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考标要求备考指津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进行分析。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知道其含义。3.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质量的计算。4.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相关计算,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学科发展的重大作用。5.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初步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理解后两者与前四者是按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分类的。1.质量守恒定律是学业水平考试的常考内容,主要涉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含义及应用,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进行分析,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变化,进行一些相关计算。题型以选择题为主。2.近年来,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是命题的热点,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难度中等偏上。3.化学方程式是历年的必考点。在考查形式上是以选择题为主,考查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读法,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同时还会结合社会生产、生活及科技前沿以信息题的形式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题目难度偏下。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初中化学的必考内容,考查形式常结合其他化学知识及社会热点进行,预计以后的综合性和开发性试题将会有所加重。5.通过提供典型事例,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根据反应规律判断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给定材料或原料,按反应类型书写化学方程式。考点梳理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理解(1)定律是针对化学变化而言的,不能用于解释物理变化中的质量守恒。(2)定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是指实际参加了化学反应的质量,未参加反应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3)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3.应用(1)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一物质的质量。(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3)确定物质的组成元素。(4)进行各物质间量的计算。考点二、化学方程式1.概念15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意义(1)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3.读法(以4P+5O22P2O5为例)(1)质的方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2)量的方面①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②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4.书写原则(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的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5.书写步骤6.配平化学方程式(1)依据:左右两边所有元素的原子的个数相等。(2)方法:①观察法:对于一些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可直接观察左右两边各物质的化学式,在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之相等即可。②最小公倍数法:选择在反应式两边各出现过一次,且原子个数不同的元素作为突破口,求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中该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推出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温馨提示 (1)化学方程式必须尊重客观事实。(2)在配平过程中不得更改化学式中的小角码,只能更改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3)配平后不要忘记标明反应条件,缺少条件的化学反应一般是不能发生的;在标出生成物的状态时要注意,反应物、生成物中都有固体或气体物质时,箭头不标,只有当反应物中没有固体或气体、生成物中有固体或气体时,才在生成物的化学式后标相应的箭头。考点三、化学反应的类型1.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类型反应特点举例化合反应A+B―→AB①2CO+O22CO2②CO2+H2O===H2CO315
分解反应AB―→A+B①2KMnO4K2MnO4+MnO2+O2↑②CaCO3CaO+CO2↑置换反应A+BC―→AC+B①C+2CuO2Cu+CO2↑②Fe+CuSO4===FeSO4+Cu复分解反应AB+CD―→AD+CB①NaOH+HCl===NaCl+H2O②Na2CO3+2HCl===2NaCl+CO2↑+H2O2.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得、失氧分类反应类型反应特点举例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氧指氧元素,可以是氧气中的氧,也可以是含氧化合物中的氧)①2H2+O22H2O②CO2+C2CO还原反应含氧物质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①H2+CuOH2O+Cu②3CO+Fe2O32Fe+3CO2温馨提示 复分解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而置换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高与降低。考点四、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有关计算1.计算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关系。2.计算的步骤:设、写、找、列、求、答,即:第一,设出未知数;第二,写出正确表达题意的化学方程式;第三,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质量关系;第四,列出正确的比例式;第五,求出未知数;第六,写出简明答案。为了便于记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编成顺口溜:一解二设最后答,化学方程式不能错;准确找到质量比,纯量代入不掺假;所有单位须一致,列式计算解决它。3.基本题型(1)关于纯净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2)含杂质物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3)溶液中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4)利用图像或表格中的数据分析而进行的化学方程式计算;(5)无数据或缺数据的计算;(6)过量计算。温馨提示 (1)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若题中给出的量或求的量是体积,一定要换算成质量计算。(2)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的相关量必须是纯净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计算时一定要把杂质去掉。自主测试15
1.下列对课本中相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实验能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B.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能说明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黄豆与芝麻混合的实验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D.二氧化碳灭火实验能说明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气2.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数目 B.元素种类 C.原子种类 D.分子种类3.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4.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 D.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5.2012年7月27日,第三十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据报道这次奥运会火炬的燃料是丙烷(C3H8),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xCO2+yH2O,其中x、y分别为( )。A.1 3 B.1 5 C.3 8 D.3 46.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事实且书写正确的是( )。A.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aCl2+CO2+H2O===CaCO3↓+2HClB.用稀硫酸洗去附着在试管壁上的铜:Cu+H2SO4===CuSO4+H2↑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4Fe+3O22Fe2O3D.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CaCO3CaO+CO2↑7.最近,化学家研发出一种廉价的合成氨技术,在常温常压下便能合成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2+3H22NH3,该化学反应属于(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8.现有6克碳和14克氧气完全反应,则生成物是( )。A.CO B.CO2 C.CO和CO2 D.无法确定9.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剩余固体混合物10g,继续加热至完全反应后固体变为9.04g,再将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干燥得到1.59g黑色固体。则10g剩余固体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7.1% B.35.5% C.28.4% D.42.6%15
10.氢化锂(LiH)为玻璃状无色透明固体,军事上用作氢气发生来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LiH+H2O===LiOH+H2↑。计算80g氢化锂与足量的水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11.请根据下图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已知:Na2CO3+CaCl2===CaCO3↓+2NaCl归类精析[归类示例一]质量守恒定律【例1】 在如图的装置中,当两种溶液发生反应后,天平不再保持平衡,指针向右偏转。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若反应物不变,要使天平在反应后仍然保持平衡,你认为对装置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当在密闭的装置中进行。由于该反应是在敞口烧杯中进行的,稀硫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从而使天平不再保持平衡,若要使天平在反应后仍然保持平衡,应当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把烧杯换成锥形瓶,并在锥形瓶口系一个气球。答案: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 Na2CO3+H2SO4===Na2SO4+CO2↑+H2O 把烧杯换成锥形瓶,并在锥形瓶口系一个气球方法归纳 利用化学实验进行质量守恒定律定量探究实验时,若化学反应中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一定要保证反应装置的气密性。[归类示例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例2】 下列应用及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都正确的是(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Na2CO3+2HCl===2NaCl+H2O+CO2↑B.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2H2O2===H2O+O2↑C.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中的废水 Ca(OH)2+H2SO4===CaSO4+H2O15
D.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 Fe2O3+3CO2Fe+3CO2解析:A项中小苏打的化学式是NaHCO3而不是Na2CO3;B项中缺少反应条件(即MnO2作催化剂)且没配平;C项中没有配平;故A、B、C均不正确。答案:D方法归纳 化学方程式的正误,主要从反应能否发生,生成物、反应物是否正确,化学式是否书写正确,反应条件是否正确,是否配平,“↑”“↓”等符号使用是否正确等方面进行判断;另外,还要看该反应与相关用途是否对应。[归类示例三]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例3】 变色眼镜既可矫正视力,又可像墨镜一样遮挡刺眼的阳光。其反应原理之一是2AgBr2Ag+Br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解析: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2AgBr2Ag+Br2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选B。答案:B方法归纳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这四种反应类型的概念,抓住反应的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类别进行判断。如化合反应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置换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而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归类示例四]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例3】 将CuZn合金样品20g 放入足量稀硫酸中,所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试计算:(1)原样品中所含锌的质量。(2)实验测得20g该样品与154.7g某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析:CuZn合金样品20g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只有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由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产生氢气的总质量为0.2g,据此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锌的质量、生成硫酸锌的质量,进而可计算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解:设原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生成ZnSO4的质量为y,Zn+H2SO4===ZnSO4+H2↑65 161 2 x y 0.2g15
(1)= x=6.5g(2)= y=16.1g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54.7g+6.5g-0.2g=161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答:(1)原样品中锌的质量为6.5g;(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方法归纳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横、纵坐标表示的含义,其次要注意观察图像的三个点(即起点、拐点、终点)及走向,根据题意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图像中找出一个“量”为突破口,即可解答出正确的答案。易错剖析易错点九: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例1】 如图所示,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S—22)A.S+O2SO2 B.2CO+O22CO2C.2H2+O22H2O D.CH4+2O2CO2+2H2O解析:根据第二位同学的“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描述,可排除A、D选项;根据第三位同学的描述也可排除D选项;根据第四位同学的“各物质的质量比为1∶8∶9”描述,可排除A、B、D选项。答案:C误区警示 ①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即化学计量数,表示反应中各物质的粒子数目之比。粒子可能是指分子或原子;②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物质的相对原子(或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不能直接用化学计量数比;③化学方程式还能表示化学反应类型。易错点十: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易出现的错误【例2】 校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取某钢铁厂生铁样品进行实验:将四份不同质量的生铁样品(假定其中只含单质铁和单质碳)分别加到100g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已知:在标准状况下,22.4LH2的质量为2g)实验序号123415
生铁样品的质量/g2.885.769.2410.28生成H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L1.122.243.36m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表格中m的值为________。(2)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解析:对比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第1次加入2.88g生铁样品时生成H2 1.12L,第2次再增加2.88g样品时,生成氢气的体积也增加1.12L,但当第3次再增加3.48g样品时,氢气增加的体积却只有1.12L,这说明第3次加入的样品就将酸完全反应了,故m=3.36L,这样利用第3次生成氢气的质量并借助化学方程式,求得所用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3.36(2)解:据实验3进行计算。生成H2的质量为:×2g=0.3g设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为x。Fe+H2SO4===FeSO4+H2↑ 98 2 x 0.3g=x=14.7g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100%=14.7%。答: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14.7%。误区警示 化学方程式中不能将体积代入,必须换算为质量。解答此题关键是数据分析,先用简捷的方法分清第几次反应中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再利用这次反应中相关数据并借助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解答。1.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变化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5∶1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都发生了改变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与数目都发生了改变2.在A+3B===2C+2D的反应中,14gA完全反应生成44gC和18g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16 B.32 C.64 D.9615
3.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H2+O2H2O B.3Fe+2O2===Fe3O4C.Cu+2HCl===CuCl2+H2↑ D.CO2+Ca(OH)2===CaCO3↓+H2O4.下图是四位同学对某一个化学方程式意义的描述,他们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A.2H2O22H2O+O2↑ B.Na2CO3+Ca(OH)2===CaCO3↓+2NaOHC.C2H5OH+3O22CO2+3H2O D.2NaOH+H2SO4===Na2SO4+2H2O5.某纯碱样品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为了测定样品的纯度,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准确称取样品12.0g,向其中加入57.9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共产生气体4.4g,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要从反应后的溶液中提取NaCl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2)纯碱样品中的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1.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B.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C.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D.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仪器为我们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创造了条件2.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XYZQ反应前质量/g22785反应后质量/g待测24014试判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A.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3.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 gA和8g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 )。15
A.9g B.11g C.12g D.14g4.某合金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 )。A.Zn和Fe B.Cu和Au C.Zn和Cu D.Mg和Al5.质量守恒定律的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具有重大作用。(1)我国从2011年5月1日起,酒驾入刑。“酒精检测仪”可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Cr2(SO4)3+2CO2↑+9X,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Cr2(SO4)3,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2)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由“”聚集成的物质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3)已知m1 g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2 g氧化镁(不考虑其他反应),m1______m2。小西在做该实验时,观察到耀眼的白光,冒出大量白烟,称量无误时,发现m1>m2。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6.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1)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2)生石灰作干燥剂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3)“湿法冶铜”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4)中和反应(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5)金属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扑救,因为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单质:__________。7.在用白磷(白磷与红磷组成相同,着火点为40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晓涵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5
(1)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将C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然平衡,在此化学反应中,从具体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分析天平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8.利用工业煤制乙二醇(重要的化工原料),因具有低成本、低能耗、低排放等特点而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该制备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造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制备合成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2)合成气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钢铁。请写出合成气与Fe2O3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3)合成气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草酸(HOOCCOOH) B.甲醇(CH2OH) C.尿素[CO(NH2)2](4)从煤直接作燃料到用煤制取乙二醇,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9.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一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①称取25.0g石灰石样品,平均分成两份,并分别加工成块状和粉末状;②将两份样品分别投入两个锥形瓶中,各加入足量的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样品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每份样品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g;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2)若每份样品中加入10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不考虑水、氯化氢的逸出,结果精确到0.1%)(3)由图中曲线分析得出,影响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请另外举出一个生活或生产中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导学必备知识自主测试1.C 2.D 3.B 4.C 5.D 6.D 7.B 8.C 9.B10.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则有:LiH+H2O===LiOH+H2↑8 280g x=x=20g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0g。11.答案:解:生成沉淀的质量=22.3g+86.1g+100g-198.4g=10.0g设混合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CaCl2===CaCO3↓+2NaCl106 100x 10.0g106∶100=x∶10.0gx=10.6g则混合固体中氯化钠的质量=22.3g-10.6g=11.7g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10.6g×()+11.7g×()=9.2g解析:解题的思路:(1)使Na2CO3转化成CaCO3,由CaCO3的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2)从22.3g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中减去Na2CO3的质量,即得NaCl的质量。(3)由Na在Na2CO3和NaCl中的质量分数计算样品中Na元素的质量。品鉴经典考题1.D 解析:从图中可知,该变化两种单质生成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1,故B错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C错误;反应中,反应物的三个分子生成两个新分子,因此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与数目都发生了改变,故D正确。2.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14gA完全反应生成44gC和18gD时消耗B的质量,再根据方程式列比例式求出B的相对分子质量。由14gA完全反应生成44gC和18gD可知B的质量为:44g+18g-14g=48g。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A + 3B===2C+2D28 3x14g 48g根据:=解得x=3215
故选B。3.D 解析:A没配平;B缺少反应条件;C反应不符合客观事实;故选D。4.D 解析:A属于分解反应;B不属于中和反应;C反应条件是点燃,不是常温;故选D。5.答案:(1)蒸发结晶;(2)解:设12g纯碱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为x,生成NaCl的质量为y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117 44x y 4.4g=解得x=10.6g根据:=解得y=11.7g该纯碱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00%=88.3%(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12g-10.6g+11.7g=13.1g,反应后溶液质量为57.9g+12g-4.4g=65.5g,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00%=20%。解析:(1)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考虑蒸发结晶的方法;(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再用碳酸钠的质量计算质量分数;(3)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再加上原来的氯化钠质量,计算NaCl的质量分数。研习预测试题1.A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表现在宏观方面则是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故A错。2.A 对照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Z的质量减少了78g,则Z为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78g,Y的质量增加了22g,Q的质量增加了9g,则Y、Q均为生成物,因生成Y、Q的质量和(31g)小于78g,故X也为生成物,这样Z为反应物,X、Y、Q为生成物,故该反应为分解反应。3.C 由图示可知该物质A与B2是按质量比为1∶1参加反应的,故6gA能与6gB2反应生成12gAB。4.A 设金属M的化合价为+2价,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M+H2SO4===MSO4+H2↑x 26g 0.2g=x=60所以应选Zn和Fe组成的合金。5.答案:(1)H2O(2)可能 2∶1(或1∶2) 化合反应15
(3)<(或小于) 生成物氧化镁部分以白烟的形式扩散到空气中解析:(1)根据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相等,推断X的化学式为H2O。(2)因为“”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可能是氧化物;从图示可知,2个“”分子与1个“”分子反应生成2个“”分子,1个“”分子没有参加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2∶1(或1∶2),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所以m1小于m2;由于镁燃烧生成的氧化镁以白烟的形式扩散到空气中,导致m1大于m2。6.答案:(1)2H2O22H2O+O2↑ 分解反应(2)CaO+H2O===Ca(OH)2 放热(3)Fe+CuSO4===Cu+FeSO4 置换反应(4)HCl+NaOH===NaCl+H2O 复分解反应(5)2Mg+CO22MgO+C解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可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1)反应物是一种物质(过氧化氢),生成物是两种物质(水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2)生石灰与水的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3)反应物是一种单质(Fe)和一种化合物(CuSO4),生成物也是一种单质(Cu)和一种化合物(FeSO4),属于置换反应。(4)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可写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5)由题意可知,反应物为镁和二氧化碳,生成物为氧化镁和碳,反应条件是点燃,据此可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7.答案:(1)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或4P+5O22P2O5),使瓶中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C中气球变小,A内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所以A、C中气球大小不同(2)参加化学反应(或消耗、反应掉)的白磷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解析:(1)A中内外气压相等,在C中由于白磷燃烧消耗掉瓶中氧气使瓶中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C中气球小于A中气球;(2)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相等,天平平衡。8.答案:(1)C+H2OCO+H2(2)Fe2O3+3H22Fe+3H2O或Fe2O3+3CO2Fe+3CO2(3)C(4)化学能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解析:(1)属于图示类信息、处理本题的关键是能将图示中的结构式改写为化学式,反应物“”、“”,即H2O、C,生成物“”、“”,即CO、H2;(2)CO与Fe2O3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H2与Fe2O3在高温下生成铁和H2O;(3)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不可能得到含氮元素的尿素;(4)化学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15
9.答案:(1)4.4 80(2)设每份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CaCO3+2HCl===CaCl2+H2O+CO2↑100 111 44x y 4.4g100∶44=x∶4.4gx==10.0g111∶44=y∶4.4gy==11.1g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5%。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5%。(3)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 食品冷藏防腐(或其他合理答案)解析:(1)由图像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根据化学方程式可求出每份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0.0g,故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0%。(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求出每份样品中加入100.0g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CaCl2的质量(11.1g),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100.0g-4.4g=105.6g,由此可进一步求出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观察图像,粉末状石灰石比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快,因此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影响该化学反应速率,生活或生产中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实例很多,只要合理即可,如食品冷藏防腐等。 15