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优质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优质

ID:783684

大小:109.47 KB

页数:56页

时间:2022-01-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库和重点知识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C) A.基本教育规律  B.基本教学规律  C.基本心理规律    D.基本身心规律 2.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B) A.130          B.140        C.150          D.160 3.“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裨性的联系”属于(C)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4.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D) A.自我了解      B.自我实现    C.自我行动      D.自我控制 5.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A)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6.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B) A.女优于男      B.大致相等    C.男优于女      D.中国人相等,外国人不相等 7.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A) A.概念学习      B.意义学习    C.命题学习      D.符号学习 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C) A.均衡发展      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又慢 9.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条件刺激的(D) A.一般化      B.具体化      C.分化      D.泛化 10.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C) A.操作模仿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操作定向 11.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C)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2.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D) A.生活焦虑      B.择友焦虑    C.缺钱焦虑      D.考试焦虑  13.发现学习是属于(A) A.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B.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C.个别化的教学策略            D.交互式的教学策略 14.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C) A.注意        B.需要        C.动机        D.兴趣 15.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C) A.健康的人格    B.健康的习惯    C.健康的心理    D.健康的生活 16.完形——顿悟学说的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A.苛勒        B.斯金纳      C.桑代克      D.布鲁纳 17.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B) 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调节策略      D.监视策略 18.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D)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问题检验      D.问题解决 19.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B) A.行动        B.内化        C.执行        D.泛化  20.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A) A.形成性评价    B.定性评价      C.定量评价      D.考查性评价 2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A)。A.工作关系B.心理关系C.道德关系D.个人关系2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B)。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团结协作D.以身作则23.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B)。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24.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D)。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25.在哪种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C)。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26.哪种师生关系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D)。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27、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B)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兴趣D、共鸣28、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B)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29、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C)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30、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D)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31、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D)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自由的人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2、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C)A、健康权B、名誉权C、受教育权D、隐私权33、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D)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34、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A)选择。A必然B必要C必需35、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B)。A改革B创新C变革36、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A)。 A发挥B发展C发扬37、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C)。A变革B改变C变化38、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B)条件。A重要B基本C必要39、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C)环节。A重要B必要C首要40、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B)。A、先进的教学观念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41、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A、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B、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D、为了一切学生42、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D)。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43、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A)。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44、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B)。A、师生对话B、师生交往C、共同讨论D、课堂活动45、学科教学要以(C)为本。A、教科书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C、人的全面发展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46、课程不是教学的(A)。A、权威  B、方向C、目标D、计划47、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C)去实施教。A、嘴B、耳C、心D、眼48、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A)。A、服从B、尊重C、赞赏D、引导49、教师是学习的(D)。A、组织者B、引导者C、合作者D、以上都是50、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B)时间的活动。A、1/3  B、2/3C、1/2D、1/451、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A)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52、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B)A自主、合作、探究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C、学习、讨论、创新D兴趣、发现、研讨53、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A)A、针对性、因材施教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54、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    (A) A时代的要求  B教学要求C家长的要求  D学校的要求55、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C  )A教材改革  B课堂教学改革C课程改革  D教师素质提高56、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        (C)A教学大纲  B学生发展特点  C国家课程标准  D课程改革纲要57、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    (D)A国家、自治区、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B省、县、乡三级课程管理C教育部、教育局、教务处三级课程管理D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5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  C)A保持距离,建立威严  B加强了解,打成一片   C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D相互尊重,共同提高59、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  (B)A教材就是教科书  B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C教材就是课程    D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60、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  )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61、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B)A人类至少有7种以上的智能,每一种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B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的。C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所以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D各种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他们有共同的发展规律。62、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D)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63、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论述错误的是    (B)A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B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C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D教学设计需要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设计64、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      (A)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65、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  (A)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66、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  (A  )①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    ②研究教材。 ③教师要从课程整体设计高度、从学科知识技能整合视角、从教材知识技能的体系编排审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④研究学生特点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67、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是(B)A教师对教科书的忠实取向B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C不需要教师重新学习,并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引入教学D只需掌握具体性的专业知识,不需要掌握方向性的专业知68、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  (D)A教师完成教学任务B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课堂统一C让学生学会知识  D师生的交往互动69、体现今后考试改革方向的是(C)①突出考试的诊断、选拔和发展功能  ②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③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  ④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70、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不包括(D)A问题性    B开放性  C过程性    D综合性71、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C)A.科学、人文融合的理念  B.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C.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D.创新教育理念72、新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目标均由下列哪些方面构成          (C)①知识与技能目标②德育目标③过程与方法目标④能力目标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73、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    (D)①教育功能观的转变②教师观的转变③学生观的转变④教学观的转变⑤评价观的转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74、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哪些变化    (C)①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②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③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④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75、现行的教学大纲明显存在的弊端是(A)①教学目标上只规定知识方面的内容②内容偏难、深、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③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④“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76、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D)①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标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②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③课标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④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⑤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77.下列关于课程改革的背景的论述中正确的是(D)①知识经济初见端倪②国际竞争日益激烈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④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⑤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⑥世界各教育发达国给我国教改的启示 A.③④⑤⑥    B.①②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78、新课程结构区别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及调整原则是(A)①均衡性②综合性③选择性④系统性⑤实用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79、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等三个层面上展开。A.教材的更新B.教师的发展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80.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81.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A)几部分。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8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即(D)。A、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B、课程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C、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83.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A)。A、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B、辩论      C、合作性讨论    D、异步讨论(如BBS、电子邮件讨论等)84、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A)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8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C)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86、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成语是(C)A、三心二意  B、三令五申  C、三言两语D、三番五次87、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 A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C、以分科课程为主  D、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相结合88、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B)A、均衡性 发展性 互补性  B、均衡性 综合性 选择性C、针对性 发展性 综合性  D、针对性 整合性 自主性89.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 D)A 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90.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C) A改革开放 B“三个有利于”标准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和平与发展91.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C)  A小康社会  B信息化社会  C学习型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92、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 B ) A、课程性质   B、基本素养  C、教学原则   D、评价建议93、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B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94、“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B)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95、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D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96、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 C )①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②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③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④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97、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D)。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B、进行双基教学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98、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C)。A、以国家课程统一使用管理    B、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C、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D、全部下放权力,实行校本教材教学为主99、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D)次。A、7      B、4  C、5      D、8100、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是把(C)放在中心位置。A.学生B.教材C.教师D.教师和学生10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A)意义更大。A.班主任B.科任教师C.校长D.教研组长102、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根据具体的,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C)A.教学目标B.情感态度价值观C.教学要求D.教学过程103、(B)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 A.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B.关注每一位学生C.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D.信任学生104、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殿堂,更是(D)的圣殿。 A.情感体验B.师生交流C.学生成才D.人性养育105、(A)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A.民主平等B.关心学生C.以人为本D.鼓励学生106、“教师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体现出(A)的发展观。A、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B、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C、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107、(B)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A、建立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B、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108、新评价观强调评价主体应具有(B)。A、单一性B、多元性C、动态性109、“新的评价体系打破唯一,倡导多元和创新。”体现出评价体系(B)的特点。A、科学性B、灵活性C、有创意 110、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A)。A、促进发展B、甄别与选拔C、展示激励111、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C)。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C、自评与他评112.教育的根本任务是(C)。  A.传授知识B;增强技能C.教书育人D。学会认知E.学会做人113.(B)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A、国务院  B、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C、全国人大  D、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114.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B  )。A、纪律处分    B、行政处分    C、经济处罚    D、警告处分115.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  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___D___地位。A、政治  B、经济    C、法律    D、社会116.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  B)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A、学校行政部门  B、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  C、学校工会  D、学校党组织117.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C)。A、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资格B、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C、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D、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118.不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B)考试。A、国家学历水平  B、国家教师资格  C、普通话水平  D、计算机等级119.中小学教师资格由(A  )教育行政部门认定。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B、国务院C、各级地方人民政府D、省、自治区、直辖市120.教师的(A)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A、考核结果  B、工作成绩  C、学历水平  D、业务水平121.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C  )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A、高于  B、接近  C、不低于或者高于  D、同等于122.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的待遇,由(C  )确定并予以保障。A、上级主管部门B、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C、举办者D、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123.侮辱、殴打教师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C)。A、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B、承担民事责任  C、追究刑事责任  D、给予行政处分124.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教师申诉的(C)内,作出处理。A、三个月      B、45日    C、30日        D、15日12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D)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A、革命老区  B、贫困地区  C、中西部地区    D、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12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师享有的权利的是(B)A、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B、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C、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D、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团体中充分发表意见127.为了(A  ),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A、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B、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C、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D、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128.教师应当履行关心、爱护(B  ),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A、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B、全体学生C、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D、残障学生129.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D  )的使命。A、公民素质  B、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C、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D、民族素质130.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A)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修养。A、定期  B、不定期    C、每两年    D、每年131.地方人民政府对违反《教师法》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法权益的,应当(B)。A、责令其立即改正B、责令其限期改正C、依法追究刑事责任D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13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A  )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1995年9月1日起实施.A、1994年1月1日        B、1994年9月10日C、1993年11月1日        D、1995年1月1日133.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    A.教育现象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教育理论134.1632年、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C)    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135.下列不属于骑士七技的范围的是(C)    A.骑马B.投枪C.音乐D.吟诗13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是(B)    A.教育B.环境C.遗传D.主观努力137.学校体育的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是(B)    A.早操、课间操B.体育课C.体育竞赛D.学生自觉锻炼138.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D)    A.心理过程B.信息过程C.逻辑过程D.认识过程139.马卡连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C)  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B.知行统一的原则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140.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一种(C)    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B.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C.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D.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141.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包括(A)    A.学期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    B.全面计划和专题计划    C.课内计划和课外计划      D.教学工作计划和思想工作计划142.在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B)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自我教育D.社会教育143.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D)    A.课外校外教育B.各科教学C.社会实践活动D.班主任工作144.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A)    A.以教学为主            B.教学、科研并重 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    D.所有时间用于搞教学145.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C)  A.唐朝中期B.明朝中期C.清朝末年D.辛亥革命以后146.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A)  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147.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D)所持观点是:教育无目的论。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D.杜威148.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  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149.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C)  A.深化课堂教学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150.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B)  A.永恒性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D.继承性151.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B)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152.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B)  A.主导地位B.主体地位C.被动地位D.辅助地位153.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D)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15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  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15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巩固与保持知识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156.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  A.示范性B.复杂性C.主体性D.长期性157.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  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158.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  A.《爱弥儿》B.《人的教育》C.《教育漫话》D.《教育论》159.“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  A.赞科夫B.皮亚杰C.布鲁纳D.根舍因160.“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B)  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活动161.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  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6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B)  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16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C)  A.复杂性B.师范性C.创造性D.主体性16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检查评定成绩165.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166.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D)  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    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  C.在学校之外              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167.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A)  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168.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D)  A.生理与安全需要B.尊重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169.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C.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170.“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C)  A.心境B.激情C.应急D.理智17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种特点作了最好的诠释?(B)  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172.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下列哪一选项的干扰(A)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单一抑制D.双重抑制17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能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C)  A.性格B.气质C.能力D.兴趣174.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B)  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最近效应175.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___课程,自小学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课时。(A)  A.必修33B.必修11  C.选修33D.选修34 176.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B)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177.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A)  A.胆汁质B.粘液质C.多血质D.抑郁质178.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A)  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情境D.问题对象179.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  A.教育学B.教育心理学C.教学论D.教育哲学 180.记忆过程包括(D)  A.识记、保持和遗忘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181.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B)  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182.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B)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183.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  A.观察力B.想象力C.思维力D.判断力184.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D)  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185.“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B)  A.复杂性、创造性B.主体性、示范性C.长期性、间接性D.连续性、广延性186.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B)  A.原型B.定势C.迁移D.原型启发187.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A)  A.自然适度B.克服羞怯C.真实坦诚D.留有余地188.“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C)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89.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190.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B)  A.宽大效应B.晕轮效应C.中心品质D.刻板印象191.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D)  A.信度B.效度C.智商D.常模192.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B)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虚拟直观D.语言直观193.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执行方面能达到高度的完善和自动化的阶段是(D)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194.出乎意料的夸张情景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为(B)  A.心境B.应激C.激情D.热情19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196.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A)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197.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C)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 198.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活动的(A)  A.个性心理条件B.心理过程C.生理条件D.个性倾向性199.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C)  A.自觉性B.独立性C.创造性D.主动性 200.一般地,教学中的感知可以区分为如下方式(C)  A.学习感知、生活感知B.课内感知和课外感知   C.直接感知、间接感知D.形象感知、抽象感知 201.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C)  A.激情B.应激C.心境D.热情20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  A.个别教学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D.课堂教学20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C)  A.因材施教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204.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A)  A.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205.鲁班发明锯是借助(D)  A.定势B.变式C.问题D.原型启发206.课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C) 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207.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B)  A.感觉B.知觉C.表象D.后像20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C)  A.连续性B.创造性C.长期性D.主体性209.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D)   A.自我反思B.同伴互助C.专业引领   D.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210.气质类型(C)  A.有好有坏B.都是好的C.无好坏之分211.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D)   A.基于学校B.在学校中C.为了学校D.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 2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213.智力的高级表现是(A)  A.创造能力B.抽象概括能力C.观察力21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B)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215.当个体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更可能接受一项重大的,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做(A)  A.“登门槛”效应B.低球技术C.留面子效应 216.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B)  A.连续性特点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D.示范性特点217.教师的根本任务是(C)  A.教书B.育人C.教书育人 218.人的情绪与情感是以什么为中介的反映形式(A)  A.需要B.动机C.态度D.认知219.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C)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220.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A)  A.心理现象及其规律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D.心理特征221、教学的中心任务是(B)  A.发展学生的智力B.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C.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D.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222.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  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223.主体教育在教学领域里的实践,最相关的一项是(A)   A.主体性教学B.尝试教学C.反思教学224.“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225.教师分析研究所教学科的教材及课标(大纲),变革与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从问题出发,开展专题性的课题研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是属于教师哪一方面的工作(C)   A.教育工作B.教学过程C.教育科研D.管理与组织 226.小组学习属于新课程倡导的哪一种学习方式(C)   A.自主学习B.探究学习C.合作学习D.接受学习 227.当团体中所有的人都能达到目标时,个体才能达到目标是指(B)  A.竞争目标结构B.合作目标结构C.个别化目标结构 228.主体性教学与下列哪一教学策略有着高度的相似性(A)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发现学习 229.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C)  A.直接强化B.自我强化C.替代强化230.在形式上,尝试教学强调教与学的先后顺序,下列属于其特征的是(D)   A.先提出教学目标B.提出问题、学生钻研   C.学生读书、教师指导D.先练后讲、先试后导 231.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B)   A.针对学习自主性B.人际交往,相互促进C.个性张扬 232.发现教学法重视问题的认知属性,其认识起点是(C)   A.教学的情感应力B.学习的心理动力C.问题刺激的阈值水平D.问题数量的多少233.教师通过自己长期的辛勤工作,使学生提高了思想品德素养,完善了知识与能力,身体和心理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些事实集中反映了教师哪一方面的能力(A)  A.教育能力B.教学能力C.教育科研能力 234.有两个学生,他们各自对自己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的成绩预期是:甲生80分,乙生100分。结果,两人都考了85分。甲乙二生的心理挫折,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B)  A.甲生的挫折心理大于乙生B.甲生的挫折心理小于乙生   C.两生一样大D.无法判定 235.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C)  A.原型定向B.原型操作C.原型内化236.在教学中,下列哪一说法或行为体现了教育民主(B)   A.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绝对权威B.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过程   C.学生按班主任意图主持班会D.学生不完成教师布置的事  237.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的一般趋势是(A)  A.随练习次数而提高B.随练习次数而降低  C.初期进步快,以后渐慢 238.在教学中,下列哪一说法体现了问题链教学(C)   A.学生领会课文意思B.以学习小组形式讨论学习   C.通过材料感知产生疑问D.学生遇到问题不能解决 239.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  A.弗洛伊德B.班杜拉C.马斯洛 240.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有一句教育名言:“没有哪一个人是由别人教育出来的,他必须自己教育自己。”这句话直接与下列哪一思想、学说相支持(B)  A.实用主义教育B.人本主义教育C.建构主义教育D.信息技术教育241.下列哪一说法与新课程教育思想一致(B)  A.潜能外显化过程不需要教师的参与B.学业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   C.考试是为了鉴别素质优劣242.下列哪一项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常用方式(A)  A.素质成长记录袋B.学具展览C.计算机动画制作D.学科竞赛 243.成就动机理论的研究表明,成功概率约为以下哪个数值的学习任务,最有利于激发学生达到最佳动机水平(B)  A.70%B.50%C.30% 244.“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对当代教师崇高职业操守的概括。为师的含义是(A)  A.传道、授业、解惑B.培养优生,转化差生   C.传授知识,培养能力D.努力工作,爱岗敬业245.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专著是(C)。  A.《教育没话》B.《教育学》C.《学记》D.《雄辩术原理》E.《论语》246.(B)年4月12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建立教师资格考核。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1985  B.1986  C.1988  D.1993  E,1997247.“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D)  A.《大学》B.《中庸》C.《论语》D.《春秋》248.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C)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249.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B)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250.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  A.地方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251.“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252.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253.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  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D.现代课程论254.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255.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洛克256.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D)  A.高难度原则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25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258.体育的根本任务是(B)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259.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B).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260.“教学相长”这一提法(C)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261.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C)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262.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C)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26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A.观察法B.问卷法C.谈话法D.调查法264.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D)  A.赞科夫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D.布鲁纳265.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  A.遗传B.环境C.教育D.教师266.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B)  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D.骑士教育267.普及义务教育始于(C)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268.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D)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269.教材包括(D)  A.教科书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D.以上三者皆是27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C)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271.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B)   A.延展B.必要补充C.深化D.变革272.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D)  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D.学校教育制度273.“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B)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274.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D)A.斯巴达  B.埃及  C.希腊  D.雅典 275.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C)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  276.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D)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  277.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C)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  278.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C)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  279.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D)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  280.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D)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  281.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D)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  282.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B)A.《学记》B.《论语》C.《礼记》D.《中庸》 283.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A)  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 284.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A)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 28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A)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 286.下述属于墨家(道家)主张的是(C)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287.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D)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288.“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A)A.《学记》B.《论语》C.《礼记》D.《中庸》 289.“学不躐等”出自(A)A.《学记》B.《论语》C.《礼记》D.《中庸》 29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291.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德莫克里特 292.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A)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 293.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B)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294.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C)A.教育B.教育学C.教育论D.德育论 295.以儿童中心主义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是(  C)            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杜威D.布鲁纳 29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B)                          A.学校的物质文化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297.作为人身心发展的前提,并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是(D)        A.学校教育B.个体实践活动C.成熟、环境D.遗传素质 298.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C  )   A.保证学生身体的正常发展B.促进现代大工业生产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99.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B  ),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A.授受关系B.民主平等的关系C.相互促进的关系D.师道尊严的关系 300.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的活动是(C)                               A.制定课程目标B.制定教学计划C.课程设计D.明确培养目标301.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A)          A.课程实施B.教学过程C.课程评价D.课程标准 302.道德认知模式首先是由哪位学者所提出?(D  )              A.加涅B.柯尔伯格C.班杜拉D.皮亚杰 303.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B)                    A.学生会B.班级C.小组D.团委 304.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下列哪一种角度来进行划分的?(C  )  A.从课程功能的角度B.从教育阶段的作用 C.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D.从课程核心组织角度 305.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是(D)                A.德育B.班级活动C.教研活动D.教学 306.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属于(B)              A.谈话法B.讲授法C.演示法D.讨论法 307.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叫做(D)              A.道德行为标准B.德育内容C.思想教育D.德育目标 308.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管理是(A)         A.常规管理B.民主管理C.平行管理D.目标管理 309.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A)       A.新授课和巩固课B.讲授课和练习课C.单一课和综合课D.理论课和实践课 31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311.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作品《爱弥尔》是由以下哪位教育家所著(B)         A.捷克的夸美钮斯B.法国的卢梭C.美国的杜威D.法国的赫尔巴特312.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体现的是(C)                       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非制度化教育D.正规教育  313.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A)                                 A.终身教育B.普通教育C.职业教育D.义务教育 314.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B)            A.启发式教学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C.困材施教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315.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C)                A.布鲁纳B.康德C.杜威D.卢梭 316.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C)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317.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D)                              A.生产力B.科学技术C.文化D.政治经济制度 318.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B  )                           A.素质教育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应试教育D.著名学者的学说 319.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B)                      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C.重视高尚品德培养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320.学校不得合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C)                                 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身心健康权D.隐么权 32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              A.多样化B.专业化C.单一化D.崇高化 322.将课程分为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D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323.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D)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思想政治教育C.课外活动D.教学 324.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主体现了教学的:(B)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325.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D)            A.了解学生B.融洽的师生关系C.先进的教学设备D.备课 326.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A)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27.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B)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模仿D.说理教育模式 328.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作(C  )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329.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C)                               A.年龄影响力B.性别影响力C.个性影响力D.学术影响力330.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C) A.夸美纽斯B.康德C.卢梭D.裴斯泰洛齐  331.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D)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持:个人本位论。A.裴斯泰洛齐B.卢梭C.康德D.洛克332.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A) A.洛克B.卢梭C.康德D.裴斯泰洛齐 33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D)著名的教育学著作《普通教育论》。A.卢梭B.夸美纽斯C.康德D.赫尔巴特  334.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 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C.教材中心D.课堂中心(B) 335.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D)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336.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A)A.凯洛夫B.赞可夫C.布鲁纳D.维果斯基 337.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B)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  338.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课程结构理论的教育家是(C)A.凯洛夫B.赞可夫C.布鲁纳D.维果斯基  339.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学发展思想的教育家是(B)A.凯洛夫B.赞可夫C.布鲁纳D.巴班斯基  340.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D)A科学技术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生产力  341.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C)理论创建于1960年A布鲁钠B赞可夫C舒尔茨D皮亚杰 34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B)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D文化  343.教育能推进科学的(C)A制度化B系统化C体制化D全面化  34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B) A系统性B能动性C客观性D主观性  345.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C)A孔子B荀子C孟子D墨子  346.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C)A弗洛伊德B威尔逊C格塞尔D皮亚杰  347.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D)A孟子B墨子C孔子D荀子  348.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D)A有针对性B因材施教C抓住成熟期D循序渐进  349.“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B)A阶段性B顺序性和阶段性C不均衡性D差异性  350.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D)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差异性  351.“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A差异性B不均衡性C阶段性D顺序性  352.“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B)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二因素论  353.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C)A遗传素质B环境C个体主观能动性D教育  354.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C)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即高中阶段D青年期  355.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B) A教学目的B教育目的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  356.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A教育目的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原则 357.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D)A控制作用B制约作用C促进作用D指导意义  35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C)A主要方法B重要方法C唯一方法D特殊方法  359.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D)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D培养目标  360.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A)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任务C教育的内容D教育的规律 36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D) A潜在性B现实性C特殊性D可塑性  362.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C) A实践的属性B社会的属性C自然的属性D现实的属性  363.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A)A动力B动机C条件D基础 364.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D)A认识B设计C设想 D安排  365.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B)A隐私权B人身权C名誉权D荣誉权  366.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C)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受教育权D隐私权  367.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D)A正常的保护B热心的保护C一般的保护D特别的保护  368.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B)A人格尊严权决定的B人身自由权决定的C隐私权决定的D名誉权决定的  369.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C)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B隐私权决定的C人格尊严权决定的D荣誉权决定的  370.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A)A学科专业素养B教育专业素养C品德专业素养D职业道德素养 371.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C)A管理能力B控制能力C教育能力D研究能力  37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D)A必然要求B必然结果C心理前提D必要保证   373.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A)A条件B任务C途径D结果 374.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B)A自由发展B自主发展C自愿发展D自动发展  375.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D)A权利B威严C权威D人格力量  376.学校教育的基础是(D)A教师B学生C班级D课程  377.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B)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  378.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A)A课程类型B教学计划C教学大纲D教科书 379.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D)A读、写、画B读、画、算C画、写、算D读、写、算  380.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B)A实践型课程B研究型课程C拓展型课程D知识型课程  38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把课程分为(A)A地方课程B研究型课程C知识性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 382.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把课程分为(D)A学校课程B技能性课程C学生中心课程 D基础型课程  38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D)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384.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A)A社会中心课程B技能性课程C研究型课程 D学校课程 385.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C)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386.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C)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  387.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A开设哪些科目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388.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D)A课程目标B教学目标C教学计划 D教学大纲  389.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B)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  390.教材的主体部分是(C)A讲授提纲和讲义B教科书和参考书C教科书和讲义D讲义和参考书  391.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D)A基本要求B基本原则C基本手段 D基本途径  392.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D)A安排课程表B分析教学任务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393.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B)A基础地位B中心地位C主要地位 D重要地位   394.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C)A注意力B观察力C思维力D想象力  395.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A)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396.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D)A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D夸美纽斯  397.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B)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夫  398.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C)A重要力量B主要力量C内部动力D外部动力  399.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D)A基本部分B基本内容C基本途径D基本阶段  400.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B)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401.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D) A熟悉教材B分析教材C概括教材D理解教材  402.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C) A教学目的B教学内容C教学原则D教学方法  403.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B)A温故而知新B不陵节而施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而时习之  404.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B上课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D课外辅导405.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A)A教学任务B教学内容C教学规律D教学原则  406.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C)A布置作业B检查作业C课外辅导D课后练习  407.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成为测量的(D)A信度B难度C区分度D效度  408.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成为测验的(A)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  409.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C)A教学程序B教学步骤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阶段  410.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B)A分组教学B个别教学C道尔顿制D班级上课制  411.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D) A斯宾塞B卢梭C洛克D夸美纽斯  412.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C)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A1856年B1860年C1862年D1866年  413.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D) A德育目的B德育原则C德育规律D德育目标  414.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C)A基础B途径C出发点D重要环节 415.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A)A德育内容上B德育规律上C德育原则上D德育方法上   416.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C)A内容B层次C结构D方法  417.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A)A知B情C意D行  418.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D)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419.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B)A关键B基础C内容D途径  420.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C)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21.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D) A方法B手段C内容D途径  422.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A)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课外校外活动C劳动D共青团活动  423.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C)A榜样法B说服法C陶冶法D锻炼法  424.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C)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  425.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A)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426.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B)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427.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D)A柯尔伯格B皮亚杰C麦克费尔D班杜拉  428.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A)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洛克D卢梭  429.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C)A班级公共财产B班级信息C学生D班级资料  430.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称为(C)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431.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A)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 432.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D)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 433.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A) 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 434.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B) A.2-3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 435.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C) 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 43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D) 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意识 437.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D)  A.地升华B.发挥C.表现D.持久的变化 438.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D) 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 439.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C) A.苏联心理学家B.美国心理学家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D.英国医生 440.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C) 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 44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C)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442.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A)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B.兴趣性动机C.情趣动机D.直接性动机 443.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 444.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C) 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隐蔽性学习动机 445.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A) A.外部学习动机B.诱因性学习动机C.强化性动机D.激励性学习动机 446.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A)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对活动的影响C.对记忆的促进D.对智力的影响 447.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A) A.举一反三B.聪明过人C.思维敏捷D.物以类聚 448.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A) A.形式训练迁移说B.同化学习迁移说C.经验类化迁移说D.认知结构迁移说 449.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D) A.感受与体验B.前人经验C.记忆的内容D.信息及其组织 450.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A) A.程序性知识B.实用的知识C.直观的知识D.可应用的知识 45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A) A.言语直观B.形象直观C.感知直观D.表象直观 452.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A) A.长时记忆B.内隐记忆C.操作记忆D.形式记忆 453.短时记忆的容量(D) A.较大B.没有限制C.非常之小D.为7土2个组块 454.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A)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B.复习越早越好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D.当天复习 455.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B)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 456.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A) A.操作技能B.技巧C.操作能力D.能力 457.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A)A.智力技能B.知识迁移C.智力D.思维程序 458.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A) A.复杂方案B.学习计划C.可行方案D.思维程序  459.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B)A.记忆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思维策略D.学习方法 460.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C) A.智力技能B.学习自觉性C.元认知策略D.自我意识 461.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D)A.新的理解B.不同的见解C.认知策略D.类比或表象等 46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B)A.意识和能力构成B.规则和技能构成C.认知策略构成D.经验和方法构成 463.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A) A.刺激情境B.即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 464.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D)A.智力技能B.思维品质C.思维程序D.能力或特性 465.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C) A.思维程序B.调查研究C.验证假设D.论证假设 466.一个人的对人对已、对事、对物的态度是(D) 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467.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D) A.比较不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比较稳定的 468.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D)A.新观点B.认知结构C.策略系统D.价值体系 469.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D)A.与他人基本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D.与他人相接近 470.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A)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 471.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B) A.知识经验B.观念和信念C.道德认识D.道德观 472.态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A)A.态度的核心成分B.动力性成份C.非智力成分D.内化了的成份 473.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B)A.行为方式B.意向或意图C.行为习惯D.语言或行为 474.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A) A.社会适应B.社会化人格C.精神面貌D.精神状态 475.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浑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A)A.积极的社会功能B.应有的责任能力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D.道德精神面貌 476.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B)A.怪异观念B.强迫行为C.强迫洗手D.强迫恐惧 477.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D)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B.痛苦不安C.感到惴惴不安D.感到极端焦虑 478.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C)A.严重惧怕B.原因不明地惧怕C.非理性惧怕D.持久性地惧怕 479.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C)A.不容易矫正B.容易矫正C.不属于性心理障碍D.也属于心理障碍  480.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C) A.思维品质B.学习内容C.学习结果D.知识技能 481.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B)A.若干等级B.五个等级C.三个等级D.四个等级 482.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D)A.信息加工B.智力活动C信息输入D.心理变化 483.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B)A.各种智力活动B.各种子目标C.各种课堂行为D.教学阶段 484.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D)A.信息加工B.学习活动C.复杂记忆D.理解 485.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A)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D.合作学习策略 486.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B)A.有所不同B.相类似C.有一定联系D.没有必然联系 487.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A) A.教师的主导教学B.独立完成作业C.家庭作业D.个别课堂练习 488.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C)A.学习积极性B.学习自觉性C.要花多少时间D.智力水平 489.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A)A.有影响B.没有影响C.几乎没有影响D.有实质性影响 490.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C)A.教学程序B.教学过程C.教学事项D.教学方法 491.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A)A.迷失方向B.错用方法C.措手不及D.产生焦虑 492.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B) A.维持动机作用B.促进和维持功能C.思想教育作用D.培养纪律功能 493.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教学有(D)A.一定的帮助B.较弱的影响C.间接的影响D.直接的影响 494.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C)A.可用因素B.微弱因素C.重要因素D.利弊兼有的因素 495.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A) A.目的和内容B.共同语言C.深厚友谊D.约束力量 496.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D)A.最终结果B.中间环节C.目标D.最高阶段 497.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A)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B.小集团意义C.依赖兴趣的作用D.没有政治意义 498.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A)A.极大的影响B.不大的影响C.积极的影响D.消极的影响 499.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B)A.集体观念B.从众C.服从大局D.集体凝聚 500.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A) A.是权威意见B.将有助于他C.旁观者的意见D.是客观的意见 501.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A)A.连锁性感染B.互相监督C.互相帮助D.遵守纪律 502.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A)A.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B.和口头的规范C.潜意识遵循的规范D.不成文的被动规范 503.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A) A.方向和范围B.方向C.范围D.纪律约束 504.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B)A.态度一致B.行动一致C.观点趋同D.相互理解与扶持 505.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A) A.行动对抗B.不团结、不信任C.拉帮结伙D.互相为难 506.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A)A.主要因素B.辅助因素C.外部互动因素D.环境因素 507.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C)A.教学风格B.组织教学方法C.气氛区D.教学氛围 508.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语言符号系统和(B)A.暗示影响系统B.非语言符号系统C.文字符号系统D.情感感染 509.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B) A.感情关系B.心理距离C.友谊关系D.互助关系 510.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D)A.修养和处世方法B.身份和地位C.交往方式与方法D.需要满足的程度 511.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A)A.人际关系B.对立统一关系C.心理互动过程D.人与人的矛盾 512.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A)A.必要条件B.辅助条件C.重要表现D.主要过程 513.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A)A.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B.养成竞争意识C.导致教师管理公正D.促进团结协作 514.竞争有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C)A.积极价值B.创造性功能C.内在价值和创造性D.真正目的 515.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B)A.监控与管理B.准则与控制C.限制性影响D.限制与规范 516.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B)A.课堂情境B.课堂结构C.课堂形势D.课堂教学 517.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B)A.课堂约定B.课堂行为准则C.课堂纪律D.课堂行为 518.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D)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B.学生听课效果C.后进生的感受D.人际关系的影响 519.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D)A.教室的布置B.教师的行为表现C.学生的学习方式D.学生座位的分配 520.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A)  A.教学过程的规划B.教学内容设计C.教学方法的实施D.教学方法的选择 521.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采用适当的惩罚(D)A.也是不行的B.也是违法的C.也是不必要的D.是必要的 522.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D)A.随机安排B.分类安排C.集中安排D.交错安排 523.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D)A.兴趣形成B.自发复习C.过度学习D.疲劳和厌烦 524.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D)A.心理异常B.不适应表现C.不良表现D.问题行为 525.班级里学习成绩差生和后进生有问题行为,优秀学生(D)A.也全都有问题行为B.没有问题行为C.只有问题行为萌芽D.也有问题行为 526.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 A.冲动型问题行为B.扰乱性的问题行为C.多动型问题行为D.自律障碍行为 527.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D) A.作出分析B.作出判断C.进行评估D.作出决策 528.测量首先要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A) A.一种量值B.一种题型C.某种题型D.多种题型 529.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D)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_量化描述人们心理特征。A.基本过程B.全部过程C.主要过程D.系统程序 530.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D) A.严格规则B.系统规则C.标准规则D.系统程序 531.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B)A.教师随堂评价B.教师自编测验C.随常考试D.课堂提问测验 532.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A)  A.成就水平的测验B.能力形成的测验C.结构的测验D.智力发展的测验 533.一般人们认为标准化考试与学校课程之间关系(C)A.比较密切B.缺乏学业效度C.很不协调D.基本协调 534.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C)A.教育目的服务的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D.当前工作服务的 53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B) A.华生B.马斯洛C.霍尔D.杜威 536.心理学属于(C)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D.哲学 537.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 538.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D)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 539.“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 A.适应现象B.听觉适应C.嗅觉刺激D.味觉刺激 540.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B)秒钟。 A.1~2B.20~40C.60~70D.70~80 541.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 542.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 543.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了。 A.大B.多C.小D.增加 544、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C) 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尝试错误法 545.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B.卡特尔C.瑟斯顿D.吉尔福特 546.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547.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B) A.追求利益的倾向B.回避失败的倾向C.回避困难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 548.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B) A.热情B.心境C.激情D.应激 549.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制 550.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B) A.信息传播B.人际沟通C.人际吸引D.人际关系 551.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B) A.否认B.文饰C.投射D.幻想 552.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B)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B.补偿C.退行D.转移 553.贯穿本书学习分论部分的理论是(C)A同化论;B信息加工论;C知识分类学习论;D反映论554.“教学心理学”这个术语最早由(B)提出.A格拉泽;B加涅;C桑代克;D安德森555、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最宽乏的定义是(A)A、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B、普通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C、人类行为之研究与改进;  D、学习与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规律556、六年级的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学习结果类型是(A)。A、动作技能;B、概念学习;C、言语信息;D、辨别学习557、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A)。A、表征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发现学习558、婴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习区分“你”、“我”、“他”,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上是(B)A、符号表征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接受学习559、未给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讲过句子的结构和成分,他们却能正确的判断:“我爱梅花”是句子,而“冬天的梅花”不是句子。这可以用乔钠森学习分类以下(C)来解释。 A、自我知识;B、心理模型;C、信息网络;D、认知成分技能560、桑代克的准备律与现代学习心理学中的(A)相一致。A、动机原理;B、强化原理;C、学习的发展准备原理;D、成熟概念561、桑代克后期把联系律看成效果律附律的原因是(B)。A、联系只能为奖励提供机会;B、光有联系而无满意的效果不能导致学习的进步;C、多联系产生疲劳;D、缺乏正确知道的联系易形成错误习惯。562、适合系列学习研究范型的例子是(C)。A、儿童背诗词;B、记住中国个省份名称;C、记电话号码;D、记数学公式。563、适合自由回忆学习研究范例的例子是(D)。A、记住中国个省名与相应省会名;B、记忆电话号码;C、记忆外语单词;D、记忆班级同学名字564、外语单词语音和字型联系的识记最适宜与用早期学习研究中的(B)范型来解释。A、系列学习;B、配对联想学习;C、S---R学习;D、自由回忆学习565、苛勒的顿悟学习实验中,能解决此类问题的动物是(B)。A、人工饲养的黑猩猩;B、所有野生的黑猩猩;C、所有灵长类;D、个别野生黑猩猩566.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是根据(A)实验结果得出来的。A、系列学习;B、配对联想学习;C、自由回忆学习;D、S---R学习567、主张“知识是外部现实在人脑中的表征”属于(B)。A、社会建构主义理论;B、信息加工理论;C、皮亚杰理论;D、激进建构注意观568、主张“是个人的建构,不存在共同的知识”属于(B)。A、社会建构主义理论;B、信息加工理论;C激进建构注意观D、奥苏伯尔的理论569、(D)强调知识的情境性属于奥苏伯尔的观点。A、皮亚杰;B、信息加工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社会建构主义570、教育心理学的核心部分是(A)。A、学习心理  B、人格心理学  C、普通心理学  D、发展心理学。571、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B)。A、学生    B、人和动物  C、动物      D、儿童57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诞生于(D)。A、二次大战以后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后57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C)。 A、学习的心理规      B、教学的心理规律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D、学与教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574、不属于注意的评价标准的是(C)A.注意稳定性  B.注意分配性  C.注意恒长性  D.注意转移性575、、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B) A.增强B.变化C.成熟D.死亡 576、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C)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77、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C)。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578、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579、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580、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D)。                         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58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582、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B)。    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583、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C)。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584、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D)。      A.六三制B.双轨制C.分支型D.五四制585、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586、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587、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C)。        A.是同时的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588、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C)。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589、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B)。            A.并不重要的时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C.没有效果的时期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59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B)。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591、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B)。         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C.怀特海D.克伯屈592、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C)。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D.要看情况而定593、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B)。          A.主体B.客体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594、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B)。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595、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D)  A.教育即生活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D.生活即教育596、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A)  A.军事体操教育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D.全面发展教育 597、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B)  A.1911年B.1912年C.1957年D.1958年598、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D)  A.1902年B.1903年C.1912年D.1922年59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D)  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60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C)  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60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602、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  A.《新教育大纲》B.《教育漫话》C.《教育过程》D.《论语》603、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B)  A.起决定作用B.不起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604、革命战争年代,我国去解放区的教育主要分为(D)  A.成人教育和儿童教育B.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C.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D.干部教育和群众教育60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过的著名德育原则是(B)  A.社会化活动原则B.教学的教育性原则C.自然后果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606、下列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的是(D)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D.教育形式的集体化607、课程具体包括(D)  A.课程计划B.教材C.教学大纲D.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608、在青少年学生的各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B)  A.10-12岁B.11~15岁C.13-16岁D.12-16岁609、“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  C  )首先提出的: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劝学篇》610、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A)A、《大教学论》  B、《论演说家的教育》C、《普通教育学》  D、《我的教育信条》611、“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B)提出的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612、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A)A、和谐教育思想  B、教学过程最优化  C、教学发展观  D、全面发展观613、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A)A、痒  B、序  C、校  D、学614、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A)A、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B、讲述、讲解、报告、讲演C、讲读、讲演、讲评、讲述  D、讲述、讲解、讲评、报告61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A)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方法  C、教育的效益  D、教育的规模616、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C)A、做人教育  B、职业教育  C、基础教育  D、专业教育617、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A)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C、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D、基础理论,基本原理618、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D)A、积极作用  B、影响作用  C、制约作用  D、导向作用619、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A)A、主导作用  B、主动作用  C、领导作用D、能动作用620、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C)A、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B、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621、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A)  A、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B、主体价值  C、创造价值  D、教育价值623、环境决定论最早的代表人物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A)。  A华生B皮亚杰C弗洛伊德D维果斯基 624、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C  )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625、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C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626、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A)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627、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B  )  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纳D、加涅    62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D)  A.陶行知  B.蔡元培C.潘菽  D.廖世承  629、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C)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630、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B)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631、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A)A.研究能力B.学习能力C.管理能力D.交往能力632、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C)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63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C)A.一  B.二  C.三  D.四634、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B)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635、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A)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636、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D)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63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C)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638、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B)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639、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A)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640、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B)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64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C)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642、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D)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643、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D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644、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645、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B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646、“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C)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647、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D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648、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B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649、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 D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650、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B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651、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652、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A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653、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C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654、“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B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655、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C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656、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B)A.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B.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C.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D.人本主义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素质教育理论。657、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A)A.迁移。  B.同化。  C.顺应。  D.模仿。658、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B)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  D.养成学生品德。659、小孩子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孩子(A)A.感知能力不成熟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记忆能力不深刻  D.思维能力有欠缺。660、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幼儿园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B)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B.基本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实践。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661、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该孩子入学。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背了(B)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662、小敏是个活泼、聪明的孩子,回答老师的提问总是又快又好。有一次,老师提了个问题叫小敏回答,她却答不出来。正着急时,忽然听到有个小朋友说“她越来越笨了”。小敏心里咯噔一下,心想:他一定是在说自己。然后就不断地想自己是不是变笨了。从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别人说什么,而且总觉得是在说自己,非常难受。整天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占着脑子,乱糟糟的,头都快炸了。你认为小敏的心理问题是常见的(C)  A.焦虑症。B.恐惧症。  C.强迫症。    D.抑郁症。663、袁老师中途接手大三班的班主任,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总是叫苦叫累,哪怕运动量没有超出他们可以承受的范围也是如此。如果你是袁老师,可在全班进行(B)A.积极的情感教育。B.意志品质的培养。C.人际交往教育。  D.良好性格的教育。664、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的可能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A)A.发散思维。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直觉思维。665、健康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拥有健康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应包括(D)   A.躯体健康。  B.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C.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D.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666、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D)的发展。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  667、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B)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  668、“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B)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669、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670、“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71、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672、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673、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674、(C)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675、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D)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676、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C)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677、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678、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67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680、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D)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681、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D)。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682、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A)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683、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B)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684、“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A)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685、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C)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686、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C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          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687、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C) A.说出、表演、展示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D.解释、完成、背诵688、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 A)  A.斯腾豪斯B.斯腾伯格C.杜威 D.赫尔巴特689、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  (A)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D.加涅690、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 B)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691、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692、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 B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693、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B)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69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B.上课C.批改作业D.考试695、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A)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696、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  B)  A.学生  B.学校C.教师D.校长697、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C)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698、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C)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699、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C)的整体提高。A、语文知识  B、语文能力C、语文素养700、(A)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A、学生B、教师C、学生和教师701、阅读是学生的(A)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A、个性化B、整体化C、综合化702、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B)、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A、学习态度B、学习方式C、学习目的703、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①) (1)生活即教育(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704、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目标是(①)(1)培养创造性人才与真善美的人(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与创造性人才705、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③)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1)因材施教;(2)实践与思考;(3)民主化;(4)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706、(②)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707、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②)(1)建构主义理论;(2)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3)多元智能理论;708、所谓“自我反思”是指(③)(1)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2)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3)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709、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①)等教学方法。(1)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2)观察法、思维法和探险性学习方法;(3)复习法、检测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710、(①)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3)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711、建构主义理论中阐述学习的四大要素是(②)(1)理解、记忆、协作、交流;(2)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3)自主、合作、探究、记忆;712、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A)①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②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③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④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713、如果迁移产生的效果是积极的,这种迁移则是(A)。A正迁移B顺向迁移C特殊迁移D知识迁移 714、以下不是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B)。  A教师指导B认知结构C媒体D学习材料特性 715、(A)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A奥苏贝尔B桑代克C布鲁纳D斯金纳 716、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C)最早提出的。 A班杜拉B奥苏贝尔C桑代克D布鲁纳 717、“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B)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718、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A)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719、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720、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          A、三年    B、三至五年721、国家实行(A)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  B、教师竞聘上岗722、(A)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723、(A)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中国公民  B、世界公民724、决定了教师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A)  A对象的特殊性  B劳动内容C劳动方式  D  劳动质量 725、决定了教师工作的自觉性和创造性。(D)  A对象的特殊性  B劳动内容  C劳动方式  D劳动质量726、用饿猫逃出笼箱的著名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D)。A.苛勒B.巴甫洛夫C.斯金纳D.桑代克727、学生高级情感不包括(A)A.归属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美感728、建构主义儿童发展观的代表人物是(B)A.斯金纳  B.皮亚杰  C.高尔顿  D.华升72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D)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730、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D)A言语信息的学习  B智慧技能的学习  C认知策略的学习  D态度的学习  E动作技能的学习731、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凝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A)A言语信息的学习  B态度的学习  C动作技能的学习D智慧的技能学习  E认知策略的学习732、小明在两岁半就学会正确使用“你””我“”他“三个代词进行言语交流,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B)A言语信息的学习  B智慧技能的学习  C认知策略的学习   D态度的学习  E动作技能的学习733、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性境是哪一条理论(B)A信息加工学习论  B建构主文学习论  C人本主文学习论734、联结论是由(A)提出的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杜威735、被公认为是行为主文学习观与认知主文学习观相结合的代表是(B)A奥苏伯尔        B加涅            C布鲁纳          D格式塔 736、我们常说:“学生不但要掌握知识,而且要获得技能”。此处的“知识”概念与信息加工厂心理学的(B)大致相对应A书本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言语知识  D程序性知识737、(C)认为陈述性知识的例题及其例题网络来表征。A皮亚杰  B加  C安德森  D罗杰738、学习圆周、圆周率概念后,学习用(和X表示圆周和圆周率)。这种学习属于(D)A机械学习  B有意义学习  C物体名称学习D概念名称学习739、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主要是由(C)个阶段构成。A、1  B、2  C、3  D、4740、在学习动作技能的培养中熟练操作具有(C)种主要特征A、1  B、3  C、5  D、7741、在没有教师帮助下,学生通过活动解决学习问题,完成教学任务,成就教学目标的方法是(C)。A、渗透法    B、解决法      C、构架法  D、表面深层成就法742、学习者对材料进行提取和利用时,需要(A)。A、再认和回忆    B、聚类    C、分类回忆      D、推断743、贾德所做的著名水下击靶实验证明的是(B)A智力技能中规则的迁移B陈述性知识的迁移C动作技能的迁移D认识策略的迁移744、“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A)A侧向迁移B学会学习C特殊迁移D纵向迁移745、产生式迁移理论证实了(C)A学习可以自动迁移,而不必有学习者的有意、注意B熟练的基本技能可以自动迁移C桑代克的共同的“S——R”成分可以导致迁移D策略学习可以自动迁移746、桑代克在迁移研究中的贡献是(D)A形式训练说B概括化迁移C关系转换说D共同要素说747、问题空间是由(C)构成的。A.起点    B.目标    C.允许的操作    D.已知条件748、创造性与(C)无关A.智力  B.发散性思维  C.生活条件  D.人格749、从现代认识心理学的观点看,创造力培养的最好途径是(  A  )A.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B.进行反省认知训练  C.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D.重视基础知识训练750、“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求证它的两边相等,这是四种类型问题空间中的那种类型(  C  )A.A型  B.B型  C.C型  D.D型751、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的描述是(B)A:他宁愿担任专业工作也不愿做企业家B:他总是因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C:他很少依赖外界反馈D:他常常让别人提出问题752、早在上世纪初,(A)研究发现,情绪唤醒水平高成过低却不利于学习,中年唤醒水平,学习效果最好。A:叶克斯和多德森B:多德森和加涅C:叶克斯和加涅D:叶克斯753、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C)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的干干净净B.他总是烟酒不离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钱,主动退还D.他有病不去看医生754、幼儿园小朋友不愿意吃肥肉,把肉吐在地上,反映了儿童(C)A.品德B.不良品德C.不能确定D.道德755、儿童易模仿影片中反面人物行为,导致不良品德。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做法是(C) A.避免学生看这种影片B.对有误行为说服教育C.减少描写反面人物D.影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756、教学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决定教学目标、了解学习准备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A)四个阶段。A实施教学评价B发展教学活动C实施教学策略D运用教学方法757、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领域,每一领域的目标又是(C)分成若干层次。A由高到低B平行C由低到高D各不相关  758、学习准备是学习的内部条件,是(B)的起点。A学习  B教学  C讲课  D教育759、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D)A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  B针对性、时效性、积极性  C针对性、科学性、主动性  D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760.在全人类中,智力呈(A)  A.常态分布B.偏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D.负偏态分布761.“矫正错误”是注意的(C)  A.选择功能B.整合功能  C.维持功能D.调节和监督762.“灵感或顿悟”是(A)  A.创造思维B.再现思维  C.分析思维D.直觉思维763.少年早慧和大器晚成表现了(C)  A.能力类型差异B.能力水平差异C.能力表现早晚的年龄差异   多项选择题1.课程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影响和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b、c、e)。a.传统思想因素b.人的身心发展因素c.科学文化因素d.生产力因素e.社会因素2.课程的基本类型有(b、c、d)。a.国家课程b.学科课程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e.问题课程3.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表现形式是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e)。a.教材b.教学辅导书c.综合练习册d.教学目标e.教学指导书4.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及顺序(a、b、c、d、e)。a.课程设置b.课时分配c.规定培养目标d.学科顺序e.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5.“拔苗助长”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c)。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e.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6.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有(a、b、d)。a.讲授法b.谈话法c.演示法d.讨论法e.实验法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最一般的方法有(ABCE)。A讲授B提问C组织讨论D发现学习E家庭作业8.目前中小学教学中普遍运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主要有(a、b、d)。a.投影器b.录音机c.模型d.录像机e.挂图9.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刁:(ABCDE),……A.中小学教育B,社会教育C.成人教育D.家庭教育E.高等教育10.生产力发展决定教育的(BC)。A.机会B.规模C.性质D.速度E.理念11.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ACD)。A.知B。思C.行D。情E.做 12.教学的组织形式是(BDE)。A,复式教学B.个别教学C.问题教学D.班级授课E.分组教学13、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A、B、C)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14、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倡导(A、B、C)A.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B.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C.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5、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B)A.国家统一管理课程B.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C.学校自主管理课程16、下列属于课程改革提出的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有(A、B、C)A.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B.各种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C.信息化课程资源17、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A、B)A.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B.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C.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18、新课程体系下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A、B、C)A.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基础上的教师自评为主B.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C.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19、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任务有(A、B、C)A.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B.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C.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20.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改革的目标是建立(ABC)考试、选拔方式。A.学生自由选择B.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C.综合评价的21..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逐步实现(A、B、C)A.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革B.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C.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22.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23.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ABC)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24.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ABCD)A.情境B.协作C.会话D.意义建构25、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BCD)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26、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BCD)A.民主的 B.平等的C.对话的 D.互动的 27.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C)A.学习者B.定向者C.促进者D.定论者28.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ABC)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29.“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ABCD)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D.保障措施30.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BCD)A.前沿性B.全局性C.基础性D.先导性31.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ABCD)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32.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ABD)A.家庭资源B.社会资源C.校园资源D.自然资源33.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BCD)A.向学生回归B.向学校回归C.向教师回归D.向教育实践回归34.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A.可操作性B.验证性C.教育性D.探索性35.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BCD)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C.多方位研究时期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36.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BCD)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3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ABC)。A组织者B引导者C合作者3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六项具体目标有:转变课程的功能、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和(BC)。A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B建立发展性的评价观C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39、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主要强调两个方面。(AB)A学生对数学的认识B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C学生对数学应用能力40、数学思维的特性主要有(ABC)。A概括性B问题性C相似性41、数学基本能力分为(ABC)A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B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其它数学能力主要指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的能力42.皮亚杰提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ABCD)A成熟B练习和经验C社会性经验D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43.皮亚杰所说的适应机能包括哪些过程?(AB)A同化B顺应C异化D内化44.正迁移可分为()。(选AC)A横向迁移B积极迁移C竖向迁移D消极迁移45.影响迁移的因素有()。(选ABCD) A认知结构B媒体C年龄D态度46.影响迁移的个人因素有()。(选ABCD)A认知结构B智力C年龄D态度47.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有()。(选ABCD)A学习情境的相似性B教师指导C学习材料特性D迁移的媒体48.生长需要包括()。(选BCD)A尊重的需要B求知与理解的需要C审美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49.()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选ABCD)A求知欲B知识价值观C成就归因D自我效能感50、注意的功能有()A.调节功能B.维持功能C.抑制功能D.选择功能E.启动功能标准答案:A,B,D101、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法管理区象在于(BE)A、秧序B、权重C、复位D、检查E、稳定性系数102、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迁移有(CD)。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正迁移D负迁移103、加涅将教学目标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和(AC)A.动作技能B.分析技能C.态度D.综合技能104、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包括(ABD)方面。A.认知B.情感C.人格D.社会性(因为人的发展是离不开社会的)105、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ABCDE)A.深刻性B.灵活性C.独创性D.批评性E.敏捷性106、学生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BCD)A.智力定义差异B.智力类型差异C.智力发展水平差异D.智力表现早晚差异107、学生认知的发展的分类(ABC)A注意B记忆C思维D想象108、班杜拉认为强化可分为(ACD)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109、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可以分为(ABC)A知识的获得B知识的转化C知识的评价110、我国学者的学习分类(ABCD)A知识的学习B动作技能的学习和熟练C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D道德品质或行为学习和熟练111、通过信息加工过程人们获得的知识有(BD)A言语知识B陈述性知识C书本知识D程序性知识112、认知心理学家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以(ABCD)A知识B信息C表征D贮存113、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ABCD)A概念的定义性特征B原型C讲授概念的方式D概念之间的联系114、程序性知识可以划分(AC)A、模式识别程序  B、模式程序C、动作步骤程序  D、动作技能115、从动作过程中外部情境是否有变化的维度,可将动作技能分为(BC)A、连续的动作技能  B、开放性技能C、封闭性技能    D、外循环技能116、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区别主要有(ABC) A、活动的对象不同  B、活动的结构不同C、活动的要求不同  D、活动的不同117、程序性知识学习的阶段有(ABC)A陈述性阶段B程序化阶段C自动化阶段D非自动化阶段118、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形成的阶段(ABCD)A认知阶段B分解阶段C联系定位阶段D自动化阶段119、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有(ABC)A原型定向阶段B原型操作阶段C原型内化阶段D原型外化阶段120、元认知培养的方法过程(BCD)。A、暗示法B、自我提问法C、相互提问法D、知识传授法121、根据学习策略的运用范围,可分为(AC)。A、一般学习策略B、组织策略C、学科学习策略D、应用解题策略122、根据学习策略的涵盖成分,可将学习策略分为(ABCD)。A、资源管理策略B、认知策略C、自我监控策略D、自学策略123、自我调节学习的模式有(ABCD)A自我评价和监控B目标设置与策略计划C策略执行与监控D策略结果的监控124、学习策略的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BCDEF)A过程性原则B训练性原则C分解性原则D一体性原则E迁移性原则F效能感原则125、学习策略的教学的方法和途径(ABCD)A表面深层成就法B构架法C学科渗透式教学D学习策略的专门训练126、学习策略教学的程序(AB)A策略教学计划的制定B将策略落实到每一节课中C针对训练重点,搜集迁移资料D逐渐细化,落实到每一节课中127、为了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合理编排教材内容应作到教材(A.D.E)A结构化B信息化C程序化D一体化E网络化F合理化128、学习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是(ABCDEFG)。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概括化理论D关系转化说E奥斯古德的迁移三维曲面模型F认知结构迁移理论G产生式迁移理论129、下列属于创造法培养中的类比模拟法的是(ABC)A.鱼-潜水艇B.蝙蝠-雷达C.蒲公英-降落伞D.狗鼻-电子鼻130、问题解决的特点是(ABC)A问题情境性B目标指象性C认知操作性D克服障碍131、问题的解决类型是(ABCD)A定义良好的问题和定义不良的问题B排列问题C结构推导问题D转换问题132、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ABCD)A发现问题B明确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133、创造性的评定原则是(ABC)A一致性原则B多样性原则C适应性原则D创造性原则134、创造性评定的基本方法是(ABCD)A创造性测验法B创造性实验法C作品分析法D主观评定法135、创造性的评定工具(ABC)A南加利福尼亚大测验B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C威廉斯创造力测验D比纳西蒙量表136、维纳的三维归因分类有(ACD)。A:内外维度B:上下维度C:特定维度D:可控制维度137、研究者发现,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对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的不同定(BC)。 A:不同成就目标定向的个体在认知方面有区别B:不同成就目标定向的个体情感方面有差别C:不同成就定向的个体在行为方面有差别D:不同成就定向的个体在动机方面有差别138、学习动机的分类是(ABCD)。A:内在动机B:外来动机C:主动性动机D:辅助性动机139、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ABCDEF)。A:行为主义强化理论B:人本主义的需要理论C:成就动机理论D:归因理论E:成就目标理论F:习得性无力感理论与自我效能感理论140、品德的心理结构可归纳为(ABCD)A.道德认识B.道德行为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判断题1,道德是指教师个人的道德而不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错误]。教师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因此,教师道德就是教师职业道德2.教师只要在课堂教学中按其职业道德的要求行事就可以了。[错误]。教师职业道德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精神支柱。因此教师应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遵循其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3.只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就可以当教师。[错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还需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及教育科学知识。4.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养应有特殊而严格的规定。[正确]5.师生关系就是教与学的关系。[错误]。师生关系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多层次的关系体系。教与学的关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6.师生关系如何无所谓,只要教师业务能力强就行。[错误]。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正确]8.教育机智是教师灵感的突现。  [正确]9、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 )10、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 )11、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 )12、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 )13、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 )14、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15、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 )16、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 )17、依据科尔博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 )18、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 )19、人的身心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20、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已由课程知识的施与者变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21、现代学生观强调学生主体性的观点,学生主体性包括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基本特征。(√)22、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开设信息技术选修课程。(×改成必修课)23、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没有高低和尊卑之分。(√) 24、诚信既是人际关系中的基础性道德,也是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基础性道德规范,而学校是诚信教育的启蒙场所。(×改成重要场所)25、新课标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6年级)、第二学段(7~9年级)、第三学段(10~12年级)…(×)26、提倡选择性学习是日本数学课程的一大特色……(√)27、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就是对传统教学的彻底改变。(×)28、数学在19世纪已经发展成独立的学科。……(√)29、“精讲多练”成为我们普遍的教学模式。……(×)30.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对)31.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实现的指导思想。(错)70、一般说来,定义良好的问题较易解决;而定义不良的问题较难解决.(√)71、“集体大脑”指一个新的设想可能由几个乃至更多人集中站到一起形成(×)72、多功能三角尺的开发属于希望点列举法(√)73、法拉第对“电力”“磁力”关系的研究属“移植法”(×)74、兴趣定由内外、直接、间接四个因素构成的。(×)75、人本心理与家加涅认为,要提示动机的本质,必须关系人的需要,把需要区分为一些基本的层次,对这些需要层次进行研究,从整体动机的实质。(×)76、学习目标是学生对学习兴趣及结果的期待,达到学习目标学生受到各种强化。(×)77、道德和品德是两个相同的概念。(×)改为:品德与道德是密切联系的,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78、品德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改变。(×)改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除了既受社会条件的制约还要受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他将随着个体的产生、成长、死亡而发生、发展以至消亡。79、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80、自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是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受自身以外价值标准所支配。(×)81、要是学生将掌握的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主要是让他们掌握大量的道德知识(×)82、加涅将教学目标或学生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5类。(×)83、学习准备是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育的起点。(×)84、教学支架是从绘画的画架引申而来的。(×)85、程序教学的真正首创者是普莱西。(×)86、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源于《孔子.述而》。(√)87、是非题是要求学生对一则陈述的命题给予是非判断的一种试题形成(√)88、观察评价常采用行为检查单和轶事记录等方式进行(×)89、档案袋是档案评价的重要依据(√)90、根据评价中所使用的测验的来源不同,可以将测验分为标准化学绩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91、测验是评价的前提和重要手段不等于评价(×)92、课堂教学监控系统的特性是施于未发、被控为主和个体单独的过程(×)93、课堂教学监控系统在结构上包括3项基本内容:价值取向要素构成和课堂教学的监控设备。(√)94、满足课堂教学监控心理要求的策略有紧张的教学较少的参与机会和教师一般的教学艺术。(×)95、道德品质的基础是道德动机。(×)改为:道德认识96、定势对迁移的影响有两种:促进和阻碍。(√)97、冯特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改为:桑代克。98、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操作性学习。(×)改为:观察学习 99、几何证明中的反证法实际就是手段—目的分析法。(×)改为:逆推法。100.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错)141.实验法是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创造条件,对由此引起的或改变的被试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对)142.用观察法研究心理现象时,不必借用仪器。(错)143.个案研究法是把个案作为一个研究单位进行的研究,不可以以群体为单位。(错)144.调查法中只有保证总体中每一个人被抽到的机会相等,才能使样本情况代表总体情况。(对)145.引起感觉需要的最小刺激量称为阈限。(对)146.凡是教学效果好的老师,都会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认真的研究。(对)147.同一心理机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对)148.人所具有的最有力的认知技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对)149.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对)150.认知学习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第二部分四、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所选答案对应填涂到答题卡上,题本上作答无效。每小题1分,共10分。)上课时,数学李老师决定使用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首先组织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列出长方形、正方形。然后李老师用多媒体演示生活中存在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要求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具,教师通过提问呈现学习任务: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请同学们把结果记录下来(每个小组都分发了一个表格。)然后学习讨论后汇报讨论内容。1.李老师主要是应用的()策略,是以()的策略。A.发现教学,学生为中心B.发现教学,老师为主导C.指导教学,学生为中心D.指导教学,老师为主导2.()不是该教学策略的优点。A.容易控制,可加快教学进度B.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C.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思考能力D.有利于学生理解并识记所要学习的内容3.课堂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不包括()。A.可操作性B.灵活性C.及时性D.综合性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B.教育理论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C.教学策略的选择行为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D.教师的教学能不能做到有效,这和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没有直接联系5.关于教学策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教学策略不存在一个能适应任何情况的教学策略B.讲授为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策略C.讲授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D.讨论不易控制且耗时长,一般少予使用1.A【解析】略2.A【解析】略3.C【解析】教学策略具有可操作性、灵活性和综合性的特征。4.D【解析】教师的教学能不能做到有效,这和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有直接联系。5.D【解析】略 四、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中,至少有一个选择是正确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的选答案对应填涂到答题卡上,试卷上作答无效。多选、少选、漏选和错选均不得分。)112.2001年12月19日下午,某小学三(1)班学生在学校的音乐教室里上音乐课。音乐老师丁某弹钢琴时,坐在下面的王同学一直在说话。丁老师开始“警告”王同学:在课堂上不要讲话了,如果再讲话,就用胶带纸把嘴巴封起来。但9岁的王同学没有听老师的话,又开始自言自语。这回,丁老师火了,立刻站起来,走到王同学跟前,掏出一段封箱胶带纸贴在了他的嘴上。在场所有的学生一下子哄堂大笑,而此刻的王同学却大哭起来,但丁老师见状,没有理会,继续上课。就这样,王同学被封住嘴巴上完了大半截音乐课,在同学们的笑声中一路哭回了教室。上述安例中,违法主体应该承担()责任。A.违宪B.民事C.刑事D.行政112.D【解析】行政责任是指经济法主体违反经济法律法规依法应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可分为惩罚性行政责任、强制性行政责任和补救性行政责任。惩罚性行政责任主要形式有:通报批评、行政处分等;强制性行政责任包括强制划拨、执行罚等;补救性行政责任的形式较多,主要有:认错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撤销违法、纠正不当、返还权益、行政赔偿等。案例中教师丁某违反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和人身权。所以应该承担行政责任。二、单项选择题2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教育现象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教育理论22.教师采用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教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B实际锻炼C.陶冶教育D.品德评价23.师生之间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属于()。A.人际关系B.组织关系C.工作关系D.心理关系24.“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所指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A.环境B.教育C.遗传D.人的主观能动性25.德育是指教育者培训受教育者的()。A.政治立场和观点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D.品德的教育21.A【解析】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重点是研究教育问题,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22.D【解析】品德评价法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是对品德发展的强化手段。品德评价要师生共同参与,包括教师评、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等。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奖励和惩罚等方式。23.C【解析】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24.A【解析】略25.D【解析】德育是指教育者培训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三、判断题(请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里填涂,正确涂A,错误涂B)86.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只有具备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才能被认定为教育法律责任主体,承担相应法律后果。()87.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里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过程。()88.一般来说,发现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89.总体而言,学习动机越强,有机体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从而学习效果越佳。()90.一般说来,智力高的人都有高的创造力。()86.A 【解析】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行为人承担教育法律责任须具备的标准或必要条件。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只有具备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才被认定为教育法律责任主体,承担相应法律后果。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有损害事实,这是构成教育法律责任的基本前提条件。②损害行为必须违法教育法,这是构成教育法律责任的前提条件。③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④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87.A【解析】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学习这一定义的实质包括了三个方面:第一,学习表现为个体产生了某种变化;第二,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第三,学习是由反复的经验而引起的。88.B【解析】奥苏贝尔认为,根据学习的方式不同,学习可以分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习可以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其中发现学习既可以是有意义学习又是机械学习,接受学习也可以既是既可以是有意义学习又是机械学习。89.B【解析】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是一种复杂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以学习行为或者作业水平为中介的,只要学习行为或作业水平高,学习效果都会较好。90.B【解析】智力和创造力的关系是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智商高,创造力不一定高,创造力高的人,智力也高。91.A【解析】教育法规的本质特征:1.阶级性是教育法规最根本的特征;2.教育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具有全社会性质。在同一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法律与道德具有共同的作用方向,反映的利益关系一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    (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    (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创造性;    (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性;    (3)长期性、间接性;    (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    理论联系实际;    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    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    (4)巩固知识;    (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    (4)方法恰当。    (5)语言艺术。    (6)板书有序。    (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    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     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知行统一的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重要的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精选)(一)教育学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多年。“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2.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专著——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育思想。3.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4.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是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5.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认为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差生”发展。6.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著被誉为“活动的教育者“。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7.美国教育布鲁纳《教育过程》倡导“结构主义”“发现法”。8.“六学二馆”中“二馆”指崇文馆和弘文馆。9.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1.“狼孩”说明遗体本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1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13.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席勒。14.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过教育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15.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演学制。  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葵卯学制。16.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 1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18.教师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19.教育学科知识包括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中。20.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21.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22.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23.教育过程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2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理解教材、形成概念。25.知识能力谁为主两种教育论:形成教育论(能力为主)、实质教育论(知识为主).26.《学记》中:“学而等”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中:“不陵节而施”体现循序渐进原则。27.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活动方式。28.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在清朝末年。29.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30.我国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31.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32.德国赫尔巴特的德育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33.马卡连柯提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34.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顺序,就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35.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检查,特点是实践性。36.课外校外教育特点是自愿、灵活、实践。37.班主任是负责一个班学生工作的教师。3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组织培养班级体。3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形成正确的舆论。4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二)心理学1.个性心理特征构成:能力、气质、个性。2.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是意识。3.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4.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谈梅生津。5.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生产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6.个性积极性的源泉与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需要。7.马斯洛需要层次中最低是生理需要,最高是自我实现需要。8.根据动机的性质和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分高尚和低级。9.兴趣的稳定性是持久性的品质特征。10.人脑对直接作用感言的客观学习的综合整体反映是知觉,如看见红旗、立即认识它。12.“一心二用”是有条件的。“人”写成“丫”对比。13.远物模糊,近物清楚是空气透视。14.感觉限与感受性是反比关系。15.看书用红笔划重点,利用知觉选择性。16.坐车,近物快,远物慢。月亮同方向是运动视差。17.云彩飘动,好象月亮在行,云彩没动,这是诱动。18.注意特点:指向性,集中性,注意是组织特性。 19.时间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20.客体复杂,任务多,注意范围狭窄。21.医生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是思维的间接性。22.“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思维灵活性。23.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的主要是掌握概念。24.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幻想。25.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26.看到“天安门”想到城楼是表象。27.长系列教材,中间内容记忆效果差,是双重抑制干扰。28.“由骄兵想到必败”是因果联想。29.无意义音节的首创者和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艾宾浩斯。30.操作技能的特点: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31.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是操作整合。32.智力是一般智力的综合。技能是一种熟练。33.遗体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34.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35.当人们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达到迁移程度,才能促进能力发展。36.完成活动任务的各种能力的独特结合是才能。      MA(智龄)37.IQ(智商)=——-——*100               CA(实龄)38.在全人类中,智力是常态状态分布。39.出乎意料的夸张情景引起的情绪状态叫应激。40.情绪、情感内的中介是需要,心理基础是认识,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心境—激情—应激.41.意志行动的基础是随意运动。42.“眨眼反射动作”是不随意动作。43.意志行动心理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44.“机敏、迅速合理处理问题的品质”是意志的果断性。45.人的良好意志品质特征: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46.“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属于双趋式目标冲动47.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48.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生理特性。49.人的个性中核心成分是性格,性格是社会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50.“自私与秉公、勤劳懒惰、自负与自卑”是态度性格特征描述。51.“不达目的不罢休”意志型性格。52.阿德勒提出性格的优越与自卑类型划分。53.持消极人性观的心理咨询流派是精神分析。54.自由联想不属于行为矫正治疗。

资料: 4439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