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节选)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劝学(节选)

ID:792016

大小:474.5 KB

页数:30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劝学荀子 古乐府诗《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最无益只恐怕一日曝十日寒贵有恒又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毛泽东古乐府诗《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劝,勉励。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在宇宙观方面,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的口号,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他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有积极意义。 检查预习,朗读课文 正字音木直中绳虽有槁暴輮使之然也金就砺则利知明而行无过须臾之所学跂而望而闻者彰假舆马者假舟楫者君子生非异也 故不积跬步骐骥一跃驽马十驾 金石可镂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疏通文意质疑解疑拟提交课堂讨论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疑 重点语句理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问题探讨整体把握:荀子《劝学》“劝”人们学什么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品德修养立德立人尚德尚国 问题探讨把握行文思路: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学不可以已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方法、态度 问题探讨本文主要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第一段用了那几组比喻?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学习可以提高自己輮以为轮——学习可以改变自己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学习可以增长知识修养品德 合作探讨文本第二、三段各运用了哪些比喻?是怎样运用的?你能理清段内说理的层次吗? 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跂而望不如登高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善假于物 学习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对比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对比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对比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对比 第2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开头作者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先来阐说,接着就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辟,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 第3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最后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的两点保证,两者缺一不可。 学习归纳总结联系全文,试着归纳本文设喻的特点。 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②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③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①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2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3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这些比喻的运用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论证更有力。写作特点 拓展阅读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苕:芦苇的花穗。所系者然也:系的处所使它这样。蓬:草名。涅:黑泥。兰槐:香草名。渐(jiān):浸。滫(xiǔ):臭水。服:佩戴。此材料论述了什么道理?运用了什么说理方法? 识记名句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hūn,默默无闻)之志者,无赫赫之功。 巩固作业背诵默写全文积累整理本课文言知识完成《学案与测评》本课练习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