感情。你看贾宝玉对女子的关心,有一次贾宝玉觉得香菱这么好的女子,而遭遇这么不幸的生活,他不是要占有她,不是要对她怎么样,他想的是能为她做一点事,也是心甘情愿的。他听刘姥姥讲一个故事,说那个女孩子很贫穷,他就想去关爱她。他是一种仁者之心,一种同情,一种关怀。所以这是贾宝玉的多情,一种纯真的多情,而且他跟林黛玉的相知,他和林黛玉的爱情,人之相知,贵相知心。不是只是“墙头马上遥相顾” ,那种只是外表上形色、肉欲的爱情,而是真正发自心灵的感情。我看过一个电视剧,很多人都没有看过的电视剧。因为我姓叶,我本是蒙古人,后来被满清征服了,就是叶赫纳兰族,就是满清写《饮水词》的纳兰成德一族,我们是同一个族氏叶赫纳兰族。台湾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席慕蓉,她是蒙古人,因此当她听说我是蒙古籍的满洲人时非常高兴,说一定要带我去寻根。所以2002年9月下旬,她就把我带到吉林长春附近叶赫的地方,那真是叶赫的地方,还有叶赫古城的一个废城的土堆,这个旧城是真正400年前的叶赫古城,旁边还盖了一个赝品的新城。国内拍了一个电视剧叫做《叶赫纳兰的公主》,叶赫纳兰或是那拉,是蒙古发音,是大太[5]阳的意思。叶赫是大的意思,纳兰是太阳的意思。我听说这个剧演的是叶赫纳兰家族的事,所以就要把这部电视剧找来看看。剧中有一个女孩子叫做冬哥,她爱上一个汉人。而在叶赫的部落中,其实不止叶赫的部落,像欧洲王室的政治婚姻,以及汉唐全盛的朝代,一个女人,一个公主,在国家用到你的时候,就让你去和番。欧洲的公主嫁王子,都是彼此的政治国际交易。冬哥的兄长就逼她嫁别人,把她原来爱的汉人绑起来,要用火把他烧死。他们不许这个男子爱冬哥,那个男的就说爱情是发自心灵的,这是不能勉强的。不是说你让他爱就爱,不让他爱就不爱,爱是没有办法的,是自己都欲罢不能的。那是一种心灵上的感情,才是如此,与那种“instantlove” 是不太一样的。他们是从小一起,。你说生命的意?:真正使人生有意义有价值的就是爱情。可是你现在证明爱情,不用说两个人,就连本人自己都可以改变。就算两个人是发自心灵的爱情,是不可改变的爱情,林黛玉和贾宝玉结合了吗?冬哥和那个汉人结合了吗?没有。所以你发现你在世界上追求的一切都落空了。在仕宦方面,你说你要挽救国家民族,你不去官场中做官,你不去趟这浑水,你有什么资格说救国救民?你什么机会都没有。所以说“无才可去补苍天”,你追求爱情,你能够得到什么?就算你果然能够掌握了,可是环境允许你得到吗?“枉入红尘若许年”,你的一辈子不是白白过去了?你没有完成你自己,你的追求都没有得到,这是《顽石偈》,是《红楼梦》开宗明义的第一首诗“: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1](P4)去作奇传”。这是贾宝玉的悲剧,贾宝玉的追求的落空,他对人生的失望,这是第一首诗。我说过《红楼梦》中有几类诗,谐音拆字的就不算了,假托每一个书中角色所写的诗也不算了,而这些借书中情事写作者自己悲慨的诗是值得注意的。因为这类诗表现了作者真正写作《红楼梦》这本小说的内心的感情,他内心的真正的动机,所以他不但写了那首诗“,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这是贾宝玉的悲剧,所以书名本是《石头记》,是石头一生的悲剧。他最后还写了题《石头记》的一首诗“ :满纸荒唐言,一[1](P7)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所以《红楼梦》与中国其他古典小说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本文凡引冯先生语皆根据冯其庸先生2002年10月25日在南开大学召开的《红楼梦》翻译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①61中国的古代小说有的是历史的演义,像《三国演义》,许多小说都是某朝某代的假托历史,从历史中挑出某个事件,把它演义成的;又或是写神怪的,像《西游记》;要不就是写其他轶事传闻的。而《红楼梦》不是,它是地地道道的创作。并不是根据一段历史,一个神怪的传说,而是作者真正地从内心中抒写出来的,是他自己生活的经历,是透过他自己对于生命的体验写出来的作品。他假托是“荒唐言” ,因为有一些他不愿直说,不能够直说。他假托很多道士和尚、绛珠仙草、青埂顽石。你从外表上看都是荒唐言,但真正的里面是“一把辛酸泪”,是作者平生对生命生活,对人生的悲哀、苦难的体会。“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人一生追求仕宦,仕宦不干净;追求爱情,爱情是落空的。所以他另外有两首诗:一首写一般人所追求的物质层次的落空,一首写爱情层次追求的落空。一首是《好了歌》,写世人追求物质的落空“世人都晓神仙好,,有功名忘不了!了。,聚无多,。,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1](P17)孝顺儿孙谁见了?”这是属于现实的物质的追现在有诗二首,是清末民初的一个真正的诗人写的诗,写的是《落花》诗。而在《红楼梦》中写得最长最动人的是林黛玉的《葬花词》。林黛玉的《葬花词》很长,我只引前几句与结尾几句,然后我把林黛玉所写的落花、葬花与真正的诗人所写的《落花》诗做一个比较。然后大家就能知道《红楼梦》诗词在《红楼梦》中是好的,但不能和一般的正统诗词相比,差别究竟在哪里?林黛玉的《葬花词》大家都比较熟悉“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1](P370—371)沾扑绣帘。”这里说道:“花谢花飞花满天”,漫天飞花,所有的花都落了。冯正中的一首词中说道“:梅落繁枝千万片”,梅花落了,从繁茂盛开的枝头飘落,千千万万、,而纵然[6](P639),,。纵然生命,,在从枝头她要在空中舞出一个旋转的,而林黛玉写的只是一层感动。最后林黛玉写道“: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我爱怜春天,她忽然间来了,我满心欢喜;忽然间她又走了。来时没有一句话,走时也没有一句话。“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扌不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是写的非常动人的诗,非常直接,非常浅白。李后主也曾写过一首词,说“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7](P743)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一份悲哀写的很好,而求,落空了,一切都落空了。你追求爱情呢?第二首是《红楼梦》十二支曲子的《引子》,是这样写的“: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1](P82)悼玉的《红楼梦》。”还有《枉凝眉》一首曲子:“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1](P82)现实的功名利禄的追求落空了,而爱情的追求不用说你没有遇见,就算是遇见了又怎么样呢?“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我们以上讲了《红楼梦》中三类的诗词,一类是拆字、谐音的,这是很工巧的作品,但没有更多意义和价值;一类是模拟书中角色写的,他能够结合得这样好,写得这样贴切,这是有他的成就;另外一种是作者吐露内心写作《红楼梦》的苦衷,一份真正内心深处的感情的诗词,这是写得非常好的。李后主的哀悼春天消逝的词与林黛玉的诗有所不同。李后主使用很短的句子,非常精炼,因为其短和精炼,所以从落花写起而结合了人生,有了象喻性。“林花谢了春红”,而林黛玉的葬花词是铺展的,点缀修饰的很多,反而把主题冲得淡漠了,写葬花就是葬花,是个人的事件了。李后主写的凝聚在一起,在短短一首词中表现人生“:林花谢了春红”,春天是红色的,珍贵美好“,太匆匆”,花落匆匆,人生消失得太匆匆,人生本来短暂,何况在短暂的人生中,有这么多悲哀,这么多痛苦,有这么多挫折和打击。“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今天树上还有几朵残花“胭脂泪,,相留醉”,每朵花像女子的红颜,上面的雨点就好像泪珠,这样带着泪的花朵留人醉,她让我为她再喝一杯酒“,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因为明天这朵花也许就不在了,花还会再开,但“ 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8]去年枝上朵”,即使明年再有花开但不是今年的花二另外我最后回答大家的问题。《红楼梦》诗词写的很好,可是不能够跟很正式的诗人的诗词相比。怎么样分别高下?像刚才林黛玉、薛宝钗的词不是写的很好?你怎么说不好?最后我给大家举一个真正的例证来做比较。62了“,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永远不会回来了,所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现在我们再来看另外两首诗,也是《落花》诗,有很深的悲哀。这是清朝末代皇帝的师傅陈宝琛所作。其一“:生灭原知色是空,可堪倾国付东风。唤醒绮梦憎啼鸟, 入情丝奈网虫。雨里罗衾寒不耐,春阑金缕曲初终。返生香岂人间有,除奏通明问碧翁。”其二“:流水前溪去不留,余香骀荡碧池头。燕衔鱼唼能相厚,泥污苔遮各有由。委蜕大难求净土,伤心最是近高楼。庇根枝叶从来重,长夏阴成且小[9]休。”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13](P757)水落花春去也……”“雨里罗衾寒不耐”“流,水落花春去也”。“春阑金缕曲初终”,这也是唐人的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14]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春阑金缕曲初终”,无花空折枝。“返生香岂人间有”,有一种香,焚香,闻香,可使死人复活。有这样的香吗?天底下有香能使死人复活的吗?“ 返生香岂人间有,除奏通明问碧翁。”除非你写一个奏折,奏到通明的天上,问那个碧翁翁的天帝,问一问他:为什么人生这样短暂?为什么人生这样无常?为什么人生这样痛苦?还不止如此,这两首诗———第二首和前一首“唤醒绮梦憎啼鸟,入情丝奈网虫”,、简单的反射,与“不同“ 入情,。。“流水前溪去不,,前面的前溪流水消失,永远不会回来。你去就去,走就走了,如果断了,断就断了,为什么藕断了,还有丝连着呢?为什么花流走了,还有香气留在那里呢?这真是无可奈何的。”余香骀荡”,还留下香气飘来飘去,落花哪去了?“燕衔鱼唼能相厚”,或者被燕子衔去做窝了;或是落在水里,被鱼嘴一吞一吞对着落花唼喋。“能相厚”,好像对你很有感情,对你很亲厚。燕子要叼落花,鱼要吞落花,他们对你表现得这么多情,这么亲厚。可你到底落在哪了?“泥污苔遮各有由”,你是落在泥上被泥给玷污了,还是落在青苔上被青苔给遮蔽了?我们人生都是寂寞的,都是孤独的,都是痛苦的,你有你的命运,我有我的命运。“委蜕大难求净土”,就是林黛玉所说的“: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质本洁来还洁去”。我知道人生是短暂的,我知道我要离开,但是我要保持我的一份清白。诗人说“:委蜕大难求净土”,也就是“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哪里是干净的土地?“委蜕大难求净土,伤心最是近高楼”,杜甫说“:花近高楼伤客心” ,你们要知道,作者陈宝琛是晚清的宣统皇帝的师傅。当那个朝代消失败亡之际,他该怎么办?如果你不是贵为皇帝的师傅,朝代消亡,我们下走小民,没有关系。你来了我们照样吃饭穿衣,他来了我们也照样吃饭穿衣。可是你贵为皇帝的老师,在这场变故中,你该怎么办?“庇根枝叶从来重”,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我们的文化是久远的,保留文化才最重要。要保护根株,要延续根株,这才是重要的。“长夏阴成且小休”,现在已到了长夏了,花虽落了,枝叶长成了,树荫也长成了,这就是辛弃疾说的“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15](P1955)疏”。该走就走,只要尽了责任,花虽落了,但“生灭原知色是空”,给人最强烈的从生到死的感觉是花,因为花的生命最美好,花的生命最短暂。“可堪倾国付东风”,这么倾国倾城的美色转眼被东风吹落了。“唤醒绮梦憎啼鸟”,,是唐诗“春眠不觉晓,。,[10]落知多少。”,醒了,,昨天的美丽的花被风吹走了,花落到哪去了?花没有随流水飘走,没有“人生长恨水长东”,不是“流水落花春去也”。辛弃疾曾说,春天走了,惟有“画檐蛛网,尽日惹飞[11](P1867)絮” ,要想挽留花的,有屋檐下的蜘蛛网。蜘蛛网是多情的,要把落花留住,它是有情的、多情的,是蜘蛛网的丝把你留住。但后三个字写得十分悲哀,你说落花被蜘蛛网网住了,这岂不好?可你看看网里,蜘蛛网网住美丽的花,网中还有苍蝇和蚊子,你卷入情丝,网上还有许多虫。人生就是如此,你身上所披挂的是千千万万的情丝,从你的天伦的情丝,你的父母,你的子女,你的兄弟,你的夫妇,多少情丝缠绕在你身上。所有情丝有它宝贵的一面,而常常也有不美好的一面。有一天我在讲朱彝尊的一首小[12]词,他写到夜雨船头上“小簟轻衾各自寒”,,你有你的一床窄窄的褥子,你有你身上盖的一床薄薄的被,你要忍受你的寒冷;另外一个人就算跟你在同一条船上,而他有他的一个窄窄的褥子,他有他的一床薄薄的被盖,他要忍受他的寒冷。同在一个船篷之下,你在“小簟轻衾”窄的褥子薄的被下忍受你的寒冷;他在他的窄的褥子薄的被下忍受他的寒冷。同在一个屋顶之下,同在一个教室之中,同在一个家庭之中,你有你的寒冷,他有他的寒冷。人生就是如此的,人生就是孤独的,人生就是短暂的。所以“ 入情丝”,就算你有那么多情丝,可是“奈网虫”。你要相爱就应该彼此相信。我曾经看过一个电视剧《过把瘾》,那个女的整天追问那个男的“:你到底爱不爱我”“,你到底爱不爱我”“,你为什么多看那个女的两眼?”你到底是信他还是不信他?“雨里罗衾寒不耐”“,雨里罗衾”,这是李后主的说法“ :帘外雨潺潺,有枝有叶,都长成了。而且杜甫曾写过一首诗,咏瓜[16](P615)的架子,他说“: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该63开的花开了,该结的瓜结了,把架拆掉,这我也不推辞。《红楼梦》的诗词写得很好,林黛玉的《葬花词》写得也很好。在《红楼梦》中,托拟林黛玉的身世,以林黛玉的年龄写的《葬花词》,曹雪芹写得很好。但如果真与中国大诗人、词人相比,像杜甫说的“一片花飞减却春” ,就知道层次的不同,哲理的深浅,幽微曲折,言外意思的多少是有所不同的。[7]李煜.乌夜啼[A].全唐五代词[Z].北京:中华书局,1999.[8]王国维.玉楼春[A].王国维遗书:第5册[Z].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9]陈宝琛.次韵逊敏斋主人落花四首[A].沧趣楼诗集:卷8[M].北京文楷斋刊本,1938.[10]孟浩然.春晓[A].孟浩然集:卷4[M].《四部丛刊》初编本.[11]辛弃疾.摸鱼儿[A].全宋词[Z].北京:中华书局,1965.[12]朱彝尊.桂殿秋[A].曝书亭集:卷24[M].《四部丛刊》[参 考 文 献][1]曹雪芹,高鄂.红楼梦[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2]苏轼.水龙吟[A].唐圭璋.全宋词[Z].北京:中华书局,1965.[3]王国维.水龙吟[A].王国维遗书:第5册[Z].上海:上海初编本.[13]李煜.浪淘沙[A].全唐五代词[Z].北京:中华书局,1999.[14]无名氏金缕衣[A].[M].《四部丛刊》初古籍书店,1983.[4]左思.咏史[A].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Z].北京:中华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5]白居易.井底引银瓶[A].:4[].《丛刊》初编本.[6]冯延己..[Z北京:中局,1979.[责任编辑 张积玉]华书局,1999.AFreeDiscussionontheLuandCiPoemsinDreamsintheRedMansionsYEJia2ying(InstitutionofChineseClassicCulture,NankaiUniversity,Tianjin300071)Abstract:Thelu-andci-poemsinDreamsintheRedMansionsfallintothreedistinctivegroups.Thefirstgroupofpoemsareimplicative,previewingthecharactersinthenovelbymeansofdecomposingtheChinesecharactersorresonance.Thesecondgroupkeepspaceswiththedevelopmentofthefateandpersonalityofthenovel’sroles,simulatingtheiremotionandtonestodelivertheirsighsaboutthemselves.Thelastgroupexpressestheauthor’ struefeelingsandsorrowfulsighsinthedepthsofhismindbywayofthenovel’santicipation.Theformertwogroupsofpoemsareeitherparticularwithcraftsmanshiporwithappropriacyandwittiness,butthelastgroupismostmeaningfulandmostvaluableinartisticachievementfortheytruthfullyrevealCaoXueqin’srealmotiveandinneremotiontowriteDreamsintheRedMansions.Thelu-andci-poemsinDreamsintheRedMansionsareremarkablyoutstandingaspoemsinnovelsbuttheyarebynomeansthebestincomparisonwithpoemsbythebest-knownpoets.KeyWords:DreamsintheRedMansions;lu-andci- poems;poemsinnovels;orthodoxpoetry64红楼梦中的经典诗词作者题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青埂峰偈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嘲顽石诗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癞头僧 疯话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癞头和尚弄玉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中秋对月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中秋对月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好了歌解注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警幻仙子赋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宝黛: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巧姐: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李纨: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可卿: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晴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袭人: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香菱: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恨无常元春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分骨肉 探春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喜冤家迎春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世难容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乐中悲湘云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虚花悟 惜春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聪明累凤姐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留余庆巧姐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好事终秦可卿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晚韶华 李纨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锈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收尾 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咏白海棠限门盆魂痕昏探春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宝玉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湘云其一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其二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菊花诗忆菊 蘅芜君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种菊怡红公子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供菊枕霞旧友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画菊蘅芜君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簪菊 蕉下客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菊梦潇湘妃子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访菊怡红公子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愁。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对菊枕霞旧友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咏菊潇湘妃子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问菊 潇湘妃子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菊影枕霞旧友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残菊蕉下客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咏柳如梦令湘云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西江月 宝琴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如梦令黛玉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临江仙宝钗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大观园题咏旷性怡情匾额迎春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文章造化匾额惜春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凝晖钟瑞匾额 宝钗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有凤来仪臣宝玉谨题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怡红快绿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万象争辉匾额探春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文采风流匾额李纨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世外仙源匾额 林黛玉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蘅芷清芬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杏帘在望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春夜即事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蟆更听未真。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自是小鬟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秋夜即事绛芸轩里绝喧哗,桂魄流光浸茜纱。苔锁石纹容睡鹤,井飘桐露湿栖鸦。抱衾婢至舒金凤,倚槛人归落翠花。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夏夜即事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水亭处处齐纨动,帘卷朱楼罢晚妆冬夜即事梅魂竹梦已三更,锦やむ衾睡未成。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食螃蟹咏宝玉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宝钗 食螃蟹咏桂霭桐阴坐举殇,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黛玉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匝地惜琼瑶。有意荣枯草,无心饰萎苕。价高村酿熟,年稔府粱饶。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寒山已失翠,冻浦不闻潮。易挂疏枝柳,难堆破叶蕉。麝煤融宝鼎,绮袖笼金貂。光夺窗前镜,香粘壁上椒。斜风仍故故,清梦转聊聊。何处梅花笛?谁家碧玉箫?鳌愁坤轴陷,龙斗阵云销。野岸回孤棹,吟鞭指灞桥。赐裘怜抚戍,加絮念征徭。坳垤审夷险,枝柯怕动摇。皑皑轻趁步,翦翦舞随腰。煮芋成新赏,撒盐是旧谣。苇蓑犹泊钓,林斧不闻樵。伏象千峰凸,盘蛇一径遥。花缘经冷聚,色岂畏霜凋。深院惊寒雀,空山泣老11。阶墀随上下,池水任浮漂。照耀临清晓,缤纷入永宵。诚忘三尺冷,瑞释九重焦。僵卧谁相问,狂游客喜招。天机断缟带,海市失鲛绡。寂寞对台榭,清贫怀箪瓢。烹茶冰渐沸,煮酒叶难烧。没帚山僧扫,埋琴稚子挑。石楼闲睡鹤,锦技暖亲猫。月窟翻银浪,霞城隐赤标。沁梅香可嚼,淋竹醉堪调。或湿鸳鸯带,时凝翡翠翘。无风仍脉脉,不雨亦潇潇。欲志今朝乐,凭诗祝舜尧。三五中秋夕联句三五中秋夕,清游拟上元。撒天箕斗灿,匝地管弦繁。几处狂飞盏,谁家不启轩。轻寒风剪剪,良夜景暄暄。争饼嘲黄发,分瓜笑绿嫒。香新荣玉桂,色健茂金萱。蜡烛辉琼传,花鼓滥喧,。晴光摇院宇,觥筹乱绮园。分曹尊一令,射覆听三宣。骰彩红成点,素彩接乾坤。赏罚无宾主,吟诗序仲昆。构思时倚槛,拟景或依门。酒尽情犹在,更残乐已谖。渐闻语笑寂,空剩雪霜痕。阶露团朝菌,庭烟敛夕ク。秋湍泻石髓,风叶聚云根。宝婺情孤洁,人向广寒奔。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孙。虚盈轮莫定,晦朔魄空存。壶漏声将涸,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必细朝光透,罘思晓露屯。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红梅花“红”字邢岫烟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梅”字李纹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冻脸有痕皆是血,醉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花” 字薛宝琴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宝琴 怀古绝句十首赤壁怀古其一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交趾怀古其二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钟山怀古其三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淮阴怀古其四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广陵怀古其五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桃叶渡怀古其六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青冢怀古其七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马嵬怀古其八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蒲东寺怀古其九小红骨践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梅花观怀古其十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香菱 咏月诗三首其一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其二非银非水映窗寒,拭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其三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蛾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五美吟西施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虞姬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明妃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绿珠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红拂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桃花行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葬花词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え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题旧帕三首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柳絮词湘云如梦令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探春、宝玉南柯子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黛玉唐多令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宝琴西江月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宝钗 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宝玉紫菱洲歌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宝钗寄黛玉诗悲时序之递嬗兮,又属清秋。感遭家之不造兮,独处离愁。北堂有萱兮,何以忘忧?无以解忧兮,我心咻咻。云凭凭兮秋风酸,步中庭兮霜叶干。何去何从兮,失我故欢。静言思之兮恻肺肝!惟鲔有潭兮,惟鹤有梁。鳞甲潜伏兮,羽何长!搔首问兮茫茫,高天厚地兮,谁知余之永伤。银河耿耿兮寒气侵,月色横斜兮,玉漏沉。忧心炳炳兮,发我哀吟,吟复吟兮,寄我知音。宝玉 紫菱洲伤怀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宝玉读南华经偈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寄生草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红楼梦诗词赏析大全《红楼梦》第一回女娲石上偈语题《金陵十二钗》一绝癞头僧嘲甄士隐贾雨村口占联语贾雨村对月口占五言律好了歌太虚环境石牌坊联语甄士隐注释《好了歌》贾雨村对月寓怀一绝《红楼梦》第二回赞娇杏智通寺联语《红楼梦》第三回荣禧堂联语西江月·批宝玉二首赞林黛玉《红楼梦》第四回护官符《红楼梦》第五回宁国府上房内联语秦可卿卧室联语警幻仙姑歌辞警幻仙子赋孽海情天联语薄命司联语霁月难逢枉自温柔和顺根并荷花一径香可叹停机德二十年来辨是非才自精明志自高富贵又何为欲洁何曾洁子系中山狼堪破三春景不长凡鸟偏从末世来事败休云贵桃李春风结子完情天情海幻情身仙宫房内联语红楼梦曲-引子终身误枉凝眉贾政谜语元春谜语迎春谜语探春谜语惜春谜语黛玉谜语 宝玉谜语宝钗谜语《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四时即事四首《红楼梦》第二十五回癞和尚赞跛道人赞叹通灵玉二首《红楼梦》第二十六回黛玉哭花阴哭花阴诗《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葬花辞《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小曲“女儿”酒令五首《红楼梦》第三十四回题帕三绝句《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招宝玉结诗社帖送白海棠帖咏白海棠-探春咏白海棠-宝钗咏白海棠-宝玉咏白海棠-林黛玉咏白海棠-史湘云(两首)《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藕香榭联语宝钗:忆菊宝玉:访菊宝玉:种菊湘云:对菊湘云:供菊黛玉:咏菊宝钗:画菊黛玉:问菊探春:簪菊《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贾祠联额三副《红楼梦》第六十二回酒令三首射覆四首《红楼梦》第六十三回花名签令-宝钗签花名签令-探春签花名签令-李纨签花名签令-湘云签花名签令-麝月签花名签令-香菱签花名签令-黛玉签花名签令-袭人签《红楼梦》第六十四回五美吟《红楼梦》第六十六回尤三姐自刎《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桃花行史湘云:如梦令探春宝玉:南柯子林黛玉:唐多令薛宝琴:西江月薛宝钗:临江仙《红楼梦》第七十六回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红楼梦》第七十八回姽婳词三首 芙蓉女儿诔《红楼梦》第七十九回紫菱洲歌以下为续补者文字第八十三回歌谣第八十五回亲友庆贺贾政升官第八十七回黛玉见帕伤感琴曲四章悟禅偈第八十九回望江南·祝祭晴雯二首赞黛玉恨无常分骨肉乐中悲世难容喜冤家虚花悟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收尾-飞鸟各投林《红楼梦》第八回嘲顽石诗通灵宝玉与金锁铭文《红楼梦》第十一回赞会方园《红楼梦》第十三回梦秦氏赠言《红楼梦》第十七回题大观园诸景对额《红楼梦》第十八回赞省亲别墅上贾妃启顾恩思义匾额大观园题咏(十一首)《红楼梦》第二十一回续《庄子·胠箧》题宝玉续子文后《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参禅偈寄生草·解偈贾环谜语贾母谜语黛玉:菊梦湘云:菊影探春:残菊螃蟹咏(三首)《红楼梦》第四十回探春房内联语牙牌令(七首)《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秋窗风雨夕《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咏月诗三首《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赋得红梅花三首访妙玉乞红梅暖香坞春灯谜(四首)点绛唇灯谜诗(三首)《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赤壁怀古交趾怀古钟山怀古淮阴怀古广陵怀古桃叶渡怀古青冢怀古马嵬怀古蒲东寺怀古 梅花观怀古《红楼梦》第五十二回真真国女儿诗黛玉照镜第九十回叹黛玉病感怀第九十一回答黛玉禅话第九十三回荐包勇与贾政书匿名揭帖儿第九十四回赏海棠花妖诗(三首)第九十五回寻玉乩书第九十八回叹黛玉死第九十九回与贾政议探春婚事书第一百零一回散花寺签第一百零八回骰子酒令四首第一百一十六回重游幻境所见联额三副第一百一十七回酒令第一百一十八回吟句第一百一十九回离家赴考赞离尘歌咏桃花庙句顽石重归青埂峰结红楼梦偈《红楼梦》中诗词审美研究2009年1月 1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una  orlHunnUnvriofScec ndEniern ofa iesty  inea gnei g、0-ONo.l,l31 NOV29.oo 《红楼梦》中诗词审美研究 肖石英 肖石芳 (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衡阳南410)201 摘要:红楼梦 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诗词具有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体现在其语言的意境美,朦胧美,  绘画美等方面。众多英译本中最有影响力的是杨宪益夫妇的译本和霍克斯的译本,译者以非凡的文学功底再现了((红楼梦》 原作风采,给读者带来美的艺术享受。 关键词:((红楼梦 诗词;英译本;美学 中图分类号:I0  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29(09105-3632120)1-020 者的审美客体(译作)与原作读者的审美客体(原文) 尽可能相 似。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现实主义文 学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长期艰辛劳动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特别是其 中诗词,脍炙人口,给读者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从美学视角对《红楼梦》诗词英译本的审美 我们谈原作的美,通常是指它的音美、形美和意美。要 一诗词翻译与美 学 想把优美的原文转变成同样优美的译文,译者就必须在这样 两个方面苦下工夫:首先是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的意美,即 在译文中运用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来再现原文的语义信 息;其次是不遗余力地用译文的形美来贴近原文的形美,以 诗词创作有着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是一个整合体,它以 语言文字的物化形态荷载着诗人的心灵世界。黑格尔说:它 “是一个伟大心灵和伟大胸襟的想象,用图画般的明确的感 它性表象去了解和创造观念和形象,显示出人类的最深刻、最 普通的旨趣。”  尽量减少原文在翻译过程中所造成的损失,从而使原文和译 文在总的艺术效果上达到一致,甚至成为工力悉敌、难分胜 负的对等艺术品。就 红楼梦 诗词而言,我认为原作语言 从孔子的“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严复的“信、达、 雅”,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境”以及茅盾在15 94年提出的“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 传达出来,读者在读原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 使的意境美、朦胧美,画美是译者最应重视的,也是我们在 绘翻译中容易与原著产生误差的。 下面仅就这三点谈霍译杨译 两种译本的得失。 ()意境美 一启发、感动和美的享受”的文学翻译新标准,许渊冲的“三 美说”(诗词翻译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可以看到 )文学翻译中的美学因素越来越得到重视。诗词作为文学的特 殊体裁和美学密切相关。 意境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和它们所引发的想象的形 象的总和。“意境”一词,源自佛经。佛家认为,心之所游 履攀缘者,谓之境,所观之理也谓之境,能观之心谓之智。 这里说的“智”与“境”,在文学方面就是“意”与“境”。 诗歌中的“意境”,是指超越于作品的物质形式,在主体的 审美经验中生成的整体性美感;意境=意象+氛围 =黑+自 意境创造的实质并不仅仅在于情景交融,更在于创造的 “象外之象”,能把读者带入一个广阔的遐想空间。如: 红 据翻译美学原理,译者应该透彻地分析各种不同历史时 期不同人的审美情趣,并努力使之相吻合,才能使译文忠实 传达原作的意义,从而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作读者相似的审 美享受。译者,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中介人,是原作的审美主 体,的译作是译文读者的审美客体。他作为原作的审美主体, 他必须“人乎其中”,把自己融入原文,按作者的审美情趣 去感知原文的美,但同时,他又必须“出乎其外”,要用理 楼梦 中的 秋窗风雨夕 :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杨宪益夫妇翻译如下: Sdteatmnfwessa eatmngasa h uu lor,crh uu rs,t Auunlmpsfikrtrghtelnatm ih,tm a ce hou h og uulnngt Unndaydoaebyteauum nw,eurbl eslt  h tnwido 智来思考作者的审美情趣与译文读者审美情趣的差异,作者 所创造的美能在多大程度上为译文读者所理解、所接受和所 欣赏。他必须尽可能地缩短文化差距与审美差距, 使译文读 收稿日期:20一O—3 0960I h n n anatmnse fi.ntewidadri uu emsiit nne作者简介:肖石英(98)16一,女,湖南武冈人,南华 再看另外霍克斯的翻译: Th uueatmn or r eah evsaesr:lfwesaedd,telae  ee r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翻译 理论与实践。肖石芳 (91,女,湖南武冈人,武冈安心中学英语教师。18一) 5 2Lmplh osso,h ihsrw n gi.a—gtme ontengt olgaan icgoOusd ywidoatmn’ insaertiem nw uuSsg ppa Mor ima nt i ndrslnri.edsli hewnda utig an Lietegre tem tfosfree n.k h ensrailw  vro  o再看另外霍克斯的翻译:  Stl eigtrsofbod bo u erto ilwepn ea  loautOspaain:rLiterdlebn fmydeolton.tl e ov—eao  sai StlblmigfowesIS uti ywidilo n lr  eosdem now rgowi.ng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秋季万物凋零,死气沉沉,又 悲凉凄寒的画面。中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主人翁的孤独,从寂 寥,悲伤的心情。杨先生的翻译更能达到此种意境。第一句 中的“a”“crsdsa”能够充分地传达诗人的悲凉,悲伤心情。 Si waei edkIe ewidabon.tllak t a hat n - lwig nhr rhStlohsl altfrttsodhosafasil tlIcl’ogehoel ipe nde.r 第二旬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在无边无际的漆黑的 海面上,一盏闪烁不定的油灯飘摇着,这正是诗人寂寥心情 的体现。所以第三句中“edrbydsleUnnual eoa”就出现了。t 中国诗人把秋季作为最悲凉,最悲戚的季节,所以最后的 “Si a’Sllw odaddikCSIm hkdwi tlcntWaofo n rn.’O ’coe tl  htas er.Mio,iorrmrrontewaltlei’ otre:hl,elmtSntu DoIlo Oti naedokShnadpl.oIokSle lo Obu?Mio,ro,hsogngtosal e ruh rrmirti n ih w h gthog?lhlItOh——h 0ho!Blea emitpntedsatutisu sh s o  itn tuhmonan, Bl stewae nt vrfon outis uea h tri heee-wigfnan.latmnse fi”uu msnnt 暗示了诗人无边的愁绪,eiei正所谓“问 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Haks的译作 we不能像杨先生一样给读者带来如此内涵丰富的意境。 ()胧美:二朦 “朦胧诗”2是0世纪80年代初新兴的一种诗歌流派。它 多通过曲折隐晦的修辞方式,以象征,意象等手法表达主观 情绪。同一首诗,有着不同人生经历的人去读它,就会有不 用的心灵体验和感悟。诗歌的“朦胧美”也正体现于此。文学 在中国红豆又叫“思子”相,顾名思义 ,它是一种表达 思念之情的象征物,是这种相思限于恋人和夫妻之间而非 但泛指到各个方面的思念。所以说,把“红豆”译成“esft  raolni”不如“e v—enogngrdleba”更接近原文,因为o“er ftas olni”把原作意义扩大化(vrxesn。第三句杨先 ogngoe-ti)eno生把“睡不稳”译成“lpes,而Hakssls”ewe则译成“wk” aae.通过查阅词典总结如下:Sepesll解释为失眠的,不眠的,es 通常是由于思考事情、担心惦记、哀伤发愁而导致的。而 语言特另是诗歌中经常出现概念内涵比较虚泛的词语。0譬如 词人李清照的名句“人比黄花瘦”中的“瘦”字就是一个模 糊性很强的概念。人瘦还可以言传,花又何以言其瘦? 莎士 比亚的“0b rot e中用“ e和“ote”代 Tentob”otb”ontob替“oietl”和“o  v” vntle,语义便虚化了。可见虚化的词 tio语极具朦胧美。汉语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弱不禁风”“杨柳 Aaewk作为形容词的解释为醒着的,通常是处于一种漫无目 的、刚醒过来的状态。也就是说Sepes多指因为有心事 lles而难眠,偏向于由于情感而造成的后果。aae是一个中 而wk细腰”等,都是属于概念不确定的成语。英语中亦有很多这 样模糊性的词语,比如auttlncdl,a,ie等等。到底多大 l才算成人,到底多高才算高,这些词汇都不可能提供准确的 定量,而只能依靠读者自身 的理解。红楼梦》中的红豆词  就是最好的例子: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性词,内含感情因素少,不能充分体现出原诗的精神。对于 第五句的“新愁和旧愁”,笔者认为Hakswe翻译的更贴切。 熟读了解 红楼梦》的人都应该能得出林黛玉爱贾宝玉,在 薛宝钗来贾府之前就对他产生了感情,由于古代封建社会 可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和旧愁, 的压迫,她不能说也不能有所表示,只能把爱意藏在心里, 是一种难解的愁绪,这就是指词中的“旧愁”。薛宝钗来到 贾府以后,大家都很喜欢她,贾宝玉也不例外,并且她和宝 玉一样,从小脖子上就带有一把金锁,正所谓“金玉良缘” ,林黛玉心生芥蒂,所以又增愁绪,不免有些担心害怕,即指 词中的“愁”新。全面了解原文之后,笔者认为把“新愁和 旧愁”译作“lhpsn e asodoe dnwfr”更合理,更又根据。 ae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 捱不明的更漏。呀! 恰便是遮不住的青山隐隐, 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第六句Hakswe的翻译把林黛玉悲戚的愁绪充分的表现了出 来,特别是“'coewttasIhkdie”这句,把林黛玉日日洒 m hr杨宪益夫妇翻译如下: Lk rp flo alnls asfog n,iedos odfledestr  nig ob eolB ane aio rw lwsadfwesutl,ypitdpvlngowio n lilor nod Sleesa ngh whnwi adri ls guz epls tite ndn anahaewindo,ws 泪的情景生动的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两句中的“青山隐隐” “绿水悠悠”都是极其虚化的词语,不管是杨的翻译“ieLk tesaoo ek,hrgifinvrgn;ietegenh hdw faspe  r  ee oeLk h re essemifwso e n ̄a  o rvr.是Hakstlfeo”还we的翻译“lesh Bu  eatitunhedsatms po t itn moti,Blea teunans u sh wae ntetri h S ano oge e orosnw ndol hecntfrthrsrw ea d;ee-oigfutn.vrwn onaslfi”都把词中的朦胧美最大程度的体现 出来。 ()言绘画美 三 语Coigo c k d dn k odhkn nileaea eiel,reijnwilg Sh ursfom e nrfeto ntegls;etn rhrwa ecini h as lNohn a mot wa e o,tigcnsohayhrfwn lI emsttteln g lnve as tse ha h ognihtwilerps; 哥德曾把诗与绘画进行比较,并且说:“造型艺术对眼 睛提出形象,诗却对想象力提出形象。”达芬奇也说:诗是 “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这与我国古典诗论中“中有画””诗  53 Lk esaoo ek,e rfsnvroe iet hdw fashrge  ee n;hpiig的美学原则不谋而合,说明了诗歌绘画美的特点。作者 都原曹雪芹将绘画艺术创造性地运用到 红楼梦 语言艺术中,的 Iedac  n。 neofsowfae t h lzn n hlkswihtewatigwid;Harormet  er n acnblei nansofpaladhlyo u Outhn rprefea’ olnhe.sehe atd orhedSgde u  i使小说的语言具有绘画美。“我们读(<红楼梦》,就仿佛置身 于锦绣丛中,看到苍翠娇嫩的绿叶之间,晶莹的露珠正在一 滴一滴地滚动、闪光,披着绒毛的蓓蕾正在轻轻地颤动、绽 放,一朵朵薄绢般的花瓣都争先恐后地舒展开来……我们在 展读的时候,它好象竟把我们带到了百花争艳、笑语喧哗的 画境,走进那令人无比陶醉的芬芳扑鼻的氛围之中。6”I下  面是 警幻仙姑赋))中的片段: 方离柳坞,咋出花房。 在这首赋中既有人美,又有景美,衣美,物美,色美, 给读者展现的一幅五彩斑斓的美丽图画。当然人美是重点, 其它都是衬托。在这首赋的译作中,杨先生用“tt”来 sreal译“鸟惊庭树”中的“惊”不如Hweaks用“erybt”好。a 这里“惊”是双关义,一指鸟儿由于人的突然到来确实受到 惊吓,又指鸟惊于人太美丽了,这时和“沉鱼落雁,闭月羞 花”有异曲同工之妙。we用鸟做主语更加突出了 “ Haks惊”的第二个意思,更加符合此赋以人美为重点的主旨。而后面 “盼纤腰之楚楚兮,风回雪舞”的翻译Hakswe同样更胜杨 先生一筹。杨先生译的“uv”更倾向于指身体的曲线美,cre 只能和赋中“纤腰之楚楚”相对应,不能充分体现文中同时 所要的“步轻盈,舞灵巧”而Hwks,ae的译作“e i asSHrlwi’smt snussangclst niou wyi al omid,Thedaeo nlaswih  nc fsowfke t但行处,乌惊庭树; 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 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靥笑春桃兮,云髻堆翠; 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盼纤腰之楚楚兮,风回雪舞;  耀珠翠之的的兮,鸭绿鹅黄。 杨宪益夫妇翻译如下: Laigtewlwbn,h osuto ruhteevn  io aksecme snwtog  hlj hhlwesfor.He poc trlsbidsnteresi h outraprahsat r i  te ntecr,eh a so hrhaw flscos t vrndh.He fi ndone sdoal arsheeaararysevslutrnlee,fteg,gi of hayrgac o mukn ivef aed farefns adteligwn;中“lh tn idwaz sm”和“iuu yn”两方面 isoswaign s兼顾,让读者真切的感受到一个美人的身材步姿。 三结语 用美学分析的方法来评判译文,译者会更容易发现译文 的缺陷,从而自觉地修改译文,使之更接近原文、更完美地 体现原文的神韵。翻译与美学的联系是以语言为枢纽的。美 学可以指导翻译理论与实践,以在翻译领域发展自身。借把 美学分析应用到翻译中有助于实现译文与原文 的美学特征 oci.Wi ahrsefhrltsgrnse aerhdtec ut o e ou ahlmet,hrjd pnnt ike edastnl.He mpldmiei ec—osom nsrnrdie sl spahblsi pg,hrbu ie lebakhi  use fcoslc aracltro lud.He i r hri nse rlpsaeceresad wettebet rh rahfom e omernaeteh.hrpgat et Th cr  e lnreuveofhrsede was snoiti sw whre  teildbyh wid.Dazi rpal n mead ndgsi—godt nzlnghe esaderlsa olrngl hepit eino e oeed.anedsg nhrfrha d的等值,这种更高层次的等值 比单纯的语义对等更应成为译 者追求的目标和最高境界。Hakswe的译本TeSr feh tyo  ohtSn和中国教授杨宪益夫妇的译著ADra fRdteo emo e Masn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尽可能相似的审美享 nio受。而本文仅从上述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虽是管中窥豹, 亦可抛砖引玉,相信会有更多的研究者对 红楼梦》及其译 本进行深入探究,发掘出(<红楼梦》巨大的美学价值。 再看另外霍克斯的翻译: Shehslf e low—rehos,fom e osomn  a ethrwilte uerhrblsigbowe tpe utrsepdo; Fortebrsbta eese wakstrg hetestt  id eywhr h l houht re ha hrcuse botltrau, Andasaow t  hdahwatt nn l nune hei r hewidigwakanocss snear ,参考文献: 【】1张永桃.明珠【.文苑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0.220 【】2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北京:M】商务印书馆,7.199 【】3傅仲选.实用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9.189 【】4毛翰_诗美创造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0.220 [】5冯庆华.实用英语教程[.M】上海: 上海外语出版社,0.220 【】中明.6周论 红楼梦 语言的绘画美【.楼梦学刊,J红】 18,) 2(.92 An  rgac  ukadoci o uten ardafaneofms n rhdfmftrgfiy rrlisevs lee,An  neo il—e a alo eerdatk fregmshtlsnt a ilgdtf hAtahmovme fhrdrs flt evs  c eento e eso ouslae.A ah—rebosmsi e mpi he pecte lso nhrdilngcek;He ld oidtessaehacon-l e;rcou.l rse  ly—ek cersAn e eel,houhpre hryl,dhrrvastrg atdcer i psTet iepoernt is ehlk mgaaepp.He lm as’ iussyi al omi rsiwitSsnou wangclst nd【】5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9715 【]n Hseyi6Yagin. A Draem o dfRe Maso【.oeg ninMIrinFLnugsrs,94 agae es19.P 【]wks7Hae Dai.Th Soyfh So e[.daavdetr o tetnM】nin IUniest es19.vriPrs, y97 (责任编校:王晚霞) 5  4漫谈《红楼梦》中的诗词漫谈《红楼梦》中的诗词叶嘉莹我是一个终生从事诗词教研的工作者,小说不是我的教研范畴。但我写过一本书叫做《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而王国维写过一篇《红楼梦评论》,所以我也写过一篇对于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评论。有一次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的周策纵先生主持一个国际红学会议,他因为我写过一篇《红楼梦评论》的评论,把我也约去了。但我不是真的红学家,我除了因为研究王国维而偶尔写过这么一篇有关《红楼梦》的文稿以外,没有再写过关于《红楼梦》的任何文字。南开大学举行这次《红楼梦》翻译的研讨会,组织者约我讲讲《红楼梦》中的诗词。而我手边一本《红楼梦》的书都没有,所以就临时借了一本题为《〈红楼梦〉诗词》的书,找了几首诗词,想随便谈一谈。在开始讲《红楼梦》诗词前,我想先讲几句话,因为我是讲诗词的,而《红楼梦》中确实有很多诗词。对我们这个古典诗词,有的年轻人没有那么高的兴趣,而对于《红楼梦》兴趣却比较大。所以我也常常在讲课中被学生提问:“老师,您常常讲诗词,那《红楼梦》中的诗词怎么样呢?”借此机会,我就回答一下大家的好奇的问题。 一我首先要说的,在我的感受里,在过去教诗词的体验中,我觉得对真正的诗人之诗与小说中的诗要分别来看。古代的诗人词人,像杜甫、李白写的诗,苏东坡、辛弃疾写的词,这些诗人、词人的作品,如果说把《红楼梦》的诗词放在那些诗人、词人中去衡量,它实在不能说是很好的作品。但这样的衡量是不公平的,因为这不是曹雪芹自己的诗词,而是曹雪芹的小说里面的诗词。而如果作为小说里面的诗词来看待,那我觉得《红楼梦》中的诗词是了不起的。而且我以为,作为小说的诗词,在曹雪芹写的《红楼梦》诗词里面,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别。我们不能一视同仁,说这都是《红楼梦》里面的诗词,不能这样看。这三种类别,若是以诗词标准来说,我认为还是有高下之分。有一类诗词是作为一种暗示的性质,预先要介绍小说的人物,对小说人物预先用诗词来介绍。这一类作品,我简单举两个例子,金陵十二钗副册的判词。金陵十二钗分为正册和副册,就是《红楼梦》中一些女性形象。有些重要人物就在正册,还有些次要人物就在副册。这类判词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做了简单、概括的说明,而且是用诗词来做说明。举例来看,一个例子是香菱。香菱是很不幸的一个人,从小被人拐走,又被卖出去,后来被薛蟠买去给他做妾,然后薛蟠娶了夏金桂,是一个性情非常淫暴的女人,香菱在她手下受了不少虐待。《红楼梦》判词里香菱的诗是这样写的:“根并荷花一茎香”,香菱是菱角,生长在水塘里的,荷花也是生在水塘里的,所以说“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因为她从小就被拐走卖出去了,卖给人家做妾,而且是在大妇的淫暴下受尽屈辱和虐待,当然是“遭际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1](P76),“两地生孤木”,是拆字的谜语,说的是薛蟠的妻子夏金桂,“两地生孤木”是桂花的桂字,一边是木,一边是两个土字。用一首诗简写香菱的一生,好像一个诗歌的谜语,而且用了拆字的办法。所以严格说来,这个不能算是很好的诗。但是作者曹雪芹在小说里面,用这样的话,这么简单地概括了香菱的一生,自然有一种微妙的作用,这是一类的作品。再如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判词,金陵十二钗中最重要的两位女性,一个是林黛玉,一个是薛宝钗。曹雪芹用更短的一首诗,总括了她们两个人不同的身世和命运。诗句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1](P76)”。“停机德”说的是薛宝钗,一般说来宝钗在做人方面表现得非常有修养。“堪怜咏絮才” 说的是林黛玉的才华过人。“玉带林中挂”是林黛玉。而这里还用了谐音,“玉带”的“带”字,谐音成“黛”字,就指林黛玉。“金簪雪里埋”,“金簪”就是宝钗,头上戴的金钗,“雪”就是谐音“薛”。前一句“可叹停机德”说的是宝钗的性格,“堪怜咏絮才”说的是黛玉的才华,“玉带林中挂”是紧接第二句写林黛玉的谐音,“金簪雪里埋”返回来接第一句用谐音暗指宝钗。像这一类《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的正副册判词,用了很多拆字、谐音的办法来总括小说里面的那些主要女性的平生。这一类作品,作为小说来看,是非常巧妙、非常恰当地来掌握每个人的性格和命运,可是不是很好的诗词。 《红楼梦》中还有另外一类诗词。《红楼梦》中常常写她们这些女孩子,往往组织一些诗社、词社。比如在菊花开时,组织菊花的诗社,大家都写菊花诗。春天柳絮飘飞的时候,大家就组织了柳絮的词社,大家就都填关于柳絮的词。这一类作品也有它的特色。一般说来曹雪芹的诗词虽然不能够跟古代真正的诗人、词人李杜苏辛等大家相比,但他真的了不起,因为他表现了各方面的才华,他用了各种写作技巧。前边他用了谐音、拆字,概括地掌握了金陵十二钗的一生。现在更进一步,曹雪芹他自己作为一个男性,他要设身处地地替那些小说中的人物,林黛玉是什么样的性格,薛宝钗是什么样的性格,设身处地地设想每个人的遭遇,每个人的生平,每个人的性情,而按照她们的个性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来,这是很了不起的地方。我们也举两个例证看一看,在《红楼梦》第70回中,写她们大家结社来填写柳絮词。一篇是林黛玉的《唐多令》:“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漂泊亦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1](P971)这是林黛玉眼中的柳絮。“粉堕百花洲”,我们在中国大陆的北方,每到春天,常随风飘舞着很多柳絮。在诗词里面,柳絮是非常美的,“濛濛乱扑行人面”,写得非常美,是“拂面沾衣”。但我们若真是生活在柳絮中骑车也很烦恼的。想象之中是非常美的。“粉堕百花洲”,百花洲中有很多茂密的柳树,当暮春时节,柳絮纷飞的时候,“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燕子楼是一座美丽的著名的楼,相传有个美丽的女子名叫关盼盼的在里面住过,“香残燕子楼”是春去花落人亡的悲慨。春天的消失是柳絮飘飞,“一团团逐队成”,柳絮看起来不像桃花、李花、杏花,红红白白的开在枝头,你什么时候看过柳絮在树上开了一树的花?没有。柳絮是才开就落了。苏东坡的一首柳絮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2](P277),你说它是花吗?它不像别的花开在枝头上,“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没有一个人爱惜柳絮,你们惜花爱花,你们爱的是开在枝头上的红紫粉白的各种颜色的花,但哪个人真正爱惜过柳絮?所以“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 ,柳絮飘下来,毛茸茸的,滚成一团。我一直还记得,印象深刻的是,我当年十多岁时才考上大学,我是辅仁大学毕业的。辅仁大学男女分校,女校校舍在恭王府。而红学家周汝昌写过一本书《恭王府考》,他认为恭王府就是曹雪芹《红楼梦》所写的大观园的蓝本。周汝昌写了这本书后,送给我一本,要我写两首诗。我曾写了两句:“所考如堪信”,你的考证假如真的是值得相信的话;“斯园即大观”,我当年读书的校园就是大观园。所以那时我在当年的恭王府上课,每到春天,我们教室敞开门和窗户,柳絮飘飞在庭院之中,卷成一团,又飘到讲堂之中,真是“一团团逐队成”。“漂泊亦如人命薄”,柳絮之没有人珍惜,柳絮之随风飘落,正与林黛玉相似,她母亲死了,后来父亲也死了,所以她不得不只身一人寄居在贾府。“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因为它这样在地上滚来滚去,像苏东坡所写“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思量却是,无情有思”,她说柳絮漂泊,好像有那么多情思,而且在地上滚来滚去,是团团旋转,是“缱绻”。“缱绻”是一种徘徊、缠绵不断的样子。可是“空缱绻”,没有人珍惜它,它的多情缱绻是没有结果的。“空缱绻,说风流”,风流就是多情,无人珍惜它只是空自多情。下面又说:“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我们说草木是无知的,像柳絮这样的植物虽然是草木,好像也懂得悲愁了。因为它的“韶华”,正是在美好的春天,而它却刚刚在枝上长出来,只要枝上的蕊一张开,它马上就落下来了。所以王国维也写过一首柳絮词,也用的是苏轼和章质夫的韵。王国维说它“开时不与人看”,开的时候,没有人看见,哪个人看见过?“如何一刹濛濛坠”[3],怎么没有一个人看见花开,而它就已经落下来了。所以“ 韶华竟白头”,一开就落下来了,一开就是白色的。“叹今生,谁舍谁收”,柳絮有什么命运?谁珍重它?谁爱惜它?谁收拾它?“嫁与东风春不管”,因为它是随风漂泊的,嫁给东风了,它就委身给吹来吹去的东风。如果说春天有个掌握百花命运的春神,那个春神注意过它吗?怜惜过它吗?“凭尔去,忍淹留”,任凭你漂泊,任凭你坠溷沾泥,没有人珍重,没有人爱惜。“忍淹留”,你怎么忍心还停留在世界上?世界没有人珍惜你,没有人看重你,你生下来就是漂泊的,所以“凭尔去”,你最好还是早点消失吧,你怎么还能够忍心停留在世界上?“凭尔去,忍淹留”,这完全是林黛玉的性格、林黛玉的生平。可是你看同样在当时填柳絮词的还有薛宝钗,这薛宝钗就不同了。这就是曹雪芹的妙处,他写黛玉是黛玉的性格,写宝钗是宝钗的性格。同样是柳絮也可以写出截然不同的风格来。薛宝钗说:“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这两句写得好。把柳絮写得多么贵重,“白玉堂前”是多么华贵的所在。而且“解舞”,它懂得在白玉堂前舞弄出这么美丽的姿态。刚才林黛玉说的“一团团逐队成”,“空缱绻,说风流”,可宝钗说“东风卷得均匀”,一团一团卷的多好,多均匀;一团团,一个圆球,一个圆球,多么美好。“白玉堂前春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这么多的昆虫都来追求柳絮:蜜蜂也围着它绕转,蝴蝶也围着它摆成阵。“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难道柳絮的命运真的随流水消失了吗?不一定吧。“岂必委芳尘”,它也不一定就落在泥土当中。怎么样?“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她说柳絮的万缕千丝,不管是怎么样吹来吹去,其本性是不改的,任凭风吹,它随风可以聚,也可以分。“韶华休笑本无根”,你不要笑春天的韶华,你不要笑柳絮之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我就要借一阵好风的风力,把我吹上天去。[1](P972)这是《红楼梦》诗词中的另一类作品。有时用诗词做一种预言,用拆字、谐音;有时他写的诗词完全配合了小说里面的那些角色的性格命运,写出不同风格的诗来。虽然不能和李杜苏辛相比,但作为小说之中的诗词,那曹雪芹真是了不起,能够说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但我以为,这还不是他最好的作品。《红楼梦》里真正好的诗词是曹雪芹借着对于小说的预言,而果然写出作者曹雪芹自己内心的一份真正的感情和感慨,是小说里面的诗词,也是对小说的预言。可这些诗词和刚才的诗词不一样,因为他果然写出了他自己内心一种真正的感情和悲慨。这类诗中,我认为有一首诗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可是大家平常不太引它,那就是《红楼梦》开头第一回在所有诗词都没有出现以前出现的一首诗,《顽石偈》。大家不要忘记,《红楼梦》是后来改的书名,原来的书名是《石头记》,写的就是石头,所以书名叫《石头记》。《红楼梦》开篇第一首出现的诗词,我觉得很应该受到注意,那就是《顽石偈》,是青埂峰下的那块石头。《红楼梦》小说中说这块石头是当时女娲炼石补天时留下的一块石头。这块石头每天自己悲哀叹息,他说那些石头都是有用的,女娲把他们炼石补了天了,就剩下我这块石头,居然没有用处,就落得荒废在这里。这真是可悲哀啊!一个人什么最可悲哀?你活在世界上,过了一世你完成了你自己吗?你白白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了吗?左思的诗曾说:“铅刀贵一割,梦想逞良图”[4](P732),他说“铅刀”,刀当然该是钢刀,吹毛得过,头发丝一吹,就割断了,钢刀是好刀。但我只是一把铅刀,没有力量去切割,可是纵然是一把铅刀,谁让我的名字是刀呢?你为什么叫做刀呢?刀之用就在有一个切割的作用。你的名字叫做刀,你凭什么从来没有割过?你真是对不起你的名字。所以左思说就是铅刀也贵在有一割之用,所以“梦想逞良图” 。一个人每天都在想,我一定要实现我自己,一定要不枉过我这一生。所以这个顽石就整天悲叹,那些石头都有补天的作用,独有我是荒废了,于是它就要求道士僧人带它到红尘中去,可是它来到红尘又怎么样?你在青埂峰下,你是浪费了;你来到红尘,你是要对红尘有所用?怎么样才能有所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要有所用,惟一的路子就是学仕途经济之学,走仕途经济之路,你就要参加科考,就要进入仕途。而古往今来,特别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之中仕途充满污浊,直到现在贪官污吏,贪赃枉法都是如此。哪一个官场是干净的?古往今来连中外都算上,都是如此。你说你来到红尘之中,你怎么样来完成你自己?仕宦都是贪赃枉法的,哪一个人是干净的?这一方面失望了,你追求什么?人类追求什么?很多哲学家都在想,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究竟在哪里?很多人都在想这个问题。有的人就说,其实一切都是虚空,什么都是假的,什么都是没有价值的,什么都是不可靠的。惟一的给你得到安慰的只有爱情,只有爱情才是真的,就是你在爱情之中的时候,你觉得你的生命是有意义的,是有价值的,是可宝贵的。可是爱情就果然那么可信吗?在封建社会中,冯其庸先生也讲过了,一是在仕宦中,它是不干净的;①爱情呢,在封建社会中是不自由的。你真的能够和你所爱的人结合吗?不可能的。仕宦是不干净的,爱情是不自由的。其实就算自由了,你看现在结婚离婚,一日数变的,即是有爱情,爱情是可靠的吗?爱情是不可靠的。哪个爱情是可靠的?就算是追求爱情,就算贾宝玉和林黛玉追求的是爱情,而追求爱情也是不同的。像崔莺莺和张生两个人,根本就是眉目传情。白居易说:“郎骑白马傍斜桥”,一个年轻少年郎骑着白马站在桥边;“妾折青梅倚短墙”,女孩子就折青梅靠着短墙“墙头马上遥相顾”,我在桥上看你一眼,你在马上看我一眼;“一见知君即断肠”。[5]古代女子封锁太久了,偶然看见一眼,一眼就断肠。可贾宝玉和林黛玉真的不同,他们不像张生和崔莺莺“一见知君即断肠”,然后两人在西厢就约会。至于《牡丹亭》的杜丽娘连见都没见只在梦中也有幽会。而贾宝玉其实是不同的。所以警幻仙姑说古人所谓“淫”,说的就是一般的男女,是物质化的,是肉体的,是现实的,是这样的淫欲。而贾宝玉是“意淫” ,与一般人是不同的贾宝玉是属于心灵的,一种感情的。而贾宝玉还有很妙的一点。我认为,如果是一般的男孩子,对很多女人都表示好感,我们做女人的,一定觉得不赞成。你怎么能看见这个也觉得不错,看见那个也觉得很好呢?但如果是贾宝玉,我认为是可以的。因为贾宝玉第一是很纯的,没有邪恶,他对于女子,不像贾琏、贾瑞那么低下的爱情,一种物质的欲望的感情。你看贾宝玉对女子的关心,有一次贾宝玉觉得香菱这么好的女子,而遭遇这么不幸的生活,他不是要占有她,不是要对她怎么样,他想的是能为她做一点事,也是心甘情愿的。他听刘姥姥讲一个故事,说那个女孩子很贫穷,他就想去关爱她。他是一种仁者之心,一种同情,一种关怀。所以这是贾宝玉的多情,一种纯真的多情,而且他跟林黛玉的相知,他和林黛玉的爱情,人之相知,贵相知心。不是只是“墙头马上遥相顾” ,那种只是外表上形色、肉欲的爱情而是真正发自心灵的感情。我看过一个电视剧,很多人都没有看过的电视剧。因为我姓叶,我本是蒙古人,后来被满清征服了,就是叶赫纳兰族,就是满清写《饮水词》的纳兰成德一族,我们是同一个族氏叶赫纳兰族。台湾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席慕蓉她是蒙古人,因此当她听说我是蒙古籍的满洲人时非常高兴,说一定要带我去寻根。所以2002年9月下旬,她就把我带到吉林长春附近叶赫的地方,那真是叶赫的地方,还有叶赫古城的一个废城的土堆,这个旧城是真正400年前的叶赫古城,旁边还盖了一个赝品的新城。国内拍了一个电视剧叫做《叶赫纳兰的公主》,叶赫纳兰或是那拉,是蒙古发音,是大太阳的意思。叶赫是大的意思,纳兰是太阳的意思。我听说这个剧演的是叶赫纳兰家族的事,所以就要把这部电视剧找来看看。剧中有一个女孩子叫做冬哥,她爱上一个汉人。而在叶赫的部落中,其实不止叶赫的部落,像欧洲王室的政治婚姻,以及汉唐全盛的朝代,一个女人,一个公主,在国家用到你的时候就让你去和番。欧洲的公主嫁王子,都是彼此的政治国际交易。冬哥的兄长就逼她嫁别人,把她原来爱的汉人绑起来,要用火把他烧死。他们不许这个男子爱冬哥,那个男的就说爱情是发自心灵的,这是不能勉强的。不是说你让他爱就爱,不让他爱就不爱,爱是没有办法的,是自己都欲罢不能的。那是一种心灵上的感情,才是如此的,与那种“instanlove”是不太一样的。宝玉与黛玉,他们是从小一起长成的,所以宝玉说,你看林妹妹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混帐话。可他们两个被人拆散了。你说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有一位国内研究哲学很有名的先生认为:真正使人生有意义有价值的就是爱情。可是你现在证明爱情,不用说两个人,就连本人自己都可以改变。就算两个人是发自心灵的爱情,是不可改变的爱情,林黛玉和贾宝玉结合了吗?冬哥和那个汉人结合了吗?没有。所以你发现你在世界上追求的一切都落空了。在仕宦方面,你说你要挽救国家民族,你不去官场中做官,你不去趟这浑水,你有什么资格说救国救民?你什么机会都没有。所以说“无才可去补苍天”,你追求爱情,你能够得到什么就算你果然能够掌握了,可是环境允许你得到吗“枉入红尘若许年”,你的一辈子不是白白过去了你没有完成你自己,你的追求都没有得到,这是《顽石偈》,是《红楼梦》开宗明义的第一首诗:“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1](P4)。这是贾宝玉的悲剧,贾宝玉的追求的落空,他对人生的失望,这是第一首诗。我说过《红楼梦》中有几类诗,谐音拆字的就不算了,假托每一个书中角色所写的诗也不算了,而这些借书中情事写作者自己悲慨的诗是值得注意的。因为这类诗表现了作者真正写作《红楼梦》这本小说的内心的感情,他内心的真正的动机,所以他不但写了那首诗,“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这是贾宝玉的悲剧,所以书名本是《石头记》,是石头一生的悲剧。他最后还写了题《石头记》的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1](P7)所以《红楼梦》与中国其他古典小说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中国的古代小说有的是历史的演义,像《三国演义》,许多小说都是某朝某代的假托历史,从历史中挑出某个事件,把它演义成的;又或是写神怪的,像《西游记》;要不就是写其他轶事传闻的。而《红楼梦》不是,它是地地道道的创作。并不是根据一段历史,一个神怪的传说,而是作者真正地从内心中抒写出来的,是他自己生活的经历,是透过他自己对于生命的体验写出来的作品。他假托是“荒唐言”,因为有一些他不愿直说,不能够直说。他假托很多道士和尚、绛珠仙草、青埂顽石。你从外表上看都是荒唐言,但真正的里面是“一把辛酸泪”,是作者平生对生命生活,对人生的悲哀、苦难的体会。“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人一生追求仕宦,仕宦不干净;追求爱情,爱情是落空的。所以他另外有两首诗:一首写一般人所追求的物质层次的落空,一首写爱情层次追求的落空。一首是《好了歌》,写世人追求物质的落空,“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1](P17)这是属于现实的物质的追求,落空了,一切都落空了。你追求爱情呢?第二首是《红楼梦》十二支曲子的《引子》,是这样写的:“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1](P82)还有《枉凝眉》一首曲子:“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1](P82)现实的功名利禄的追求落空了,而爱情的追求不用说你没有遇见,就算是遇见了又怎么样呢?“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我们以上讲了《红楼梦》中三类的诗词,一类是拆字、谐音的,这是很工巧的作品,但没有更多意义和价值;一类是模拟书中角色写的,他能够结合得这样好,写得这样贴切,这是有他的成就;另外一种是作者吐露内心写作《红楼梦》的苦衷,一份真正内心深处的感情的诗词,这是写得非常好的。二另外我最后回答大家的问题。《红楼梦》诗词写的很好,可是不能够跟很正式的诗人的诗词相比。怎么样分别高下?像刚才林黛玉、薛宝钗的词不是写的很好?你怎么说不好?最后我给大家举一个真正的例证来做比较。现在有诗二首,是清末民初的一个真正的诗人写的诗,写的是《落花》诗。而在《红楼梦》中写得最长最动人的是林黛玉的《葬花词》。林黛玉的《葬花词》很长,我只引前几句与结尾几句,然后我把林黛玉所写的落花、葬花与真正的诗人所写的《落花》诗做一个比较。然后大家就能知道《红楼梦》诗词在《红楼梦》中是好的,但不能和一般的正统诗词相比,差别究竟在哪里?林黛玉的《葬花词》大家都比较熟悉:“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1](P370—371)这里说道:“花谢花飞花满天”,漫天飞花,所有的花都落了。冯正中的一首词中说道:“梅落繁枝千万片”,梅花落了,从繁茂盛开的枝头飘落,千千万万、一片一片地飘落了,而纵然落了,它“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6](P639)纵然生命到了飘落的时候,可仍然表现得如此多情,在从枝头向地面落下的过程中,她要在空中舞出一个旋转的过程。冯正中的词给人一种言外的感发,而林黛玉写的只是一层感动。最后林黛玉写道:“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我爱怜春天,她忽然间来了,我满心欢喜;忽然间她又走了。来时没有一句话,走时也没有一句话。“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是写的非常动人的诗,非常直接,非常浅白。李后主也曾写过一首词,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7](P743)这一份悲哀写的很好,而李后主的哀悼春天消逝的词与林黛玉的诗有所不同。李后主使用很短的句子,非常精炼,因为其短和精炼,所以从落花写起而结合了人生,有了象喻性。“林花谢了春红”,而林黛玉的葬花词是铺展的,点缀修饰的很多,反而把主题冲得淡漠了,写葬花就是葬花,是个人的事件了。李后主写的凝聚在一起,在短短一首词中表现人生:“林花谢了春红”,春天是红色的,珍贵美好,“太匆匆”,花落匆匆,人生消失得太匆匆,人生本来短暂,何况在短暂的人生中,有这么多悲哀,这么多痛苦,有这么多挫折和打击。“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今天树上还有几朵残花,“胭脂泪,相留醉”,每朵花像女子的红颜,上面的雨点就好像泪珠,这样带着泪的花朵留人醉,她让我为她再喝一杯酒,“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因为明天这朵花也许就不在了,花还会再开,但“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8],即使明年再有花开但不是今年的花了,“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永远不会回来了,所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现在我们再来看另外两首诗,也是《落花》诗,有很深的悲哀。这是清朝末代皇帝的师傅陈宝琛所作。其一:“生灭原知色是空,可堪倾国付东风。唤醒绮梦憎啼鸟,唃入情丝奈网虫。雨里罗衾寒不耐,春阑金缕曲初终。返生香岂人间有,除奏通明问碧翁。”其二:“流水前溪去不留,余香骀荡碧池头。燕衔鱼唼能相厚,泥污苔遮各有由。委蜕大难求净土,伤心最是近高楼。庇根枝叶从来重,长夏阴成且小休。”[9]“生灭原知色是空”,给人最强烈的从生到死的感觉是花,因为花的生命最美好,花的生命最短暂。“可堪倾国付东风”,这么倾国倾城的美色转眼被东风吹落了。“唤醒绮梦憎啼鸟”,把美梦唤醒了,用的是唐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0]隐藏的是孟浩然的诗,是啼鸟把你叫醒了,在早晨鸟叫时,唤醒美丽的梦,昨天的美丽的花被风吹走了,花落到哪去了?花没有随流水飘走,没有“人生长恨水长东”,不是“流水落花春去也”。辛弃疾曾说,春天走了,惟有“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11](P1867),要想挽留花的,有屋檐下的蜘蛛网。蜘蛛网是多情的,要把落花留住,它是有情的、多情的,是蜘蛛网的丝把你留住。但后三个字写得十分悲哀,你说落花被蜘蛛网网住了,这岂不好?可你看看网里,蜘蛛网网住美丽的花,网中还有苍蝇和蚊子,你卷入情丝,网上还有许多虫。人生就是如此,你身上所披挂的是千千万万的情丝,从你的天伦的情丝,你的父母,你的子女,你的兄弟,你的夫妇,多少情丝缠绕在你身上。所有情丝有它宝贵的一面,而常常也有不美好的一面。有一天我在讲朱彝尊的一首小词,他写到夜雨船头上,“小簟轻衾各自寒”[12],你有你的一床窄窄的褥子,你有你身上盖的一床薄薄的被,你要忍受你的寒冷;另外一个人就算跟你在同一条船上,而他有他的一个窄窄的褥子,他有他的一床薄薄的被盖,他要忍受他的寒冷。同在一个船篷之下,你在“小簟轻衾”窄的褥子薄的被下忍受你的寒冷;他在他的窄的褥子薄的被下忍受他的寒冷。同在一个屋顶之下,同在一个教室之中,同在一个家庭之中,你有你的寒冷,他有他的寒冷。人生就是如此的,人生就是孤独的,人生就是短暂的。所以“入情丝”,就算你有那么多情丝,可是“奈网虫”。你要相爱就应该彼此相信。我曾经看过一个电视剧《过把瘾》,那个女的整天追问那个男的:“你到底爱不爱我”,“你到底爱不爱我”,“你为什么多看那个女的两眼?”你到底是信他还是不信他?“雨里罗衾寒不耐”,“雨里罗衾”,这是李后主的说法:“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13](P757)“雨里罗衾寒不耐”,“流水落花春去也”。“春阑金缕曲初终”,这也是唐人的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14]“春阑金缕曲初终”,无花空折枝。“返生香岂人间有”,有一种香,焚香,闻香,可使死人复活。有这样的香吗?天底下有香能使死人复活的吗?“返生香岂人间有,除奏通明问碧翁。” 除非你写一个奏折,奏到通明的天上,问那个碧翁翁的天帝,问一问他:为什么人生这样短暂?为什么人生这样无常?为什么人生这样痛苦?还不止如此,这两首诗———第二首和前一首“唤醒绮梦憎啼鸟,入情丝奈网虫”,这不是直接、简单的反射,与“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不同,“入情丝”这里面有转折更深的意思,更有哲理意味。以下我简单说一下第二首诗。“流水前溪去不留”,“流水落花春去也”,前面的前溪流水消失,永远不会回来。你去就去,走就走了,如果断了,断就断了,为什么藕断了,还有丝连着呢?为什么花流走了,还有香气留在那里呢?这真是无可奈何的。“余香骀荡”,还留下香气飘来飘去,落花哪去了?“燕衔鱼唼能相厚”,或者被燕子衔去做窝了;或是落在水里,被鱼嘴一吞一吞对着落花唼喋。“能相厚”,好像对你很有感情,对你很亲厚。燕子要叼落花,鱼要吞落花,他们对你表现得这么多情,这么亲厚。可你到底落在哪了?“泥污苔遮各有由”,你是落在泥上被泥给玷污了,还是落在青苔上被青苔给遮蔽了?我们人生都是寂寞的,都是孤独的,都是痛苦的,你有你的命运,我有我的命运。“委蜕大难求净土”,就是林黛玉所说的:“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质本洁来还洁去”。我知道人生是短暂的,我知道我要离开,但是我要保持我的一份清白。诗人说:“委蜕大难求净土”,也就是“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哪里是干净的土地?“委蜕大难求净土,伤心最是近高楼”,杜甫说:“花近高楼伤客心” ,你们要知道,作者陈宝琛是晚清的宣统皇帝的师傅。当那个朝代消失败亡之际,他该怎么办?如果你不是贵为皇帝的师傅,朝代消亡,我们下走小民,没有关系。你来了我们照样吃饭穿衣,他来了我们也照样吃饭穿衣。可是你贵为皇帝的老师,在这场变故中,你该怎么办?“庇根枝叶从来重”,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我们的文化是久远的,保留文化才最重要。要保护根株,要延续根株,这才是重要的。“长夏阴成且小休”,现在已到了长夏了,花虽落了,枝叶长成了,树荫也长成了,这就是辛弃疾说的“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15](P1955)该走就走,只要尽了责任,花虽落了,但有枝有叶,都长成了。而且杜甫曾写过一首诗,咏瓜的架子,他说:“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16](P615),该开的花开了,该结的瓜结了,把架拆掉,这我也不推辞。《红楼梦》的诗词写得很好,林黛玉的《葬花词》写得也很好。在《红楼梦》中,托拟林黛玉的身世,以林黛玉的年龄写的《葬花词》,曹雪芹写得很好。但如果真与中国大诗人、词人相比,像杜甫说的“一片花飞减却春”,就知道层次的不同,哲理的深浅,幽微曲折,言外意思的多少是有所不同的。 参考文献:[1]曹雪芹,高鄂.红楼梦[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2]苏轼.水龙吟[A].唐圭璋.全宋词[Z].北京:中华书局,1965.[3]王国维.水龙吟[A].王国维遗书:第5册[Z].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4]左思.咏史[A].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Z].北京:中华书局,1983.[5]白居易.井底引银瓶[A].白氏长庆集:卷4[M].《四部丛刊》初编本.[6]冯延己.鹊踏枝[A].曾昭岷.全唐五代词[Z].北京:中华书局,1999.[7]李煜.乌夜啼[A].全唐五代词[Z].北京:中华书局,1999.[8]王国维.玉楼春[A].王国维遗书:第5册[Z].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9]陈宝琛.次韵逊敏斋主人落花四首[A].沧趣楼诗集:卷8[M].北京文楷斋刊本,1938.[10]孟浩然.春晓[A].孟浩然集:卷4[M].《四部丛刊》初编本.[11]辛弃疾.摸鱼儿[A].全宋词[Z].北京:中华书局,1965.[12]朱彝尊.桂殿秋[A].曝书亭集:卷24[M].《四部丛刊》初编本.[13]李煜.浪淘沙[A].全唐五代词[Z].北京:中华书局,1999.[14]无名氏.金缕衣[A].才调集:卷3[M].《四部丛刊》初编本.[15]辛弃疾.汉宫春[A].全宋词[Z].北京:中华书局,1965.[16]杜甫.除架[A].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原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的诗词翻译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的诗词翻译姓名:张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指导教师:周方珠20070401中文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鸿篇巨著,而其中的诗歌作为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仅与主题的发展密切相关,还反映了角色的性格,预示了人物的命运。诗歌翻译作为一种最难的翻译形式,值得深入研究。目的论是德国功能主义理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新兴理论。它摈弃了传统的翻译标准——对等,取而代之以“充分”。它将翻译视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目的法则决定了在特定文本中翻译策略的选择,使用这种策略可以产生在功能上充分达到要求的目的文本,可以充分实现翻译的目的。本文将目的论应用于《红楼梦》中的诗歌翻译,并采用杨宪益和大卫・霍克 斯的两个著名的英译本作为个例分析。不同的参与者。不同的文本类型在翻译要求和目的的形成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杨译本中,发起者和委托人均是外文出版社,是杨宪益夫妇工作的地方。该出版社~直有系统地将中国文学主要作品都译成英文的设想,这也符合杨宪益本人的想法:让外国人了解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但六十年代所处的恶劣的政治环境限制了杨译本的发挥。与之不同的是,霍译本的发起者和委托人是霍克斯本人及企鹅出版社。该出版社目的是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文学中一部了不起的社会风俗小说,霍克斯则出于对这部伟大杰作的热爱及想要与西方读者分享书中乐趣的热切愿望。另外,霍克斯与企鹅出版社签订了合同,所以他在选择作品上可享有更多自由。前述种种因素促进了翻译要求和目的的形成,并极大地影响了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目标文本接受者的定位也至关重要。严格来说,目标读者和文本接受者是两个概念。目标读者是作者或译者设想的有可能的读者,而文本接受者是真正阅读、聆听文本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杨译本的目标读者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并有一定基础知识的西方读者,霍译本则是面向西方大众,不太了解中国但有一定兴趣,他们阅读主要为了消遣。实际上,这两个英译本的文本接受者不光是西方读者,还包括中国的英语爱好者,特别是翻译研究者。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帮助译者确定特定翻译目的所需的合适的对等层次,使之更深刻地了解交际功能的语言标记和功能翻译单位。一般来说,诗歌属于表情性文本,译者应重视原文,力图塑造相似的文体效果。由于《红楼梦》中诗歌的特殊性,它不光属于表情性文本,还属于传意性和使役性文本,译者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对待。由此,杨译本和霍译本形成了各自的翻译要求和目的,并在其指导下,选择了恰当的翻译策略。杨宪益为了保存并介绍中国的文化遗产,采用异化的翻译方法,而霍克斯为了让西方读者得到愉悦享受,采用归化译法。本文主要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的必要性,列出了文献综述,并提出了论文的假设和框架结构。第二章讨论了诗歌翻译的几个中心论题,比如诗歌的可译性问题,诗歌的本质问题以及读者意识问题。第三章详细介绍了归化和异化,重点在于分析这两种翻译策略与直译和意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第四章在对功能翻译理论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目的论的具体阐述上。第五章深入剖析在目的论关照下的两个英译本,并从接受美学角度加以辅证。第六章则是本篇论文的结论部分。关键词:目的论;诗歌翻译;异化;归化AbstractHongLouMengisamasterpieceofclassicalChineseliterature。Poetry,asallintegralpartofthewholenovel,isnotonlyintertwinedwiththedevelopmentofthetheme,butalsoreflectsthecharacters’ personalities,andindicatestheirdestinies.Poetrytranslation,8.8themostdifficultformoftranslation,deservesfurtherstudy.Skopostheorie,themostimportantpartoftheGermanfunctionalisttheory,isaburgeoningtheoryinwhichequivalence,aconventionalyardstickofatranslation,isreplacedbyadequacy.Translationisapurposefulaction.TheSkoposruledeterminesthetranslationstrategiesemployedinaspedfictranslationinordertoproduceafunctionallyadequatetargettextandfullycattyoutthepurposeoftranslation.ThepresentdissertationappliesSkopostheorietopoetrytranslationinHongLouMeng,adoptingtworenownedEnglishversionsrespectivelytranslatedbyYangXianyiandDavidHawkesforeasestudy.Differentagentroles,texttypesplayanimportantpartinformingdifferenttranslationbriefsandSkopoi,InYang’ sversion,boththeinitiatorandthecommissionerareForeignLanguagesPresswhereYangandGladysYangworked.ThispresshasconceivedthatChineseliteratureshouldbetranslatedintoEnglishversionssystematically,whichisinaccordwithYang’sideas--gettingforeignersacquaintedwithourabundantculturalheritage.Buttheheavypoliticalatmospherein1960srestrictedhistranslation.Differently,theinitiatorandthecommissionerofHawkes’ versionareDavidHawkeshimselfandPenguinBooks.ThepublishinghouseaimsatrecommendingamarvelousnovelaboutChinesesocialcustomstowesternreaders.Hawkestranslateditoutofthedeeploveforthismasterpieceandtheearnestwishtosharewithwesternreadershisreadingpleasure.Besides,HawkessignedacontractwithPenguinBookssothathecouldenjoymorefreedominchoosingtheworks.TheaforementionedfactorspromotetheformationoftranslationbriefsandSkopoi,andinfluencethechoiceoftranslationstrategiesgreatly.Theorientationofthetarget— textreceiverisalsocrucial.Strictlyspeaking,addresseeandreceiverseenaretwoconcepts.Theaddresseeistheprospectivereceiverfromthetextproducer’Sstandpointwhilethereceiveristheperson,groupororinstitutionthatactuallyreadslistenstothetextafterithasbeenproduced.Thesomeforeignersoraddresseesof'fang’SversionareexpertswhoayeinterestedinChinesecultureversionareandhaveacertainknowledgeaboutit.TheaddresseesofHawkes’commonEnglish— speakingreaderswhomaynotknowmuchaboutChinaandreadmainlyforonlywesternentertainment.Actually,thereceiversofthetwoversionsarenotreaders,butalsoChineseenthusiastsforEnglish,especiallytranslationresearchers.Reiss’StexttypologyhelpsthetranslatorspecifytheappropriatehierarchyofequivalencelevelsneededforaparticulartranslationSkopos,andsharpensthetranslator’ SawarelleSSoflinguisticmarkersofcommunicativefunctionandfunctionaltranslationunits.Generallytextsspeaking,poetrytranslationbelongstotheexpressiveOiltypically.Thetranslatorshouldfocusthes01.weetextand仃ytoproduceananalogousstylisticeffect.However,becauseofthepeculiarityofpoetryinHongLouMeng,itoperativesituation.doesnotonlybelongtotheexpressivetext,butalsotheinformativeandtexts.ThetranslatorshoulddealwithitflexiblyaccordingtotheconcreteInviewofthis,YangandHawkesformtheirowntranslationbriefsandSkopoi,strategiesguidedbywhichtheyemploydifferenttranslationandrespectively.WecanseethroughitthatYang,regardingpreservingintroducingChineseculturalheritageashispurpose,adoptsforeignization,whileHawkes,withthepurposeofpleasingtargetreaders,adoptsdomestication.dissertationtoThisisdividedintosixchapters.Thefirstchaptergivesanintroductionthenecessityofthestudy,listsliteraturereview,andpreserttshypothesisandstructureofthedissertation.Thesecondchapterdiscussessomeofthetask,thenaBlrespecifictranslationcentralissuesaboutpoetrytranslation,suchofitandaddresseeas(ira)possibilityawareness.Thethirdchaptergoestotheseetwostrategies,foreignizationanddomestication,totheirconnectionwithliteralatranslationandfreetranslation.Thefourthchaptermakes.“ i.smdyonthefunctionalisttheoryandthefocusisontheSkopostheorie.ThefifthchapterprobesintothetwoEnglishversionsfromtheperspectiveofSkopostheorieanddrawsfurthersupportfromtheaestheticsofreception.Thenfollowsthesixthchapter,aconclusion.Keywords:Skopostheorie;poetrytranslation;foreignization;domestieatiort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徽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辰辛b签字目期:20078日’I年4月1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安徽大学有关保留、使阐学位论文的规定,7年4月18日签字曰期:刎年彳月/扩日电话:邝7f易口f727多邮编:≯午≥ 驴口三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闭。本人授权安徽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签字咿:。200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去向:名葬蛰幽溉黼始;毕釉鲐黔嗥工作单位:冱毛叙工劣六学通讯地址:密{};;船1f缸¨辛i调存、≯ 如7弓Acknowledgements1wouldliketoexpressmyheartfeltthankstomysupervisor,ProfessorZhouFangzhuforhisinsightfulviewsOUhowthispapershouldbeconstructed,andaleforhisprovidingmewithtimelyfeedbackandencouragementthatwritingthedissertation.1wouldalsoliketothanktheprofessorswhohaveveryhelpfulforcontributedSOmuchvaluableintheinstructionsandequippedmewithsomanyinspirationsandencouragementspastthreeyears.TheyaleProfessorZhuYue,ProfessorHongZengliu,ProfessorChertZhengfa,ProfessorHuaQuankun,ProfessorZhuXiaomei,ProfessorTianDebei,ProfessorZhangMing,DoctorHuJian,DoctorYangLingandDoctorZhangHongxia.Lastbutnotleast,1wouldliketoexpressmyheartfeltthankstomydealparentsfortheirpersistentloveandsupport.ChapterOneIntroductionChapterOneIntroduction1.1NecessityoftheStudyAsisknowntoall,HongLouMengisamasterpieceofclassicalChineseliterature,It’ sregardedasanencyclopediaofChinesefeudalsociety.Itdepictsapanoramaofpeoplefromavarietyofsocialstratainthedecliningempire.HongLouMengexertsagreatinfluenceonbothprofessionalresearchersandcommonreaders.Itseternalartisticcharmfascinatestheresearchersgenerationaftergeneration.StudiesOllthissubjectarebloomingsothatallindependentacademicfield--Redologyhasoccurred.SinceJ.F.Davis_amemberofBritishRoyalInstitute--firsttranslatedtwopoemsinChapterThreein1830,therehaveproducednineEnglishversionsofitsofar.However,sevenofthemareabridgedtranslations.In1970s,BritishSinologistDavidHawkessetabouttranslatingthepreviouseightychapters.Laterhisson—in—lawJohnMinfordfinishedthelastfortychapters.ThecompleteversionwaspublishedbyPenguinBooksLtdinthetitleofTheStoryoftheStone(hereinaftercalledHawkes’version).Inthelate1970s,YangXianyiandhiswifeGladysYangfinishedtranslatingthewholenovel.ItwaspublishedbyForeignLanguagePressfrom1978to1980inthetitleofADreamofRedMansionsnlereinaflercalledYang’ sversion).Thesetwocompleteversionscontributegreatlytothe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betweenChinaandwesterncountries,andpromotethedevelopmentoftranslmioncriticisminHongLouMeng.(LiuShicong,2004:47)Differingfromotherpoetryinnovels,poetryinHongLouMenghasmelteditselfintothenovel’sbackground,plot,theme,etc.Asanintegralpartofthewholenovel,poetryisnotonlyintertwinedwiththedevelopmentofthetheme,butalsorefleetsthecharacters’ personalities,indicatestheirdestinies.Therefore,thestudyofpoetryCanfacilitatetheunderstandingofthenovel.Also,poetrytranslationisgenerallyheldtobethemostdifficultanddemandingformoftranslation.Itdeservesfurtherstudy.虫!!!堕!竺业!!!也丝鲨墨竺丝鲨坐竺些!墅鬯!兰堕!!堡!!生!!坐SkopostheorieisthemostimportantpartoftheGermanfunctionalisttheory.Atfirst,KathafinaReissintroducedafunctionalcategoryintotranslationcriticismin1971.In1978herstudentHansJ.VermeerproposedSkopostheofiewhichregardstranslatingasapurposefulaction.Skopostheorieincludesthreerules--Skoposrule,coherenceruleandfidelityrule.FidelityruleissubordinatetocoherenceruleandtheyarebothsubordinatetotheSkoposrule.Later,Nordaddedtheloyaltyprinciple勰medimion.Withintheframeworkofthistheory,thetraditionalyardstickoftranslationequivalenceisreplacedbyadequacy.Itoffersncwperspectiveoftheevaluationoftranslation,ThisdissertationwillapplySkopostheorietothepoetrytranslationinHongLouMeng.1.2LiteratureReviewAsearly鹞1980.ZhangPeiji(1980:1)begantodoageneralresearchonthetranslationoftheidiomsinHongLouMeng.Sincethen,moreandmorestudieshavebeendoneonthetranslationofHongLouMeng.Attheearlystage,theymainlyfocusonlinguisticphenomenaortranslationtechniques.WanZhaofeng(1985:5)hasanalyzedtheversesinChapterFive.LiDuanyan(1988:3)haSappreciatedthetranslationtechniquesofYang’Sversion.Since1990stranslationcriticismhaSbeengraduallyconnectedwithcultureorhaSturnedtothelinguisticperspective.Forexample,ZhengEnyue(1993:5)discussedthepersonalpronounsinpoetrytranslation.ZhangYulan(1994:1)madesomeinitialeffortsonthehandlingofethnicculturalfactorsinYang’ sversion.FunctionalismisaburgeoningtranslationtheoryproducedinGermanyduring1970s.Skopostheofieisthemostimportantpartofit.ThefirstessayaboutthistheoryisOntheGermanFunctionalistTranslationTheorywrittenbyZhongWeiheandZhongYu(1999:3).Theearlyessaysfocusontheformafion,developmentandcontentofthistheory,belongingtopurelytheoreticalcategory.Forexample,LiHuikun’s(2003:5),%mSourceTexttoTargetText:aSurveyofHans,Vermeer"sSkopostheorie,andLiuYuanxiu’ S(2004:7)NewPerspectiveofSkopostheorie.In.2.ChapterOneIntroductionrecentyears,ithasturnedtopracticaltranslationresearch.IthasbeenappliedtothetranslationofpracticalAlthoughsomewriting,suchasnews,advertisements,trademarks,etc.attemptsatapplyingSkopostheorietothetranslationofliteraryworkshavebeenmade,it’ sfarfromenol_:Igh.ThisdissertationaimsatverifyingthevalidityaofSkopostheorieinliterarytranslationandofferingtranslationofHongLounewperspectivetostudytheMeng.1.3HypothesisandStructureoftheDissertationThepresentdissertationistoprobeintopoetrytranslationinHongLouMengthroughthecomparisonofYang’sandHawkes’ versions,utilizingSkopostheorieasatheoreticalbasis.ItisconcludedthatSkoposthcorieisapplicableinsuchofkindtranslationanditprovidesvaluableinsightsinthepracticeandtheevaluationofpoetrytranslationinHongLouMeng.allStructurally,thedissertationisdividedintosixchapters.ChapterOnegivesintroductiontothewholedissertation,includingthethereviewofresearchonreasonsforchoosingthetopicandandinpoetrytranslationinHongLouMengSkopostheerieChina.ChapterTwodiscussesseveralissuesinpoetrytranslation.pointingouttheuniquenatureofit.ChapterThreediscussestwopairsofforeignizationanddomestication;literaltranslationtranslationstrategies:andfreetranslation,distinguishingtheintroductionoftherelationsbetweenthem.ChapterFourisdevotedtoSkopostheorie,includingthehistoricalreviewandsomekeyconcepts.ChapterFiveoffersatentativeanalysisofpoetrytranslationintwoversionsundertheaguidanceofSkopostheerie.ChapterSixdrawsconclusionaboutthemajorfindingsofthestudy,pointsoutthelimitationsandproposesthesuggestionsforfurtherresearch..3.ChapterTwoPoetryTranslation2.1(1m)possibilityofthetaskTheissueofpossibilityorimpossibilityofpoetrytranslationisavexedquestion.Thereareinthemaintwokindsofstandpoints.Onegroupdisapprovesoftranslatabilityofpoetry.RobertFrost’Sfamousdefinition:‘‘。poetryiswhatgetslostintranslation’’isoftenquoted笛anexample.Apartfromhim.BritishpoetPercyByssheShelleyalsobelongstothisgroup.Hesays,“ Itwereaswisetoeastavioletintoacruciblethatyoumigh,discovertheformalprincipleofitscolorandodour,astoseektotransfusefromonelanguageintoanotherthecreationsofapoet.Theplantmostspringagainfromitsseedoritwillbearnoflower--andthisistheburthenofthecrurseofBabel.”(BassnettandLefevere,2001:58)InChina,translationc riticsholdingsuchakindofviewpointarenotrare.InhisarticleOnPoetryTranslation,WangRuoguwrites,“poetrycannotbetransitedinastrictsanse,especiallythosereallygoodpoems;poeticflavormaygetlostmoreorlesswhiletranslating.” (YangYansong,2000:52)ZhouZuorenisevenradical,“onlytheoriginalpoemisapoem;thetranslatedoneisnothingbuttheinterpretationofthetranslator'’ (Ibid.,52).Indeed,negativegrouphasgoodreasonstocastdoubtsonpoetrytranslatability.“ Poetrydoesnotonlyfunctionintermsofsemanticcontentandaestheticform;often,itisintendedtoarousesentimentandtoproduceemotionaleffect."(MonaBaker,ed.,2004:174)ThesentimentandemotionaleffectCanbehardlyreproducedintargetlanguagenevertheless.Reasonsarevarious:differentmodesofthinkingconstituteaset—backfor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thelexicalgaps,syntacticgaps,culture.10adedwords,anduniqueformofpoetryhighlightthedifficultyofthistask.“ Theviewthatitisimpossibletotranslatepoetryrecognizesthatitisimpossibletoaccountforallthefactorsinvolvedandtoconveyallthefeaturesoftheoriginalinalanguageandformacceptabletothetargetlanguagecultureandtradition."(Ibid.,171),However,poetrytranslationishardbutpossible.ProfessorLiuChongde(1991:128)holdsthatitispossible,butquitedifficult,to.4.竺!!P!!!!!!!!堕!塑!!!!!竺translatepoemssatisfactorilyandsuccessfully.Hegivestworeasons:firstofall,allhumanfunctionbeingss0areendowedbynaturewiththesamemindonewhichhasthesamethatthey咖communewithanother.Asaconsequence.poetry,aproductofthemind,isunderstandable,enjoyableandtranslatable;secondly,thetranslatabilityofpoetryhasalreadybeendemonstratedbyquantitiesofhistoricalfacts.Thepoemswrittenagobythewell— knownpoetsintheworldweretranslatedintovariouslanguageslongFengandagreatnumberofthemwell— done.Celebratedtranslatableinmostcases.IttranslatorJiangmaintainsthatonepoetryisisbecausepoetrytranslationispartoftheworldculturalcommunication.Readersintheworldknowpoetryofothercountriesmostlythroughreadingthetranslatedtext(XuJulL1998:416).SusanBassnettisalsoapositiverepresentative.ShebelievesexactlythetherewriterisperfectlyfusedwiththeSOoppositetowhatRobertFrostsource,asays.“ Whenpoemistranslated.Thatthishappensfrequentlyisacauseforcelebration.Poetryisnotwhatislostinandtranslation;itisratherwhatwegainthroughtranslationpoetryistranslators.” (BassnettandLefevere,2001:74)Ifdiscussionwillbeuntranslatable,theapprovesfollowingsenseless.Therefore,theauthoroftranslatabilityofpoetry.2.2TheNatureoftheTask:TheReproductionofBeautyPoetryisartofconciseness.Ittriestosaythemostinthefewestpossiblewords.JohnDryden,afinepoetanddancingonanevenlegs:afinercritic,oncesaid,that“ Tismuchlikemayshunaropeswithfetterednotmanfallbyusingcaution;butthegracefulnessofmotionistobeexpected…” (Raffel,1984:91)fromotherliterarygenres.Therhythm,tone,imageandPoetryisquitedifferentincluderhymeelementsofpoetryscheme,metricaltheme.Variouspoeticdevices,suchassimile,metaphor,conceit,personification,symbol,paradox,etc,areoftenadoptedbypoetstointensifythestrengthoftopoems.Theuniquefeaturesofshouldertripleitspoetryadddifficultythetranslationofit.Translatorsmustresponsibilities.Oneistoreproducepoetry’ Sbeautyofmelody,oneistoonereproducebeautyofform,andthelastistoreproduceitsbeautyofcontent.However,in.E.OnPoetryTranslationinHongLouMengfromthePerspectiveofSkopostheoriepracticaltranslation,duetothedifferencesbetweencultures,thecompleteequivalenceisimpossible.Poetrytranslationisalwaysaquestionofdegree.OctavioPazsaidthetranslator’ sprocedureistheinverseofthepoet’s:“heisnotconstructingallunalterabletextfrommobilecharacters;insteadheisdismantlingtheelementsofthetext,freeingthesignsintocirculation,thenrctumingthemtolanguage.” (BassncttandLefevere,2001:66)Thetranslatorhastherighttochoosedifferentstrategiestoaltertheoriginalpoemsoastoobtainequivalenceonacommunicativelevel.Poetrydoesnotonlyfunctionintermsofmusicalmode,aestheticformandsemanticcontent,butalsoarousessentimentandproducesemotionaleffect.Poets,astheathletesoflanguage,infusetheiremotions,experiences,spontaneousimaginationandtalentedwritingskillsintothelimitedverses.Thekeypointofpoetrytranslationistotranslatethe“spirit'’ofpoems,notthe“form”.Concretelyspeaking,the“ spirit"istheaestheticexperiencepassedbythepoem,theaestheticconceptionstimulatedbythepoem.Thetranslatorshouldtrytoachievean“equivalenteffect'’and‘ 'translationisbestwhichcomesnearestt0creatinginitsaudiencethesameimpression髂WaSmadebytheorisinaionitscontemporaries'’ (Baker,2004:174).2.3AddresseeAwarenessThemessageofapoemisoftenimplicitandconnotativeratherthanexplicitanddenotative,whichgivesrisetodifferentreadingsandmultipleinterpretations.Thetranslator,infact,translateshis01"herowninterpretation.Inotherwords,thetranslatorattemptstorecreatethepoetictextonthebasisoftheauthor’Sintendedmeaning.However,theauthor’ Sintentionisuncertainanddifficulttobeinferredunlessthetranslatorconsultsthepoethimself.Themeaningofapoemliesnotonlywiththeauthorbutalsowithinthetextitselfandthereader’ sinterpretationofit.Thetranslator,atfirst,shouldbeareader.Heneedstobeawareofwhatthesourcetextisandunderstandtheinnatemessageofthepoem.Thenhebecomesarewriter.Hehastotakeintoaccountnotonlytherolethesource:textmayhaveinthetargetculture,butalsothepossiblereadersinthetargetlanguage.FromSavory’ S.6.!皇苎£!竺!!竺!竺!!型!堡翌!!苎!竺璺perspectivefourkindsofreadersmaybeoftheoriginallanguageandaledistinguished:“ 1.Readerswhoareignorantainterestedonlyinliterarycontent,Forthesefreetranslationisright....2.Readerswhoaleinterestedinlearningthelanguageoftheoriginalandwishtoincreasetheirfamiliaritywithitpartlythroughrelevantliteratureintranslation.Forthesethemostliteralknewthewantatranslationsalebest....3.Readerswhooncelanguageoftheoriginalandhaveforgottenit.These,accordingtoSavory,translationthatCanberecognized舔aaretranslation.Thisisobviouslyanomalousoriginallanguage.These,theallintoaandunrealistic....4.SpecialistswhoaccordingtofamilialwiththewheresuperiorseemtoSavory,wanttranslationsthiscompetenceovercomesbealimitationsoftranslation.Yetwouldgoalcommontotranslations.” (Reiss,2004:102)Inmyopinion,readersCanbemainlyclaSsifiedtwogroups.OneisthereaderswhoaleinterestedinthecertainprofessionalSourcecultureandhaveknowledgeaboutit.Fortheseforeignizationisthebestchoice.Theotheristhereaderswhoalenotfamiliarwiththesourcecultureandjustwanttoreadforfun.Forthesedomesticationispreferable.Sometimesdifferentlocationofreadersordecidestheemployedtranslationholdthestrategies.Everyawarenessduringtranslator,consciouslyunconsciously,shouldaddresseetheprocessoftranslation..1.虫!竺堕里璺型生竺垫丝坚丝!丝塑鱼塑些!!婴!堕兰堕!!!£!些!!皇!ChapterThreeForeignizationandDomestication3.1ForeignizationandDomesticationForeignizationanddomesticationSchleiermacher.Asearlylecture.ForeignizationisauthorinasCanbetracedbacktoaGermanphilosophOfa1813,hediscusseddifferentmethodsoftranslationinatypeoftranslationinwhich“ thetranslatorleavesthemOVeSthereadertowardshim.’’IncontraSt,movestheauthorpeace,船much娼possible,anddomestication“leavesthereaderinpeace,船much蠲possible.andtowardshim.” OnthebasisofSchleiermacher,Venutigavehisowndefinitionsofthesetwoterms.Foreignizationisatypeoftranslationinwhichatargettextisproducedwhichdeliberatelybreakstargetforeignnessoftheconventionsabyretainingsomethingofthewhichaoriginal.Domesticationistypeoftranslationintransparent,fluenttextfortargetstyleisadoptedinordertominimizethestrangenessoftheforeignlanguagereaders.(Shuttleworth&Cowie,2004:44,59)SchleiermaeherdeclaredthatthetranslatorAlthou【ghdomesticationthataorcouldchooseeitherforeignizationbecauseofthelimitationoftranslation,hemadecleartranslationshouldsoundforeignoftheoriginalisenOU曲toitsreaderSOthatthereadercouldtodiscerntheworkingslanguage.Therefore,heisfavourableforeignization.Venutiadoptingthisanotherinstaunchforeignizationadvocator.Hebelievesthatstrategyan“aggressivelymonolingual’’culture(such鹊theofthedominantculturewhichseekstoAnglo—American)willchall浅谈《红楼梦》中的诗词艺术2内江师范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作者专业层次年级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 ____教育中心_____________年月日独创性声明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我个人进行的学术研究成果。本文所提供的资料真实可靠,资料的引用得到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准许。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学生签名:内江师范学院年月日浅谈《红楼梦》中的诗词艺术【摘要】《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在艺术成就上具有难以比肩的高度。作为《红楼梦》这部小说有机组成部分的诗词曲赋,其中所展示的美学思想、时代精神、艺术才能,是蕴藉含蓄、博大精深的,因此,多方面的探求《红楼梦》诗、词、曲、赋在全书中的功能作用,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红楼梦;诗词艺术浅谈《红楼梦》中的诗词艺术《红楼梦》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有口皆碑,无人不晓,赢得了“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美誉。无论学识渊博的专家,还是孜孜以求的学子,甚至一些高瞻远瞩的政治家都为之倾倒、折服。这部小说中除了主体描述性文字本身之外,其他如诗、词、曲、赋等,应有尽有,可谓“文备众体” 。这些诗词歌赋都是融合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的,成为故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如果略去不看,常常不能把前后文意思弄明白,或者影响到故事情节的完整。特别是那些隐寓人物命运的诗词(判词)以及书中人物创作的诗词,既切合人物的思想志趣、文化素养、性格特征、社会地位,又巧妙地关合他们的身世、经历、命运和结局。这些个性化的诗词是作者塑造典型形象的重要手段,与刻画小说人物的描述性文字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已经深深地融入每个人物的形象之中,以致于割舍某些诗词,就会有损于某个形象的完美。因此,对这方面的探讨有助于加深对全书的理解和评价。一、托言寓意初读《红楼梦》,我们都会发现作者在开篇声明他是“真事隐去”,“假语存焉”,但细心的读者在读完这部古典之后,总能从字里行间探测到“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的意味。因此,我们说《红楼梦》美学思想的核心实是一个“真”字。也就是说它真实地再现生活,成为描绘时代生活的画卷。全书是这样,作为全书有机组成部分的大量的诗、词、曲、赋的创作,自然也是遵循这一美学原则和指导思想的。《红楼梦》中的贾府,到了贾宝玉这一代,已经是到了日暮西山的穷途了。可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外面的骨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空来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集团、家族及其成员之间为权利势欲剧烈争夺,加快了兴衰荣辱迅速转递的历史进程。“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便是这幅时代画卷高度概括的画龙点睛之笔。“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这不光是贾氏家族的命运,也是垂死的封建阶级和他们所代表的反动社会制度彻底崩溃的形象写照。 而“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则是从人与人的关系上揭露了封建道德的虚伪,撕下了笼罩在家庭关系上温情脉脉的纱幕。为了夺利争权,封建家族内部,正如探春所说:“个个象乌眼鸡一样,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接外甥贾母惜孤女”,林姑爷也认为把女儿送到贾府,“依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可以减少“内顾之优”。谁知这位外祖母,为了封建家族的利益,竟不许林丫头有“那个想法”,说是“这心病也是断断有不得的”,竟活活拆散了天造地设的一对,致使“苦绛珠魂归离恨天”。“花原自怯,岂耐狂飘?柳本多愁,何禁骤雨”?这是多么深刻的揭露,多么严正的控诉啊!巧姐的《留馀庆》曲子“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则是揭露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看出封建政治的腐朽,因而也令人看到了封建制度的必然崩溃。二、以诗写人 在中国文学中,有些小说也夹入一些诗词赞赋,虽则在形容人物、景象、事件和渲染环境气氛上也有一定作用,但总不如正文之重要。但是《红楼梦》诗词区别于其他小说诗词的重要特色就在于诗中有人,以诗写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它是一部诗体或诗化的小说。所以《红楼梦》我们就很难说它的诗词不是正文,而是可有可无的闲文。“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只能是感叹身世遭遇的林黛玉发出的哀音;“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恐怕也只有林黛玉才能发出这祥的间话。咏物抒情,恐怕没有谁能比黛玉的身世和气质与菊花更适合的了。“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这不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还是谁?“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这不是活画一个情窦初开,渴望获得爱情,而又担心变化莫测,情思绵绵,难以入梦的林姑娘的复杂的情思吗?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作者特别重视诗歌的抒情作用。《红楼梦》中的诗词,有的是咏物寄情,《咏菊》诗便是她借花的“千古高风”寄托白己高洁孤傲的情怀;她的《柳絮词》中,“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缝蜷,说风流!”,不但寄寓着她对自己不幸身世的深切哀愁,而且也是那种预感到爱情的理想行将破灭而友自内心的悲愤呼声。除此之外,《葬花吟》,更是咏物寄情的上乘佳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中她以落花自况,表现了她在冷酷无情的境遇中对前景悲观无望哀伤抑郁之情。有的是触景生情。林黛玉这方面的诗词颇多,如《代别离·秋窗风雨夕》便是一例。“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时候了,且阴的沉黑,兼有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黛玉不觉心有感,不禁发于章句”:“ 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风雨助凄凉”,它已没有《葬花吟》中那种抑塞之气和傲世态度,而显得更加苦闷颓丧。病魔缠身,寄人篱下,触景生情,便自然地发此哀音。此外,《红楼梦》的诗词在人物的描写上也特别注意表达人物的思想志趣,使个性特点更加集中与鲜明。常用的方法是托物明志。薛宝钗的《临江仙》中的“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便是她精神志趣的形象写照。《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发展到此时,眼看“抄检大观园”的决战即将来临,林黛玉的“木石前盟”已经明显地成为败局。薛宝钗通过写《柳絮词》表明了对贾府形势的看法,希望封建主义的“好风”,把她送上更高的“青云”。同是咏月,“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明白地暴露了贾雨村这个政治野心家一心想爬进封建官场,高踞于劳动人民之上作威作福的丑恶的理想和志趣。香菱的“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则表现了她相信自己的才华像月光那样难以被掩盖沉没,透露出她希望跻身于小姐们的“风雅”之林,享受高层次精神生活的愿望,和须眉浊物的贾雨村的志趣真有天壤之差。总之,抒情言志,是诗歌的基本特征,也是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曹雪芹把这一优良传统出色地运用到《红楼梦》的诗词中去,集中鲜明地表达了书中人物的个性。 《红楼梦》中的诗歌,艺术价值是很高的,它的艺术作用也是多方面的。犹如镶嵌在碧海青天里的珍珠和明星,闪耀着夺目的光芒。所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才在中国文学史上建立了这座伟大的艺术丰碑。本文所提及的,只不过挂一漏万,然窥斑而乃知豹,希望读者能从中探知曹公的用心良苦、富有逻辑的填密思维以及高超的语言驾御能力。参考文献[1]曹雪芹.脂砚斋评红楼梦.岳麓书社,,2006年.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中华书局,2006年刘耕路,红楼梦诗词解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红楼梦学刊增刊.1997.《红楼梦中的诗词鉴赏》1-30重点诗词积累1——30《红楼梦》◎《缘起诗》(第一回)“荒唐言”不限于说小说有石头“无才补天,幻形入世” 荒唐的缘起,也不仅仅指小说中有“太虚幻境”、“风月宝鉴”之类荒唐的情节。小说表面上写了许多儿女私情,风月之事,这些都属“假语村言”,也就是所谓“荒唐言”,而作者的真正目的是用来寄寓所要反映的当时的权力竞争。“一把辛酸泪”,是说其中包含看种种血泪辛酸的现实生活和感受。“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这里,作者诉说他难以直言而又深怕不能被理解的衷曲。◎《好了歌》(第一回)跛道人这两首歌以鲜明对比的手法,概括描写了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古代贵族官家兴衰荣辱的急剧变化和社会政治风云的动荡不定,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在政冶上争权夺位,经济上贪得无厌,思想上虚伪奸诈,生活上腐化荒唐的种种行径以及他们内部错综复杂的问题和尔虞我诈的争夺,充分的说明了他们争权争利,而最后必会没落灭亡,从而暗示了全书主要人物故事的发展线索和主题思想。◎《西江月‧评贾宝玉二首》(第三回)这两首词里说贾宝玉是“草莽”、“愚顽”、“偏僻”、“乖张”、“无能”、“不肖”等等,看来似嘲,其实是赞。因为这些都是借古代君主权臣的眼光来看的。作者用反面文章把贾宝玉作为一个社会叛逆者的思想、性格,概括地揭示了出来。 ◎《赞林黛玉》(第三回)林黛玉多愁善感,常常哭脸;脆弱多病,只好住在潇湘馆吐血、闹肺病。这既与她身世孤单,精神上受环境的抑压有关,也反映了她贵族小姐本身的脆弱性。◎《枉凝眉》这首曲子写宝黛爱情的悲剧,是哀悼林黛玉的。(一个是神仙境界的奇花,一个是纯洁的美玉没有瘢瑕。若说是没有不平常的因缘,为什么今生偏偏遇见她;若说是有不平常的因缘,为什么爱情最后成了空话?一个白白地长吁短叹,一个白白地费神牵挂。他对她,如映在水里的月影,她对他,像照在境中的鲜花。想那眼睛里能有多少泪水,怎么能禁得起从秋流到冬,从春又流到夏!)◎聪明累【解】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当家者。她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而且交通官府,为所欲为。这是个权力欲很强的人物,不是普通的贵族家庭的管家婆。她的显著特点,就是“弄权”,一手抓权,一手抓钱,十足表现出她的权欲和贪欲。王熙凤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一个典型。“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不光是王熙凤的个人命运,而是没落的贵族世家和他们所代表的当时社会制度行将解体的形象写照。(要尽了尖心眼儿真是太聪明,算来算去反断送了你的性命!生前使碎了心,死后落得个白机灵。原指望家庭富贵人安宁;终不免家破人亡各自奔前程。半辈子提心吊胆,枉费了心机,好比半夜三更梦,飘飘悠悠一场空。忽喇喇一声响,好比那高楼大厦倾,昏惨惨天地暗,好像那将要熄灭了的灯。呀!一场欢喜变悲辛。可叹人间事,贫富兴衰究竟难规定!)◎飞鸟各投林这首曲子是《红楼梦》十二曲的总结,概括了古代社会之中贵族家庭中发生的急剧变化,反映了贾府所代表的没落贵族必然衰败的历史命运。◎《葬花吟》(第二十七回) 林黛玉(花儿已经枯萎凋残,风儿吹得它漫天旋转。褪尽了鲜红颜色消失了芳香,有谁对它同情哀怜?柔软的蛛丝儿似断似连,飘荡在春天的树间。满天飘散的柳絮随风扑来,沾满了绣花的门帘。闺房中的少女,面对着残春景色多么惋惜。满怀忧郁惆怅,没有地方寄托愁绪。手拿着锄花的铁锄,挑开门帘走到园里。园里花儿飘落了一地,我怎忍心踏着花儿走来走去?轻佻的柳絮,浅薄的榆钱,只知道显耀自己的芳菲。不顾桃花飘零,也不管李花纷飞。待到来年大地春回,桃树李树又含苞吐蕊。可来年的闺房中啊,还能剩下谁?新春三月燕子噙来百花,散放花香的巢儿刚刚垒成。梁间的燕子啊,糟蹋了多少鲜花多么无情!明年百花盛开时节,你还能叼衔花草。你怎能料到房主人早已死去,旧巢也已倾落只有房梁空空。一年三百六十日啊,过的是什么日子!刀一样的寒风,利剑般的严霜,无情地摧残着花枝。明媚的春光,艳丽的花朵,能够支撑几时。一朝被狂风吹去,再也无处寻觅。花开时节容易看到,一旦飘落难以找寻。站在阶前愁思满怀,愁坏了我这葬花的人。手里紧握着花锄,我默默地抛洒泪珠。泪珠儿洒满了空枝,空枝上浸染着斑斑血痕。杜鹃泣尽了血泪默默无语,愁惨的黄昏正在降临。我扛着花锄忍痛归去,紧紧地关好重重闺门。青冷的灯光照射着四壁,人们刚才进入梦境。清寒的春雨敲打着窗棂,床上被褥还冷冷冰冰。人们奇怪是什么事情,使我今天这样格外伤心?一半是对美好春光的爱借,一半是恼恨春天的逝去。我高兴春天突然来临,又为它匆匆归去感到抑郁。春天悄然无语地降临人间,又一声不响地离去。昨晚不知院外什么地方,传来一阵阵悲凉的歌声,不知道是花儿的灵魂,还是那鸟儿的精灵?不管是花的灵魂还是鸟的精灵,都一样地难以挽留。问那鸟儿,鸟儿默默无语,问那花儿,花儿低头含羞。我衷心的希望啊,如今能够生出一对翅膀。尾随那飞去的花儿,飞向那天地的尽头。纵使飞到天地的尽头,又哪里有埋葬香花的坟丘?不如用这锦绣的香袋,收殓你那娇艳的尸骨。再堆起一堆洁净的泥土,埋葬你这绝代风流。愿你那高贵的身体,洁净地生来还洁净地死去,不让它沾染上一丝儿污秽,被抛弃在那肮脏的河沟。花儿啊,你今天死去,有我来把你收葬。谁知道我这个薄命的人啊,什么时候忽然命丧?我今天把落花埋葬,人们都笑我痴呆。等到我死去的时候,有谁把我掩埋?不信请看那凋残的春色,花儿正在渐渐飘落。那也就是闺中的少女,衰老死亡的时刻。一旦春天消逝,少女也便白发如丝。花儿凋谢人死去,花儿人儿两不知!)第3頁1简述《红楼梦》“木石前盟”故事。宝玉前身是神瑛侍者,林黛玉的前身是三生石畔绛珠草。神瑛侍者曾浇灌绛珠草,使之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胎修成女体。后神瑛侍者偕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投胎人间,即为贾宝玉。绛珠仙草为报灌溉之恩随之而去,投胎为林黛玉,用一生的眼泪相报答,故有木石前盟之说。2.《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请简述这两件事。王夫人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便取名叫宝玉: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谁知宝玉却抓了些脂粉钗环。贾政为此大怒,认为宝玉长大必为酒色之徒3简述《红楼梦》中贾宝玉摔玉的事。表妹林黛玉来投亲,宝黛初见,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可当他闻知黛玉无玉,便摔玉于地说:“ 这玉连人的高下都不识,不要了。”此举惊坏了黛玉,也吓得众人一拥去抢,多方哄他才作罢。4、简述《红楼梦》中贾雨村判案的事。薛姨妈之子薛蟠,为争英莲伤了人命,被告至应天府。刚到任的贾雨村判案时,一门子递给他一张“护官符”,告诉他薛蟠是金陵四大家族中的薛家人。贾雨村惧怕四大家族的势力,胡乱判了此案。最后薛蟠夺走英莲,又逍遥法外7王熙凤出场。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8、下列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三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三个女子的命运。请依次指出这三个女子是谁,并分别简述其身世与命运。①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②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③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答案一】贾探春: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排行为贾府三小姐。她因为是庶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抄检大观园时尽力维护作主子的威严。她志向高远,精明能干,面对贾府大厦将倾的危局,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救,但又身逢末世,“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答案二】贾惜春:因母亲早逝,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诸事不管,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她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后入栊翠庵为尼。【答案三】贾迎春:贾赦与妾所生的,排行为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丈夫孙绍祖忘恩负义、险恶狠毒,迎春出嫁后不久就被虐待而死。刘姥姥因家中生活艰难,到贾府攀亲,见到了凤姐。凤姐从言谈中知道她的来意,先是诉说贾府表面轰轰烈烈,却大有大的难处,而后答应施舍二十两银子。于是刘姥姥高兴地对凤姐说了上述这番话,拿了银钱千恩万谢地回去。10、王熙凤精明能干,要强逞能。《红楼梦》中许多地方表现了她的治家才能。尤其是第十三回、十四回“协理宁国府”,更是突出表现了她的才干魄力、威重令行。请你简述这一故事情节。 她先摆出存在问题,分析弊端造成的原因,总结五条: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职,临时推诿;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不服管束。然后不辞辛苦,以身作则,严格制度,奖勤罚懒,不讲情面,威重令行,立见成效11、王熙凤权诈机变、心狠手辣。小说第十一、十二回“毒设相思局”就刻画了她那“明是一把火,暗里一把刀”的机心和手腕。请你简述这一故事情节。贾瑞见熙凤起淫心,熙凤假装会意,约贾瑞晚上到西边穿堂,再把东边门锁上,让贾瑞喝了一夜的穿堂风,回家又遭祖父贾代儒责罚。但邪心未改,凤姐又约他到房后小过道里头的空屋子,让贾蓉、贾蔷去捉他,并写下字据,又浇了他一身一头的尿粪。回来就病了。因正照风月鉴,不治而亡12、王熙凤既是贾府的管家,又是贾府的蛀虫。若用“欲壑难填”一词来形容她的贪财好利,亦不为过。小说第十五回“弄权铁槛寺”就深刻地表现了凤姐贪婪的性格。请你简述这一故事情节。凤姐为秦可卿送葬住宿铁槛寺,寺里老尼告诉她: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看中张财主的女儿金哥,但金哥已许配给一个守备的儿子,两家相争,打起了官司。老尼姑求她摆平这件事。凤姐要了三千两银子,送信给主审官。守备不得已,接受了张家的退礼,但金哥却自缢了,守备之子也投水殉情。13、贾元春是《红楼梦》中唯一正面塑造的宫中女性形象。“元春省亲” 深刻地写出了这一人物的表面上的极其尊贵与内心的极度悲苦。请你简述这一故事情节。元春被封为贵妃,皇帝恩准她元宵节回贾府省亲。贾府为迎接元春省亲,专门修了一座大观园。元宵节之日,元春乘坐绣凤金銮大轿,前呼后拥来到大观园。元春将大观园各处分别赐名,并命众兄弟姐妹各展才华题诗一首,以示庆贺。红楼梦中最美的诗词红楼梦诗词全集北斗1星红楼梦诗词全集一把辛酸泪浸透了满纸的荒唐言,曹雪芹手中握了一卷一梦千古的红楼,眉宇间隐约一丝很远古的悲凉。红楼的宿命牵着前生后事的传说,黛玉亏欠宝玉的甘露,便要换一世的眼泪,纵然是情深意长,终究还是扯不断心事终虚化的无可奈何,泪尽而归的结果,也不过是为了偿还前世的风月情债。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金陵十二钗的绝世奇才,终敌不过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定前生。而惊世的顽石也不过是一块无法补天的石头,红楼轰然倒下,梦醒而碎,青灯古佛的云空未必空,随经文诉出曹雪芹满腔幽怨。红楼无梦,只余梦影残痕.一、咏白海棠限门盆魂痕昏探春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宝玉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湘云其一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其二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二、菊花诗忆菊-蘅芜君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种菊-怡红公子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供菊-枕霞旧友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画菊-蘅芜君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簪菊-蕉下客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菊梦-潇湘妃子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访菊-怡红公子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愁。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对菊-枕霞旧友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咏菊-潇湘妃子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问菊-潇湘妃子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菊影-枕霞旧友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残菊-蕉下客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三、咏柳如梦令: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西江月-宝琴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如梦令-黛玉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临江仙-宝钗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四、大观园题咏旷性怡情匾额-迎春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文章造化匾额-惜春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凝晖钟瑞匾额薛宝钗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有凤来仪臣宝玉谨题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怡红快绿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万象争辉匾额-探春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文采风流匾额李纨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世外仙源匾额-林黛玉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蘅芷清芬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杏帘在望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五、即事诗春夜即事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蟆更听未真。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自是小鬟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秋夜即事绛芸轩里绝喧哗,桂魄流光浸茜纱。苔锁石纹容睡鹤,井飘桐露湿栖鸦。抱衾婢至舒金凤,倚槛人归落翠花。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夏夜即事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水亭处处齐纨动,帘卷朱楼罢晚妆。冬夜即事梅魂竹梦已三更,锦やむ衾睡未成。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 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关联理论下《红楼梦》两种译本几段诗词赏析_2014。3 关联理论下《红楼梦》两种译本几段诗词赏析 文/孟祥欣 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成书到现在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 史,其间曾多次被翻译成外国文字,受到外国读者的欢迎。因此,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参考英译本中的两个影响比 较大的版本:杨宪益译本和霍克斯译本,对其中的某些诗词小令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关键词:关联理论;文化内涵;最佳 关联 关联性的强弱取决于两个因素:推导努力(processing effort)和语境 效果(contextual effect)。在同等条件下,推导努力越小,则关联性越 强;语境效果越大,则关联性越强(李占喜,何自然2006:40)。对于 交际者来说,若要取得交际的成功,就必须寻求最佳关联,对于受话者 来说,要想取得交际的成功,就必须寻求一种符合最佳关联性的理解, 以取得足够的语境效果。 请看如下面的例子: 例一:世人都晓神仙好。(第一回) All men long to be immortals.(杨译) Men all know that slvaation should be won.(霍译) “神仙”来自中国传统的道教概念,道教认为“天、地、人”合 而为一,人死后都渴望升天、成仙(immotrals)。但是根据基督教的 Still oh still I ean’t forget those old  hopes and fears. Still can’t swllaow food and dinrk.’COS I’m choked with tears. Mirror,mirror onthewall,tellmeit’S nottrue: Do I look SO thin and ple.dao I lok SO blue? Mirror,mirror,this long night bow shall I get hrtough? Oh~0h一0h! Blue as het mist upo n het distant mountains, Blue s athe water in het ever—flowing fountains. 说法,人们生来是有罪的,所以要不断地赎罪,以求上帝拯救其灵 魂(salvation)。杨译反映了中国佛教文化和道教的思想,而霍译则带 有明显的基督教的价值取向。但在这个例子中,从关联理论来讲,没 有文化背景的西方人也能轻易理解“长生不老”的概念。杨译既保留 了原文的含义,也介绍了了中国的文化思想,从这个角度来说,要比 霍译恰当。 例二:红豆词:  1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2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3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4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5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6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7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8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地绿水悠悠。 杨译:Like drops of blood fall endless tears of longing By painted gauze windows pavilion grow willows and lofwe ̄untold Sleepless at nisht when wind and rain lash gauze windows She cannot forget her sorrows new nda old  关联翻译理论认为,译文应该是同原文释意相似的接收语段或译文 文本,是原文文本的最佳再现。翻译是语际间的桥梁,译者翻译原语就 是在介绍和传播原语文化。译者应该在原文文本明示的基础上,根据原 文的词汇信息,逻辑信息以及他本人的百科信息做出语境假设,寻找关 联,提高信度。 如上面两个译文中,杨译的前两句如果仅有英文,就是中国人理解 起来有时也颇有难度,类似“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这句诗的含义 是因为主人公心情不佳,即使美酒佳肴也食之无味,而杨译“Choking on irce like jade and wine like gold”则给人传达这样的信息:饮食就像玉 石金银一样,那么无论是谁恐怕都难以下咽。 当译文(直译)无法使译文读者产生类似中国读者一样的期待 (expectation)时,译者就该采用意译等方式,以使译文的读者也能 和原文的读者一样,产生类似的语境假设,从而获得作者真正的意 图。  霍译则不拘泥于原文的字面含义,Mirror,irmror on the wlal,tell me it’S not true,这一句中,巧妙的糅合了西方白雪公主的故事,符合西 方读者心理,使译文的读者也能和原文读者一样,轻易地理解原文的意 思。 Choking on rice like jade and wine like g0ld ShetunsfrromtheWan relefctioninthe glssa Nothing can smooth away her frown  例三:冯紫英宴请贾宝玉等人宴席上的行酒令。 曹雪芹功力深厚,用几首小令,准确描画了几人的思想面貌:宝玉 的文采,冯紫英的平实,云儿的风尘气,薛蟠的俗气,蒋玉菡的伶人气 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以宝玉的令为例: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 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杨译: The girl’sorrow:youth is pssaing but she emarins single, It seems the long night will never pssa  The girl’worry:her husbnda leaves home to make his ̄rtune, Like the shadow of peaks her glief is never pone,like the green stream it lofwsforever on The gir1’joy:her ooga loks in het mirror in het morning, 霍译:  Still weeping tears of blood about our separation: Little edr love—beans of my desolation. Still blooming lfowem I see outside my window groinwg. Still awake in het dark I her athe wind a—blowing. The ign’delight:sinwging in a light spring gown. 霍译: The igrl’S upset:The years p ssa by,but no one’s claimed her yet, The igrlloks glum:Hertue—lrove’S gonetofonow mbaition’S drum, Thegirlfeels blest:hemTirror shows herlooksare athetir best, (上转第107页) 作者简介:孟祥欣(1989一),男,汉族,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人,硕士,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136  2014 3 馈”调查,也就是对电视观众的调查。以美国为例,受众调查在美国已 经有60多年历史了。受众调查能够比较广泛准确地反馈观众对于电视 是节目的意见,便于电视制作方及时根据观众的意见进行节目调整、改 进,同时,它也能够为专业研究人员提供数据资料,促进研究的科学 化。美国电视业运作的核心就是围绕受众,制作播出那些能够吸引尽可 能多的受众的节目,争取高收视率,从而受到广告客户青睐,获得广告 利润。近年来,在移植引进国外优秀电视节目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把目 光更近一步地转向了对于节目目标受众群的调查与研究上。以中央电视 台的节目《开心辞典》为例,在引进过程中,节目组对受众调查非常重 视,依据节目受众群体的多样化,他们着力调查分析不同群体对节日的 不同意见和要求,在照顾收视群体主流——中青年观众的同时,也兼顾  了其他关心节目的群体。并且,他们的收视调查还做到了自始至终的一 贯性。 其四,人才培养。除了在市场化运作、管理等方面向国外优秀电视 媒体学习外,在引进移植国外优秀的过程中,还应该由专注于单纯对节 目形式、内容、运作方式的引进,最终把目光转移到对电视从业人员整 体素质的提高上来。优秀的人员素质、优秀的创作集体是制作出优秀电 视节目的前提条件。中国电视节目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决定于电视从 业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具体来讲,我们在引进国外优秀节目形态的同 时,还要把国外优秀的节目制作专家、管理专家一同请进来,向他们学 习海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节目制作模式,请他们对我们的电视从业者进 行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培训,以提高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从根本上提高 我们的竞争实力。  五、小结 在文化产业为先驱的现代市场,我们要在中国丰富的文化中,找到 个能与国际文化融会贯通且被国际市场接受的平衡点。大众传媒电视 平台,绝对是一个切入点。 1、制作节目,总结方法 我们引进“模板式综艺节目”,并且制作出一档有很好收视率的综 艺节目,其过程就是在从海外成功高收视节目的制作模板中,寻求一些 模式、方法,一些不做就无法深入了解的无形的理论。 一2、海外节目择优引进 当下。引进“模板式综艺节目”扎堆的情况已经是板上钉钉,广电 总局也不得不出台了“新限娱令”对于此情况进行控制。我们 引进 “模板式综艺节目”初衷很好,而《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等节 目的成功,也算是一个很好地开端。 但是,紧接其后的同类型节目扎堆,恶性竞争等现象也接踵而至, 所以我们要开始思考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更好地从众多海外“模 板式综艺节目”中,挑选出更有新意的节目模板,最好能涉及更多的元 素。 从上文的“引进节目”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节 目,也有被引进,但其实多多少少因为很多老牌强势节目的冲击,故有 得到很好地响应。但是,《爸爸去哪儿》绝对是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案 例,节目模式新颖,明星亲子互动真人秀,年尾各电视台综艺节目低竞 争档期,无一不让《爸爸去哪儿》变成了一道满汉全席后的清粥小菜。 故我们应该将综艺节目盲目引进,逐渐引导成理性引进。再好的东 西,太多了也会腻。独辟蹊径,市场调查就显得十分重要。 3、节目制作成果评定 进行引进版权的交易后,在按照一个同有的模式进行节目制作,根 据 国情添加入不同的元素进行本土化,将最终成品通过电视播放给广大 观众后,根据收视率,网络搜索量,微博话题榜等众多媒介数据评定节 目成品的受欢迎程度;再综合广告收益额,网络播出授权等收益与总投 资额的对比,评定节目的综合实力。有的节目收视高,话题热那就是从 观众角度成功了。有的节目,虽然没有造成火热话题效应,但是却让电 视台从广告收益,网络播出权上赚足了银子,其在商业价值上,也是成 功的。 总而言之,我们对于国外节目的引进,除了追求高收视率与高关注 度以外,要学习其优秀的节目形态,更要学习其节目的制作理念和市场 化的运作模式。 通过引进节目,提高我们对某类节目总体设计和把握的能力,提高 相应的理论水平,培养高水准懂得专业队伍,使我们逐步成熟,不断创 新,提高原创节目的创新性。 作为一个文化大国,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节目模式创意生产的核心竞 争力,对域外节目模仿、借鉴只是一段必要的学习过程,而非我们的终 极目标,只有将世界性的表达方式与中国本土的文化内容有机结合,提 升自身的原创能力,以及摒除总要拿历史文化说事儿的习惯,才能制作 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真正优秀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 将良好的节目模式输出,融人其他国家的电视节目制作中,让其他 国家的观众感受中国电视节目创意模式并且接受喜爱经过本土化后的节  目,进而想要观看原版节目。就好像《爸爸去哪儿》火遍中国两岸三地 之后,观众们也会想要看一看韩国原版节目一样。从而,使境外国家的 人们,能够接触到中国的当代大众文化,了解中国现在的国情,了解带 有更多中国元素的其他事物,循序渐进。这是我国文化输出的一条优良 途径,其影响更加广泛。 当然,我们常说中国当代大众文化是缺失的,其实更准确来说是还 没有详细的归纳总结出来。不如就从受众多、影响大的电视平台开始, 制作优良的节目,开发创意优秀的节目模式,将人文添人其中,任其有 个良好的发展,例如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我们总结出的“中国 式育儿经”一样。我们并非没有当代文化,而是没有展示传播的平台。 (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 课题名称:选秀节目的策划与营销——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注释:  ①郭霭雯:《浅析电视节Iii模板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制与经济》, 2011年第8期,第3O页。 ②孙阁:《论美国电视节目在中国的本土化改造》,《中国商界》, 2010年第l1期,第364页。 ③周欣欣:《模式类电视节目,将何去何从——省卫星模式引进类 节目的发展现状及特征分析》,《收视中国》,2011年第11期。 (下接第136页) The girl’S content:Long summer days in pleasant pastimes spent. “悔教夫婿觅封侯”,表达的是封建时代独守空闺少妇的悲哀 :让丈 夫去追求功名,而丈夫功成名就时往往成了陈世美。杨译中make his f0nune与原文含义有出入,而霍译较形象的传达了原文的意思, “秋千架上春衫薄”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礼教下,妇女难得的乐 趣。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读者在看到这个典故时即能理解,但对于无这个 文化背景的西方读者来说,如果不加解释的话,要从中推出语境的关联 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对于这种状况,霍克斯没有直接描写原文情景, 却以西方人所熟知的夏季盛行西风来代替,这样译文读者做出推理就不 必付出多大的努力。 由于杨宪益和霍克斯生长的社会环境不同,人的文化主源也不同, 故杨译和霍译《红楼梦》两种译本有很多不同之处。在处理文化背景 和诗词的翻译时,两人采用的翻译原则不同,因而两种译本给读者的 感受也不尽相同。概括说来,杨译重视“信”,即忠实于原文,偏重 于直译,所以有时翻译了字面意思,却没能传达原文深意。霍译重视 交际翻译,很多时候采用了意译,能够更好地为读者理解。两人的译 本各有千秋,当时翻译的目的也不尽相同。从关联理论角度来说 ,很明 显霍译较好的履行了关联理论的原则。 (作者单住:天津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Enrest August Gutt.Translation and Relevncae:Cognition nda Con— text[M].Boroklnda:St.Jerome Publishing,2000. [2]David Hawkes.The Story of the Stone[M].Penuign Group, 1973.  [3]曹雪芹,高鹗.A Dream ofRed Mansions[M].杨宪益,戴乃 迭,译.北京:外文出版社,1995. 1 07 《红楼梦》中《葬花吟》赏析浅探红楼——从《葬花吟》读林黛玉设计制作:八(7)班应翰文 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葬花吟》是曹雪芹创作的章回小说《红楼梦》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诗。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全诗血泪怨怒凝聚,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等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相联系,有力地控诉了那些摧残花的自然界和扼杀人的黑暗社会恶势力,将人物的遭遇、命运、思想、感情融汇于景与物的描绘之中,创造出内涵丰富、形象鲜明生动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整首诗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全诗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葬花吟》写出主人公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是为其思想价值。和曹雪芹同时期的富察•明义《题红楼梦》绝句说:“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似谶成真”,《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赏析红楼梦赏析中人物第一次翻看红楼是在中学时代。那时刚入初中,并不解其中妙处,又都是古文体,便觉枯燥无味,只是随便翻看几回就放下了。后因问爷爷书中“肏” 字是什么音,又是什么意思,才觉这不是一本正经书,扔下彻底不看了。待到升入高中时,四大名著只粗略的通了《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因电视上反复播出,纵使不看书也略知一半。只有《红楼梦》这部书,略知几个重要人物,其余书中所述各事就一概不知了。激发我对《红楼梦》的兴趣,是高中课本里截取的书中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段。老师做了三节课的讲解让我重新认识了《红楼梦》,觉得曹雪芹刻画人物犹如神来之笔,描写得细致入微。此后,我就对书中人物的刻画描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就有了我这篇《赏析中人物》了。《红楼梦》中女性描写颇多,其中金陵十二钗居多,而十二钗中林、薛又并列榜首,自然以她们两位为主。而我自觉林黛玉略胜一筹,读的最多的也是林黛玉的言语行为以其众人对她的评价看法——也就是林黛玉的侧面描写。虽然林黛玉有点小心眼,爱多愁又善感,眼泪整天不断,不及薛宝钗的老练稳重、通情豁达,却总喜欢听林妹妹的言语,看林妹妹的一举一动。我想这正是曹雪芹描写人物的成功之处,把一个性格上并不怎么好的女性,刻画成一个惹人怜爱的小姑娘,不得不佩服。林黛玉作为绛珠仙草的化身,具有凡人所不能及的聪慧清秀,一出场便似一阵清风,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根据书中所写,林黛玉进贾府之时不过是六七岁的女童吧,以其所做之事,处世之道,却是凡人所不及!真真仙人也!且看她“ 两弯似蹙非蹙笈烟眉,一双似这非这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便知她慧比凡人之智,美比凡人之美。“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也应了宝玉对她的评价“心较比干多一窍”。而正是多出来的这一窍,却又生出多少怨恨情愁,引出多少泪珠来呢??黛玉心里想的多,嘴也利害。最出彩的一处便是第八回里黛玉因“金玉良缘”而大吃宝玉的醋,吃饭时因雪雁送手炉就奚落她,说出话来引得薛姨妈说她:“你是个多心的,有这些想头。我就没有这个心。”后又因李嬷嬷劝宝玉少吃酒,黛玉也趁势发泄心中的不快,堵得李嬷嬷又是急,又是笑,说了句:“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利害。”可见林黛玉不光可以做思想家,做个辩论家也是足够的。又如四十二回里刘姥姥进大观园游览一番后,因刘姥姥一句话,贾母命惜春照园子画下来,群芳齐聚稻香村商议此事。这一节林黛玉算是出尽了风头,别人还未想到,她早一股脑儿全说出来,旁边又有宝钗作释,黛玉之语便见其妙处了。且看宝钗之评语:“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景都显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后又有“有趣‘又要照着这个慢慢的画’,这落后一句最妙。落后一句最妙处是‘慢慢的画’ ,他可不画去怎么就有了呢所以昨儿那些笑话儿虽然可笑,回想是没味的。你们细想颦儿这句话虽是淡的,回想却有滋味。我倒笑的动不得了。”黛玉又接着为画题跋,引众人哄然大笑,又转向李纨,责她不教针线,反招其顽笑,李纨笑道:“你们听他这刁话。他领着头儿闹,引着人笑了,倒赖我的不是。真真恨的我只保佑明儿你得一个利害婆婆,再得几个千刁万恶的大姑子小姑子,试试你那会子还刁不刁了。”这一段真见了黛玉才思敏捷,口齿灵快。作为十二钗之首,美是少不了的。黛玉之美,首先体现在她的外表之美。林黛玉作为曹雪芹心目中的理想人物,自然在外貌上不会低人一等。每每新的人物出场,见了黛玉都觉得她是个出类拔萃的,就连薛蟠这种傻人,也是“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也印证了黛玉的“病如西子胜三分”。其次,最重要的是林黛玉的才情之美。虽说封建社会里“女子无才便是德”,可作为富贵人家的小姐读书作诗是外头那些富贵公子所不及的。黛玉自幼习书认字,诗才必不用说,在众姊妹中,与薛宝钗不相上下。在元妃省亲一回中,元妃命姊妹们为园中建筑题诗。贾妃看毕,赞赏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且看出黛玉之才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而后又有一句更显黛玉才情又高薛宝钗一等,“原来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贾妃只命一匾一咏,倒不好违谕多作,只胡乱作一首五言律应景罢了。”其中“胡乱” 甚为重要,说明这与宝钗媲美的只是黛玉的素手涂鸦罢了。可见黛玉才智真是凡人所不及呀!后又替宝玉作了一首,纵也成了三首之冠,聪明才智可见一斑。而后的几回,几次诗社作诗,黛玉与湘云联诗更体现了她才情之美,令人惊叹。书中与黛玉性格相似的有两人:一个是晴雯,一个是妙玉。自红学研究以来,就有“晴有黛影”的说法,而晴雯的反封建意识比黛玉更加犀利,更加直白,可以说是有黛玉的“性”。以妙玉来说,她自命清高,看不惯那些粗鄙的下人和攀权势贵的人,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可以说是有黛玉的“情”。而文中也提到若治好黛玉的病,需被化去出家,而妙玉可以说是黛玉出家后的一种影射。倘若黛玉出身在贫苦人家,境况就似晴雯这般了吧。在三个不同的阶层上:贫苦百姓,富贵人家,出家尼姑,把黛玉分成了三种境遇,却拥有这同样的情感,也映射出不论哪一层面都有反封建思想的存在,这也是曹雪芹立体化多角度表达思想的方法之一。书中与黛玉性格相似的有两人:一个是晴雯,一个是妙玉。自红学研究以来,就有“晴有黛影”的说法,而晴雯的反封建意识比黛玉更加犀利,更加直白,可以说是有黛玉的“性”。以妙玉来说,她自命清高,看不惯那些粗鄙的下人和攀权势贵的人,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可以说是有黛玉的“情” 。而文中也提到若治好黛玉的病,需被化去出家,而妙玉可以说是黛玉出家后的一种影射。倘若黛玉出身在贫苦人家,境况就似晴雯这般了吧。在三个不同的阶层上:贫苦百姓,富贵人家,出家尼姑,把黛玉分成了三种境遇,却拥有这同样的情感,也映射出不论哪一层面都有反封建思想的存在,这也是曹雪芹立体化多角度表达思想的方法之一。薛宝钗是与林黛玉同列,其中定少不了她的描写,只是徒有大家闺秀之名,倒也不觉此人有什么特殊。却更觉探春比其更有可敬之处。遂不提宝钗,只点探春一两处赏析。探春是个爽朗大方之人,从她生活居室的摆设便可看出。这一段有专家曾分析过,写出来只是借阅而已。“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答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得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这段描写里的每一件事物都有一定词“大”,也见了探春此人性情之开阔与众人所不及。探春虽是庶出,却拥有男子那般争强。在第五十五回里,凤姐病倒,王夫人请李纨、探春出来执事,有评论家就依此评探春是个没良心的人,连自己的亲生母亲赵姨娘都拿来当奴才看,“子还不嫌母丑” 呢!又说探春是个极尽功利又不择手段的人。可是相比凤姐我觉得探春还差得远呢!探春并非是无情无义,只是赵姨娘只生她,并没有养她,是老太太跟前养大的姑娘。探春无赵姨娘的哺育之情却有王夫人的养育之恩,赵姨娘所欠王夫人来补。又因赵姨娘并不是什么通情达理之人,只是把探春当作攀高枝用的一颗棋子,在园中每每遭人唾弃。其母如此,必不提母女之情。幸而是探春理家,若是凤姐掌管,以其平素对待赵姨娘的态度,或许只取几辆银子打发了也未有不可,纵然不是探春给她的二十两银子。只是这矛盾偏生在这节骨眼儿上,以其母度其子,其子不该;以其子度其母,其母亦不该。两相比较,赵姨娘逼探春说出狠话,只是自讨苦吃罢了。探春之语又令世人生出许多嫌隙来,曹雪芹之书亦是如此耐人寻味。掌理家事,有权宜之计,所评者,觉凤姐最公。正是探春与赵姨娘闹后,平儿说与凤姐,说此一段话:“这正碰了我的机会,我正愁没个膀臂,虽有个宝玉,他又不是这里头的货,纵收伏了他也不中用。大奶奶是个佛爷,也不中用。二姑娘更不中用,亦且不是这屋里的人。四姑娘小呢。兰小子更小。环儿更是个燎毛的小冻猫子,只等有热灶火坑让他钻去罢。真一个娘肚子里跑出这个天悬地隔两个人来。我想到这里就不伏。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拿定个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倒只剩三姑娘一个,心里嘴里也来的,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也疼他,虽然面上淡淡的,皆因是赵姨娘那老东西闹的,心里却是和宝玉一样呢。”凤姐唯一肯定的人只有探春,可见探春的利害之处。又有她发起诗社,主持了许多事。群芳夜宴,探春拾得杏花,必得贵婿,应了后事,偏又庶出,正如判词:“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探春之情、之性,在众姊妹中也是独具一格的。正是她的独具一格之心,也在十二钗中坐了第四把交椅,也是曹雪芹相当器重的人物了。书中其他几钗略有翻看,有的因枯燥无味不喜去看,有的因不喜其人物因而不在意其景,更有的就是描写的触目惊心,不忍心去看。就是凤姐害尤二姐这一处,只是略略读过,就深感凤姐的心狠手辣,不忍再读二遍。本应分析薛宝钗的,只是看着喜欢,说出来就不太愿意了。况且众人评她的少,她的话又直白,书中她便是一目了然的,因此不必提。后因在图书馆中不知翻阅了谁的书,评论探春不怎么好,我又极喜欢探春,故写探春以表我心。我也想日后把没看的都看,把每位都评出来才好。也不仅要叹曹雪芹之书,说尽人世间辛酸史,也不枉我读过此书,从此依旧爱红楼!红楼梦诗词《红楼梦》全部诗词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作者题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青埂峰偈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嘲顽石诗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癞头僧疯话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癞头和尚弄玉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中秋对月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中秋对月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好了歌解注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 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警幻仙子赋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宝黛: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巧姐: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李纨: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可卿: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晴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袭人: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香菱: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恨无常元春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分骨肉探春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喜冤家迎春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世难容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乐中悲湘云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虚花悟惜春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聪明累凤姐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留余庆巧姐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好事终秦可卿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晚韶华李纨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锈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咏白海棠限门盆魂痕昏探春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宝玉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湘云其一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其二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菊花诗忆菊蘅芜君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种菊怡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供菊枕霞旧友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画菊蘅芜君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簪菊蕉下客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菊梦潇湘妃子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访菊怡红公子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愁。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对菊枕霞旧友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咏菊潇湘妃子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问菊潇湘妃子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菊影枕霞旧友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残菊蕉下客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咏柳如梦令湘云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西江月宝琴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如梦令黛玉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临江仙宝钗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大观园题咏旷性怡情匾额迎春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文章造化匾额惜春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凝晖钟瑞匾额宝钗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有凤来仪臣宝玉谨题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怡红快绿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万象争辉匾额探春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文采风流匾额李纨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世外仙源匾额林黛玉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蘅芷清芬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杏帘在望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春夜即事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蟆更听未真。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自是小鬟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 秋夜即事绛芸轩里绝喧哗,桂魄流光浸茜纱。苔锁石纹容睡鹤,井飘桐露湿栖鸦。抱衾婢至舒金凤,倚槛人归落翠花。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夏夜即事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水亭处处齐纨动,帘卷朱楼罢晚妆 冬夜即事梅魂竹梦已三更,锦やむ衾睡未成。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食螃蟹咏宝玉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宝钗食螃蟹咏桂霭桐阴坐举殇,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黛玉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匝地惜琼瑶。有意荣枯草,无心饰萎苕。价高村酿熟,年稔府粱饶。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寒山已失翠,冻浦不闻潮。易挂疏枝柳,难堆破叶蕉。麝煤融宝鼎,绮袖笼金貂。光夺窗前镜,香粘壁上椒。斜风仍故故,清梦转聊聊。何处梅花笛?谁家碧玉箫?鳌愁坤轴陷,龙斗阵云销。野岸回孤棹,吟鞭指灞桥。赐裘怜抚戍,加絮念征徭。坳垤审夷险,枝柯怕动摇。皑皑轻趁步,翦翦舞随腰。煮芋成新赏,撒盐是旧谣。苇蓑犹泊钓,林斧不闻樵。伏象千峰凸,盘蛇一径遥。花缘经冷聚,色岂畏霜凋。深院惊寒雀,空山泣老11。阶墀随上下,池水任浮漂。照耀临清晓,缤纷入永宵。诚忘三尺冷,瑞释九重焦。僵卧谁相问,狂游客喜招。天机断缟带,海市失鲛绡。寂寞对台榭,清贫怀箪瓢。烹茶冰渐沸,煮酒叶难烧。没帚山僧扫,埋琴稚子挑。石楼闲睡鹤,锦技暖亲猫。月窟翻银浪,霞城隐赤标。沁梅香可嚼,淋竹醉堪调。或湿鸳鸯带,时凝翡翠翘。无风仍脉脉,不雨亦潇潇。欲志今朝乐,凭诗祝舜尧。 三五中秋夕联句三五中秋夕,清游拟上元。撒天箕斗灿,匝地管弦繁。几处狂飞盏,谁家不启轩。轻寒风剪剪,良夜景暄暄。争饼嘲黄发,分瓜笑绿嫒。香新荣玉桂,色健茂金萱。蜡烛辉琼传,花鼓滥喧,。晴光摇院宇,觥筹乱绮园。分曹尊一令,射覆听三宣。骰彩红成点,素彩接乾坤。赏罚无宾主,吟诗序仲昆。构思时倚槛,拟景或依门。酒尽情犹在,更残乐已谖。渐闻语笑寂,空剩雪霜痕。阶露团朝菌,庭烟敛夕ク。秋湍泻石髓,风叶聚云根。宝婺情孤洁,人向广寒奔。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孙。虚盈轮莫定,晦朔魄空存。壶漏声将涸,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必细朝光透,罘思晓露屯。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红梅花“红” 字邢岫烟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梅”字李纹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冻脸有痕皆是血,醉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花” 字薛宝琴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宝琴怀古绝句十首赤壁怀古其一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交趾怀古其二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钟山怀古其三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淮阴怀古其四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广陵怀古其五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桃叶渡怀古其六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青冢怀古其七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马嵬怀古其八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蒲东寺怀古其九小红骨践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梅花观怀古其十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香菱咏月诗三首其一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其二非银非水映窗寒,拭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其三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蛾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五美吟西施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虞姬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明妃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绿珠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红拂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桃花行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葬花词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え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题旧帕三首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柳絮词湘云如梦令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探春、宝玉南柯子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黛玉唐多令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宝琴西江月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宝钗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宝玉紫菱洲歌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宝钗寄黛玉诗悲时序之递嬗兮,又属清秋。感遭家之不造兮,独处离愁。北堂有萱兮,何以忘忧?无以解忧兮,我心咻咻。云凭凭兮秋风酸,步中庭兮霜叶干。何去何从兮,失我故欢。静言思之兮恻肺肝!惟鲔有潭兮,惟鹤有梁。鳞甲潜伏兮,羽何长!搔首问兮茫茫,高天厚地兮,谁知余之永伤。银河耿耿兮寒气侵,月色横斜兮,玉漏沉。忧心炳炳兮,发我哀吟,吟复吟兮,寄我知音。宝玉紫菱洲伤怀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宝玉读偈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寄生草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红楼梦诗词红楼梦诗词1.警幻仙子赋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2.桃花行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3.葬花词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え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4.芙蓉女儿诔 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曰: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忆女儿曩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姊娣悉慕媖娴,妪媪咸仰惠德。孰料鸠鸩恶其高,鹰鸷翻遭罦罬;薋葹妒其臭,茝兰竟被芟蒩鉏!花原自怯,岂奈狂飙;柳本多愁,何禁骤雨!偶遭蛊虿之谗,遂抱膏肓之疚。故樱唇红褪,韵吐呻吟;杏脸香枯,色陈顑颔。诼谣謑诟,出自屏帏;荆棘蓬榛,蔓延窗户。岂招尤则替,实攘诟而终。既怀幽沉于不尽,复含罔屈于无穷。高标见嫉,闺帏恨比长沙;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自蓄辛酸,谁怜夭折?仙云既散,芳趾难寻。洲迷聚窟,何来却死之香?海失灵槎,不获回生之药。眉黛烟青,昨犹我画;指环玉冷,今倩谁温?鼎炉之剩药犹存,襟泪之余痕尚渍。镜分鸾影,愁开麝月之奁;梳化龙飞,哀折檀云之齿。委金钿于草莽,拾翠盒于尘埃。楼空鳷鹊,从悬七夕之针;带断鸳鸯,谁续五丝之缕?况乃金天属节,白帝司时,孤衾有梦,空室无人。桐阶月暗,芳魂与倩影同销;蓉帐香残,娇喘共细语俱绝。连天衰草,岂独蒹葭;匝地悲声,无非蟋蟀。露阶晚砌,穿帘不度寒砧;雨荔秋垣,隔院希闻怨笛。芳名未泯,檐前鹦鹉犹呼;艳质将亡,槛外海棠预萎。捉迷屏后,莲瓣无声;斗草庭前,兰芳枉待。抛残绣线,银笺彩袖谁裁?褶断冰丝,金斗御香未熨。昨承严命,既趋车而远陟芳园;今犯慈威,复拄杖而遽抛孤柩。及闻蕙棺被燹,惭违共穴之情;石椁成灾,愧逮同灰之诮。尔乃西风古寺,淹滞青燐,落日荒丘,零星白骨。楸榆飒飒,蓬艾萧萧。隔雾圹以啼猿,绕烟塍而泣鬼。岂道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陇中,女儿命薄!汝南斑斑泪血,洒向西风;梓泽默默馀衷,诉凭冷月。呜呼!固鬼蜮之为灾,岂神灵之有妒?箝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在卿之尘缘虽浅,而玉之鄙意尤深。因蓄惓惓之思,不禁谆谆之问。始知上帝垂旌,花宫待诏,生侪兰蕙,死辖芙蓉。听小婢之言,似涉无稽;据浊玉之思,深为有据。何也:昔叶法善摄魂以撰碑,李长吉被诏而为记,事虽殊其理则一也。故相物以配才,苟非其人,恶乃滥乎?始信上帝委托权衡,可谓至洽至协,庶不负其所秉赋也。因希其不昧之灵,或陟降于兹,特不揣鄙俗之词,有污慧听。乃歌而招之曰:天何如是之苍苍兮,乘玉虬以游乎穹窿耶?地何如是之茫茫兮,驾瑶象以降乎泉壤耶?望伞盖之陆离兮,抑箕尾之光耶?列羽葆而为前导兮,卫危虚于傍耶?驱丰隆以为庇从兮,望舒月以临耶?听车轨而伊轧兮,御鸾鹥以征耶?闻馥郁而飘然兮,纫蘅杜以为佩耶?斓裙裾之烁烁兮,镂明月以为珰耶?借葳蕤而成坛畴兮,檠莲焰以烛兰膏耶?文瓠瓟以为觯斝兮,洒醽醁以浮桂醑耶?瞻云气而凝畤兮,仿佛有所觇耶?俯波痕而属耳兮,恍惚有所闻耶?期汗漫而无夭阏兮,捐弃予于尘埃耶?倩风廉之为余驱车兮,冀联辔而携归耶?余中心为之慨然兮,徒噭噭而何为耶?卿偃然而长寝兮,岂天运之变于斯耶?既窀穸且安稳兮,反其真而又奚化耶?余犹桎梏而悬附兮,灵格余以嗟来耶?来兮止兮,卿其来耶?若夫鸿蒙而居,寂静以处,虽临于兹,余亦莫睹。搴烟萝而为步障,列苍蒲而森行伍。警柳眼之贪眠,释莲心之味苦。素女约于桂岩,宓妃迎于兰渚。弄玉吹笙,寒簧击敔。征嵩岳之妃,启骊山之姥。龟呈洛浦之灵,兽作咸池之舞。潜赤水兮龙吟,集珠林兮凤翥。爰格爰诚,匪筥匪簠。发轫乎霞城,还旌乎玄圃。既显微而若通,复氤氲而倏阻。离合兮烟云,空蒙兮雾雨。尘霾敛兮星高,溪山丽兮月午。何心意之怦怦,若寤寐之栩栩?余乃欷歔怅怏,泣涕彷徨。人语兮寂历,天籁兮篔筜。鸟惊散而飞,鱼唼喋以响。志哀兮是祷,成礼兮期祥。呜呼哀哉!尚飨!赏析红楼梦《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大家族衰亡过程的描绘,对封建社会末期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方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法律、道德、宗教、婚姻等制度以及与这些制度相联系的封建思想体系,进行了一次深刻、系统的解剖和批判,从而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而即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痛绝以及他向往自由的理想。小说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集中反映了如下社会内容:(一)残酷的经济剥削和严重的经济危机。(二)腐朽的国家机器和黑暗的封建政治。(三)虚伪的封建道德和肮脏的精神灵魂。(四)复杂的内部斗争和激烈的权利争夺。(五)罪恶的等级界限和吃人的封建礼教。《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除宝黛爱情描写之外,《红楼梦》对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的突破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它能够通过逼真的细节描写揭示出重大深广的历史真实,它能够正确处理细节描写的真实性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关系,它能够敏感地从封建社会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发现、捕捉和表现矛盾。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也极具特色。如: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塑造出动人的形象,在环境大体相近的人群中写出性格迥异的人物,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以物件写人、以色彩写人、以诗词写人、以景物写人等等。《红楼梦》的艺术结构具有严密而又完美的特点,其一,以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背景,逐步引出情节主线;其二,主线之所在,以重笔突出写来;其三,按事物发展的逻辑,层次分明、步步深入地展开主线;其四,九派横流,一线贯穿,以主带副,同时推进。《红楼梦》的语言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就语言体式而言,它有纯粹的口语体、略含文言的白话体、平浅通俗的文言体、古典散文和韵文四种。其描写语言在物象描写、人物神情描写、人物动态描写、活动场面描写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其人物语言更具特色,主要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语言体系,次要人物的语言则力求性格化。尤妙在对话描写,堪称各种人物各种语言的精妙配合。《红楼梦》赏析《红楼梦》赏析《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极具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它堪称中国古代史上的一部百科全书,它所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其学问也被称为“红学” ,当代我国也有很多红学爱好者,共同探究红楼梦所蕴含的深刻意义。这本书所涉及的学科至今依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为人处世等等。《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清朝的一位官家少爷,后来因为家道中落而费尽十年心血依照自家的原型写了这么一本书。从某种意义上说,红楼梦也可以算作曹雪芹的自传,书中的贾宝玉就是曹雪芹自己,曹家就是书中的贾家。红楼梦主要描写了贾家由盛转衰的过程,以及与贾家一脉同根的史、王、薛三大家族的兴衰。其实,书中的四大家族就是一荣俱荣,一损皆损的关系。当然,宝黛的爱情悲剧是贯穿此书的一条主线。全书共120章,前80回出自曹雪芹之手,后来因病去世,只好由其学生高鹗代为完成。或许,后40回与曹雪芹的思想有所出入,我们可以根据前80回曹雪芹所写,对于他索性写的结局还是有迹可循的。就我个人来说,我认为高鹗所著结局是有悖曹雪芹原意的,甚至是有故意更改之嫌,书中多出可以解释并证明。另外,红楼梦在编成的过程中尚有一重要人物,那就是曹雪芹的好友脂砚斋,从他的批注中我们可以获得大量信息,包括人物性格、命运、以及最终结局。曹雪芹写这本书实属不易,历经十年,增删五次。真所谓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红楼梦》是一部悲剧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批判小说。它抨击了封建社会腐朽的封建礼教制度,讽刺了封建大家庭奢侈腐朽的生活,以及封建大家族对青年男女追求幸福的阻碍和束缚。同时,它赞扬了在封建制度下那些敢于冲破束缚,追求自由幸福的封建叛逆者。贾府包括两个府邸,荣国府和宁国府。红楼梦所写的事件几乎发生在荣国府中,而大观园被建作元妃省亲的园子也坐落在荣府中。当然,荣府的最高掌权者,封建大家族的老大贾母也居住在荣府中。贾家人员冗杂,丫鬟,小厮众多这里只列举主要人物。贾母的两个儿子贾赫、贾政,所配夫人邢夫人、王夫人。贾赫有一子贾琏,其妻子王熙凤正是王夫人的亲侄女,也是贾家的管家。其人之厉害,七窍玲珑,工于心计。而王夫人有一子名唤贾宝玉,他可是贾母老祖宗的心头肉,宠溺万分。但他的思想却十分特立独行,平时也任性难管。另外,宁府中与贾赫,贾政同辈的贾敬有一子贾珍在府中当家。剩下的就是元、迎、探、惜四小姐了。再加上后来被贾母接来的林黛玉,以及后来前往贾府探亲的薛姨妈和她的女儿薛宝钗、儿子薛蟠。《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 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描述,那么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痛苦。地狱的烈火在身边燃烧,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却是切肤之爱。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的感叹!还有要说的就是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了。宝钗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贾家,也深知宝、黛二人心意相通,却无力抵抗。薛母再疼她,也无能为力,贾母如此有诚意,自己又怎生婉言拒绝?何况,薛蟠之事,贾家也尽了不少力,宝钗也不想为难母亲。嫁于宝玉后,虽说黛玉已死,宝玉待她也不薄,可宝玉仍是对黛玉念念不忘。最后,她已怀身孕,宝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为僧,留她独守空房。说来,得人心又如何?最终也未得幸福。在来说说我自己的见解,我自认为对宝钗的为人,性格,想法都不够了解。我只是以一个常人的角度来思考。宝钗处理世事甚是圆滑,几乎是人见人爱,可难免会有点虚伪感。她对何人都是如此,也不轻易像他人倾吐心声,她就好似将自己藏起一般,在我看来没有人自愿,将自己埋藏,她也许是为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才这么做的。在母亲面前,她是贴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妈脸上也有光。也许她是招人喜欢,可同时她将真正的薛宝钗埋葬。在整部书中,表面上她也许是最完美的,可我总觉得她出卖了自己的心,自己的灵魂,那还有什么完美可言?也许是家境关系是她不得不如此,家有薛蟠这酒囊饭袋,虽有薛蝌,可毕竟不是亲哥哥。她可能想忍得一时,时机成熟后,便可寻回自己,可到时到何处寻回自己?虽然她是强者,我个人认为将自己埋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不是一个弱者做的来的,可最后她却不是真正的赢家。美梦终究一场空。韶华散尽,容颜衰。独坐烛前痴痴叹,才觉泪痕爬满容。过往如云不可及,镜中双鬓已成霜。膝下遗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闲来无事仰望月,无语能诉,唯有泪空流!《红楼梦》赏析《红楼梦》赏析《红楼梦》是作者曹雪芹以毕生的血泪写成的,曹雪芹说“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的主题内容是蕴涵着深意的,决非简单可解,以至于有了红楼梦的巨大特色与成功,在于塑造了人数众多的个性角色以及相应的深度刻画,以对如此之多的生动人物的描写点,构成了整幅石头记画卷故事的全貌,并使其夺得人情小说之冠的美誉.作者所喜之人,乃凤、黛、湘、袭、晴、平、妙等人,从其在文中笔体分量当可看出,以“ 金麒麟伏白首双星曹雪芹墨重如金,虽是对于人物刻画详尽不一,但却在人物外貌及服饰上不加重摹.然而凡重笔所写者,方可看出份量.宝玉出场的描绘自在情理中,阿凤装扮之详可表现其地位之重.....然而写黛仅是点点数字,惟一颦倒是印象深刻,钗更是只有一有了众多丰富可爱的人物,加上动人妙趣的生活情节,使得《红楼梦》在描写人情世态、生活琐杂上独占鳌头,世界上甚至没有在这方面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巨著,不能不令我们由衷佩服曹雪芹的绝顶才华.红楼梦中,我认有名有趣之情节,多不胜数,其中黛玉葬花、晴雯撕扇等情节甚至连未读红楼的人都略知大概.而本人认为,梦游太虚是神似的风流,结社海棠是文思的畅游,晴雯撕扇是甜蜜的片刻,黛玉葬花是晴雯是我第二个所喜之人.晴雯病补孔雀裘,七字道出故事全貌.她高烧卧床,闻宝玉的新孔雀裘烧出一个大窟窿,不让手拙的其他丫头们缝补,为使宝玉免受责骂,挽起头发,靠着炕墙,连夜缝好,竟已双眼冒星,无力支持.简单事中,我们不仅看出晴雯之巧,更重要的是,表现了晴雯非同他人的对于宝玉的爱.你也可以说晴雯与宝玉有男女之爱,宝玉最喜丫头,实则是晴雯.尽管她脾气大,经常顶撞宝玉,然而我们从前文多处宝晴相处的画面,无不感受到难得的温馨与轻松.宝、黛是卿卿我我,酸麻至极;宝、钗可以说保持绝对的距离;宝、袭虽如胶似漆,但太过平淡.惟有宝晴之间,最平等、最甜蜜、最欢快,尽管二人名义上是主奴....关键时刻见证真情,更需要行动.历数宝玉受困于难,黛玉多一哭而过,宝钗说教为主,到了宝玉快被打死,真情流露也只是默默两眼泪涟,惟有晴雯此处,以抱病之躯赴汤蹈火一般为宝玉化险为夷,可见其心意.袭人一句《红楼梦》让我们看到了古人对情感的激烈执着、凄怨哀美,在强有力的精神推动下展现了他们对爱情的执著追求。我们看到的是镜中花、水中月,月朦胧、鸟朦胧的神秘情感境界。他们在自己的世界和时空中表演着自己绚丽却也不失味道的情感。《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古典小说,也是世界文化史上能够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且具有人类文化普通价值的少有杰作之一。《红楼梦》能够而且已经起到引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作用。 《红楼梦》中林黛玉诗词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诗词浅析学生姓名:周洋学号:20110102005院(系)中文系专业:文秘教育指导教师:徐铭职称:摘要:林黛玉是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才貌双全,最受作者曹雪芹喜爱和广大读者青睐的女性,她的才智体现在她的诗歌创作中,小说中有关林黛玉的诗有二十余篇,对于人物的研究起到重要作用。关键词:《红楼梦》;林黛玉;诗词Abstract:Lindaiyuispromptingaofthebigfourclassicadreamofredmansions,theauthorcaoxueqinsmostpopularfavorwomen,readersandherintelligencereflectedinherpoetry,novelsaboutLindaiyuspoetryhasmorethan20,playanimportantroleonthestudyofcharacters.Keywords:它,曾令一个名叫曹霑的文人耗尽数十载心血;它,也令无数文人骚客痴迷探究;它,历经岁月的变迁,依旧矗立在文学金字塔的顶端独领风骚······它有着梦幻般的名字—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不可超越的顶峰,它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以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为背景,描绘出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封建专制下新兴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萌动。结构宏大、情节委婉、细节精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声口毕现,堪称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尤其是人物的刻画,可谓是多样性,复杂性,有个性,每个人物看似有牵连,实则各不相同,在这篇长篇巨制的经典小说中,作者曹雪芹对她最为倾心。她,是知恩图报,下凡还泪的绛珠仙草;她,是才华横溢,出口成章的傲娇诗人;她,是与“美玉无瑕”相匹配的“阆苑仙葩”;她,是“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神仙妹妹;同时,她也是自卑孤僻,寄人篱下的千金小姐。她是颦儿,她是林黛玉。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美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寥寥数笔,就将一个美貌聪明的女子展现在世人眼前,妙哉。林黛玉的美不仅表现在她的外貌上,而且还体现在她的才情中,这里就不得不提林黛玉诗人气质的美了。黛玉的诗词在小说中算的上数一数二的了。元妃省亲的时候,命众姐妹为省亲别墅做诗,在呈上来的诗词中,元妃夸赞林妹妹的诗乃众姐妹之首。就连帮贾宝玉作的那首《杏帘在望》也在他所作所有诗词之上,在海棠社时期创作的诗词也被众姐妹所赏识,次次拔得头筹。可见,林妹妹真的是一个才貌双全的“美” 人。诗词达意,要想了解走进林妹妹的世界,我们就不得不对她的诗词进行浅析。一、林黛玉诗词的题材及地位林妹妹的诗词涉及题材广泛,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宋词,元曲,赋,散文等等,可谓是包罗万象,题材的多样也更显示出了林妹妹的才智美。在全书中,有关林黛玉的完整诗词统共二十二首。曹雪芹是“自私的”,《红楼梦》全书涉及到几百号人物,他却自私的把大自然赋予他的鬼斧神刀尽数用在了塑造林黛玉一人身上,百余首诗,黛玉的诗词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所有诗词的精髓,使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更为丰富,灵魂更加饱满。林妹妹的诗词我们在上面也提到过,被元妃以及众姐妹称赞。原著第十八回元妃省亲中,元妃要众人当面各赋五言律一首,宝玉只写三首,有一首实在想不出,黛玉帮其写了第四首《杏帘在望》,呈上后“贾妃看毕,喜之不尽,说:‘果然进益了!’又指‘杏帘’一首为前三首之冠。黛玉的诗词能得到元妃赏识,那也真真可谓是才能突出了。第三十七回,大观园众姐妹组成了海棠社,第一次就以海棠为题进行创作,众人都已交卷,唯独林妹妹只字未写,李纨前来催促,她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众姐妹看了都不禁叫好,说“果然与别人又是一样的心肠。”一挥而就就能写成如此令众人叹服的佳作,这位潇湘妃子着实令人痴迷。她的诗词地位是不可撼动的,至今也吸引着我们去探寻,去赏识,去借鉴,去超越。 二、林黛玉诗词的分类与分析我们常说借景抒情,歌以咏志,不论是欢喜亦或者忧愁,古人总是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林妹妹这样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她感情的宣泄也正是通过诗词。诗词成为了她生命与灵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些诗词中林黛玉是最“真”的,她最真的表达自己的爱,最真的宣泄自己的不快,最真的感叹自己的身世,最真的抒情咏物言志。(一)“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哀音篇林黛玉是自卑的,她常常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来攻击别人,其实是她敏感脆弱的心理在作祟,她就像一个刺猬,竖起浑身的刺来刺伤别人保护自己。她的内心世界是自卑的,《葬花吟》、《题帕三绝句》、《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桃花行》是黛玉内心世界和悲剧命运的自我写照。小说第二十七回中,林黛玉感伤自己的世,迷茫自己的感情,在众人欢乐的时候独自创作出了《葬花吟》。这首诗三百四十七个字,却道尽了林黛玉一生的身世遭遇,是曹雪芹塑造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表现其性格特征的重要作品。这首诗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密联系,揭露了摧残花的残酷自然界以及扼杀人的黑暗社会。整首诗看似写花,其实是写人,将自己的身世,遭遇,命运,真情,思想融入到景物的描绘中。《葬花吟》分为出外葬花与葬花归来两部分。“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开篇就写出了面对花开花落的景象,闺中女儿怜惜落花,珍惜春暮。“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面对社会的冷漠,世态的炎凉,诗人愤愤不平,发出感叹。“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外出葬花,看到“花开易见落难寻”、“花谢花飞花满天”自己却“愁绪满怀无释处”、“阶前愁杀葬花人”,无能为力的自己只能“独把花锄偷洒泪”,“荷锄归去掩重门”。通过出外葬花的所见,所思,多愁善感的黛玉回到了家开始伤神。后半部分的葬花归来,她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世,悲叹自己的遭遇,这时一个自卑却有着反抗精神的女性渐渐向我们呈现。自己体弱多病,寄人篱下,父母又双亡,无依无靠,在薛宝钗等姐妹面前,自己是自卑的,这种心理面对贾宝玉飘忽不定的态度时,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但林黛玉毕竟又是封建社会叛逆者的代表,她憧憬幸福美好,向往爱情,所以她要反抗。“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抷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这是她对封建势力的抵抗。全诗悲情色彩强烈,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句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同样的哀音出现在了小说的第七十回中,黛玉的《桃花行》是继《葬花吟》之后的又一首顾花自怜的作品。桃花盛开,应是春意盎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这首《桃花行》却句句悲情,字字感伤,宝玉读来也暗自神伤,偷洒泪珠。这首诗也是林黛玉独处时创作的,因此也更接近黛玉真情,暗示着林黛玉如这命薄的桃花,象征色彩强烈。诗的前八句是人与花的对比,隔着一席帘子,帘外桃花相映红,帘内确是“比桃花瘦”,花媚与人脆相对比,却是突出了悲情的自己。中间八句“隔帘消息风吹透”,借着东风之便,帘外的桃花才能窥探到帘内人的心情,只是“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悲伤情”,帘内人将自己的悲情传染给了桃花,花与人的相融更是续写了哀鸣。最后十句是全诗感情的高潮,暗示了林黛玉自己的红颜薄命。“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作为绛珠仙草下凡还泪,泪尽而死在这里也早有预示。对月当空,凄冷的月光朦胧安静孤寂,“泪干春尽花憔悴”“花飞人倦易黄昏”“寂寞帘栊空月痕”人,花,月三物放在一起将气氛渲染更加悲伤。《葬花吟》与《桃花行》都是借花抒情,暗示自己的身世经历,突出林黛玉自卑,多愁善感的性格特征,只是《葬花吟》不光光写悲情,也有林妹妹想要冲破封建束缚,争取幸福的抗争精神,而《桃花行》全诗都充斥着悲情,使盛开的桃花也被感染上了悲情元素,《桃花行》的悲较之《葬花吟》更甚。初读小说第四十五回中的《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满眼“秋”,满嘴“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风,秋雨,秋花,秋草,秋思,满目萧条,不禁悲上心头。这首诗写于黛玉生病卧床,苦等薛宝钗无果时的随笔,在自己生病时候,宝姐姐来看她,让她感受到温暖,她感激却又自责,觉得往日种种烦恼皆由她自己多心而生,以至自误到今。这首诗只单单读来就让人感觉萧条冷清,更不必说林妹妹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又该是怎样一番悲哀的光景了。林妹妹的多愁善感自成风韵,这些哀鸣的诗词是其独处所做,是黛玉情感的共鸣,最真表达黛玉这一人物形象,自卑脆弱,孤寂冷漠却又敢于追求爱情,追求幸福,敢于与封建顽固势力作斗争。这样矛盾的组合也使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逼真,饱满鲜活,复杂多样。(二)“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咏物篇深闺中的女子没有机会出门见识社会,活动范围的局限导致了日常娱乐的单调性,因此在大观园中,大家常聚在一起作诗咏物,消遣时光。这里不得不提海棠诗社了,林黛玉在海棠社作的咏物诗可谓屡屡被称道。物是静止不变的,它可以被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歌咏,所以咏物诗我们随处可见,但如何在咏物诗中脱颖而出,潇湘妃子以人引物,展现了自己非凡的才华,使咏物诗不落俗套。要说在这些咏物诗中写的最好的当属小说第三十七回,海棠诗社成立时,以咏白海棠为题所做的这首七律了。在旁人看来“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的《咏白海棠》到底好在哪儿呢?“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开头不像其他咏物诗一样开篇就写物,而是以人的角度观察,开门掀帘被眼前的白海棠吸引,它是那么的高洁白净,竟然冰为土,玉为盆。最妙的当属接下来的“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偷来”、“借得” 的说法,更增添了诗句的巧妙别致。在作者笔下,白海棠绝没有世俗的污浊,却有梨蕊的高洁、梅花的傲骨。白海棠这种精神品格,其实就是具有诗人气质的林黛玉的思格性格体现。接下来写白海棠的高贵清洁,这里林妹妹也将自己的感情发泄,表明自己清高孤僻,纯洁坚贞的性格。通观全诗,无一不是作者自己的心声,无一不是作者的感慨。只是她的抒情比较含蓄委婉,与那些直接抒发自己胸臆的诗词不同。而这也正是此诗吸引人的地方。如果一味的宣扬自己的清高,那就难免落了俗套,更不会另诗社众姐妹叹服了。大观园中姐妹们聚在一起作诗,统共作诗十二首,潇湘妃子作了三首,但三首位列十二首前三,李纨说诗魁非黛玉莫属。以菊为题的这三首诗出现在小说第三十八回,酒足饭饱,各人默契的各做其事,各思其诗,顺其自然就有了这十二首写菊佳作,潇湘妃子不亏文采出众,三首诗独霸前三,《咏菊》最妙,无一字提到菊,菊花的样子,颜色也都没涉及,但是读来却感受最深,因为“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诗的最后提到了陶渊明,众所周知,陶渊明最爱菊,与菊有着深厚的渊源,我们耳熟能详的便是他《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当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解绶还乡,隐耕田园,劳动之余,特爱菊花。黛玉“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正当自己觉得无人倾诉时,想到了高洁的菊花,高洁的陶渊明,暗示自己也像陶公,像菊花一样清高,不屈服恶势力。虽没菊字,却句句咏菊,夺冠当之无愧。《问菊》中“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问菊花:你孤标傲世,遗世独立,到底是想偕谁一同归隐?同样开花,百花都在美好的春天里开放,独你为何迟迟到秋天才开呢?这一句看似责问,实则是在夸赞菊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也是在说自己不与人同的高尚情操。《菊梦》写菊梦,实则也和《咏菊》、《问菊》一样,写自己梦幻般的情思,“只羡鸳鸯不羡仙”,自己不羡慕能够得道成仙,只希望能找到自己的知己,“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最悲不过如此,一觉醒来什么都没有了,连同个诉说的人也没,这里凄清悲凉的气氛暗示了林黛玉结局的悲惨。这三首咏菊诗,诗人都是通过菊来传情达意,表明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三)沉鱼西施倔虞姬,落雁昭君俏红绿——咏史篇林黛玉说:“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于是就有了《五美吟》。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为了国家的利益,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黛玉的《西施》提到了典故东施效颦,人们只是羡慕西施的美貌,黛玉在诗中却充满了对西施的同情,“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西施貌美如花又如何,红颜薄命,最后也没能善终,不免沉江而亡,东施虽然容貌丑陋,却能够平安长寿,得以终老家乡。想到这里,林黛玉不免联系自己的身世,父母双亡,寄身贾府,无依无靠,虽然有宝玉体贴关心自己,但仍有很多人不能理解她,所以她预感到自己体弱多病,身体也不能长久,思前想后,自然会产生一种悲哀。一曲《垓下歌》,多少离人泪,虞姬自刎,不愿苟活,为爱情,为国家,黛玉的《虞姬》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虞姬的临难不苟、项羽的束手无策、黥布和彭越的苟且偷生表现得入木三分,赞美了虞姬的耿直倔强的性格,林黛玉对倔强的虞姬是欣赏羡慕的,通过《虞姬》表达了林黛玉像虞姬一样宁死不屈的坚强性格。同样是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黛玉通过《明妃》也表达了对红颜薄命的疼惜和倔强不屈性格的赞美,将自己的身世遭遇寄托在《明妃》中,表达自己的不屈精神。《绿珠》这首诗林黛玉对绿珠有一种惋惜之情,石崇因为绿珠获罪,绿珠听后流泪坠楼而死,“同归慰寂寥”,这样的绿珠也是幸福的吧。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林黛玉在爱情上不仅重视情感上的相互爱护,而且更加注重精神上的默契。总的来说,林黛玉对绿珠的以身殉情还是持赞赏态度的。与西施,虞姬,明妃,绿珠不同的是,红拂是唯一得到善终的奇女子。《红拂》中“美人巨眼识穷途” 显示了红拂的远见卓识,正是因为结识了对的人,大胆突破束缚,最终才能有美好的结局。林黛玉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红拂具有远见卓识、不受权势的诱惑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追求生活理想的钦佩之情。林黛玉的咏史诗《五美吟》,对西施,虞姬,明妃和绿珠都有怜惜之情,可叹自古红颜多薄命,但是也有对她们的赞美,赞美她们的坚贞不屈,为爱情奋不顾身。唯一得到善终的红拂女,黛玉对她完全是羡慕赞赏,欣赏她的慧眼识真,自由勇敢。黛玉借史来暗示自己的命运,表达自己的情思,也可谓咏史诗的不俗作品了。(四)“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建筑篇第十八回,元妃省亲中,黛玉也有作诗,只是这些诗不像前面提到的诗词一样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归省作的诗都只是为作诗而作诗。《世外仙源》和《杏帘在望》这两首对仗工整,其价值在于突出林黛玉新奇的构思以及出色的文学素养。三、黛玉诗词的感情色彩从黛玉的诗词中我们不仅能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能够领悟到人生哲理。《葬花吟》是林黛玉诗词的代表,那我们就以此为例来探探黛玉诗词中的人生哲理。(一)对生命无常,世事变迁的无能为力林黛玉父母双亡,寄人篱下,虽然是在自己的亲外婆亲舅舅家生活,可是多愁善感的性格常常令她自卑,她不像薛宝钗有哥哥有妈妈照应,不似史湘云有着天生豁达乐观的奔放性格,这就造成了她见花溅泪,见月伤神,天生的敏感使她的诗词中带有对生命无常和对世事变迁的无能为力。“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对于花开花落,世事变迁,她也只能发出无奈的吟叹。(二)对封建势力的抵抗和对美好幸福的向往曹雪芹之所以将浓墨重彩赋予林黛玉,是因为这个人物有着反叛精神,这在腐朽的封建社会是难能可贵的,反抗体现在哪儿?不仅仅体现在一些随性的日常做法上,也体现在诗词中。“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君直到天尽头。”向往自己能长出翅膀,奔向幸福美好的生活,“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不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宁死不屈的精神。《红楼梦》中,人物诗词是与人物性格,命运,灵魂产生共鸣的。通过对黛玉诗词的分析,我们更加真切的了解了林黛玉这个饱满的人物,也更进一步感受到《红楼梦》这部巨著的文学魅力。参考文献[1]曹雪芹.红楼梦.甲戌本浅析红楼梦诗词中的虚词“自”  摘要:诗词在《红楼梦》的内容衔接和感情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曹雪芹在炼《红楼梦》诗词中的虚词上也花费了不少心思,但人们往往会忽略这些没有词汇意义的虚词,但实际上,《红楼梦》诗词中的虚词常常成为点睛之笔。本文浅析“自”这个虚词,探究虚词的表情达意之功效。  关键词:虚词;诗词;《红楼梦》;功能;自  [中图分类号]:H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6--01  从古至今,就有“诗言志” 一说,人们借助诗歌来传达自己内心感情,诗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呈现,很多作者把自己内心的波澜起伏融入到诗里,把自己对人生与世界的理解通过诗歌中的意象或字词组合表达出来,比如用“柳”表示离别不舍之情,用“秋”表达愁绪,用“鸡塞”表示征途,这些特定实词的出现,可以在进入中国文化系统的读者心里引起强烈的文化共鸣,那么没有实际词汇意义的虚词呢,它是否也能抒发情感,寄寓感慨呢?  读《红楼梦》诗词,会发现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虚词,那就是“自”,林黛玉《葬花吟》中的“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桃花行》中“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五美吟》中的“长揖雄谈态自殊”“吴宫空自忆儿家”,《秋窗风雨夕》中的“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咏菊》中的“满枝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史湘云《咏白海棠》中的“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探春的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贾宝玉与探春合作的《南柯子・咏絮》中的“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香菱的《咏月诗》中的”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贾惜春的灯谜“莫道此生沉大海,性中自有大光明”,甚至连很少作诗作词的贾政出的灯谜中也有“身自端方,体自坚硬”。为什么曹雪芹会如此偏爱这个“自”字,他苦心塑造的才女林黛玉的诗歌中更是经常使用这个“自”字,一个简简单单的虚词,它到底能传递出怎样的思想情感呢?  我们先来追溯“自”的本义,甲骨文中的“自”的本义是“鼻子”,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自。象也,象鼻形”,本来它是一个表示身体部位的实词,但汉语在实际的运用中实际上是 “词无定型”或“词无定类”,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前一字为名词活用作动词,《马氏文通》中说“字无定义,故无定类;而欲知其类,当先知其上下之文义何如尔”,启功先生也说“实词和虚词这两类又不都是定而不可移的,它们之间,有时虚字实用,实字虚用。”而“自”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由实到虚的语法化过程。西南大学刘平曾考证,“自”在发展的过程中,引申出了“开始”“起源”与“自然”的意义,有了“亲自”意的副词的出现,后来这些义项的“自”纷纷用在动词前作状语,词义进一步虚化、独立,成为状语。杨伯峻先生也指出,古人用“自”,常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形如副词。  读古诗词,“自”字经常成为诗眼,成为我们分析作者主观情态的依据,例如韦应物的“春潮带水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用来表现作者一种闲适孤清之感,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表现了一种对愁苦的无奈与对命运的无能为力之感。“自”用在诗词中多是表示一种万物不解风情的凄寒来衬托主人公的愁苦,《唐诗鉴赏词典》这样评价“自”的表愁功效“无论人世多么沧桑,离人多么伤感,流水照常潺潺,青草照常碧绿,山花依旧浪漫。它们对人世的种种变迁,似乎毫无感触。”当人事经历平地起波澜的震动,当心灵遭受离愁别绪的创伤,但万物仍然依旧,丝毫不为所感之时,还是照着原本惯常的方式变迁时,诗人们易感的心灵便会体会到自身的渺小与无助,使得愁苦被无限制地放大。   还原到红楼梦中,当黛玉感慨自己的身世如桃李落花般凋零时,她看到的是柳丝榆荚各自正婀娜多姿地芳菲摇曳,窗外春色几许,窗内愁人断肠,落笔时,那句“柳丝榆荚自芳菲”,有几多哀怨,几多忧伤,不言自知。同样那句“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更是如此,桃花灼灼盛开,耀眼中的绚烂,是多么的美丽,那繁繁桃花,如滴滴之泪,泪水长流不断,但桃花却不解人情,各自妩媚。  “自”字不光是传递着一种愁苦,更多的是对无常命运的一种无可奈何,对世事变迁的一种无能为力,如探春的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两个“自”字,表现了探春自身具有极高的价值,她有才华,精明能干,并且虽然是庶出,但毫不自卑,希望通过改革来兴盛贾家,但正是这样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形象,却偏偏生在大厦将倾之时,纵然有才有志,也很难挽之于未倒,而自身也只落得个漂泊离家的命运。同样,惜春所作灯谜也是如此,“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一个本来应该享受青春享受生命的官宦小姐,最后选择了缁衣蔬食与青灯古卷相伴,不能不让人感叹,虽性中自有大光明,但是此身也要沉黑海的无奈。  曹雪芹在第一回描绘《红楼梦》中有这样一句“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两端首尾皆空,表达着佛家的一种空悟的思想,《红楼梦》是一部大悲剧,因为它既创造了那么多有才有貌有德的钟情毓秀的女子的形象,但最后她们的结局大多数都是悲惨的,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在读者眼前,最后,“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曹雪芹的“愁”与“空”,从这个“自”字中可见一斑。  读《红楼梦》诗词,很多虚词都会让读者体会到作者的血泪之情,哀愁之诉。比如说“空”字,表现着一种人生的理想与努力因各种原因不能得以实现的失落,比如说晴雯判词中的“多情公子空挂念”,比林黛玉的《咏絮》中的“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终身误》中的“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再比如说“枉”字,表现出一种虽然经过了努力,但却无所收获的叹惋,如李纨判词中的“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她人作笑谈”,《枉凝眉》中的“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湘云判词中的“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曹雪芹高频使用的一些虚词,可以传递出一种由色悟空的观点,这也是一种宿命情绪的表现,他用看透世事云烟的心,为我们写下了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